王海龙(浙大教授)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王海龙,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 国际会议“2nd Asia Pacific Young Researchers and Graduates Symposium”组委、2008 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r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组委。毕业于清华大学。

概述图来源:

,人物经历

200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 年浙江大学师资博士后出站;2008年受Queen’s University资助,在英国女王大学访问;2009-2011 年获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和浙江大学“新星计划”资助,在美国UC Berkeley进行学术访问与科研合作。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 国际会议“2nd Asia Pacific Young Researchers and Graduates Symposium”组委、2008 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r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组委。

主讲课程

本科生: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研究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科研方向

混凝土材料、结构及其耐久性;

混凝土的环境损伤与断裂行为研究;

新型结构与智能结构;

新型修复材料与在役结构安全评定及修复技术研究。

主要贡献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科技项目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主参国家863 科技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工作。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制行业规程2部。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水影响下的混凝土损伤机理与破坏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2009-201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项目子课题:基于全寿命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2012;

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细微观界面的再生混凝土破坏理论与耐久性提升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2011;

4.交通部西部项目子课题:钢筋混凝土桥梁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2009;

5.中国博士后基金: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的细观破坏力学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2008;

6.浙江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杂散电流对地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项目负责人,2007-2009;

7.国家"863"计划:沿海重大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试验方法与寿命评估技术,主要完**,2006-2008;

8.国家重点工程专项: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期耐久性能研究,主要完**,2006-2008;

9.国家"863"计划:基于时变可靠度的重大混凝土桥梁全寿命维修优化决策技术,主要完**;

10.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项目:港口与海岸工程混凝土防腐蚀关键技术与配套设备的开发应用,主要完**,2007-2008;

论文

Hailong Wang, WL Jin, PAM Basheer, B Xu. A Numerical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ITZ on Chloride Diffusiv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Structural Faults and Repair, 2010;

王海龙, 金伟良. 基于断裂力学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模型. 水利学报, 2008;

王海龙,李庆斌,金伟良. 水饱和混凝土静力抗拉强度降低细观机理及本构模型,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8;

王海龙,李庆斌. 不同加载速率下干燥与饱和混凝土抗压性能试验研究分析; 水力发电学报,2007;

王海龙,李庆斌.围压下裂纹中自由水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机理;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王海龙,李庆斌.不同加载速率下饱和混凝土的劈拉试验研究及强度变化机理; 工程力学,2007;

王海龙,李庆斌.饱和混凝土静动力抗压强度变化的细观力学机理. 水利学报, 2006;

王海龙,李庆斌. 湿态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本构关系的细观力学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荣誉记录 中国公路学会特等奖: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2008;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海洋结构物可靠性理论及其工程应用,200。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