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广安人。又名 萧榕,小名毛毛, 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的小女儿。
毛毛于 北京医学院毕业,曾任总政组织部副处长,驻美大使馆三秘,全国人大**会政研室副主任,民主与法制出版社社长。现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
1993年,她出版了《 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 2004年,为纪念父亲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邓榕、 邓林合作将《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毛毛多次跟随父亲外出视察,特别是在父亲的晚年时期。在邓小平同志 1992年南巡的时候,邓榕时刻跟随在父亲身旁,不但要搀扶父亲,由于父亲耳朵不好,还要把别人说的话转述给父亲听,然后把父亲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出来的内容,又转成普通话给其他人听,因此,可以说邓榕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最好的见证人。
2008年5月以 中国爱乐乐团高级顾问、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访问 梵蒂冈,受到教皇本笃十六世的接见。
作品评价一口气读完毛毛的新著《我的父亲邓小平》,平静如水的文字,却让人湿了眼眶。 毛毛即邓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榕,这本书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邓小平同志在“文革”十年内跌宕起伏的**命运作了生动的叙述,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忧思。我说的这个特殊角度是指毛毛从一个女儿的角度出发去写作为一个爸爸的邓小平,这从某一个点来说,它比从一个党史专家的角度去写作为**家的邓小平更为亲切、感人。从女儿的角度也就是从家庭的角度、亲情的角度将一代伟人平民化的有*有肉的一面充份展现出来,使读者不但能感受到**家邓小平的思想、品格、气节、胸怀和胆识,同时还可以触摸到作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乃至好同事、好朋友的邓小平同志的人伦情怀,这是《我的父亲邓小平》的感人所在、可读性所在。尽管毛毛在写作时尽量保持一种客观冷静叙述的语调,但她毕竟是个女儿,写的又是大悲大恸的“文革”岁月,在大悲大喜的情节切换时,她不可避免地带着感情的冲动,她的那种越写越快的语速,那种特别强烈的倾吐欲望流淌在全书每一页中,每一个读者都能强烈感受到。书中有个情节令人难忘:邓小平夫妇一次被“软禁”,他们想到明天是孙子的生日,便托人送来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小萌子明天生日,给他一点水果和两个罐头,两个瓶子留给他玩,还有糖一大块。不要调皮,和眠眠姐姐两人分。给小胖子一个 大苹果。”看到这张极普通的纸条,极朴素的留言,我一时有些心酸,而书中像这样感人的细节比比皆是。从读者角度来说,大家爱看的是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故事,但也有一些读者,特别是党史专家、学者认为家庭这部分写得太细,冲淡了作为党和国家**人的邓小平形象。毛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宗旨是通过我父亲及整个家庭在“文革”十年中的遭遇,来折射国家的历史和命运,因为父亲的个人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写他,写他的家庭际遇,能如实反映出当时整个民族所遭受的劫难。毛毛同时也明白父亲毕竟是一个**家,写父亲写“文革”岁月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历史―――既要观点明确,史料详实,同时又不能夸大历史**、掩盖史实,毛毛很好地完成了这一既定目标。在书中我们还看到,毛毛不仅仅停留在还原历史这一表面真实上,还时时流露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见解,她把经历过的那一段岁月变成有价值的历史作品,而不是简单的回忆录。毛毛知道,仅仅从家庭的角度,亲情的角度是无法全面、完整、立体地再现邓小平同志的高大形象,为此,她做了大量准备,并采访了一百多位人物,有些历史细节求真实可信,起码要三个以上当事人证实。 一部厚厚的三十万字的著作,一字一句记录的是一个女儿对爸爸的无限怀念,也让千千万万的读者再一次领略了邓小平同志伟人的品格和平民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