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曙碧,女,蒙古族,1923年5月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1939年7月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3月加入中国***。
曾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会党组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顾问委员会**,自治区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自治区红十字会会长。
2020年11月21日,云曙碧同志逝世,享年97岁。
,人物生平 家庭亲人父亲乌兰夫,后任国家副**;
母亲云亭;
弟弟布赫,曾任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
弟弟乌可力,曾任过长城公司副总经理 ;
弟弟乌杰,曾任山西省副省长,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
二叔云浦,曾任八路军游击队队长。
三姑云清,后任内蒙古财政厅副厅长。
三姑父孔飞,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堂伯父云润,是**早期党员,
堂伯母云兰,1940年带着云曙芬辗转到了延安,参加了革命,
堂妹云曙芬,后任内蒙古妇联副**;
赵诚,云曙芬继父,曾任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院长
堂妹夫、云曙芬之夫寒峰,曾任内蒙古自治区纪委书记。
堂侄、云曙芬之子韩云彬,曾任内蒙国土资源厅长。
堂兄云我,曾任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
侄女:布大林(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巡视员)
侄女:布小林(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党委副书记、政府**)
草原小八路相比其他孩子,她的童年可谓与众不同。7岁时,她就拥有了一份特别的“工作”――站房顶(为父亲站岗放哨)。年龄虽小,但是她勇敢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到了冬天,实在冻得不行了,她就从房顶下来,让奶奶暖一暖手,再迅速回到自己的“岗位”上。那时,她虽然不知道什么是责任,但是她知道父亲是个好人,保护好父亲和父亲一起工作的人就是她的任务。正是这个不同寻常的工作,使她有了“草原小八路”的称号。
有一次,乌兰夫召集同志们在家里开会,云曙碧和往常一样又跑到了房顶上放哨。突然,她看到远处有几个骑马的人,她立刻从房顶上下来,跑到屋里告诉正在开会的父亲。乌兰夫马上到房顶上看了看,随即通知同志们转移。不一会儿,几个骑马的人就到了村口,大叫:“云泽(乌兰夫当时的名字)住哪个家?”等他们搜查到乌兰夫家里时,乌兰夫和同志们早已经安全转移了。“后来父亲对我说,你为革命办了件大事,看来我们的小姑娘长大了,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云曙碧说。
转战大青山1939年是云曙碧生命中一次重大的转折。这一年,云曙碧离开家乡,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去学习。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后,一次严峻的考验摆在了年仅18岁的云曙碧面前。1941年,党**决定从延安抽调一批干部和工作人员到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增强抗日斗争的力量,云曙碧也是被选派人员之一。
18岁时,云曙碧加入了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她上大青山打游击,下土默川开展革命工作。当时,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情况非常严峻,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地下党活动遇到了很多阻碍。云曙碧回到武川后,为根据地传递信息,为伤员买*……根据地的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延安来的蒙古族小八路。在解放战争中,她又转战于华北和东北一带。
献*先驱者80年代,偌大的内蒙古只有3所*站,临床用*几乎全靠卖*者提供,*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云曙碧心里一直牵挂着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她提出要发挥红十字会的优势,创办红十字会*站,在经费筹集方面,采取了红十字会自筹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政府和卫生部门扶持一点的“三点政策”,先后在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创办了5所*站。在建设*站的同时,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献*意识,推动无偿献*,1991年,在她的提议下,内蒙古红十字会结合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活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无偿献*周”活动,这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无偿献*事业的发展,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推广了这一做法。在云曙碧的倡导和努力下,内蒙古自治区的无偿献*在临床用*中的比例日益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全国无偿献*先进地区和个人。由于在推动无偿献*中的突出成绩,云曙碧获得1999~2000年度“全国无偿献*促进奖”。
在一线救灾我区每次出现重大灾害,云曙碧总是身先士卒。她赶赴大雪封闭的草原和洪水淹没的村庄发放救灾款物、抢救受灾群众,同时带领志愿者医疗队免费为灾区人民防病治病。
1998年,洪水无情地袭击了我区中东部区,这对于原本贫困的牧民无异于雪上加霜,受灾群众一下子衣食无着,居无定所。云曙碧了解灾情后,亲自组织人马带着一车面粉赶到灾区。当她陪同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同志赴通辽市扎鲁特旗视察灾情时,大家担心她年龄大,身体吃不消,不让她去,可她却说:“我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想下去看看群众的生活。”就这样,她在泥泞的道路上跑了3天。紧接着,她又赶到兴安盟科右中旗、扎赉特旗灾区,陪同红十字国际联合会的两位代表考察灾情。她不顾年老体弱,顶雨步行到受灾地点,一个帐篷一个帐篷的了解灾情。她先后组织医疗队,深入到20个旗县、31个乡镇,救治受灾群众2.8万多人。她的精神不仅感动了草原的牧民,也感动了随行的国际红十字工作人员。很快,国际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的800万元救灾款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牧民们有了房子,冬天也不再挨冻了。从此,草原“活菩萨”的美名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流传开来。
关注残疾人云曙碧经常下乡,在一次下乡时,她碰到许多患有白内障的老乡。为了帮助这些患病老乡重见光明,2000年,她倡导发起了“复明扶贫行动”,该行动首先在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的贫困地区展开。农民吴月旺因患白内障失明,妻子和他离了婚,儿子也失了学,生活陷入绝境。他复明后,妻子回来了,儿子也复学了,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27岁的任国森是卓资县人,8岁遭雷击后患上了白内障,14岁时双目失明,他复明后,大胆地向云曙碧同志提出一个要求:“我深感有病的痛苦,我要当一名医生来治病救人,但我找不到学校,交不起学费,我请求云奶奶给我想个办法。”云曙碧资助他卫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卓资县复兴乡卫生院当了一名医生,一个失明的残疾青年就这样成长为有用人才。
“复明扶贫行动”完成了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的医治任务后,又去了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地展开复明扶贫免费义诊,先后总共救治白内障患者600多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热心公益云曙碧一贯好善乐施,她把个人积蓄的300多万元和她不辞辛苦在社会上募捐到的700多万元,共1000多万元资助了我区的贫困学生、残疾人、孤儿等。
云曙碧始终保持着艰苦俭朴的生活作风,但是每次捐款捐物她都慷慨解囊,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1996年,察右中旗一个叫贾秀梅的农村女孩儿考取高中后,因父亲卧病在床无力支付学费,万般无奈之下,向她和当时一位政协副**写信求助。她和这位副**商量后,两人各拿出1000元钱并亲自送到乡下。在贾秀梅家,她了解到秀梅的妹妹玉梅学习成绩也很好,但由于家庭困难也将面临辍学,她便主动提出资助玉梅完成学业。她还为玉梅联系好了学校,一直资助到高中毕业。1999年,玉梅考取了内蒙古工业大学,她又承担起玉梅的学费、食宿费。
为了使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有机会上大学,云曙碧还动员自己的孩子积极参与到资助贫困学生活动中,她大儿子的公司已经出资40多万元,资助了61名贫困大学生和20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她还亲自募集了10万元,资助了通辽市的贫困大学生。中国医科大学学生张艳萍就是其中的一位被资助的大学生。2000年她考上了大学,可是高额的学费使她一筹莫展,是云曙碧的资助使她圆了大学梦。在给云曙碧的信中她写道:“是您给了我读书的机会,给了我成为医生的机会,我一定回报您对我的关爱,救死扶伤,报效祖国。”2002年,妇女儿童基金会想筹资资助农牧区的贫困中小学生,她得知后,将自己的积蓄和子女们送给她的15万元交给了基金会。基金会利用这笔钱,资助了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等盟市的275名贫困中、小学生。
年过八旬的云曙碧,还经常带领医疗队下乡送医送*送健康,为广大农牧民免费医治疾病。她说:“人应当活在真理和奉献中,奉献是人生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