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菲兹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雅莎·海菲兹(Jascha Heifetz,1901-1987),杰出的美籍俄裔(一般这么认为,事实上海菲兹出生在立陶宛)小提琴家;二十世纪最为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其实省略掉“之一”也绝不为过。海菲兹的演奏技巧和演奏速度是绝无伦比的,他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常常把自己的技术发挥到了极致是二十世纪的帕格尼尼也是二十世纪的小提琴之王!

,二十世纪小提琴**

  1912年10月,柏林。

  来自俄罗斯的11岁小男孩海菲兹在著名的指挥家尼基什**的柏林爱乐乐团的协奏下,以出乎在场所有人意料的成熟演技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一代风气之先的小提琴**克莱斯勒也在听众席上,听了海菲兹的演奏,他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赞叹到:“你我也许该怀着多么满意的心情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啊。”克莱斯勒与海菲兹,两位20世纪小提琴的巨人,虽然分属两代人,但都是各自一代中最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他们俩不仅地位相当,连生日也是同一天,莫非冥冥之中上苍果真属意于这一天来造就人间的琴圣吗?

  海菲兹1901年出生于立陶宛,父亲是首都维尔纽斯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当海菲兹3岁时,父亲往他手里塞了一把小提琴,这就算是举行了最简洁的授徒仪式。父亲教了两年后便对琴技进展神速的儿子感到束手无策了。于是海菲兹被送入了维尔纽斯音乐学院师从马尔金教授学琴。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环境中海菲兹的进步更为惊人。一年后,海菲兹便在音乐会上成功的演奏了门德尔松的协奏曲,一时间,“天才”、“神童”的桂冠纷纷落到了这位年仅6岁的孩子头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和深造。奥尔慧眼识才,自然愿意亲自培养这个孩子。怎奈沙皇的法律严禁犹太人入住圣彼德堡,况且学校也从未招收过如此年少的琴童,这可难煞另外海菲兹父子。所幸奥尔惜才如命,为此事积极与身为学院院长的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斡旋,方才解决了这道入学难题,那就是将父子俩双双招收入校,做奥尔**的学生,其时海菲兹的父亲已年逾四十。奥尔此举堪称用心良苦,有了父亲在身边照顾生活上的一切,海菲兹便毫无后顾之忧,他全身心的随奥尔学习了整整六年,完美的掌握了作为一名优秀小提琴家所应具备的一切技能,成长成为奥尔班上涌现的最杰出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代言人。

  学成后的海菲兹踌躇满志,1911年在乌克兰的三场音乐会只算小试牛刀,便赢得了“小提琴天使”的美誉。1912年在柏林的一举成名更使他人气直升,势头直指那批前辈**们。1917年,作为犹太人的海菲兹与父亲一同迁居美国。就在同年的11月27日,16岁的海菲兹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他在美国的首演。他一口气演奏了维尼亚夫斯基的《第二协奏曲》、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和维塔利的《恰空》等10余首技巧艰深的乐曲,博得听众们雷鸣般的掌声。这场“划时代的音乐会”向世人宣告:20世纪的小提琴的新王者诞生了!

  此后海菲兹开始了他在世界范围之内的演出,1920年他在伦敦的皇后大厅以无可挑剔的技艺演奏了埃尔加的《B小调协奏曲》,最后便一路向东,先后在印度、以色列、蒙古、朝鲜、日本以及中国的上海和香港等地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人们的热烈欢迎。

  海菲茨在1931年11-12月间,曾到中国旅行演出,分别于11月14日及17日在天津举办了两场音乐会,地点均在天津的峡蝶**;时在北平的德国人雷兴与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结伴,同观了海菲茨的精彩演出。雷兴为刘的挚友,也是业余钢琴家,并在闲暇时光常与刘切磋技艺。当时刘天华学习小提琴技艺,并已达到相当精深的程度,关于海菲茨的北平演出,雷兴曾记曰:在音乐会里,我坐在他(刘天华)旁边,听海菲茨表演。他用了极端紧张着的注意力,把每一次引弓的挥送,每一次发出的声音,都吸收到他的脑中去。演毕后,我问他说:“这演奏你觉得怎样?”“这真是我们的能力所了解不了的。”他回答说,“你会说这话么?”我继续说:“以你的本领说,自然也可以在他旁边一显身手的。”“不然,不然”他拒绝说:“我所能的,是每一个人都能用坚毅勤勉学来的,但是这里这位确实天才家!”听了他的这些话,我不得不思及舒伯特了,它对于伟大的同代者贝多芬简直视之为山斗,高高的不可攀,然而他自己并不知觉它也是可以一般地在他的旁边存在的人物。

  大提琴家费尔曼去世后,他和皮亚蒂戈尔斯基,鲁宾斯坦, 组成三重奏团,录制了几乎所有的室内乐,特别享名。 1925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美国犹太籍小提琴家庞大“家族”中的一员。这时,他的那些前辈或者同辈们又有谁能与之争风呢?惟有伟大的克莱斯勒的地位兀自岿然不动。他们作为不同艺术风范的杰出代表,为对方树立的一个参照的艺术对立面,从而双峰并列的屹立在整个小提琴坛的最前沿。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提琴的音准取决于演奏者手指按弦的位置是否准确,半毫米之差音已经大不相同,因此小提琴演奏中出现杂音、错音是再所难免的。然而,这条定律在海菲兹身上却失去了作用。海菲兹的演奏就是以高度的精确和完美作为其最鲜明的艺术特征的。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容不得在演奏中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和闪失。每次演奏前,他都一丝不苟的设计好整部作品的布局和所需的弓法、指法。指挥泰斗托斯卡尼尼对海菲兹的这种卓绝超凡的才能赞不绝口,称他是自己见过的小提琴家中“唯一能演奏得完美无缺的艺术家”。向来文笔犀利,出语辛辣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先生对此耿耿于怀,终于有一次忍不住给海菲兹写了一封***,信中说:“海菲兹先生,请问你能否拉错一个音以表明你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位神呢?”

  1987年12月10日,一代琴圣病逝于洛杉矶。

  这位生前曾在乐坛掀起惊涛骇浪的伟大小提琴家就这样平静的归于永道;正如《时代周刊》在纪念他的文章中所说 :“如果海菲兹从来没有存在过的话,小提琴演奏艺术将永远不会达到今日的高度和如此完美的水准......作为个人,他给世界留下了扑朔迷离的问号;所谓小提琴演奏家,他将在今后的几个世纪中引起无可估量的反响。”

  海菲兹曾经坦言:“每一个有特点的提琴家都可以通过他的声音,他的音调为人们所辨认出来,就象我们通过讲话的声音就可以知道是谁在讲话那么容易。有谁能讲清楚人们的内在感情是怎样和他的手指的颤动协调在一起的呢?我的小提琴所发出来的声音是我内心所感受到的声音,这是一种非常有个性的感情。通过纯粹的模仿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只是采用适合别人的方法是永远也取不到最好的效果的。虽然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有用的东西,但是必须使用自己的创造性。当然是有一些学习小提琴技巧的标准方法,这些大家都非常熟习,用不到在这里讲了。但是艺术的微妙之处,就是那些把一般的小提琴家和伟大的小提琴家区别开来的东西,这一定是来自演奏者的内在感情而不是外界的影响。你可以造就一个提琴家,但你永远也不可能造就一个艺术家!”

  “尽管我把我的生命奉献给了音乐,尽管我非常热爱音乐,可我还是认为音乐不能是生活中的唯一内容。假如我全部的生活就是听音乐、想音乐、演奏音乐的话,那实在太可怕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去学习、去欣赏。我感到,我对其它的事情知道得越多,学习得越多,我就越是能成为一位更好的艺术家。”

  授权的传记没有 但是Axelrod 在海菲兹生前就写了一本题名为《Heifetz》的传记 在发行了**版后海菲兹大为光火 将作者告上** 不过后来达成和解。在第二版中删除了一些海菲兹本人不认可的内容和错误。另有海菲兹的学生 Sherry Kloss所撰写的《我眼中的海菲兹 》存世。

海菲兹个人年表

1900

  出生于俄罗斯的维尔纳(Vilna,现在属于立陶宛)

1903

  开始和父亲学拉小提琴

1905

  在维尔纳帝国音乐学校跟随Ilya Malkin开始正式的小提琴训练

1907

  在Kovno,**次公开演奏,演奏曲目是 门德尔松的 小提琴协奏曲

1910

  在 圣彼得堡开始和Leopold Auer学琴

1911

  4月30日,在圣彼得堡正式登台

1912

  10月28日在 柏林和Arthur Nikisch和 柏林爱乐登台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并去 奥地利和斯堪的纳维亚进行旅行演出

1917

  10月27日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出。11月9日**次录音,为他伴奏的是Andre Benoist,并进行全美国巡回演出。

1919

  开始和Samuel Chotzinoff(钢琴伴奏)合作

1925

  拟获得美国 公民身份,Isidor Achron取代Chotzinoff成为合作伙伴。

1929

  在南美登台

1930

  出版Dinicus作品《Hora Staccato》的录音

1931

  前往中国举行演奏会

  1934 Emanuel Bay成为他的合作伙伴。在俄罗斯举行17天13场音乐会――仅限他的出生地

  1936 和Lawrence Tibbett一起,得到美国音乐家工会的帮助。

  1937 担任美国联邦广播艺术家协会的**副**

  1939 出演电影《They shall Have Music》

  1942-44 举行美国军旅巡演,包括8个星期的在意大利和北非前线的45场音乐会。

  1946 在Jim Hoyle的协助下,海飞茨创作了他的**首流行歌曲,《When You Make Love to Me――Donu2019t Make Believe》。Bing Cro**y和Margaret Whiting(可能是当时的歌星)都录制了这首歌曲。

  1947 开始他长达20个月的休演。

  1949 4月27日Heifetz Mute(一种以海飞茨命名的装在小提琴上的弱音器)获得专利(Henryk Kaston发明)

  1954 开始和Brooks Smith合作

  1957 在加利福利亚参加安装911紧急号码的运动

  1958-59 成为洛杉矶加利福利亚大学的董事音乐教授。

  1961 成为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的小提琴教授。举行Heifetz-Piatigorsky系列音乐会,最初在洛杉矶,之后到圣弗朗西斯科和纽约。

  1970 在巴黎为美国广播录制电视节目

  1972 在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最后的音乐会,其录音成为海飞茨最后的录音。

1973-1987

  和当地和来访的艺术家演奏室内乐。开始致力于许多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包括他一系列的录音和生态运动。在1983年中止在南加州大学的教职,但仍然私下从事小提琴的教学。

1987   12月10日在洛杉矶Cedars-Sinal医疗中心去世。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