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佩尔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阿尔贝特·施佩尔,一译斯皮尔(Albert Speer,1905―1981)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建筑师,因其建筑设计特点再现了希特勒青年时期的梦幻,从而受到希特勒的赏识,成为他的密友之一。施佩尔从此飞黄腾达,先后担任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德国建筑总监,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使德国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起来。因此,人们认为战时的施佩尔对德国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比希特勒、希姆莱、戈林、戈培尔和那些将军元帅们更为重要,他们或多或少都成了施佩尔的辅助者,因为事实上是施佩尔在*纵战争这台巨大的机器。

,建筑工程师

  阿尔贝特-施佩尔(1905――1981)

  施佩尔本是一名自命非凡的建筑师,但却一直没有人雇佣他。后来一次偶然的 机会遇到了Hitler,施佩尔为人正直,喜欢实话实说,不喜欢溜须拍马,在HITLEER 面前依然如此,HITLER 对他的印象很好。后来他为HITLER 设计了小室很和HITLLER 心意,希特勒就喜欢上这个正直的人。第三帝国著名的总理府就是施佩尔设计的 ,该建筑气魄宏大非同一般,希特勒看后对他大加赞赏。后来施佩尔就成了希特勒的心腹,并且部部攀升一直升到战时部长。在第三帝国对外侵略战争中,他作出了一切努力,使第三帝国的战时生产能力达到了最大限度,并且为希特勒提了很多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施佩尔很早就看出了德意志败局已定,并极力劝阻希特勒无奈希特勒并不听取。在的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希特勒看到败局已定就下令实施“焦土政策”-炸掉当时德国的一切基础设施、军用设施、民用设施和工业设施。 施佩尔考虑到战争结束后德国人民面临的生存条件并没有执行希特勒的决议,并通过广播让其他狂热分子停止破坏活动。在希特勒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施佩尔冒着苏联的炮火到“狼*”看望了希特勒――这个曾经令他狂热崇拜而如今却老态龙钟气息奄奄的元首!并且劝希特勒不要离开柏林,要抗争到底。希特勒听从了他的建议并且出人意料的原谅了他对他的被判!而后施佩尔含着眼泪离开了狼*,不久希特勒就自*了!

  二战后,施佩尔作为战犯在纽伦堡北审讯,由于他认罪态度非常好最终被判刑20年!

  之后,施佩尔出了战争回忆录《第三帝国**》来缅怀那段痛苦的会议!但他始终对希特勒保有难以言表的情感!

人物生平

  神秘的纳粹战犯------施佩尔

  我爱读书,尤其喜爱读一些文笔不错的历史知识方面的书。最近又研读了一套《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是由美国著名记者威廉.夏伊勒在战后翻阅了珍藏在各国档案馆里的大量珍贵历史文献用五年多的时间而写的,是对第三帝国的历史研究最权威的著作之一。

  人们在谈论二战中希特勒的手下时,知道最多的是戈林、戈培尔、希姆莱,以及军队中的将军和元帅。在希特勒众多的追随者和帮凶中,有一个人却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就是施佩尔也有的书译为“斯佩尔”。施佩尔以一个民用建筑师的身份被希特勒看中并提拔到纳粹核心**集团,在**的崛起之快、地位之高,是史无前例的;他比希特勒年龄小,相差达16岁之多,而与希特勒却成为至交,私交之深在整个纳粹**集团中无人可及;他是一个建筑师,可是在希特勒让他担任战时军备部长的职务后,从没有工厂管理经验的他竟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纳粹德国军工厂的生产能力,为希特勒庞大的战争机器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希特勒穷兵黩武疯狂发动战争攻打别国时,他却想通过暗*来结果希特勒的生命;在希特勒被盟军打败败退本土,他下达了炸毁德国基础设施命令时,施佩尔却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拼死阻止这些命令的执行;在希特勒穷途末路被困在柏林濒临死亡的时候,他又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飞到即将陷落的的希特勒驻地去看望他……。

  施佩尔在战争中的作用之大,以及在战争后期的行为之怪异,在纳粹高层**集团中是绝无仅有的。施佩尔是一道难解的谜:究竟是无辜的“好纳粹”,还是希特勒这个混世魔王的大帮凶? 他也是众多历史学家们为其在战争中罪行和作用争论不休的少有的纳粹战犯之一。

  关于施佩尔这些问题,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即使是专门研究二战历史的专家们也是如此。我又查找和翻阅了一些别的资料,对施佩尔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这里写下来,供感兴趣的博友们讨论。

童年时期

  阿尔伯特.施佩尔于1905年出生在曼海姆一个富有的建筑师之家,从小就希望成为他父亲那样的建筑师。 1923年施佩尔受父辈之命,在卡尔斯鲁厄、慕尼黑和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建筑学。毕业后,他先后进入卡尔斯鲁赫高等专科学校和柏林―夏洛腾堡高等专科学校。 1928年毕业,成为学校最年轻的助教。

加入纳粹党

  1931年1月,26岁的施佩尔在听了希特勒的一次演说,希特勒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遂申请参加纳粹党。1932年,施佩尔由于主持装修了戈培尔的官邸和制定了纳粹党**次代表大会会场设计而引起希特勒的注意,成为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此后,凡是希特勒要去的地方,施佩尔都是首席装饰师。

  施佩尔搞的柏林城市模型设计,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长170米、高117米、进深119米的凯旋门,能容15万人的圆顶大会堂,能容40万人的运动场,有1.5万个床位的大宾馆以及各类巨型建筑。

他的设计,经常使希特勒激动不已,并把完成这一规划当成他活着的惟一愿望。希特勒还经常带领他的亲信来参观,向客人做详细讲解。而施佩尔的父亲看过模型后,只是耸耸肩说:“你们完全疯了。”1937年1月,施佩尔被希特勒授予国务秘书级振兴德国首都总监头衔。

受到赏识

  1933年3月纳粹上台之后,施佩尔受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之托改建宣传部。施佩尔的组织才干受到希特勒的赏识,以后希特勒亲自指令施佩尔改建帝国总理府。在很短的时间里,希特勒与比之年幼16岁的施佩尔间建立了密切的个人关系。施佩尔从此飞黄腾达,先后担任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德国建筑总监,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使德国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起来。有历史学家认为,战时的施佩尔对德国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比希特勒、希姆莱、戈林、戈培尔和那些将军元帅们更为重要,因为事实上是施佩尔在*纵战争这台巨大的机器。

二战期间

  德国发动对法战争后,施佩尔开始承担空军的营建任务。1941年,他被任命为军备建筑的负责人。苏德战争*发后,施佩尔组织了“施佩尔建筑班子”,主持了南俄铁道的修复工作。

  1942年初,施佩尔被任命为第三帝国军备部长,主管军需工作。并被戈林委任为“四年计划范围内负责军备生产的全权总代表”。

  在指导军备生产过程中,施佩尔创立了全面的“工业自行负责制”,使军备生产出人意料地飞速发展。他按不同的武器系统设立了3个“指导委员会”和与之相联系的“企业联合组织”,把战争初期军备生产的手工业方式变成了装配线型的工业化过程。施佩尔任军备部长半年后,军备生产的总产量就增加了60%。到1944年7月,在劳动力只增加30%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他信任工业界的负责人,使他们积极主动,自觉负责,敢拿主意。在工作中,他喜欢令人不舒服的共事者,而不喜欢百依百顺的工具。

  为了加强军备生产的计划性,施佩尔提议建立了**计划局,负责指导武器和物资生产的各种计划、方案,安排生产的轻重缓急,成为德国战时经济中最重要的机构。

  1942年夏,希特勒任命施佩尔担任运输总监,解决战时运输问题。他发现运输的关键在于机车不足,于是废弃了陈旧的生产方式,改用装配线方法,使产量立刻提高了好几倍,及时地解决了当时运力不足的问题。

  施佩尔的成功,使他在第三帝国的要人中大出风头。戈培尔开动宣传机器,报纸、电台和纪录影片连续报道军备生产的消息,使施佩尔马上成为全国最知名的人士之一。作为希特勒发现和栽培的建筑师、帝国军备和生产部长,作为希特勒**的核心要员,施佩尔成了希特勒的宫廷小圈子里的常客。施佩尔同爱娃·勃劳恩也是朋友,当希特勒同爱娃·勃劳恩在他们的房间里谈最隐秘的事情时,他是惟一在场的部长。

  1943年,德国的侵略战争已经失去了最初捷报频传势头,德军在北非和苏德战场上不断受挫,丧失了大批武器装备。为了弥补损失,施佩尔开始努力争取把德国大型消费品生产工厂转变为军备工厂,这样就可以为德国的军备生产增加大批设备、管理人员和50万工人。为了克服纳粹党大区区长的反对,希特勒任命施佩尔为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施佩尔从此总揽战时经济的大权。

  施佩尔积极支持新型坦克、喷气式战斗机、原子武器、新型潜艇、火箭和飞弹的研究、试验和生产,想以新型武器夺取侵略战争的胜利。在此过程中,他同德军高级将领邓尼茨、米尔希、古德里安、蔡茨勒、弗罗姆等人建立了较深的友谊,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1943年9月,希特勒把意大利地区内的一切军备和生产问题的管理权交给施佩尔。在他的组织下,德国的军备生产一直呈上升趋势。这年秋天,盟国对德国进行的大规模轰炸,给军备和民用生产造成了困难。于是,施佩尔提出并实施让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大批生产衣服、鞋、纺织品和家具等民用商品,而把德国的同类工厂转为军用。这样就避免了因强迫征调外国工人到德国,引起工人逃离所在工厂而影响生产的弊病,使德国军备生产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1944年中期,美国空军连续轰炸了德国的许多燃料工厂和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主要炼油厂,使德国飞机燃料的生产减少了一半,空中实力的减弱迫使希特勒命令戈林将空军军备生产也移交给施佩尔。7月,98%的飞机燃料生产都停止了。施佩尔立即组织35万熟练工人进行抢修,到11月,日产量就上升到原产量的28%。因此盟国舆论认为,对于德国作战实力来说,他比希特勒本人更重要。

  7月20日暗*希特勒**失败后,因为**的组织者在未来政府的名单中,给他留下了军备部长的位置,施佩尔受到审查。施佩尔的巨大威望和与希特勒的特殊关系挽救了他,审查没有结果就结束了,但是他在纳粹**集团内部开始失势。而这时的施佩尔已不再是过去盲目信仰希特勒的施佩尔了,他有了新的观念和想法,并以这种新观念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他清楚地看到了希特勒在面临失败时的垂死挣扎会给德国民族带来的灾难,因此起意要刺*他。他认为要挽救德国,必须从肉体上除掉他过去的偶像希特勒。施佩尔曾计划用*气除掉希特勒,并准备好了*气。后因希特勒下令修改了地下室的通风管道,而未能实现。仅仅因为偶然的原因,阻止了他去实施计划中的刺*行动。

  盟军诺曼底登陆,施佩尔认为局势已经毫无希望了。1945年初,德国国内工业生产已基本停顿。1月30日是希特勒掌权12周年,他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宣称在重工业和军备方面的战争已经结束,应把粮食、电力、生活放在优先于坦克、飞机的地位予以考虑。他提出,盟国在物质方面的优势已不可能再用德国士兵的勇敢去弥补了。

违抗希特勒

  第三帝国败局已定,随着盟军的不断进逼,已经接近柏林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们开始最后的疯狂。 1945年3月18日,希特勒下达“焦土命令”,让不断败退的帝国军队和纳粹地方**彻底毁坏德国的所有公路、桥梁、工厂和一切基础设施,不让它们完整地落入敌人的手中。他要让德国变成不毛之地,使德国人民在战败后能够生存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保留下来。也就是说,他要便德意志民族不能继续生存。

  但施佩尔认为希特勒的命令只是会增加德国人民的苦难,毁灭他们战后重建的物质基础。为战后德意志民族的复兴,为尽可能维持战后德国人民群众生存的基础,他决心阻止命令的执行。他说服各地掌握实权的大区区长们把彻底破坏工厂的命令改成使工厂临时瘫痪的命令。他还设法说服了莫德尔元帅,使他下令不准破坏工厂,尽可能在工业区以外战斗。

  他利用他担任过的帝国所有重要职务的名义,下达保护所有工厂和基础设施的命令,尽管他这些职务已经被撤销。当下面的将军和大区**人同时接到完全相反的命令时,他们疑惑不解,不知道到底该执行谁的命令。在当时的混*状况下,这种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样就使希特勒的焦土命令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失掉了作用。

  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残存的权力,支持工厂的工人成立工人自卫队保护他们所在的工厂。他给自发组成的工人护厂队分发武器弹*,他命令工厂护厂队,如果纳粹派驻工厂的党代表敢于执行希特勒破坏工厂的命令,就就地*毙他们。尽管这些命令并不是他的职权范围。

  由于施佩尔的努力,希特勒的焦土政策没有得到实行,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得到了保护。施佩尔在 1945年上半年德国战败的最后几个月中为维护德国的工业、交通和通讯不被希特勒的焦土政策破坏、为保护德国的“民族生存的基础”而作出的努力,体现了他对于德国人民的责任感。这也是在战后审判中,施佩尔能免于一死的重要原因。

  施佩尔对于希特勒的感情是矛盾的。他对于希特勒有感恩、效忠和迷恋的心理。他自称如果希特勒算是有朋友的话,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希特勒自*前几天,也就是1945年4月23日,施佩尔冒着苏军的炮火,乘坐了一架小型飞机飞抵被围困的柏林,他要劝说希特勒和他一起撤走。在去柏林之前,他的朋友都劝他不能去,因为柏林早已陷入苏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防空火力密不透风,飞机很难飞进去再安全地飞出来。。施佩尔没有听从朋友的劝告,还是只身冒险飞到柏林。施佩尔见到了总理府地下室的希特勒,并向他坦诚地说明了他拒绝拒绝执行盲目破坏德国资源的命令而采取的行动。他在等待希特勒*跳如雷,然后下达立即逮捕他的命令。然而希特勒在听了这一番话之后对施佩尔既没有表示愤怒,也没有发脾气,这让施佩尔大吃一惊。希特勒决心死在柏林,没有同意和他一起飞走的意见。施佩尔满腹凄凉地和希特勒做了最后告别后离开柏林,他飞走后几个小时,柏林就再也没有德国飞机能从柏林起飞了。这一次希特勒没有以叛国罪逮捕和*毙施佩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在第三帝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也说明施佩尔和希特勒之间有着十分微妙而神秘的关系。希特勒于1945年4月30日自*。尽管这是完全意料之中的结局,在得知希特勒死讯后,施佩尔还是面对着他曾经蓄意谋*的希特勒的照片失声痛哭。施佩尔与希特勒的关系多少还是表明,也许在通行的**中不可能存在统治者间的友谊规则中总有可能存在一些例外。

狱中生活

  5月13日,施佩尔在英占区被捕。纽伦堡审判中,施佩尔因违反人道罪和战争罪被判处20年监禁。他放弃了上诉的权利。他认为与他们曾给世界带来的苦难相比,任何惩罚都是微不足道的。

  服刑期间,他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思考为什么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才明白他选择了错误的道路的原因。他在狱中反省了自己追随希特勒的生涯,对自己的罪行有了深刻的忏悔,并且写了《第三帝国**》一书,提供了不少有关希特勒和他的亲信鲜为人知的**材料。为了粉碎德国人民对于希特勒**的迷信,他在书中严厉谴责了希特勒意图毁灭德国“民族生存基础”的“焦土抗战”政策。这部著作对认识纳粹德国和希特勒来说是具有**手价值的回忆录。

晚年生活

  1966年10月1日,施佩尔被从施潘道监狱释放。1981年在伦敦因中风而死,享年76岁。

  《第三帝国**》一书的英译者在书的序言中把施佩尔称为可能是希特勒**中最有才华的成员,希特勒也曾经对秘书说过,“施佩尔仍然是他们(指他的幕僚们)中最优秀的一个”。施佩尔给人们留下一个谜,给人留下无限的想像空间。

运动员施佩尔 人物资料

  姓名:施佩尔[1]

  性别:女

职业:运动员

  身高:1.71米

  体重:62公斤

人物介绍

  施佩尔,澳大利亚女子游泳队运动员,名将苏珊-奥尼尔退役之后澳大利亚又一位蝶泳女将,实力突出,是新一代澳大利亚泳军的领**物之一。

主要成绩

  2003年世锦赛混合泳接力铜牌,100米、200米蝶泳第十名; 2004年雅典奥运会100米蝶泳第四名,印第安纳波利斯短池世锦赛打破混合泳接力世界纪录;

  2005年世锦赛100米蝶泳冠军,混合泳接力冠军,200米蝶泳亚军;

  2006年英联邦运动会100米、200米蝶泳、混合泳接力冠军;短池世锦赛200米蝶泳、混合泳接力冠军,100米蝶泳第三名;

  2007年世锦赛200米蝶泳、混合泳接力冠军,100米蝶泳亚军;

  2011年短池游泳世界杯北京站女子200米蝶泳季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