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牧笛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她从12岁起开始写作,至今已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美文》、《中华少年写作精选》、《中学生》、《诗选刊》、《读友》、《意林》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60余万字,在全国性的征文赛事中获特等奖、一等奖40余次,被称为90后最具实力的小作家之一。2005年,同时获得第三届叶圣陶杯“全国十佳中学生小作家”和第五届雨花奖“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2005年――2007年诗歌三次入选儿童文学“文学佳作”栏目,并获首届中国小作家杯儿童文学奖金奖和中国儿童诗“崇文奖”。2006年8月长篇校园小说《走走停停》在首届“金葵花”全国文学社团评比活动中或评委会特别奖。2007年8月《儿童文学》刊发了近万字的报告文学《笛声悠扬,如花绽放――记诗心少女张牧笛》。,写作记事及出书情况

  2004年7月1.散文《 钩鱼》获得第二届“ 梁斌文学奖”全国大中小学生征文大赛一等奖。

  2散文 《爱的怀念》或第五届世界华人 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3.散文 《橙橙》或第二届全国“小作家杯”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

  2005年2月

  1.《你说我是一朵黎明的花》(组诗)刊登在儿童文学“文学佳作”栏。

  2.《多好啊,太阳每天都从我窗边升起》刊登在上海 《少年文艺》。

  2005年4月

  1.阅读笔记《感动,飞过青春的天》获2005年全国青少年 读书征文大赛特等奖。

  2.散文 《英雄泪》获第二届全国少年之 星创 新作文大赛一等奖。

  2005年7月

  1.诗稿《我是一个爱写诗的孩子》获第六届“中国少年作家杯”个人作品集类最高奖。

  2.获得第三届“全国十佳中学生小作家”称号。

  3.《你说我是一朵黎明的花》(组诗)获首届中国“小作家杯”儿童文学奖金奖。

  4.散文《我家门前那条路》获第五届“新作文杯放胆作文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5.《 今晚报》专题报道――《一个爱写诗的孩子》。

  6.被保送市重点中学―― 天慈中学。

  2005年8月

  在 《文艺报》和老诗人 雁翼同写纪念反***胜利六十周年的诗歌――《远方有战争》。

  2005年9月在 《新作文》刊登了诗歌专辑。

  2005年11月

  获第五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

  2.被所在学校天津天慈中学授予“特殊贡献奖”,校长亲自颁发了证书。

  3.被 《东方少年》的“小作家驿站”栏目专栏介绍。

  2005年12月:

  1.诗歌《人不长大该多好》被选入了《 感动中国孩子的一百首童诗》一书。

  2.诗歌《你说我是一朵黎明的花》入选 漓江出版社的《2005中国年度初中生优秀作文》。

  3. 散文《我家门前那条路》入选漓江出版社的《2005中国年度初中生优秀作文》。

  2006年1月

  1. 被《中华少年写作精选》聘为全国中学生文学 拉力赛评委。

  2. 被 《全国优秀作文选》专栏报道。

  3. 在《新作文》开设“ 牧笛u2022碟语”专栏。

  2006年2月

  1. 《合唱》(组诗)刊登在 《儿童文学》的“文学佳作”栏目。

  2.担任《天津中学生》文学创作部学生部长。

  2006年3月

  组诗《在阅读中和诗心一起舞蹈》获第十届雨花杯“ 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名。

  2006年4月

  1应邀到洛阳参加由《儿童文学》杂志社和 洛阳市文联联合举办的首届“东华杯”诗歌论坛,并在会上发言。

  2.《中华少年写作精选》推出封面故事《阳光女孩儿张牧笛》。

  3.儿歌 《童话》获全国“ 新儿歌、新童谣”大赛中学组金奖。

  2006年5月

  1. 五四青年节,被评为全校十名优秀学生之一。

  2. 代表学校到日本访学一周。

  3. 《少年月刊》刊发了报告文学《你说我是一朵黎明的花――记“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张牧笛》。

  2006年7月

  1.散文集《像南瓜,默默成长》获第七届“中国少年作家杯”个人作品集类最高奖项。

  2.散文《像南瓜,默默成长》或第五届“新作文杯放胆作文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3《新作文》刊登《最为珍贵的秘密――张牧笛访谈》

  2006年8月

  1.首部长篇小说《你我的青春走走停停》在首届“ 金葵花”全国文学社团评比活动中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2.接受**电视台教育频道采访。

  3.接受天津电台“ 百姓故事”的采访。

  2006年9月

  1.《天津中学生》刊发了报道《文学阳光照亮青春之路――采访张牧笛》。

  2. 《同学少年》刊发了报道《你说我是一朵黎明的花――记“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张牧笛》。

  2006年11月

  1. 散文 《美丽的人生》在第三届 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获中学组金奖。

  2. 《冬天的童话》(组诗)入选儿童文学的“文学佳作栏”

  3. 在 《文学少年》刊登专栏。

  2006年12月

  1. 散文《裙带飘飘的童年》入选漓江出版社的《2006中国年度初中生优秀作文》。

  2. 诗歌《荷马墓上的玫瑰》入选《2006中国年度初中生优秀作文》。

  3. 散文《忧伤的过往》刊登在12期《儿童文学》

  2007年1月

  1. 在北京 《中学生》杂志开设“阅读”专栏。

  2. 散文《滚滚红尘有真爱》在2006年度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初中组一等奖。

  2007年3月

  1. 江苏《少年文艺》在“泛90后”栏目登发了“张牧笛作品小辑”。

  2. 诗歌《老师,我如何写一首小诗给你》(外一首)刊登在上海《少年文艺》。

  2007年4月

  1. 江苏教育出版社的 《同学》杂志刊登了由辽宁儿童文学作家周莲珊写的报告文学――《 阳光少女张牧笛》

  2. 散文《忧伤的过往》被 《意林》转载。

  3. 《 中国少年报》在 头版刊登了专访《教室朝南,风轻云淡――QQ采访张牧笛》。

  4. 《教室朝南,风轻云淡》等五首诗歌入选《青春校园诗》一书.

  2007年5月

  接受央视 少儿频道“ 成长**”栏目专访,并于5月19日到央视演播厅与鞠萍姐姐对谈。

  2007年6月

  1. 组诗《风中,轻轻飘来的南瓜灯》获得“新作文杯放胆作文大赛”一等奖。

  2. 散文《堆砌的时光》刊登在 《布老虎青春文学》。

  2007年7月

  1. 诗歌《树与阳光》(外一首)获得中国儿童诗“崇文奖”。

  2. 散文和诗歌入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优秀作品集》。

  2007年8月

  1.《儿童文学》刊登了 谭旭东老师采写的报告文学《笛声悠扬,如花绽放》。

  2. 完成三万字的校园小说《梦里,有谁的梦》。

  3. 接受《 中国校园文学》和天津 《每日新报》的采访。

  诗集《 看不见的风在吹》、散文集《像南瓜,默默成长》、长篇小说 《走走停停》已经由中国少年 新闻出版总社出版发行。《 夏日终年――我的初三日记》已出版。

人物经历

  1991年10月,张牧笛出生在天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妈妈都是 理工科毕业,平时酷爱读书。满满七个书柜的书籍,使这个原本普通的家庭,弥漫着浓浓的 书香和古朴安静的气息。

  【获奖理由】

  她能从生活中真正发现属于自己的文字,清纯,灵动,优美,明丽,不 故作高深,不强布愁云,不做成熟状,快乐着快乐,思考着思考,那富有诗意的言语放射出阳光,给 成长的岁月镀上了绚烂多彩的青春光环,开创了一代中学生纯正的文风。

  大赛评委会

2016年3月21日,张牧笛进入“2016年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前十位。

诗歌作品

   《看不见的风在吹》

  《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点微微的疼,就像蝴蝶在发芽》

  《站在不同的方向相互打量》

  《也会相遇、相爱、从时间的秘道飞奔而逃》

  《落脚在遥远的过去或者未来 ……》

散文选萃

   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

  站在陌生的新校园中,我还是不敢太相信,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了。匆匆的时光中,成长总是快得让你措手不及。曾以为毕业是件 遥遥无期的事情,转眼间,小学那扇古朴的 朱红色的大门却已经在我身后轻轻地关上了。曾经的好友已经各奔东西,我们只有在曾经共有过的故事中或者滚烫的电话煲里寻找着一份美丽的默契,不过,我们都知道,友谊飞舞过的地方,依然保存着我们对童年的真诚的守望。

  站在陌生的新校园中,发现,这里其实也散发着很多我所熟悉的气息。比如,洁净的玻璃窗,目光睿智深远的中外名人的挂像,抑扬顿挫的读书声, 光荣榜上那些灿烂的笑脸,偶尔一两句的“课桌文学”,还有,学哥学姐身上所表露出的 青春的活力和张狂。熟悉是因为,我已经在书香四溢的 象牙塔里生活了六年,并且还要一直生活下去,这里是 梦想启程的地方,这里聚积着花季的美丽,这里沉淀着太多的对人生最初的感悟和情感的 初体验。校园是个安静而神圣的地方,是个纯洁而简单的地方,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涯多少也有些单调,但正如 苏东坡所说:“ 人间有味是清欢。”静如止水的淡然是一种更具内涵的深刻。虽说有时迷惘,有时欢愉,有时 引吭高歌,有时默默地流泪,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 随风而去的总是那些肤浅的烦恼,长留在心里的却是经过 风雨洗礼后更加澄澈透明的隽永。

  ……

  我看“新概念”

  读了不少新概念的文章,每一次都是,在阅读时对小作者的文字功底佩服得 五体投地, 自愧弗如,过不了几天,便全然忘了,即使被人问起,也只能 吱吱唔唔地说,不错,不错。至于如何不错,却是怎么也讲不出来了。面对着厚厚的一本 新概念作文选,我不禁有些茫然。

  不可否认,新概念的写手们无一不具有着很强的写作实力,无论是笔法的运用,还是情节的铺垫或者是段落之间的过渡,都是那么自然而圆润。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虽然他们都在追求深刻,但追求中一旦加入了刻意的成分,便会使整体文章都显得造作起来。况且,即使他们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他们的年龄,也只能说是一种成熟而已。深刻是需要积累的,是需要沉淀的,是需要时间的,甚至是需要苦难的磨练的,绝不可以 拔苗助长,为赋新词强装深刻。伪装出来的深刻恰恰是一种更加明显的肤浅。

  ……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