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梦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范梦,1938年生,原名范梦祥,山东冠县人,擅长版画、美术史论。, 范梦 - 简介

范梦,原名范梦祥,山东冠县人。擅长版画、美术史论。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1962年毕业于**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版画系。历任长春市总工会职业大学美术教师,吉林工艺美术研究所创作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学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范梦 - 作品

发表美术论文百余篇,木刻版画及素描速写多幅,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出版专著有《中外画家谈素描》、《东方美术史》、《西方美术史》、《中国现代版画史》、《写实的印象》等。

范梦 - 著作

东方美术史话

内容提要 目录

**章黑色人种的艺术摇篮――非洲美术 一用“形”、“体”迈出文明的**步 二贡于埃及,学于埃及 三“伊甸园”中的生存竞争 四抽象与写实的双重风格 第二章在金字塔的国度里――古代埃及美术 一倾国倾民,仅为一人 二用形象把你引向古代 三人的造像,神的精神 四“图画字”最准确 五都城宏伟,神庙生辉六既为今朝,也为来世七千年不熄的灯塔火光 第三章汉穆拉比子孙的造化物――古代两河美术 一小石碑,大价值 二最大的城市,最高的塔 三从台庙到空中花园 四丝绸之路上的工艺师 五狮子与牛“跑”遍两河 六两座古都,两大奇观 第四章游牧民族的骄傲――波斯与中亚美术 一壮观的王宫,高高的崖碑 二宫廷生活的表白方式 三中亚古城多丰姿 四丝路中途荟古风 五佛陀东行的中转站 第五章**主宰一切――***美术 一聪明的***人 二绕道前行施才华 三**寺――智慧的晶体 四与中国书法作比较 第六章人与神的嬉戏――印度宗教美术 一善于造神的民族 二人像、精灵、佛像 三在马蹄形山崖中 四神灵之间寻找伙伴 五再现民族秉性 六静池前卧睡的白“仙女’ 七人间生活的暖流 第七章释迦牟尼的足迹――东南亚美术 一万塔城与金塔市 二处处染指于佛陀 三灿烂的吴哥 四中印文化的余波 五辉煌的婆罗浮屠 六圣山上的“美女” 第八章白头山下的古老民族――朝鲜美术 一白头山下的古老民族 二“龙、虎、雀、武”到处有 三工艺与高丽瓷器 四以石为料,独具风采 五民族画家 第九章“日出之国”的艺圃花絮――日本美术 一太阳最早出来的地方 二离佛祖最远,与释迦最亲 三佛画的足迹 四绘卷与绘草纸 五向中国“拿来” 六惟日本独有 七纯日本情趣 八“浮华世界”的画 第十章新大陆的奇观――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美术 一红种人的三大文明区 二与埃及媲美 三生活与生命的赞歌 四“审判结果:**” 五一叶刀片插不进 六只有在高空才能看到的“画’ 七你看是否像“天外来客” 第十一章汪洋大海的“人间天堂”――大洋洲美术 一人类爱美的天性 二不只是为了除妖镇魔 三奇特的岩画与树皮画 四生活处处有艺术 五神秘的海岛石像 后记 后记: 后记 中国青年出版社很善于与青年人交朋友,出版的书不仅 版式活泼,文字也都能将知识与趣味巧妙结合,有很强的可读 性,受到青年人的欢迎。这便是催促我将原《东方美术史》改 写成这本“史话”的主要原因。 按文字叙述所需及笔者的主观意愿,书中本想多一些插 图,但限于版面及少数图片的清晰度,只好止于此,请读者谅 解。 责编李裕康同志对书稿逐句逐字、逐个标点的校改,很使 我感动,之后,又向笔者提出许多需要仔细斟酌修改的宝贵意 见,从而保证了书的质量。在此,我要向李裕康同志表示深切 的谢意! 期望青年朋友及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引起对东方 美术及其它有关东方学知识的广泛兴趣。 范梦 1995年5月北京

内容片断:为什么干燥的沙漠、酷热的森林和狭窄的河谷成了人类 和文明的最早发祥地?原因有二:一是当年的撒哈拉并不是一片无边沙漠,而是处处有绿洲沃土,很适宜于人类生息繁衍;二是森林草原既适于万物生长,更适于万物竞争,人类就 是在万物的生存竞争中通过自然选择而超越万物,成为依附自然又改造自然,并管理万物的生灵。何以证明非洲在人类文明史中的早生而不是晚进呢?最好的明证便是古代非洲人在这块大陆上到处都有的“形”与“体”。一用“形”、“体”迈出文明的**步公元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军队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山岭的哈吉拉马希塞拉断崖下,为了拍摄效果满意的照片,把岩画中十分壮观的大象涂上了一层新油彩。一些士兵为了游戏取乐,竟用机关*扫射附近雷特埃特――塔列布的巨大蝎子浮雕壁画,把整幅壁画打得布满窟窿。在另外一个叫贝尼夫的地方,许多雕刻的墙帽石,甚至雕刻本身的石块,都被拿下来当作建筑材料用。这群无知而傲然自得的法国士兵十分蔑视这群风化多年的陈旧岩画雕刻,然而,恰恰就是这群“形”与“体”最确凿无疑地证明非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欧洲人过去十分瞧不起非洲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黑人,以为除了埃及,这里不过是无文字、少文化、低文明的落后人种生活的晚进大陆。直至19世纪末,西方还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无文字的民族就是无文化的民族,这是一种很大的偏见。马里的一位黑人口头传说专家哈姆帕持・巴在一篇《逼真的传说》文章中,开首引证他的老师蒂・博卡尔的话说:“知识是人类的一盏明灯,是我们祖先在认识方面的全部遗产。”这句精辟的格言是不会有人反对的,然而赞同者中的大部分人 首先想到的“知识”可能只是文字写成的书本,如果这样,与原意尚有不小距离。博卡尔及其**所认为的“知识方面的全部遗产”,应由书面文字与口头传说两部分组成,因为当时较少有文字民族的非洲,口头传说具有与书面同等的人类价值。我要再补充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即由黑人祖先创造的美术形体――岩画、雕刻、巨石群、陶器、手工艺品等,同样具有重要价值。许多人因不甚了解非洲美术而把它忽略在 “知识”之外,其实,美术形体同样是点燃黑非洲人类知识明灯的热量基因。若与出现很晚、数量较少的书面文字比较起来,这些丰富无比的美术形体可以算作是非洲大陆黑色人种为走向文明所迈出的**步。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