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次山(Anthony Yuen,1946年),美国人,祖籍海南,出生于中国广西,著名时事评论员、专栏作家,毕业于台湾**大学新闻系,后赴美国深造,获圣约翰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现任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兼时事评论员,他同时还为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
,人物经历 家庭生活1946年出生于广西,父亲是***的中下层**,曾在广西省的机关工作。1949年底,*****全部撤出大陆迁到台湾。仓促撤退的***军政人员有的进了缅甸,有的进了越南。4岁的阮次山先随父亲离开广西到海南,又到了越南,然后才辗转到了台湾。早期***治理的台湾,一下子涌来那么多机关单位和人员,到处一片混*。机关公务人员日子过得挺艰难。
阮次山有五个兄妹,家里孩子多,父母靠工薪养家糊口,生活过得勉勉强强。阮次山知道父母困难,从小就想分担。 从12岁上初中开始就学着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他在高雄中学读书时,校长很重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定了一个制度:谁要在校外投稿得到了稿费,凭稿费单就可到学校领取与稿费相等的奖金。这是多大的激励啊,阮次山便拼命写稿投稿。从那时起,所有学费都是他写稿挣来的。但这种一篇稿件得双份稿费的“制度”并不是人人都可享受得到的。因为像阮次山一样写作能力强的人并不多。阮次山不但经济宽裕,而且成了学校里从物质到精神都很充实的“小名人”。
阮次山的父亲酷爱读书,哥哥嫂嫂都是台湾**大学新闻系毕业,阮次山很早就受到新闻的熏陶,立下了当新闻记者的志向。进入政大新闻系后,他在班里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政大新闻系有两个非常优厚的奖学金,一个叫陈布雷奖学金,一个叫陈博生奖学金,每学年的这两个奖学金都被阮次山尽数收入囊中。
成长历程1974年,28岁的阮次山大学毕业。当时整个台湾岛,新闻媒体就那么一二十家,到处充斥着过度竞争。大学毕业生谋个职位很不容易,而成绩优异的阮次山却一下有三个职位在等着,他选择了其中的台湾《**日报》和中国广播公司两个媒体。1976年,阮次山又选择了跨海越洋,到美国深造。他在纽约期间半工半读,到纽约的《****》试了试锋芒,积累了一些办报经验。
1978年获美国圣约翰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
1979年回台湾就任“中国广播公司”新闻编制组组长。
1980年再次离台赴美,在纽约大学**研究所博士班攻读。
1981年,华人社团聘请35岁的阮次山到洛杉矶创办了中文《国际日报》,任总编辑。后来又到《中报》当副社长兼总编辑。
从1987年起,他决定当专栏作家,同时给他开专栏的报纸刊物有9个,用稿最多的是新加坡《联合早报》,一周两篇。这一写就写了二十多年。曾有人评价其专栏文章“不奢华、不卖弄,却有着一针见*,*到病除的功效。”
2000年春夏之交,刘长乐邀请长期在全球多家华文报刊撰写时事专栏文章的阮次山到凤凰卫视的《
时事开讲》节目客串。
经不住刘长乐三顾茅庐,2001年的1月,阮次山成了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首席评论员。还成了世界上惟一的结结巴巴的电视主持人。
工作经历1973――1976: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对外关系组副组长
1978――1979: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听众服务组组长
1976――1979:美国****资深编辑
1979――1980:台湾中国广播公司新闻编制组组长1981――1986:美国****总编辑
1986――1988:美国洛杉矶中报副社长兼总编辑
1998――2000:台湾Taiwan News副社长兼总编辑
2001――至今: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
2002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2004年受聘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2006年12月受聘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客座教授
2010年4月出任中国西华大学凤凰学院名誉院长兼首席教授
2010年5月受聘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2010年6月受聘为中国矿业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6月份受聘为西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2013年7月受聘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客座教授
感情生活阮次山的父亲阮中歧和黎琼月的父亲黎元是同乡好友。阮次山和黎琼月还没出生的时候两家父母就开玩笑说,将来生下孩子若是一男一女,就让他们结婚成家。战*纷繁,后来,阮、黎两家一家在越南,一家在台湾,天各一方,本以为这事已不了了之。
少年时代的阮次山和黎琼月并不认识。1966年,黎琼月到台北读师范大学,父母有一天突然叫她去看望他们在台北的老朋友阮家。于是青春年少的他们相见了。此前黎琼月早已听说过阮次山,因为他是高雄中学的大才子,在台北小有名气。从此两位年轻人开始交往恋爱,1971年他们结婚时,双方父亲才告诉他们,二十多年前两家曾有过“指腹为婚”之约。惊诧之余,这一对新婚夫妇深感庆幸,更加珍惜这桩难得的婚姻。
阮次山认为这一辈子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就是家庭生活非常幸福。他与太太和两个儿子相处得非常融洽。阮次山有一个原则,不管平时多忙,家里几十年来晚饭一定要在一起吃,并且气氛非常好。阮次山常年在全球飞来飞去,但无论走到哪里,休息时,他一定会打电话回家给太太,或者打去美国听听孙女的声音。他很满意地说:“所以我们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能感觉到亲情,这是我觉得惟一可以说的家庭的成就。”
个人作品著作:《与世界领袖对话:聚焦国际风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342页。
荣誉记录应约撰写专栏三篇供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和台湾四地同时刊用,每篇约读者一百万人。每年经常受邀赴新、马、台三地发表专题演讲。
经常访问各国政要,曾独家访谈过的政要人士包括:中国前国家*****、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安华、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国务卿黑格、前国务卿克里斯多夫、前国务卿范斯、美国首任驻华大使伍考克、美国前国务卿贝克、前总统里根、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熟津斯基、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巴基斯坦前总统莱加里、尼泊尔前首相比斯塔、印尼前外长阿拉塔斯等人。
2001年2月27日,曾主持一个电视史上空前的电视转播高峰会议。参加这个讨论会的亚洲国家领袖有: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巴勒斯坦前总统莱加里、东盟前秘书长辛格、尼泊尔前首相比斯塔。另外,在中国国内各阶层**会见过很多人。
先后担任过美国**学会会员、中华人才交流协会理事、美华民权教育基金会常务理事、海南省科技厅顾问(现任)、美华参政联盟理事。
社会评价从事新闻工作27年,撰写了20多年的时政专栏,而后在电视上开讲时事。阮次山说,他在早期写专栏的时候,对自己就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就是文字必须朗朗上口,“绕口绝对不是好的新闻报道,口语化是我一贯的风格,这一点电视、专栏和新闻写作没有任何冲突。”凤凰卫视的总裁刘长乐却看中了他在时政问题上的洞察力和熟知欧美、大陆、台湾、香港情况的独特经历,看中了他作为一个中国问题专家的阅历与经历,千方百计把他“挖”过来。
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到的阮次山,是个嬉笑怒骂完全顺其自然,非常有个性的评论员。他认为时事**评论很容易让人打瞌睡,所以一直坚持用很活泼的方式来讲,尽可能的加入很多信息。阮次山在采访过程中纵横捭阖,用看似浅显的提问挖掘出重大**背后蕴含的玄机。由于其见多识广,“久经沙场”,阮次山面对各国政要都是一见如故,不卑不亢,谈笑风生,从容不迫。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指出,阮先生访谈的特征、风格在于:一、他的语言能力好;二、他的独特阅历使他在面对各国政要时,能平起平坐,和这些人谈笑风生,问题问得到位,从不怯场。
人物争议国籍问题
名字像越南人,长得像日本人,口音像台湾人,护照是美国人,其实是党的人。
比如讲,以色列建国以后,散布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回去了,或者捐钱。在此之前,有些人只是知道自己是犹太人,但从来没有回国一次。他们是犹太人么,流浪各地。犹太不是人种,是个宗教。他不是在国内体系长大的,为什么爱国?这是中国,这个国家,不管上面**是什么,**它的是什么,他爱的是这个国家。
对“中国模式”的理解
“中国模式”不是阮次山个人创造的,而是现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他们想找出“中国模式”。在这种体系之下,你有目前的成就,很明显你能用你自己的模式来调度你的资源,来发展。阮次山说:“我们的“中国模式”就是国家所有,计划经济,我们觉得对的就去做 。因为我走过了世界,经历了美国的**、国际**,拿这些来比较,就知道中国伟大在哪儿了。”
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大家批评其为政府说话
阮次山:“我没有为政府说话。我没有为任何政府说话,也没有为党说话。”他提供大家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换句话说,如果政府做了对的,你为什么不能替它说话呢?阮次山觉得国内太多愤青思维,你稍微讲一点不属于负面的东西,他们就认为是替政府说话,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