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贝尔生平及思想以及教具“ 恩物”
一、福禄贝尔出生至幼年时代
福禄贝尔的诞生
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Frobel)于1782年4月21日生在德国乡村吐林根(Thuringian),其父是位虔诚的牧师,育有子女五人,福禄贝尔是他最小的孩子。福氏诞生后九个月,母亲就逝世了。他的父亲独立负责六、七所教会,所以照顾福禄贝尔之责,落在兄姊和佣人肩上。在他四岁时,父亲 续弦,继母很喜欢他,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可是不久继母生了一个男孩,从此,福禄贝尔的日子起了变化,继母开始待他如外人。在这种情况下,福禄贝尔受到很大的打击,自然而然,在继母和他之间形成了很深的“代沟”。由于环境的改变,精神上的孤独,形成了内向的性格,不喜欢交朋友,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性格,可以说是受了家庭及环境的影响。在乡村中生长,不仅形成他孤独的个性,同时亦喜欢和大自然接触,并沉浸在大自然的安慰里,不断的思索。以后几年,他更深爱花草树木,在大自然中体会出宇宙的真理和奥秘。日后他的思想来源,已在他幼小的心里发芽了。
孩提时候所受的启发
他的父亲早晚在家做 家庭礼拜,使他们全家得到宗教的信仰,虽然他是男孩,到入学时,进入乡下一所女子小学。当时的小学和教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学校的儿童于星期日必须 做礼拜,并且背诵金句。他**次背诵的金句是 马太福音第六章三十三节“你们要先求她的国和她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由这一节**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金句安慰与照顾了他七十年的生涯。女子小学的教育主旨是安静、优雅、秩序。也影响他的精神生活,整天在家过着孤独内向的日子。乡村里的人们遇到不能解决的事就找他父亲商谈。他在旁听了许多夫妇及男女间等等的问题,少年的他虽然不能十分了解,但亦形成他悲天悯人的个性。在森林中发现自然界有神的哲理,发现榛花有紫色花蕊,他很高兴,正好福氏的大哥假日从大学回来,向他详细说明花也有两性,福氏听了很惊讶也很兴奋,他觉得人的生活、自然的生活、情绪生活和花的生活不能分开。童年时代的他感觉到在冥冥中有一们主宰,因而福氏住在森林中常想的问题已渐渐明白起来了。以后几年,福氏教育的特色是他深深体会到神所创造的大自然和人类心灵关系,由大自然到神,由有限到无限之哲理。
受到舅家的影响
由于家庭失去了温暖,福氏的性格随着岁月的消逝,更趋内向。虽然他有 言论自由,但他所说的话,常被家人曲解,甚至被恶意中伤,也因时势的改变和现实的需要,他不得不说些谎话,避免某些事情的发生。
1792年他刚好十岁,舅舅荷尔曼来访,与他小住些时候,深觉福氏情景可怜,乃将他带至自宅。有四年的时间,虽然没有 舅妈陪同照顾,但在舅舅爱心的照料下,他却过得十分温暖和喜乐,不但能上男子小学,亦能与同校朋友和平相处,真是和乐融融,这是福氏首次经验正规的 学校生活。
跟在家时比较,情景完全不同,父亲是那么严谨、可畏,舅舅却如此豪放、和蔼,无论在言语或举止上,都能随心所欲。四年,整整四年,真是叫他 难以忘怀。
舅舅是位忠诚坚贞的传道人,他的信息不但有力,且句句扣人心弦。不但温暖、滋润他人的心房,也深深地影响少年的他,再加上在学校宗教课领受的更是让他获益无穷──跟随耶稣的脚踪。这是他的心志和意愿,这种宗教薰陶,使他对每一根草、每一枝花,都感到有种无限奇妙的作为。福氏日后 教育思想的中心,即源于此──人、自然与 造物主,三者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所谓教育,必须达到这三者的联结和谐。
进入林务局当学徒
十五岁时,他开始作事,起先当林务局的学徒,又当过森林书记、 土地测量技术,因此也学到了农林勘查 几何学。这些经验是福氏世界及 教育哲学的基础。
二、青年时代福氏受斐斯塔洛齐的影响
约拿大学的生活与父亲的离别
十七岁时候,进入约拿大学哲学系,过了两年,因为无法缴学费,就离开大学去当农夫。
1802年父亲过世,自己觉得必需 自立自强,就到山林去当书记,然后当家庭教师,政府任命的土地测量技师,以及农会会计。当时,他决定要作建筑师,他的好朋友告诉他说,你不适合当建筑师而应该当教育家。福氏在 少年时代在报纸上看到了斐斯塔洛齐四十岁离开社会,自己努力奋斗之报导,这篇文章吸引了福氏。他思索反省自己的缺点而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后来又在报纸上看到斐斯塔洛齐办贫民学校,更坚定了福氏求知的愿望,他就决心要去实行。
访问斐斯塔洛齐当 斐多门徒
1805年至瑞士参观斐斯塔洛齐的学校之教法,喜爱斐氏的教学,因其 教学法是活的,启发学生的兴趣,而确定了他努力的方向。福氏从瑞士回来至模范学校教书,自己收了四十名儿童(9至11岁),他按照斐斯塔洛齐主观教学法,每周一次带儿童到郊外让儿童自由玩耍,特别引导他们接近大自然、挖土、种花、 栽培植物,有时带他们到山坡去看四周的风景、河流、山脉、教导他们认识地理、分辨东、西、南、北,由种子、植物的生长再认识生命,创造(神)的伟大,由栽培花草、树木来培育儿童的爱心,由图画的教学来启发心智 ,线的平面关系、立体的 空间关系,由简单进入复杂,让幼儿去发现和了解,这些教学法获得大家的好评。福氏在活动中看到儿童无限的喜悦,福氏自己也感到很幸福,因此决心将自己的一切奉献于教育界,又更增加他的信心去研究 卢梭──爱弥乐的教学法──“经验是来自儿童”,福氏思考斐氏和卢梭、亚伦多的教育,并且由教育生涯中知道人类教育的意义──哲学的思想。教育是什么?基础教育是什么?理想的教育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思索的中心课题。
福氏对斐斯塔洛齐 教育法非常感动,他觉得这种教育法才是真正给予人类幸福。但福氏并不盲从,他辨别斐氏教育法的优、缺点,特别研究 户外游戏,了解游戏是发展儿童精神、情绪、身体的强大力量,观察全神贯注做游戏的幼儿、儿童、少年、青少年,可以发现他们充满着高贵的神情和强壮的体力,游戏陶冶了优良的精神,在散步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益处,培养人们高尚、安静、 思考力各种优良的精神,所以,人类当常常和大自然共同生活。
发现自己的天赋
福氏一生难忘斐氏的鼓励,在斐氏的学校这段时期,获得了不少的喜悦和感激。但福氏觉得教育法并不完美。在精神方面缺乏统一,因此,福氏决心离开而回到故乡。
再进入学生生活 在柏林大学博物馆当助手
福氏再进入德国大学,研究自然科学,1811年进Gottingen大学, 感觉要研究人类的教育必须广泛地在各方面学习,所以,他研究了语言及物理、化学、矿物、天文等自然科学。
1812年再进入 柏林大学和威氏教授研究矿物、 地球构造学、 结晶学及物理学,1814年在柏林大学当助手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安静的室内研究无生物的矿物,发现矿物中也存在有发展活动的作用。自然界的调和、统一及合法规性中,无 生物和生物有共同的原理作用,福氏教学法上的重要基础概念,诸如 自然法则和人性教育的结合,在这时就已逐渐成形了。在矿物博物馆、自然科学研究中,福氏渐渐关心人类的教育。当时因为照顾伤患兵而被感染死亡的哥哥,留下了妻子及三个儿子,为了便于照顾他们,福氏便放弃了教授之职,而专心去研究人性教育。1817年自己建设校舍,开办他理想中的学校。
三、“人性之教育”的实践
福氏的 人生伴侣及其论文之发表
福氏在柏林大学当助手,认识了大他两岁的威鲁海鲁米勒女士(H.WHOFF),她喜爱文学哲学,是位教养很高的女性,1818年他俩结婚,当时,新娘的双亲反对,便从首都柏林到乡下结婚。福氏夫人在教育思想及事业上均是个好内助,福氏有深度的哲学思想,不能忽略夫人的内助。1820至1824年福氏写了七篇论文,1826年出版了《人性教育》Menschen-eryiehung,由本书我们可以了解福氏的教育思想,当时(十八世纪至 十九世纪)一般德国的思想,内容上尚未有如福氏这样的调和了宗教、哲学及艺术的思想教育。《人性教育》的基础论是提倡神、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人性教育目标及 教育原理。
生命统一的思想及教育原理
福氏的 宇宙观是万物中有一永久不灭的法则,此法则乃万物赖以生存,并支配及统一万物,此统一者就是神。万物从神而来,神是万物之源,她在万物中掌管万物,支配万物。他的人生观“永久不灭法则”神所创造的事物──人、自然。能了解自然科学的法则,而制定法则者就是神。福氏认为宇宙乃是一个调和、伟大的 有机体,把自然科学和**教的 神使之浑然一体乃福氏“人性教育”的基础论。因为万物是神所造 ,所以神的本质存在万物之中,神的本性、神性,也就是万物的本质,万物是由自己的本质而表现出具体的活动。人类和别的动物不同,人类有其特有的使命和天职,他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实现在生活中;神看人为万物中最高者也是最具有神性,人类由知和理性来认识事物,所以,人性教育乃在于引导去意识,去思考及表现。
四、“人性教育”的内容
自我活动的原理
辅导幼童本身的活动,让幼童自己决定自己的行动,**不加以干涉,让幼童藉此来 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辅导他们自我*练,通过他们的行动、工作,启发他们的潜在力量。也就是说:使儿童把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一直到能由外在的事物引发内在的能力,使内外能统一──这些便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福氏说:“教师要由有限来考察无限的立场,由无限的来考察有限的立场,二者在人生中统一,认识人类中的神性,来证明人类的本质在神中,努力使这两者互相调和,并在生活中表现。”福氏在结论说:“辅导幼童从自身的活动中表现出神性”。
连续发展的原理
“连续发展”这一句话在福氏的“人性教育”基础论中已有论述,人类的成长乃是连续的发展,卢梭在“ 爱弥儿”中提倡“教育乃从受胎同时开始”。
福氏认为人类生命的发展,是由一点连续进行,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人类发展阶段,连续由内部进行,彼此是有关连的,换句话说:青年是青少年的延续,成年是青年的延续。但社会上,往往不以此种态度来看幼年、青少年、青年的。仿佛这几个阶段是毫无关联性的,事实上,一般的父母往往也都认为当子女到了青少年的年龄,就说他已经是青年了,而要求他遵循青少年应有行为和生活,但他应该在 儿童期中遇着儿童期的生活才能进入青少年。又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达到了**的年龄时,并非代表他确实已是**了,必须在他们幼年、青少年、青年,各个时期的要求已充实过,才能说是已**。如果只有年龄达到,而实际的生活没有完全经历过,这个人可以说还是停留在少年或青年时代。每个人在儿童期像儿童、 青少年期像青少年 ,才是正确的。福氏曾批评一般父母,说有的父母对青少年时期的儿女,要求他们的行为各方面要像青年。这种父母要反省自己的幼年、青少年时期是怎样过来的,是如何才达到成年的呢?
福氏特别期望父母不要对自己的子女有如此错误的要求,生命的发展乃是连续性,如此的要求会妨碍他们未来的种种发展,父母的要求过多,过远,强迫子女去强加模仿,努力达到这种颠倒式的教育,会阻碍你的子女,使他们成为一虚弱的孩子。福氏曾特别强调,对正常的儿童,不能从小就施予特殊的教育,福氏再说到人类按各种时期的需要来努力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拿树来作比喻, 一棵树的生长,由一健康芽,生枝渐渐顺序的生长,在生枝阶段中努力的完成,这阶段的工作,枝干健全了,再延续不断的生长,就可长成一棵健全的树。
劳作和宗教的原理
福氏认为人之劳动和生产活动是连续发展的关系。在福氏的那个时代,对一般生产活动的劳动,认为勤劳是人之精神本质的基本概念。也说是说,人之本质是神性,劳动、勤劳就是表现人的本性(神性),人之使命乃是把隐藏的神性表现出来,像神一样,时时创造、生产和表现。
人的劳动、生产,不只是维持衣、食、住,而是要把隐藏内部的精神、神性表现出来,为了认识自己而劳动和创造这是最主要的,而对劳动所得的结果如衣、食、住是次要的东西。在各个不同的职业、地位、场所,按所要求的来练习和表现,自己走自己合适的路,如果外部的行为表现失败了,能由内部坚强的 精神力量再站立起来,如每人用自己的力量及神的力量充分的使用,一定能过着很好的生活,所以人不能怠惰而应当勤劳。
生产活动和勤劳教育
福氏说小孩应早期开始教育勤劳的生活,这是人性之要求,婴儿的感觉活动及四肢活动是身体最初的活动。游戏、堆积木、造型是儿童生产活动的最初花朵,这时期乃是人未来的勤劳及勤勉生活的基础时期。福氏提倡不论幼童、表少年、青年每天至少要有一小时或两小时(依年龄的不同)专心的于制作而从事生产活动,由学习中来体验,理解。有些父母让子女在幼童时期,注重于学习很多知识方面的事却忽略了勤劳,认为劳务对幼童是无益的,而去学习所谓的专门知识,为将来的地位铺路,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
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科,要知道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是等于停止了“能发展的无限的力量”,如果父母、教师能改善、重视勤劳教育,便能够挽回,这就是福氏创设 幼稚园的时候,提倡生产活动、勤劳的原因。为了要给幼儿早有劳动精神,就设计了恩物Gift(教具)。福氏设计这恩物,让幼儿活动、思考、创造──这些都是教育的**目标。
社会原理
个人、家庭、社会、民族、人类的关系,是一种部分的全体。对个人来说是部分的全体。但也是全体的一部分。当我们注目每一个人的时候,他是完全的全体,其实也是人类的一部分。人类的“部分的全体”是人,人是个人也是全体人。福氏对婴儿的看法,认为其不只是家族的一份子,也是全民族、全人类的一员。所以,婴儿的成长发展有关的,我们可由人类发展的现在、过去、未来的必然结合中,来观察小孩。福氏在基础论中说过:“小孩的教育,对人类发展的现在、过去、未来的要求能结合、调和而一致,是有神的素质、自然的素质和人的素质的人、神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在自己本身有统一性、个别性和多样(元)性。”由于这缘故,同时又在现在、过去及未来中观察、留意,在具体的教育上,家族一分子的幼儿的行动,精神的素质和力量相互调和,明了其发展来表现,每个孩子能完全发挥他个性的统一,而表现其真正的人生道路,做父母的子女,家族的一员,人类的一分子,完全的尽上自己的职责。福氏说统一个性多样的表现是“三位一体”的表现,引导其个性的、多样的、统一的表现,才能对万物作出正确的认识。福氏不只考察神、人和自然的连续性,也站在人类的历史、社会作一番考察。
宗教心、道德性的发芽及教育法
在人性教育基础上,福氏最强调的是宗教心、道德性的萌芽,福氏说 幼儿期的感情,特别是幼儿的微笑是共同感情最初的表现。这社会性的感情是连结在父母、兄弟、姐妹精神的基础上,就是说,共同感情是真实的宗教心的最初萌芽和发端。是由母亲培育的,母亲使幼儿感觉到温暖及安全,母亲为自己的经常祈祷,抱着爱儿时给予感动及喜悦,这是通过母亲和儿女们的共同生活中所感到的最大幸福感。在宗教、道德上父母与幼儿、少年、青年等时代的感情,如果没有隔离的话,那一定会体会到 父母的爱。宗教心就是人觉得无论在那种环境之下,神均经常 和你在一起,这种虔诚的生活需从小培养,如果从小就培养有如此的宗教心, 万一长大后遇到困难也有内心的力量,能再得到胜利,这便是父母早期作宗教心教育的成果。
五、福氏的实用 教育方法
幼儿期的幼儿是如何来认知外界
幼儿看外界是是像雾一样蒙蒙浑沌的,由看到的东西及父母的话来认识事情,婴儿的感官的发展是从听觉、视觉,乃至四肢循序发展,这时期的保育,福氏在一八四四年出版“母亲的爱抚之歌”是从宗教精神的故事很详细地作为母亲教育幼儿之用的歌。又另外为了 婴儿期和幼儿期的宗教心及身心健全及手脑并用之培养,设计了恩物(Gift)让幼儿由恩物游戏中来认知外界事物的教育。
人性教育的开始
当婴儿能自己表达感官和四肢的活动时,就是婴儿的后期,而进入了幼儿期的阶段。身体的保育、保护方面渐少,而精神保育方面逐渐增加。精神保育是指广义的教育。福氏提倡 早期教育,即由父母的教育来开始的。创设幼稚园设计恩物,编写宗教故事“母亲的爱抚之歌”,福氏比以前所有的教育思想家更强调重视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在心理学尚未发达的当时,他觉得先准备环境,在环境中让幼儿能够正确去观察认识事物的特性,相互关系、时间、空间关系。在心理学中,幼儿感觉到所有的东西和他们自己一样,都有生命,无论是木材、石头或植物、动物都跟他们说话、*作,所以我们常发现到他们自问自答,自言自语。
幼儿期的玩耍、食物、衣服
1823年著《人性教育》 ,他强调幼儿教育乃是由 幼儿游戏中来辅导。玩耍、游戏是这时期之发展中的最高阶段。游戏,德语spiel 把个人内部本质的要求由内表达于外,游戏是一种喜悦、自由、平静、能够和外界平和,同时有第三者能和你起共鸣和同享的活动。游戏是善的来源。幼童很专心的玩,玩到疲倦,在游戏中体会牺牲、帮助别人、协力合作,也能增进自己的幸福,培养稳定耐心。如果观察幼儿玩到十分疲倦后,其睡觉的情形,实在很可爱,福氏创设幼稚园,主张游戏的重要性,在教育史上是**位的提倡者。幼儿的食物不只影响身体的生长,也会影响精神生活、感觉生活和 感情生活。幼儿期的衣服,要能让他们自由活动和玩耍,不要太长,穿衣服也会影响到精神、心理,所以父母要选大方简单的色彩,帮助幼儿身心健全地发展。
培养幼儿的自立心、好奇心
福氏说婴儿开始学走路,就是人的自立的**步,要培养自立心,应从婴儿的练习走路开始。开始时大人会牵他的手走,或让他自己扶着墙壁学习走,渐渐地他要求自己活动时,会自己体会平衡,自己站立,(当其自立得到平衡的力量时,就会自己站立),平衡地走,所以不论学爬,自己站立,能平衡前进这是证明人依自然的顺序成长发展,而自立心也由其中产生出来。好奇心也要从小培养,我们观察刚学走咯的幼儿,见到树枝也会自己玩得很高兴。福氏说刚学走路的幼儿会到处找东西。一般的幼儿由寻找东西中认识东西的性质,所以,幼儿拿到一样东西,会专心观察各部分,转转看、 摸摸看、打打看、闻闻看,放在口里尝尝看等。有时打坏,大人就责骂,但依福氏观点看,感觉方面,幼儿比大众敏锐,幼儿喜欢知道东西的内部,潜在力量,大人应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如此才是理想的教育法。
绘画活动的指导
福氏注重幼儿的玩耍,同时也重视画画。福氏说,画画活动是幼儿表现自我的活动,同时也是创造活动,是很重要的活动。画画活动的发展,是心情调和、思考、比较、判断、知觉等精神作用的发展,也能帮助幼儿的观察力,把握事物全体的力量,记忆力、想象力、发现力等,所以福氏重视幼儿的画画活动。幼儿在四岁时喜欢画,这是神赐给他们的创造冲动。福氏说,这乃是通过他们的游戏来表现的,对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想表现出来。福氏时常观察幼儿,从幼儿中学习,他感觉到幼儿的画画需要和语言连结,这样才能发展幼儿的能力,语言和画画是相互补偿和说明的。福氏说画画是站在语言的中间,彼此有共通的性质,用口说不出的,可用画来表现,在语言和画画来说,是有相反的性质,画画是静(死)态的,语言是动(活)态的,画是用眼看,语言是用耳听的,由于这种缘故,画画能力是直接的,和语言一样,同时要发展。
数的概念
在幼儿期是否应该教数目,有很多人争论,福氏在1826年著的《人性教育》提出数目的教法。由画画自然地进入数目观念和发展。幼儿由画画表现出来,由表现来观察事物,同时,他会把同样的种类、数目**起来,例如:二个眼睛和二个耳,五只手指头和五只脚指头。由画画引导认识数目,同一种东西反复几次,就能够认识数目,由对数目的注意及认识,来发展幼儿内在算术的能力,知识范围也就会愈来愈广。在幼儿还不能分别多少、异同、大小的概念时,可由画画来引导幼儿认识数目。例如:二个大石头,三个小石头,四朵白花,五朵黄花。对于数目关系的知识,能提高幼儿生活,发展对数目关系的教育。福氏说:如果仔细观察幼儿,我们能发现幼儿由自然、具体的东西渐进入抽象的观念,幼儿由同样的东西,再三重复,例如桔子,桔子都是桔子,一个桃子,再一个......再来一个,很多的桃子,再来一个、二个、三个......这样在幼儿期也能数到十,要注意用口算不能断定幼儿已了解数一个与两个之间的关系,必须注意正确的指导。然后幼儿进入少年时代的过渡期后,才会再进入大人时期的思考、知识及技能期。而这些都是由幼儿期的萌芽开始发展的,福氏说,在人学习数目、形状、大小、颜色、韵律、形态,最初的萌芽也在幼儿期。
幼儿教育中父亲所扮演的角色
一般人说到幼儿教育,就直觉地认为这是女性的工作。
福氏评价父亲在幼儿期教育的职责,也不否认父亲每日工作都很忙,但福氏说,不一定要特别找出时间来接触幼儿。幼儿看父亲做事或帮忙爸爸做事的时候都是很好的机会,真正关心儿女的父亲,一定可以从他所从事的各行各业中,来引导儿童学习各种知识。如农夫通过他的锄子、车子;开面粉工厂的父亲通过 制粉机,商人的儿子通过买卖算钱来学习计算数目......,无形中使幼儿学到了许多知识。福氏说幼儿时常追求、喜欢知道很多事,不论父亲在那里,看到父亲就喜欢在父亲周围玩玩、看看。因此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要给幼儿恳切的回答,如果一时的责骂,就是破坏他们的成长,犹如切断刚要萌发的嫩芽。
这样,福氏强调父亲对学龄前幼儿的教育之重要性。一个父亲必须及早指导幼儿对事情的正确想法,通过作业、活动来引导他们勤劳精神、活动精神及家庭、社会的美德。也要在他们生活所遭遇的事情中来引导他们的 科学知识、道德心及宗教心。
以上简略介绍福氏部分的思想发展经过,供给各位作参考。
本文仅提供福氏生平与思想之一部分,尤其是与我们最密切关系之一部分,尚有许多思想未能详述。
总而言之,福氏的教育理想乃是从他生活体验中得来。他的一生就一个学习的过程,孜孜不倦,不耻下问,因此他本身就一个活的教育典范。
福禄贝尔七十一岁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但他的教育思想却在世界广泛传播,直至今日他所发明的福氏教具,仍为 孩子们所喜爱。在他逝世后,1861年出版了论文集《幼儿园教育学》。
1、 和传统数学比较
传统数学大多以计算为主,唱数、数数、认数字、计数大多是以 计算能力为主,在 高科技和 电子计算机普及的情况下,这个能力的意义不大,实在不必花费孩子太多的时间。
由于一般家长不了解学习 数学的意义,所以常认为学会计算能力,便是最好的最直接的成果了。
更糟糕的是孩子倾向记诵,对计算本身的结构,孩子根本不了解,便背 九九乘法表及功文式数学,孩子对加、减、乘、除的意义,几乎完全不懂。
2、 和 蒙特梭利数学比较
医生出身的蒙特梭利, 教学方法和福禄贝尔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福禄贝尔倾向 柏拉图式的ldea type ,探究宇宙本质结构,蒙特梭利则属亚里斯多德式的生物经验法则,着重在经验组成的 逻辑结构。
蒙特梭利属十九世纪末人士,现代科学正在启蒙阶段,加上本人是医生,了解人类的思考架构,源自神经的感觉学习,所以蒙特梭利各学习方法,都是以感觉学习为基础。
相对福禄贝尔重视本质,教学直接由数学切入,蒙特梭利比较着重人文,数学区只是学习区的一种而已,不过蒙特梭利在感官区中,似以数学教具为其重点,显示她也肯定数学是一切学习基础。
蒙氏教具的*作,重感官经验的累积,故大多有一定过程,*作上也有一定的标准方式,更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再进入逻辑化的数学世界。
相对福禄贝尔的游戏显得自由多了,孩子可以自己观察,找出自己的方法,更能发挥其创造能力。因此,一般孩子大多认为福禄贝尔比蒙特梭利好玩多了。
3、 和建构数学比较
建构数学(Construction mathmaties)是 建构主义学派所发展出来的 数学教学法。
和福禄贝尔相同,建构数学也认为数学是宇宙建构的秩序,数学是科学的基础,也是探讨 宇宙奥秘的工具。
不过,建构数学比较重视实际生活上的应用。由实际经验所能学习到的,去累积数学思考的通则,进而做更细腻和更广泛的观察。
因此建构数学解题、破题的过程,比答案更重要。
建构数学的基本概念是正确的,但由琐碎的应用问题着手,又缺乏宏观的宇宙秩序为基础,反而让人觉得像是考益智问题,而欠缺对数学整体架构的认知。如孩子能够事先有福禄贝尔的认知,在进入建构数学时,就不会如此慌*、难懂而容易被误导了。
4、 福禄贝尔中的美学精神
福禄贝尔最了不起的是他把宇宙的秩序、数学结构和美学做了完整的结合,让我们真正领会到宇宙是最完美的主体。
最美丽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天籁,大音乐家的音符,也大多由数学学派中呈现出自己地超级美感。
这些美学都隐藏在数学对称,均衡等秩序中,有些时候,秩序的破坏也会出现另一种美感,福禄贝尔教具的延伸,可以让孩子在认识基本数学的规律中,建构出美学的基础。其实,福禄贝尔最重要的是自我回馈及延伸体系,虽然也有一些固定的教学法,但主要精神似是游戏,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也真正做到了自己教自己……
数学是宇宙的语言,如果真有外星人到地球来,唯一能做为沟通工具的便是数学。
数学的基本架构,便是微积分――微分和积分,分类便是微分,**是积分,所以幼儿 数学教育一样要从分类和**建构起。
数学的范围包括量、数、形、时间、空间、序数及逻辑秩序,秩序便是美,所以数学不只是逻辑思考的架构,也是美学的基础,音乐是数学,美术、建筑、雕刻等也都离不开数学。
福禄贝尔教具,虽不特别强调数学教育,但它本身便是数学,特别是从本质的 高等数学概念着手,福禄贝尔本人也一再强调,他的恩物表现了宇宙的和谐性、均衡性及创造性,不但在形、量、数上,建构严谨的逻辑观念,延伸上呈现相当完整的 美学概念及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