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为什么无后为大呢!你真的知道吗

《十三经注疏》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中国古代三大不孝

1、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种不孝;

解析:虽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不孝的**条“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可以看出: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表面上的顺从、唯唯诺诺,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

孔子《孝经》上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而到了孟子时代,儒家思想已经开始反思,对于这种情况,孟子的儒家思想认为这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不孝。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解析:对于第二条,也是与孔子时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认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解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这后面还有一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意思就是:舜不告诉爹妈自己就结婚了,是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 “无”的意思是:“没有尽到……的责任”。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这叫无后。

无后不是指没有后代。另外,曲解“无后”意思的其实是**赵岐。是他把“无后为大”理解成不娶妻生子、断绝香火。 况且,“三” 在古代汉语中多数用来表示“多”的意思,而不是真的表示数词“三”。 如此看来,“无后”反而排在第三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

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正确释义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种,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

我们可以通过孔、孟儒家思想的发展,看出“不孝”定义的发展。当然,孟子的 《离娄上》也好,孔子的《孝经》也好,其所宣扬的孝道,是中国历来所宣扬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我们应注重的是如何尽好孝道,而不必过分纠结个别字词。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