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音(Han Suyin,本名周光瑚,Rosalie Matilda Chou,后改名为Rosalie Elisabeth Kuanghu Chow,1917年9月12日-2012年11月2日),英国籍亚欧混*女作家,客家人,祖籍广东五华县水寨镇,生于河南信阳。1952年,韩素音用英文创作的自传小说《瑰宝》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她的主要作品取材于20世纪中国生活和历史,体裁有小说和自传,用英语和法语写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她的作品陆续被翻译介绍成中文等17国文字,包括《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再生凤凰》、《瑰宝》、《青山青》及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其中《瑰宝》被改编成电影《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曾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
,人物简介1917年9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客家人,祖籍广东五华县水寨镇;
1931年,还没满15岁时,在北京医院当打字员;
1933年,入燕京大学学习;
1935年,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学医;
1937年,七·七事变*发,在多次参加国民政府驻比利时大使馆组织的演讲会、讨论会和系列爱国**后,她决定回国;
1938年回国,同年和***军官唐保黄结了婚,后者于1947年战亡于辽宁新丘;
1940年,收养了一个女婴取名榕梅,空闲时间写日记、回忆录自我安慰。在这期间,她写出处女作《目的地重庆》初稿;
1939~1942年,在四川成都美国教会医院当助产士,与他人合写一部小说《目的地重庆》;
1941年,唐赴英国当外交官,韩素音随丈夫前往英国。1945年唐回国参加即将*发的内战。她没有同他一道走,继续留在英国攻读医学专业。1947年唐死于东北战场,结束了这段痛苦的10年婚姻生活。
1944年,留学英国伦敦;
194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52年,嫁与出版商康柏(L.F.Comber),改名伊丽莎白·康柏。随后两人到马来西亚柔佛州,韩素音继续行医;曾为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创立而奔走。两人离婚之后她嫁与印度军队上校,在班加罗尔居住过一段时间;
1955~1963年,在马来亚开设光瑚*房;
1956年以后以至文化大革命期间,韩素音多次访问中国,并出版关于中国及中国**人的著作,用英文、法文写作;
1960~1963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学任现代亚洲文学史讲师;
1964年,开始写5部传记性著作:《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凤凰的收获》,成为职业作家;
韩素音常到美国、德国、瑞士等20多国讲学和游历,介绍中国历史、**、社会改革、宗教、民族、青年、妇女、知识分子等问题,写了不少有关中国的文章著作。还有《早晨的洪流》、《中国,2001年》《餐风沐雨》《回面》《**,开放的城市》等著作;
2012年11月2日中午,韩素音在当地时间于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
主要作品1952年的自传小说《AMany-SplendouredThing》被好莱坞拍摄成电影《生死恋》(LoveIsAManySplendouredThing);
自传体小说《瑰宝》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
1956年,据小说改编的电影《LoveIsAManySplendouredThing》(生死恋)获得三项奥斯卡奖(作者本人担任编剧);
1994年,韩素音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
1996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韩素音“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社会评价韩素音的英文造诣在当代英美文坛堪称一流,其精美、清丽、雅洁的文笔早在西方评论界获得公认。《瑰宝》中时时出现的景物描写、抒情段落都是优美的诗篇,饱含深情与哲思。在当今世界,像她这样能用英文写作并能在西方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华人寥寥无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我花费许多时间阅读韩素音的作品,在一小时之内了解的东西,比我在中国待一年所了解的东西还多。
朋友金坚范:一如许多大作家,韩素音的本名周光瑚鲜为人知。她之所以要取这个笔名,是因为韩为汉的谐音,她是要尽自己微薄之力在世界上喊出中国之音。名标其志,数十年来,她不改初衷,身体力行,无愧于这一笔名。中国是韩素音根之所系,可谓“孤舟一系故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