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五烈士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左联五烈士,指1931年2月7日被****害的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基本信息    姓名 简介 代表作品 柔石 (1902年―1931年),原名赵平复,浙江 宁海人。***员,左联执行委员。 《为奴隶的母亲》 胡也频 (1903年―1931年),现代著名作家,福建福州人。 丁玲的丈夫。 《到莫斯科去》 殷夫 (1909年―1931年),原名徐柏庭,笔名 白莽,浙江象山人。诗人。 《孩儿塔》 李伟森 (1903年―1931年),原名李国玮,字北平,湖北武昌人。 《杜思退也夫斯基评传》 冯铿 (1907年―1931年),女,又名岭梅,广东潮州人。现代女作家。 《重新起来》 生平介绍

五位“左联”作家于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被*** 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

“左联五烈士”同于1930年加入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除 殷夫外,其余四人均为***员, 李伟森还担任共青团**宣传部长。

柔石,原名赵平复,最初从事教育工作,并参加新文学运动。1923年开始创作;1928年夏,他到了上海,与鲁迅有较多往来,在鲁迅的帮助下译介外国的尤其是东欧和北欧的文学,编辑《语丝》、《朝花旬刊》、《 萌芽月刊》等刊物,这些活动对于他的创作起了积极的影响。他曾经写《二月》、《 为奴隶的母亲》等作品。 胡也频于1924年开始文艺活动,与人合编了北京《 京报》附刊之一《民从文艺》,同时用胡崇轩署名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作品。1928年春,他到了上海,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明确地以文学为革命服务。在《 到莫斯科去》的序文中,他强调创作应“抓住这斗争底时代的现实”,“深入于无产阶级的社会而经历他们的生活和体验他们的意识”,这些主张影响到他的创作。他曾写《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前面》等作品。

殷夫,原名徐祖华,笔名 白莽。他从1924年左右就开始写诗,1928年创作较多,迅速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诗人。殷夫与革命****较早,1927年4月在上海**次被捕。1929年,他离开学校,专门从事青年工人运动,创作趋向**,以殷夫、白莽、莎菲等笔名发表了不少诗歌、散记、论文。鲁迅十分珍惜殷夫的诗作,在《 孩儿塔》的序文中,他这样写道:“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李伟森,笔名 李求实,主要从事实务工作,他从革命需要出发,写了不少论文、 杂文,编过《革命歌集》,译了传记《朵思退夫斯基》(即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作过一些文艺短评和零星翻译。他不是左联成员,但与左联关系密切。

冯铿早期主要写抒情小诗,参加革命斗争后多写小说,风格有变化。

相关历史

除 李伟森没有正式加入“左联”,但工作上有紧密联系外,其他四位都是“左联”盟员。1931年2月7日他们被*****派同时*害于上海龙华。

1931年2月7日, 胡也频、 柔石、 殷夫、 冯铿、李伟森五位u2018左联u2019作家同另外十九位***员一起,在上海龙华被*** 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淞沪警备司令部于1月7日以u2018共产分子u2019、u2018宣传赤化u2019等罪名将五人逮捕,然后*害。

u2018左联u2019全称u2018中国左翼作家联盟u2019,成立于1930年3月2日,是以 创造社、太阳社成员和 鲁迅麾下的作家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聚集了当时几乎所有中国 左翼作家中的精英人物,组成了反抗***政府文化u2018围剿u2019政策、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动 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文艺集团。u2018左联u2019的作家不仅用文字回击***的文化u2018围剿u2019,还直接参与了同***当局的**斗争。许多作家走向街头,在中心城市举行公开的u2018 飞行**u2019、u2018节日**u2019、u2018总同盟**u2019,甚至宣传u2018武装*动u2019,付出了*的代价。烈士们生前在从事实际革命斗争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学活动,以各自的不同斗争经历和亲身感受创作了一批可贵的文学作品,为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以 柔石的小说和 殷夫的诗歌所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他们被害后,“左联”发表了**和宣言,指斥 **派的罪行,得到了国内外进步力量的支持。

相关作品

鲁迅先后写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 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文章,深情地称颂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成就。 “左联五烈士”去世后,鲁迅对他们的牺牲感到无比悲愤。在得悉噩耗时,他写了悼念文字,指出他们以鲜*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u2018写了**篇文章u2019,又说:“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二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事隔多年以后,又写下《 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年)、《白莽作〈孩儿塔〉序》(1936年)等文,赞扬他们的为人,肯定他们的文学成就。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