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嵘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于建嵘(1962年――)男,湖南衡阳人,2001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主要著作有《岳村**――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等。, 于建嵘 - 简介

于建嵘,1962年10月19日生于湖南衡阳,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在湖南师范大学任教至2003年底;2001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获法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

于建嵘 - 成长经历

生于1962年的于建嵘,童年的生活被当时席卷中国的**运动所左右。***游击队员出身的父亲,在运动伊始就变成了***游击队的匪兵。父亲被抓了起来,小于建嵘与母亲、姐姐三人成了没有户口的“黑人”。 没有户口,他们在城市根本没有容身之地,1967年全家回到湖南永州家乡,也遭乡亲白眼,冬天时家里的棉被被偷走,永州待不下去,母亲又带着孩子们流浪回了城里。 8岁时,父亲的朋友帮忙将小于建嵘安排到一所小学的旁听名额。于建嵘穿上最好的衣服―――用染黑的麻布包改装成的衣服,高高兴兴去上学了。岂料,上班**天就被女班长发现:“他是黑人,怎么可以来我们班上课?” 女班长下令同学将小于建嵘拖出去,他抱着桌子不肯走,拉扯中黑麻布衣被撕烂。他被拖到学校后面,被佯装经过的父亲发现了。那一次,于建嵘生平唯一一次看到父亲留下眼泪,自此,他坚持不进小学。

于建嵘 - 学术生涯

1979年,于建嵘考上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当上了成功的商业诉讼律师。

1990年初,才30出头就赚到了人生的**个200万元(中国城市人口当时一般月薪才百多元)。意气风发的他买了部日本进口车,一台手提电话,到全国去寻访人生的意义,最终遇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教授,开始了学术生涯,去寻找苦难的原因,并且利用学者的身份发表评论以引起社会关注。 尽管早已衣食无忧,到手的富贵荣华更曾潇洒抛去,但是于建嵘心中,童年苦难的根源却是他挥之不去的思索命题。因为那番遭遇,他看到自己与最底层的农民、矿工、**的命运是相连的。 “我的经历,与他们(**)遭遇的苦难,来源都是一样的,都是制度性的。” 他分析说,现在的制度强调的是集体,是为了未来牺牲现在。在集体主义的理论中,个体永远可以被忽略不计。 “我认为,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其他主义,都要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每一个人的意义都是平等的,只要那个利益是正当合法的,就没有人有权力为了未来,为了大多数人牺牲我们的利益。如果制度为了所谓的发展剥夺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个制度本身是有缺陷的,是要检讨的。”

于建嵘做的学问总是接触社会人士的不幸,他生活中却十分风趣。朋友称他做“侃爷”,对学生、同事,或是宋庄的农民、餐馆服务员,他见到什么人都爱与对方闲聊,而且常说些俏皮话把人逗乐。底层学问,外人看来是苦苦的追寻,但诚实面对自己命运而后得到的内心安适,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于建嵘 - 学术打假

2005年10月8日,方舟子主持的新语丝网站刊登了严晋的文章《学术界罕见的*局:评于建嵘的成名之路》,对近年来因为“行走在乡间”、“用脚写作”研究三农问题而迅速成名的于建嵘的学术履历和学术成果提出质疑,认为是“三分调研,七分编造,十分炒作”,主要有四点:一、据社科院的消息于建嵘目前只是一个副研究员,但他却对媒体和在简历中称自己是研究员。二、其成名作《当代中国**农民群英谱》中的农民领袖,据新华社记者的调查,他们要么向农民集资维生,要么要挟当地政府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本地的绝大多数农民并不认同他们。三、于建嵘在文章中公布了大量据称由其**的课题组所做的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而该课题组工作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根本不可能,怀疑他编造数据。四、于建嵘自称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做了长篇演讲,而他其实连最基本的英语会话也不懂。 文章登出第二天,正在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的于建嵘用电子邮件给方舟子寄《致〈新语丝〉的***》,对严晋的质疑一一做出答复:他是研究员,有社科院颁发的工作证为证;反对把**农民说成是“地痞流氓”;他的调查结果有记录,有的则是根据**媒体提供的资料“按照自己的分析模型进行统计就可以得出相关结论”;他的确不懂英语,在哈佛是用中**的演讲。一位叫陈愚的读者发来一篇评论,根据他本人的调查,认为新华社记者的调查不足为凭,怀疑“严晋就是h县的某一个基层干部”,并对新语丝网站“发表如此不负责任的文章”感到不解。这两篇辩护文章在第二天在新语丝上登出。 10月14日方舟子收到于建嵘《写给杂种方舟子的信》,信中说“如果你不能就我颂扬的衡阳县**抗争农民是不是‘地痞流氓’作出‘判决’,那我就要告诉你,从你*咬人的性格来看,你是你母亲与严晋这些地痞流氓*交结下的怪种。如果你认为我的这些话伤害了你,你可以到我户籍所在地人民****我,我十分盼望用你的**来炒作自己。”两天后,于建嵘《再致杂种方舟子的信》,内容与前封信大同小异,称:“我现在美国本来就无聊,有你陪着玩是件再好不过的事了。” 这两封信在网上公布后,有人认为对“学术流氓方舟子”就应该用更流氓的方法来对付,欢呼总算出了个狠角色来对付方舟子了。有人对一个“著名学者”像街头小流氓一样辱骂一位不过是提供了一个争论平台的人感到惊讶、不解。 10月17日于建嵘给方舟子发了致歉信,为“这些信言辞如此激烈,并无故地伤害了你的母亲”表示歉意,并愿意承担全部责任。称此前的那两封信不是他的亲笔,而是他委托一位“朋友”代写的。方舟子则根据这些信的网络、电脑文件信息分析指出于建嵘的这个说法无法令人信服。

于建嵘 - 微博打拐

2011年1月25日晚,于建嵘在微博上开通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官方账号,表示“希望大家见到街头乞讨儿童就拍照或录像”,并发布到微博上,希望借微博力量,寻找那些被拐卖乞讨的儿童。截2月8日3时止,“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已有粉丝7万余人,据统计,共有近千张网友街拍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该微博上。 于建嵘表示,事情缘起于1月17日收到的信,该信是一名儿子被拐卖的家长发来的求援信。他于是把这件事发在他的微博上,迅速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 于建嵘的微博开通不久就接到来自各方网友提供的大量图片。该官方微博的维护者“**猴”是一名网站的总监,他说,刚开始几天只有十几条信息传递过来,在春节之后,每天都会收到上百张图片。“我们几个志愿者在吃完一顿午饭回来之后,就接到回复、评论、建议和私信达几百条。” 2月2日,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在微博上发出一个倡议书,号召“用眼监督,用心关注,用媒体曝光,用微博揭露”,打击拐卖乞讨儿童的行为。

微博上掀起的打拐活动引起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注意,他在微博上对此表示了支持。2月3日,他在微博上表示:“反拐工作任务繁重艰巨,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与全国打拐民警愿意与大家并肩作战,为减少乃至彻底消除拐卖犯罪而奋斗。我会通过微博和大家保持沟通,欢迎提供拐卖犯罪线索。对每一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

该活动还引起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考虑在今年两会期间针对此问题进行提议案。 2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歌手韩红在微博上愤怒地表示,要和人贩子“拼了”。2月7日晚,韩红表示“提案的准备工作已经正式开始”。据她的微博透露,此提案由于建嵘指导,并咨询了律师、资深媒体人以及专家的意见。 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也表示对打拐的支持。他建议全国公安系统应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打拐队伍,各地公安机关应当设立专门的打拐机构,配备必要的编制和专项经费。

于建嵘 - 个人著作

《岳村**--转型期中国乡村**结构的变迁》、《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和《中国当代农民的**抗争:湖南衡阳考察记》等。

于建嵘 - 人物评价

他被比喻为“用脚做学问”的社会学家,他用绘画释放淤积在心中的压力与困惑,这是社会学者于建嵘给自己寻找到的精神出路。理论是冰冷的,但是人心是火热的,他无法在学术研究抽离冷静的要求下,表达对每个具体生命的关怀,倾诉自己的无能为力,绘画成了解答。

于建嵘 - 荣誉奖项

2010年12月17日,《南方人物周刊》主办的第六届2010中国魅力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举行,当选2010中国年度魅力50人学术类布道之魅

2010年12月19日,获得2010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新锐人物。

2010年12月,经30万网民自发投票,与戴旭、易宪容、郎咸平、曹建海、郭一平、时寒冰、张宏良、孙锡良,被确认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他们被广大网民称为“中国底层民意的真实代表”、“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中国最有良心的一批文人”。

于建嵘 - 人物言论 2011年4月建嵘撰文称,底层社会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底层社会有自己的**逻辑,国家要在**上重新认识底层社会。“底层民众并不是一群愚昧得不能分辨得失的群体,现代社会应该容许有底层**的存在空间。”于建嵘将自己的底层立场总结为: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个人合法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要有权威的司法制度,让司法承担起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这需要进行司法改革,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司法权力地方化问题;要有真正的代议制度,民众通过自己的代表来监督政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