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曾刻陶靖节集。《文物一九五九年第三期》
朱文正 - 名将朱文正是明初开国大将,是朱元璋的侄儿,被誉为元末明初“天下第五名将”。 他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也不懂得怎样为人,但却是一名军事天才,战功卓越。由于背叛朱元璋,被囚禁,最后在监狱中死去。 话说出身贫农家庭的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历经整十年光阴成为了绝对领袖.当然这期间他也忘不了与他在家乡凤阳一起长大的兄弟们,徐达,周德兴,耿炳文等人都纷纷投奔朱元璋,成为后来与朱元璋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的开国功臣.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这个时候也来到了朱元璋身边,成为一名将领.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朱文正被朱元璋派去镇守洪都,由于洪都的位置很重要,不容有失,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有洪都新府之言,这个地方对陈友谅和朱元璋来讲都是太重要了,因为陈友谅的吴国首都在江洲(今江西九江),这两个地方有多近,去过江西的朋友应该知道,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朱元璋会把镇守洪都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这个嘴上还没有长毛的家伙。然而,朱文正的表现也的确让人难以相信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将领,朱文正终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下属都对他很不满,但碍于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没有人敢出声.他一到洪都就流连于烟花之所,整日饮酒作乐,还谱了曲,让仕女们日夜排演,而军事布防等重要工作则交给下属去*办,自己并不打理。 可即将到来的洪都保卫战中,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出世的军事天才.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会南昌市,坐落在鄱阳湖畔,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派兵围攻小明王的最后据点安丰。小明王向朱元璋告急求援。安丰是应天的屏障,救安丰即是保应天,朱元璋于是于三月率兵渡江救援安丰。长江中游地区的陈友凉一直想吞掉朱元璋的势力,但几度东征都不胜而归,四月,陈友谅乘朱军主力救援安丰,江南空虚之机,以号称60万的水陆大军于十一日围攻洪都,占领吉安、临江、无为州。洪都地处赣北平原,位于赣江下游,由赣江向北经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军事地位甚为重要。 公元1363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东征伐吴.汉军铺天盖地而来。西吴举朝震惊,此时朱元璋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无暇西顾,就算挥师西援,以朱元璋的势力,也很难与汉军抗衡.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朱元璋给洪都方面下达了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一面命徐达撤庐州之围,回师应天。 洪都守将朱文正接到这道命令后,也就是在陈友谅向洪都进军的当天,朱文正收起了他那套饮酒取乐的行头,对陈友谅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至元二十三年(1363)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大军到达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将领们看到了最**的景象,几十万人将城池围得水泻不同,江面上停满了巨大的战船,士兵的铠甲和兵器闪耀出的光芒比阳光更刺眼,飘扬的旌旗几十里连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笼罩着洪都。 朱文正在大敌当前之下,显示了自己的能力,洪都是一个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门太多,共有抚州、宫步、土步、桥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个门,此外还有水道门。多门是大城市繁华的象征,但当这座城市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时候,这种繁华就变成了噩梦。由于人多,攻城的军队大可以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却会顾此失彼。但朱文正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城里可用的兵用来防守实在是捉襟见肘,但他却能调配得井井有条。他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以一个最高长官的身份用坚定的口吻对每一个将士说:“城亡我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在背后议论我,没有关系,我也并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已在城下,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他立即分配兵力防守各个城门,接下来朱文正和南昌守军们将要面对的是60万大军――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四月二十四日,陈友谅发动了进攻,洪都保卫战打响了,六十万汉军在陈友谅统一指挥下,对洪都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城楼上的守军与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城外,数十万敌军展开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城内,英勇的守军日日夜夜在做拼死的抵抗.成千上万的箭离开战士们的弓疾速地射向敌军阵中,箭阵如黑云般遮盖了整个上空. 一个个将士倒下了,又一批将士从后面扑上来,踏上战友的*体,挥舞大刀砍向敌军.一个接一个的头盔从城楼上掉下,鲜*染红了整座城墙,整条护城河是*红色的,河面上漂浮着无数将士的*体. 城楼上的将士们没有一个后退一步,他们坚信援军会到来,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守得下这座城市. 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与战友们站在一起,用大刀,用自己的*肉之躯,抵挡60万敌军一番又一番地猛攻!与朱文正一起守洪都的,还有被当年明月称为“天下第六名将”的邓愈.邓愈是个善长使用火器的将领.敌军一度攻破城墙,闯入城中,朱文正派遣邓愈领兵前去御敌,邓愈带兵持火*轮番射击攻入城中的敌军,汉军纷纷倒下,余下的看到火器*伤力这麽大,十分畏惧.在洪都守军�硬反击之下,汉军只能退出城外.朱文正忙派人修补城墙. 洪都战役打了一个多月,朱文正以***工程的城墙和有限的士兵与陈友谅的无敌舰队反复较量,靠着他的军事天才一直支撑了下来,他似乎认为自己还有力量去对抗陈友谅,更大的消耗对方的实力,为决战做好准备。 ��但他也小看了陈友谅,一个能够统管六十万大军的指挥者,怎么会被小小的洪都难住。 ��洪都,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六月,陈友谅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朱文正敏锐的军事嗅觉告诉了他自己,洪都的抵抗已经接近了极限。再也不能拖延了,他派了一个人去找朱元璋。 ��这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人,他的名字叫张子明。 张子明从洪都出发,去找朱元璋,为了保险起见,他白天不赶路,而是找地方睡觉,晚上趁人少才出发(有点类似倒时差)。这种没有效率的走路方法,使得他走了半个月才到应天找到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也是一头包,他派徐达去攻打庐州,所受到的待遇和陈友谅差不多,始终无法攻破城池。 ��朱元璋问张子明朱文正的情况,张子明是个聪明人,他没有说朱文正撑不住了之类的话,而是说:陈友谅来了很多人,但死伤已经十分惨重,而且出师时间过长,粮食差不多了,如果你出兵的话,一定能击败他。(师久粮乏,援兵至,必可破) ��朱元璋听了这话后,十分高兴,马上派人去庐州让徐达班师(早干什么去了),准备决战! ��然后他告诉张子明:你先回去吧,我准备准备,不久就去洪都 ��不久是多久呢? ��朱元璋接着说:让朱文正再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我就到了! ��一个月?到时朱文正的骨头可能已经拿去敲鼓了! ��张子明的勇气 ��话虽如此,张子明还是上路了,这次为了赶时间,他日夜兼程,谁知到达湖口时,被陈友谅的士兵擒获,陈友谅亲自接见了张子明。 ��张子明给陈友谅的**印象,是一个呆字,站在那里,手都不知往哪里放。 ��这个人容易对付。 ��陈友谅开始给张子明做思想工作,从拉家常开始,到天下一统、民族大义等等等等,张子明只是不断的点头,到最后他也说烦了,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和我合作,诱降洪都,你就能活,不合作,就死。 ��张子明连忙说,我合作,我合作。 ��于是,陈友谅派人押着张子明到了洪都城下,让他对城内喊话,让城里的人投降 ��张子明连声答应,走到城下,大声喊道: ��“请大家坚守下去,我们的大军马上就到了!” ��陈友谅傻眼了,他没有想到这个柔弱的读书人有这样的胆量,气急败坏,拿刀*了张子明。 ��他这才明白,这个书生并不怕死,只是他的使命没有完成,他还不能死 ��他还一直记得张子明临死前那嘲弄的眼神 ��更让他不安的是,从他的将领们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对这个读书人的敬佩。 ��这些*人不眨眼的家伙居然会佩服这个人? ��不对,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拥有最强力量的人就可以决定一切,不是吗? ��当我弱小的时候,那些比我强大的人肆无忌惮的欺辱我,现在我拥有最强大的军队和力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应该怕我,畏惧我,尊敬我! ��那么为什么这个微不足道的读书人不怕死,不怕我呢? ��陈友谅**次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怀疑。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用BL和权威解决不了的,陈友谅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如同徐寿辉不懂得陈友谅的生存方式一样。 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长达三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陈友凉不禁叹道:“朱元璋座下猛将如云,竟还有朱文正此等军事奇才,若能效力于我,势必如虎添翼!” 七月初六,朱元璋亲率水军20万,千帆竞扬,向洪都浩浩荡荡地开来。十六日进抵湖口。首先派兵守住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另派一军屯于南湖嘴(今江西湖口西北),切断陈友谅归路;又派兵扼守武阳渡(今江西南昌县东),以防陈军逃跑;朱元璋则亲率水师由松门(今江西都昌南)进入鄱阳湖,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来援,即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一场规模空前激烈异常的生死大决战,就此在鄱阳湖面展开。 吴军与汉军在鄱阳湖大战,结果陈友谅战亡,全军覆没。洪都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战役,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 朱文正可谓居功其伟! 正是因为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 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 然而,朱文正的结局是悲哀的. 洪都保卫战后不久,朱文正在部属怂恿下,欲投靠张士诚,背叛朱元璋.被朱元璋先发制人,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朱文正在桐城软禁起来,终老囚中. 但朱文正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朱元璋也没有忘记,洪武三年(1370年),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靖江王,就藩桂林,并传了14代,相袭280年,成为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统的王族.朱文正于1365年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