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简历简介(个人资料及图片)

《伽达默尔》从伽达默尔早年所受的影响谈起,论述了他的哲学诠释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思想要旨。《伽达默尔》着重阐述了如何通过对前见、流传物以及文本等关系的把握来理解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以及语言与游戏在诠释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伽达默尔》还论及诠释学与其他人文领域和其他哲学流派的相互关系。,人物简介

   【伽达默尔】 (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方法》、《柏拉图与诗人》、《短论集》三卷、《我是谁、你是谁》等。伽达默尔与其师海德格尔共同将传统解释学放到现象学本体论基础上研究,他的出发点是反对古典解释学的客观主义。

哲学解释

  伽达默尔将美学看作哲学解释学的一部分,认为艺术揭示我们的存在,艺术和美是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艺术经验超越自然科学方法,又接近于哲学经验和历史经验,因而成为解释学的出发点,同时,每一件艺术品都应被理解,理解是全部世界的本体论存在;审美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理解特征,表明了某种解释学现象。总之,伽达默尔将审美经验抬高到了哲学的高度,美学成为解释学的一个有机部分。  伽达默尔详细分析了审美理解的完成过程,总结出审美理解的鲜明历史性的特点,通过“对意义的预期”手段,他解决了解释学循环问题。“解释学循环”主要包括整体与部分的循环、历史的循环和本文的循环,是矛盾对立双方在审美理解中的反映。  伽达默尔还强调审美理解的语言性,审美理解的基本模式是对话和问答,审美主体与艺术本文间的对话创造了共同的语言。  伽达默尔对于艺术本质的探讨是从本体论角度出发的,艺术作品的本质具有时间性、随机性,是该作品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审美主体生成的特定意义。他认为艺术是与人的存在和自我理解相结合的;艺术作为一种游戏,为我们敞亮了一个自由的天地;艺术的不断开放性使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更为突出,艺术高于现实而不*离现实,这一观点是合理的。  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直接启迪了接受美学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伽达默尔   作 者: (美)沃恩克 著,洪汉鼎 译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9-9-1   开 本: 大32开    ISBN : 9787100066181  定价:¥18.00 内容简介   自从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1960年出版以来,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已成为许多哲学注意的焦点。他关于理解和解释的观点已经被应用于一系列相当广泛的讨论:如艺术与文学研究中的解释问题,社会科学中的知识和客观性争论;神学与法学诸学科中的有关争论,以及哲学本身设计的重新评价诸问题。不过,伽达默尔的工作却很少成为重要解释或评价的主题,本书试图加以纠正的,正是这一缺失。我的关注首先是在重构能把伽达默尔对艺术、历史与哲学的分别讨论联系起来的论证线索,其次是把它的优点与难点统一起来。我希望这样做能对他的工作的今后的占用和讨论提供一种可靠的指导。 本书目录   序言与致谢  导论  **章 诠释学与历史  对浪漫主义诠释学的批判  施莱尔马赫的诠释学  关于历史的诠释学说明  诠释学与精神科学  现象学转向  第二章 诠释学与作者意图  赫施的意图理论  游戏的结构  模仿  作为参与的理解  第三章 诠释学与主观主义问题  为前见和传统恢复名誉  完全性预期  理解与应用  理解的对话结构  第四章 诠释学与意识形态批判  哈贝马斯对《真理与方法》的评论  阿佩尔的诠释学批判  哈贝马斯对伽达默尔的第二个答复  不受控制的交往  伽达默尔的保守主义  第五章 诠释学与“新实用主义”  罗蒂的新的统一科学  罗蒂的认识论批判  罗蒂的非理性主义  教化和实践理性  第六章 结论  理解的对话特征  诠释学经验  教化  注释  索引 编辑推荐

《伽达默尔》: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想

文摘

因此,诠释学反思用谈论一致性(它跨越了一切局部的视域,把作者与诠释者相互联结在一起)中真理与事物的关联性取代了客观化的间距。谁如果不想在谈话中对某件事达成一致(通常可以看出他们事先就具有不同的立足点),谁“就已经从相互了解这一处境中退出了”,并且放弃了让流传物对我们诉说一些事的要求。对诠释者来说,谈话理解就是达成意见一致,理解的概念和对一件事达成一致的概念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不能相互独立地进行阐释。 视域对理解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指各种不同的立足点可以简单地得以消融――这跟伽达默尔的理论是相悖的。它更多地说明,以真理与事物的关联性为基础的谈话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具有承载能力的根基,这也是对文本或陈述表达不能随意解释的原因。这其中不可能插入随意性的意义,因为把文本与阐释者联系在一起的事物与真理的关联性对它起着限制和指导作用。 根本不存在封闭的过去视域,同样也不存在封闭的现在视域。对视域的物化无法认清效果历史的力量,想要理解过去的我们,作为理解者完全受制于效果历史。

媒体推荐

对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1900-2002)而言,“理解”就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人的认识,因而理解也是各类专门认识形式的基础和界限。这种哲学诠释学的普遍性要求一再遭到来自各方的异议,尤其是批判理论的异议。作者乌多·蒂茨在这部书中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围绕诠释学的普遍性要求展开的争论,而且还让我们了解到诠释学的基础讨论。该书结尾章节让诠释学和解构主义进行了面对面的较量,并对美学和诠释学的关系做了一个定性。 这部著作一步一步地向人展示了伽达默尔那令人难以理解的全部哲学。 ――德国北方广播电台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乌多·蒂茨(Udo Tietz) 译者:朱毅 编者:鲁路 乌多·蒂茨,1953年出生于柏林,是柏林洪堡大学的编外讲师。1999年他以一篇题为《语境中的理解与论证:反原教旨主义的普遍性观念》的论文获得在大学执教资格。他出版的著述有:《国内**的明确控诉:来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文本和版画艺术》(1991,与A.Kutulas合作)、《从分析与诠释学角度看语言与理解》(1995)、《美学伦理:年轻的卢卡奇》(1997,与V.Casysa合作)、《在镜子背后:论理查德.罗蒂的哲学》(2000,编者之一)、《我们的界限:关于共同性的理论》(2002)、《存在论与辩证法:海德格尔和阿多诺论存在、非同一性、系词和合题》(2003)。另有大量关于合理性理论、语言哲学、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或收入相关论著。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