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简历简介(个人资料及图片)

吕洞宾,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原名吕岩,(“岩”或作“岩”、“岩”),(另说本名吕煜),字洞宾,号纯阳子。一般认为吕洞宾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贞元十二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另说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人物生平

  吕祖即吕�,亦作吕�,字洞宾,号纯阳子。由于道教全真道派奉吕�为纯阳祖师,故世称吕祖。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吕祖生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四月十四日,河中府永乐县人。其父吕让,初为太子右庶子,迁海州刺史。吕�生于林檎树下,出生时异香满径。幼时极其聪明,日诵万言。及长,身高八尺二寸,面淡黄,笑脸,微麻,三茈须。一说武后时三举进士而不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举进士,后游庐山,遇异人受长生诀而得道。另一说,吕�两举进士不第,后在赴长安道中,遇钟离祖师,授枕作黄粱梦。梦中举进士,登科第,历任显官,入台阁,擢侍从,居朝三十一年。偶上殿应对差误,被罪谪官,南迁江表,路值风雪,仆马俱瘁,一身无聊,方自叹息。忽然梦觉,入睡前所煮黄粱米饭尚未炊熟,世称“黄粱一梦”。醒则悟,遂弃家,随锺离祖师赴终南山鹤岭修道。据传,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吕祖遇到崔公,崔公授《入*镜》,吕祖即知修行性命,不差毫发。后在湘潭、岳阳、湖北一带游历度人。又据《吕祖本传》,吕祖得钟离之道以后,又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一断烦恼,二断**,三断贪嗔。初游江淮,即以灵剑除长蛟之害。后奉天帝之命,居荆山洞府。年六十四上朝元始天尊、玉皇大帝。自是隐显变化不一,惟其誓愿宏大,是以浮尘浊世,行化度人,传说众多。元代道士苗善时曾编有《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七卷,汇集吕祖一百零八化的故事,无不以劝人尽忠行孝、积善除邪为本。

名号探源

  关于吕祖名号,文献中有多种记载。最常见的说法是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钟离权”条则谓吕祖原名绍先,拜钟离权为师后,钟离权为其更名岩字洞宾。另据一些文献记载,吕祖常自称回道人,故世亦呼为回仙。

生平异说

  关于吕祖的生年,各种说法不一,最早说他是唐太宗时人,最迟说他是唐禧宗时人,道教典籍则大多说他生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贞元十一年丙子( 796年)四月十四日生”。元刘志玄《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亦谓生于“唐德宗贞元丙子(796年)”。元苗善时《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则说生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时”。而元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则谓生于“唐德宗兴元十四年丙子”。此一记载显然有误。唐德宗兴元年号只使用了一年,兴元十四年疑为贞元十四年;但贞元十四年的干支纪年为戊寅,而非丙子。在上述几种说法中,“贞元十四年”说得到了道教中人的普遍认同。明《万历续道藏》所收《吕祖志》、清乾隆年间刊刻《吕祖全书》均采用了“贞元十四年”说。

籍贯考证

  关于吕祖的籍贯,亦存在多种说法。较早的宋代记载,说他是“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如北宋张方平《乐全集》卷二十二《华中重修石台观记》说:“关中逸人吕洞宾,有剑术,虽数百里,倾刻辄至。”北宋王举《雅言系述》有《吕洞宾传》,“云关右人,咸通初举进士不第”,值黄巢之*,“携家隐居终南山,学老子法”。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谓吕洞宾有自传存于岳州石刻上,“云吾乃京兆(即今西安)人”。南宋曾《集仙传》则说:“吕岩字洞宾,又字希圣,九江人也。”(见《说郛》卷五十八下)金袁从义《有唐纯阳吕真人祠堂记》说:“真人讳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世为河中永乐人。”“永乐镇东北隅,行百步许曰招贤里,通道之北,即有唐得道吕君之故居也。”《金莲正宗记》、《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均谓吕祖为永乐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既说“世传以为东平人”,又说“一云西京河南府蒲坂县永乐镇人,即今河东河中府也”。对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象,苗善时解释说:“或疑各本载帝君生所及居处不一,详推乃父仕宦迁移,又欲在本乡人物为美,是以差误不一。”元代,全真道士在永乐镇修建纯阳万寿宫。从此,以永乐镇为吕祖故里的说法得到了道教中人的普遍认同。 吕洞宾,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原名吕岩,(“岩”或作“岩”、“岩”),(另说本名吕煜),字洞宾,号纯阳子。一般认为吕洞宾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贞元十二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另说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师承关系】

  关于吕祖的师承,据《道藏》内外文献,其名字可考者计有四位,分别是钟离权、火龙真人、苦竹真人和崔希范。

故事记载

  钟吕传道的故事在教门内外广泛流传。关于钟离权为吕祖之师的较早记载见于北宋秦观的《淮海集》。秦观在该文集中的《魏景传》中说,魏景“遇华山元翁,从授炼丹铸剑长生之术。元翁名碧人,其师曰刘海蟾。海蟾之师曰吕洞宾。洞宾之师曰钟离权。自权至景凡五世矣。”

  据道书记载,钟离权以黄梁梦点化吕洞宾,并以十试来考察吕洞宾向道之心是否坚固,十试过后,尽授内丹妙诀。内丹术得到钟吕的大力倡导之后,在道教中成为最重要的修炼方法。宋元以来的道教诸派,无一不以内丹修炼为旨归。因此,钟吕传道在道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书记载,吕祖于庐山遇火龙真人传天遁剑法,后又遇苦竹真人传授日月交并之法。曾 所撰《道枢》则载吕祖从崔希范受《入*镜》并进而由此参悟内丹要妙。《纯阳真人浑成集》也载吕祖诗云:“因看崔公《入*镜》令人心地转分明。”

  吕祖道成之后,发宏大誓愿,以度尽众生为己任。吕祖信仰之所以在宋以后盛行于世,正是由于吕祖显迹世间、慈心接物、传道度人的活动所致。北宋初年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谓“时人皆知吕洞宾为神仙”,可知吕祖作为神仙的名声早在五代宋初就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关吕祖一生的主要传道度人活动,《正统道藏》中有两种文献作了集中概述。其一为南宋白玉蟾所作,平江鹤会升堂》,其二为元苗善时所撰《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白玉蟾以诗歌的形式,概括地诵说了吕祖一生的传道度人的活动,如云“或时磨镜市中行,或时卖墨街头走,或称姓田或姓回,江口京口归去来”,“江都度得西山施(即施自吾),�川度得东村沈(即沈东老)”,“茶中传授郭上灶,酒里点化何仙姑”等等。苗善时则将吕祖的事迹编为一百零八化。根据苗书所载,吕祖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其传道对象固然有达官贵人,但更多的是广大下层民众。正因为吕祖慈悲为怀,不拘一格随缘度人,所以他才在民众中获得广泛美誊,得到各阶层民众的真诚尊崇。

  吕祖的济世度人事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度人为仙(在道教看来,度人为仙是从根本上使凡人摆*灾难的善举,是最根本的救世之道。故吕祖所撰诗词,以劝人修道居多);(二)救治疾病;(二)扶助贫人;(四)惩戒恶人;(五)倡导人伦,施行教化。这五个方面都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所以宋元以来,吕祖成为民众最感亲近的神仙,成为“好人”的象征。民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心人”,生动反映了吕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由于吕祖事迹的广泛传播,宋元以来,民间涌现出了众多有关吕祖的戏曲。元杂剧中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吕洞宾度铁拐李》、《八仙过海》等都是以吕仙为中心人物。明代戏剧中以吕祖为主人公的神仙道化剧也很多,如《吕洞宾三度城南柳》、《吕洞宾花月神仙会》,、《邯郸梦》、《吕纯阳点化度黄龙》等。除戏剧之外,明代还出现了一些与吕祖有关的小说,如《吕仙飞剑记》、《八仙出处东游记》等。清代又有《八仙得道传》等宣传吕祖的通俗小说。这些戏剧和小说在民间的流行,对于吕祖信仰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说:“菩萨中之观音,神仙中之纯阳,鬼神中之关壮谬(即关羽),皆神圣中之最有时运者,莫知其所以然而然矣。举天下之人,下逮妇人孺子,莫不归心向往,而香火为之点尽。”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吕祖乃是救世的神仙,民众有求必应,可以说是民众各种善良愿望的代表,故最受民众的崇敬。

敕封奉祀

  对吕祖的信仰和崇拜,大约自北宋末年起开始兴盛。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封吕祖为妙通真人。南宋时已有专门奉祀吕祖的寺庙,并有塑像供奉。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褒赠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又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吕祖神诞之日为四月十四日,道教信徒多於神诞日赴道观中吕祖殿烧香奉祀,或还愿,或祈愿。华南地区和南洋华人盛传吕祖签文,遇有急难,常於吕祖殿神像前求签问卜,祈求神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