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曾,1932年考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初学刀马旦、武生,并为程砚秋先生配演娃娃生。此后为京剧“高派”创始人、著名艺术家高庆奎先生所器重、培养,专工京剧老生。1940年毕业后正式拜高庆奎先生为师。李和曾经常在京、津、沪、鲁、冀搭班演出,以“高派”的《辕门斩子》、《斩黄袍》、《斩马谡》、《碰碑》等响誉南北。1945年他到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加入民主剧团,演出受到热烈欢迎,“**”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他们剧团还曾到西柏坡为党**演出。
在京剧的各色行当中,毛泽东比较喜欢老生戏,而李和曾唱的《空城计》《逍遥津》《四郎探母》等片段尤其受到毛泽东的青睐。李和曾多次被邀请到中南海为毛泽东等****演唱京剧。他还和毛泽东一同探讨过唱段和唱腔的修改问题。
有时李和曾不能到场演出,舞场的服务员知道毛泽东爱听李和曾的唱段,就播放他的唱片。
李和曾 - 从艺经历李和曾出生在一个贫苦的职员家庭,幼年只念过两年私塾,9岁考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开始登台是跟着程砚秋在《汾河湾》和《三娘教子》等戏中演娃娃生,他曾专攻二路老生(老生分两种,一种是袁派老生,声腔讲究苍凉,拖腔有一种不济的味道;一种是正宫老生,声腔强调豪迈苍劲浑厚)。天津中国大戏院落成,中华戏校老生演员王和霖变嗓,就由李和曾接替,从此开始唱正宫老生。
1939年,他拜在高庆奎门下。高先生对他的演出剧目一一调理,要他把自己的艺术充分继承下来。经过大约两年的时间,李和曾出师,此后经常在京、津、沪、鲁、冀搭班演出,以高派的《辕门斩子》、《斩黄袍》、《斩马谡》、《碰杯》等享誉南北。
1943年前后,李和曾来到德州,后来秘密加入中国***。李和曾一边唱戏,一边宣传抗日。在德州,李和曾经常演出《借东风》选段,渐渐有了名气。当时德州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他的熟悉程度:“李和曾真稀松,三天两天借东风。”看上去有些戏噱,但却真实表达了百姓心底对他的喜爱之情。票房可以作证,在冀南军区司令部驻地临清,每次剧团到了那里,出演前贴出“李和曾 《借东风》”的海报时,现场几百张票根本不够观众抢的。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欣赏他的表演,不曾厌烦,反而更加喜爱。
194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以***员崔美臣、徐兰芳为主,召集李和曾等一大批演员,组建了光明剧团,即今天的德州京剧团前身。剧团当时有7大领衔主演,以表演爱国剧目为主,宣传进步思想,唤起民众热情。光明剧团在当时的德州影响巨大。与解放后的名角们不同,李和曾所在的光明剧团是个**剧团,演员们在给群众们表演之余,还肩负着**宣传的任务。那时候,李和曾他们将歌剧《白毛女》、《*泪仇》等改编成京剧,为俘虏和群众表演。因为是离战场不远,每次表演时,戏台上的刀*与现实中的机*相辉映,戏台上的锣鼓声与战场上的*炮声相应和。艺术家精湛的表演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据老人们回忆,***俘虏们观看《白毛女》演出的时候,经常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高喊“打倒地主老财”的口号。
建国后,李和曾到北京看望马绍波,马先生正在筹建中国京剧院,特意邀请他到北京去。李和曾回德州后不久即起程赴京,后任职中国京剧院。
1954年同李少春、袁世海等赴港澳、印度、印尼、缅甸等地区演出,均获好评。
1955年1月,中国京剧院正式成立,李和曾任二团副团长、团长等职。
1956年随梅兰芳先生到日本演出访问,以后还曾到英国、苏联、东欧各国演出。
1961年又拜周信芳先生为师,在表演艺术上得到了新的提高。他没有门户之见,在掌握"高派"艺术的基础上又兼修"麒派",表演上既有“高派”激昂高亢的风格特色,又借鉴"麒派"的浑厚洒*的艺术特点,其表演魅力更加成熟完善。
1981年,他还曾率团到冀南演出过,同样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场场*满。
1981年8月25日,农历辛酉年七月廿六日,19时:北京举办纪念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演出第二场,李和曾与梅葆玖,陈永玲,,李金泉,方荣慈,罗世保合演《大登殿》于人民剧场。
1982年11月3日,农历壬戌年九月十八日:中国京剧院二团赴沪演出,在劳动剧场公演。主要演员有李和曾、张云溪、李世济、张春华、景荣庆、高玉倩。
1984年12月20日,农历甲子年闰十月廿八日,上午:纪念喜(富)连成科班创立八十周年大会举办,李和曾参加筹备工作。
李和曾 - 艺术特色李和曾有一条好嗓子,高、厚、宽、亮,音色别具一格,直到八十年代初,花甲之年,仍然是满宫满调。《逍遥津》剧中,一句[二黄导板]“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唱的高下起伏,波澜跌宕,大气磅礴,动人心弦,将汉献帝一腔的悲愤倾吐的淋漓尽致。李和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演出了许多剧目都有所创造,在推陈出新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夸张、奔放、激越、委婉,一系列的成熟的,富有特色的演唱技巧,发挥了“高派”擅长演悲剧的特长。
李和曾 - 代表剧目【传统剧目】《逍遥津》、《哭秦庭》、《赠绨袍》、《辕门斩子》、《斩黄袍》、《斩马谡》、《李陵碑》等。 【新编历史剧目】《朱仙镇》、《三打祝家庄》、《生死牌》、《摘星楼》、《孙安动本》、《智斩鲁斋郎》、《闯王旗》等。 【新编现代剧目】《白云红旗》、《节振国》等。【京剧音配像录音剧目】《辕门斩子》、《逍遥津》、《断黄袍》、《龙凤呈祥》、《哭秦庭》、《碰碑》、《失空斩》、《四郎探母》、《孙安动本》、《智斩鲁斋郎》、《赤壁之战》、《铡美案》等。
李和曾 - 亲属**【妻子】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兰。【亲传**】辛宝达、李文林、倪茂才等。
李和曾 - 经典欣赏李和曾 - 活动年表
1949年7月2日,农历己丑年六月初七日:**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1949年7月28日,农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时: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大会举行 1955年1月10日,农历甲午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国京剧院成立 1956年5月30日,农历丙申年四月廿一日,晚:中国京剧院首次赴日本演出**场 1956年7月12日,农历丙申年六月初五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日本代表团举办救济日本广岛原子弹受难者及战争中的孤儿义演 1956年9月1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天 1956年9月2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二天
1956年9月3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三天 1956年9月4日,农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四天
1957年11月29日,农历丁酉年十月初八日:长安大戏院1957年11月29日演出 1961年8月10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廿九日:梅兰芳公祭举行
1961年12月16日,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初九日:周信芳收李少春、李和曾、徐敏初、明毓昆为徒 1962年8月8日,农历壬寅年七月初九日:北京举办梅兰芳逝世一周年纪念演出**场 1963年9月30日,农历癸卯年八月十三日:中国京剧院二团1963年赴沪演出 1981年8月25日,农历辛酉年七月廿六日,19时:北京举办纪念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演出第二场 1982年11月3日,农历壬戌年九月十八日:中国京剧院二团1982年赴沪演出 1984年12月20日,农历甲子年闰十月廿八日,上午:纪念喜(富)连成科班创立八十周年大会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