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迪有时候被称为是一项游戏的运动,他在亚洲相当的流行,但是他却看上去很简单,并没有其他球类比赛很绝妙的战略。 卡巴迪起源于南亚,是一种状似中国民间的“老鹰抓小鸡”游戏的运动。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年男子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在平坦的场地上进行,不需任何器械。场地上有长6.40~7.32米的中线,中线两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为标志。这项运动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基本简介卡巴迪源于印度,是一种徒手运动,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青年男子的民间 体育运动项目。在平坦的场地上进行,不需任何器械。场地上有长8――10米(成年男子10米,其余8米)的中线,中线两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为标志。这项运动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项目概况卡巴迪因它在亚洲的广泛开展和简单的比赛形式而被称为“ 群众运动”。运动进行中不需要任何的精密设备。卡巴迪发源于南亚,2支运动队之间竞争,每支队10――12名运动员(7名场上运动员,5名替补队员)。比赛包括上下半场,成年男子、青年男子每个半场20分钟,女子,青年女子,少年男女上下半场各15分钟。2个队完成半场比赛,中间休息5分钟,双方交换场地。
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在一个呼吸过程里面连续高喊“卡巴迪-卡巴迪”,通过攻入对方场地界线,尽可能多地接触对方防守队员而不被逮住并且平安返回己方半场才能得分。同时,被进攻队员碰触过的防守队员要被“逐出”,直到己方得分,才能够按照顺序依次复活继续比赛。如果进攻队员虽然进入对方半场,但是没有通过“界线”,这种情况视作“无效进攻”,除非防守队员有被逐出的。这项运动对于运动员个人而言,需要其有较强的敏捷性,相当的肺活量,很好的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需要团队成员间充分的配合,默契程度越高,防守成功率越高,并且战略战术会得到更好的应用。
比赛攻防双方和场地处于瞬息万变之中,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比赛规则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需要长时间的憋气进行追逐。
在比赛中,进攻一方须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男子场地的面积为13m×10m,女子和青年男子12m×8m,少年11m×8m,全场以中线为界,分为两个半场,每个半场,画有一条“拦截线(界线)、得分线”。在底线2米以外处设一等待区。每队队员10-12人,7人上场,其余5人坐在替补区座位上。比赛分为上下半场,各20分钟, 中场休息5分钟。
比赛时,双方站在己方半场,进攻方派一名运动员,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卡巴迪”进入对方半场,触及对方,返回得分,被对方抓住,对方得分。两个队伍交替进攻和防守。得分高的一方获胜。在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方式就是进攻队员尽可能的入侵对方的场地,触及对方而不被捕捉。进入对方半场的叫做“进攻者”,另一方防守叫做“防守者”。
进攻者一起步,就必须“卡巴迪”,稍有停顿或含糊,即被罚出场。进攻者进入对方场地,但未越过拦截线时,返回,罚出。过拦截线后,可以返回,叫“无效进攻”。进攻者可用手、脚等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防守者,触到几个人,返回就的几分,被触及的人出场。反之,进攻者在追逐时喊不出声或被防守者逮住,则被罚出场,对方得分,得几分可以复活几个场外的队员。如进攻者未触及任何防守者。比赛由双方轮流派出进攻者。
这项运动需要敏捷性、很好的 肺活量、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场地设施卡巴迪在平坦、松软、不滑的场地上进行,不需任何器械。
比赛在室外进行,场地的面积按照参赛人年龄分为13*10米,12*8米,11*8米三种。每队各有7名正式队员参加比赛。
著名人物印度队是卡巴迪梦之队,他们多哈阿斯拜尔体育馆以35比23击败巴基斯坦队,连续第五次获得亚运会金牌。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也是传统的卡巴迪强国,分获了 多哈亚运会的银牌和铜牌。
历史沿革 起源卡巴迪运动源于古代西亚,起初只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游戏,用作个人的进攻和防守的练习。后来逐渐传到南亚的 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尼泊尔、缅甸等国。
发展上世纪30年代,有了跨国比赛。1944年又印度奥林匹克委员会制定了统一的比赛规则。比赛在南亚非常流行。这项运动在 西印度被称为HU-TU-TU,在 东印度成为HA-DO-DO,在南印度和 孟加拉称为chedugudu,在 北印度称为kaunbada,它随着时间的流失经历了地域的变迁,现代卡巴迪综合了这些不同的名称的游戏规则。印度卡巴迪协会在1950年创立,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规则。 1972年,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组织联合举办卡巴迪比赛。1978年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卡巴迪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亚洲卡巴迪联合会,现有11个会员国家和地区,南亚地区每年都举办卡巴迪锦标赛或邀请赛,卡巴迪已发展为国际体育项目。1980年首次亚洲卡巴迪大赛展开。
在1980年首次亚洲卡巴迪大赛展开。**次世界卡巴迪锦标赛在加拿大的爱德蒙顿进行,大概有1万4000名观众观摩了比赛。参赛的队伍有印度、 巴基斯坦、加拿大、英国和美国。1982年,卡巴迪被列为第9届亚运会表演项目。
首次的卡巴迪世界杯在2004年在印度进行。
卡巴迪是1990年北京 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这项运动已经发展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中国等国家。
在15届亚运会上,卡巴迪比赛将按照亚洲业余卡巴迪协会的比赛规则来进行。如果比赛少于7个队伍参加的话,比赛将 会采用单循环赛制,如果比赛超过8支参赛队的话,将分组循环赛。前两名的队伍与另外一个小组前两名的队伍进行交叉半决赛从而产生冠军。获胜的队伍将获得2分,平1分。而如果在半决赛或者决赛中出现平局,将马上进行五分钟的加时赛。参赛队应该最多12名队员,最少10名队员组成。
参赛历史2010年广州亚运会卡巴迪是唯一没有中国队参加角逐的项目。
事实上,自从卡巴迪成为 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中国队只是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由 首都师范大学组建了一支队伍参赛,此后就连续缺席亚运会。卡巴迪目前在中国还属于“扫盲”阶段,甚至连卡巴迪的完整中文版规则都没有。尽管 国家体育总局在两年前就决定要组建一支中国卡巴迪队参加 广州亚运会,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因为项目开展缓慢,很难找到一批达到亚运会参赛水准的运动员参加比赛。
洛阳市卡巴迪运动协会**:余文胜 (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洛阳市卡巴迪运动协会秘书长:周洛平(2010年广州亚洲运动会技术**、2012年山东海阳亚洲沙滩运动会技术**)
洛阳市六中教师: 邓留欣 1990年北京亚洲运动会技术**
洛阳市十六中教师:刘海明 2012年山东海阳亚洲沙滩运动会技术**
洛阳的卡巴迪教练员、裁判员新生力量中,幼师吴冬松老师、张岭小学杜延辉老师、樱桃沟小学张卫老师、红山中心学校郭冬生老师、十四中陈晓庆老师、外语实验高中许黎明老师和尚秀娟老师、26中尚国强老师等都在谦虚、系统的进行着继续提高学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