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江人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黄宗江(1921- 2010年),编剧,浙江瑞安人,生于北京。10岁时即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上发表独幕剧,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积极参加南开剧社的活动,毕业后入燕京大学外文系,与孙道临等一起组织燕京剧社,演出曹禺《雷雨》等名作。因病于2010年10月18日13时47分在***三零一医院逝世,享年89岁。, 黄宗江 - 简介

黄宗江(1921-2010.10.18 ),编剧,浙江瑞安人,生于北京。十岁时即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上发表独幕剧,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积极参加南开剧社的活动,毕业后入燕京大学外文系,与孙道临等一起组织燕京剧社,演出曹禺《雷雨》等名作。

1940年退学至上海成为职业话剧及电影演员,参加了话剧《愁城记》《蜕变》《正气歌》《楚霸王》《春》《秋》及电影《*世风光》等的演出。1949年黄宗江加入中国人民***,成为文艺战士,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先后创作了《海魂》《柳堡的故事》《农奴》等优秀的电影文学剧本。

因病于2010年10月18日13时47分在***三零一医院逝世,享年89岁。

黄宗江 - 家庭背景

黄宗江兄弟姐妹七人,两位姐姐比黄宗江大得多,黄宗江是男老大,下头还有三个弟弟,名叫宗淮、宗洛、宗汉,还有个小妹宗英。黄宗江和宗英后来都当过职业演员,又都改行以写作为主了,黄宗洛是黄家剩下的惟一的演员,70岁了,还越演越欢。黄宗江的爸爸是电机工程师,清末留学日本,回来赶上了清末最后一科的洋翰林,往上数,黄宗江爷爷、太爷爷都是翰林。

黄宗江 - 人生经历

1921年生于北京。10岁就发表独幕剧《人的心》。在青岛读中学时,又陆续发表诗文。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剧社演出活动。1938年入燕京大学外国文学系,参予组建燕京剧社。1940年在上海、重庆等地当演员,还在舰艇上当水手。抗战胜利后复学回到燕京大学。1947年创作四幕话剧《大团圆》,由上海清华影片公司改编成电影。1949年5月参军,任华东军区专业创作员。1952年入总政文工团。1958年起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1964年赴越南南方前线。1966年回国。

黄宗江 - 荣誉

他创作的《海魂》获1959年捷克斯洛伐克第十届劳动人民电影节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二等奖。

1963年的《农奴》是他的代表作,标志着他的电影剧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957年的《柳堡的故事》获文化部全国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三等奖。

其中《海魂》和《农奴》分别在卡洛维?发利和菲律宾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黄宗江 - 作品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矿灯》 (1959) .... 王福厚《追》 (1947)

著作

戏剧戏曲选《舞台集》(含《大团圆》、《南方啊南方》、《风雨千秋》《贺龙刀》等)。翻译改编选《嫁接集》(含《麦克贝斯》、《安娣》、《落花时节》、《寻梦》等)。电影剧本选《单*并马集》(含《柳堡的故事》、《海魂》、《农奴》、《柯棣华》、《秋瑾》等)。散文集《卖艺人家》、《花神与剧人》、《你,可爱的艺术》、《人生知己》、《小题小作》、《悲欣集》、《戏痴说戏》、《老伴集》等。剧影散文选《长歌集》、《剧人集》。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柯棣华大夫 (1982) .... 编剧秋瑾 (1983) .... 编剧农奴 (1963) .... 编剧大团圆 (1948) .... 编剧海魂 (1957) .... 编剧柳堡的故事 (1957) .... 导演柳堡的故事 (1957) .... 编剧海上风* (1951) .... 编剧激战无名川 (1975) .... 编剧县委书记 (1958) .... 编剧江山多娇 (1959) .... 编剧

黄宗江 - 评价

黄宗江才华横溢,生活积累厚重,并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曾被聘为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其“文革”后的电影剧作有《柯棣华》和《秋瑾》。 黄宗江在中国同时代的文化人当中,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杂家。他读过大学,痴迷演剧,当过水兵,写过剧本、文章,还做过文化使者。现在许多人一提到黄宗江,都会将他和与之参与主创的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黄宗江的一生也总和浪漫的爱情难解难分。

黄宗江虽然已经88岁了,却仍然是一个思维敏捷、性格鲜明、谈吐幽默、关注时事的人。翟俊杰认为,黄宗江一辈子追求的就是三个字,***。 黄宗江把幸福的人生概括为:艺术出自人生,人生尽如艺术。就是说,人生的境界应该达到艺术的要求。

黄宗江 - 艺术人生 艺痴:为戏发狂到如今

黄宗江为讲了他为艺术的三次出走。**次出走是在1940年,他当时是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出演包括《雷雨》在内的多部戏剧。这年冬天,为国事情事所困的黄宗江只身到了上海,从此走入了真正的戏剧圈。在上海,黄宗江凭借为一个电影明星走台的机会,很快就成为在上海滩红极一时的性格演员。

黄宗江第二次出走是从上海到重庆,出走的原因一是躲避当时统治上海电影界的日本人川喜多的宴请,二是不愿意陷入与石挥之间暗存的“影帝”之争。到了重庆,黄宗江开始也是跑龙套,在夏衍、于伶、宋之的等人合作的话剧《戏剧春秋》里饰演了三个龙套,是为黄宗江著名的“一赶三”,让他名声大振,成为当时的“四大名丑”之一。

黄宗江第三次出走是去当水兵。1944年秋,23岁的黄宗江再次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混在交大众多航海、轮机等系的学生中报名参加了“中国赴美参战海军”,当了一名水兵。在美国受训阶段,黄宗江在迈阿密与关塔那摩学习了基本海事,又游弋了古巴、墨西哥、巴拿马等地,这段特殊的经历为他日后创作电影《海魂》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活素材。

情痴:为伊消得人憔悴

黄宗江曾经在书中写道:“人生在世重三情:亲情、爱情、友情。或缺其一,都是很难好好活下去的。” 他讲述了黄氏兄妹四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故事。

当水兵在美国受训时,黄宗江认识了一位叫Wini的美国姑娘,开始了一段异国恋情。这段恋情最后因个人原因握手而别。 在燕京,黄宗江与后来在《大团圆》中扮演小妹的朱嘉琛结婚了。黄宗江说:“这是一个并不幸福的婚姻,她比我好胜得多,她是要出人头地的。她跟我说,婚姻是英雄崇拜的,你过去是我的英雄,现在不是了。我们最终还是离婚了。”

友痴:嬉笑调侃皆找乐

如果说,亲情和爱情是人生幸福的甘露,那么,友情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说到友情,女儿阮丹娣在文章中说爸爸是:“以食会友、以艺会友、以文会友,更以心会友。”

黄宗江说起他的这些朋友,得意和欣慰之情溢于言表。翟俊杰是他最得意的大**,如今也是大导演了。翟俊杰说自己与黄宗江之间是亦师亦友,可算忘年交,不是年纪,而是那个**的年代。翟俊杰还讲了一件有趣的事:黄宗江去美国讲学前,曾给他写过一张纸条,说:我要是掉到太平洋里喂鱼了,就委托你负责整理出版我的遗作。他还委派翟俊杰写悼词,说要写成单口相声,要让所有去的人还没听五分钟就哄堂大笑。翟俊杰说一般老人都忌讳说这个,可宗江老师却当成笑话说,这反映出他的幽默、乐观和豁达,他越这么说越长寿。

黄宗江 - 与燕京大学 “以失恋为主”的大学生活

1937年,南开中学被日本飞机炸毁,那里曾经是黄宗江戏剧之路的摇篮。在那一年,黄宗江跟随他的同学转到英租界的耀华中学,并且面临着毕业。1938年,黄宗江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

1938年,黄宗江考入燕京大学。通常燕京大学每年只招收200多名新生,但是在1938年招收了700多人。在燕京那片相对安静的校园里,黄宗江度过了两年的读书生活,书读得不错,还得过奖学金。但是并不是以读书为主,是以演剧为主,说演剧为主也不确切,实在是以恋爱为主,以失恋为主。当时黄宗江身边的同学,有地下党员,也有***抗日锄奸团分子。左的右的都有,但是像黄宗江这样的恋爱分子却不多。

“海外关系”谢迪克

1938年秋季,黄宗江进入燕京大学西语系,谢迪克是系主任。他一派英国绅士的派头,一口标准伦敦英语,这都是年轻学子所向往的。当时学生还有这么个说法:谢迪克随身三件宝:夫人、手杖、狗一条。谢迪克夫人是在同一大学教授俄罗斯文学的一位俄罗斯小妇人。那时选了谢迪克的课“十八世纪英国文学”。回首前尘,坐在课堂里听这样的教授讲解笛福或彭斯,真是一种福。

后来在“文革”中,受到批判的黄宗江被勒令交代海外关系,但是黄宗江想来想去想不出自己有什么海外关系,只好交待了教过自己的所有外籍教授,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谢迪克。

“非走不可”的休学

1940年12月,黄宗江决定离开燕京。这一走,就是六年。1946年夏天,黄宗江又回到燕京大学上的第九年大学,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毕业。在那一年,未名湖畔学生宿舍六号楼一层的一间屋子的门口贴上了“黄寓”二字:住在里面的是黄家的三兄弟,老大黄宗江、老二黄宗淮、老三黄宗洛。

命运再一次把黄宗江和燕京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极不正常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黄宗江在许多罪名之外,还有一条是“司徒雷登的黑宠儿”。

虽然因为母校吃了苦头,但是对于燕京的感情却日益见深。每年的4月23日,燕京的老校友都会在燕园重新聚首,在那个时候,黄宗江的节目是必不可少的。

黄宗江 - **岁月

黄宗江曾娓娓道出了自己生命中的五段感情,这是他传奇人生的另一抹亮色。

1938年,黄宗江考入燕京大学外文系读书。但是当时的他,陷入了一段“少年维特”式的烦恼,梦中的情人曾经与他一起就读南开中学(当时男女分校),并且一起考到了燕京大学,一起排演了话剧《雷雨》,他演周冲,她演四凤,“四凤”喜欢上了“周萍”,于是现实中17岁的“周冲”便赌气服*,但自*未遂。

1940年的冬天,19岁的黄宗江再次为情所困,他爱上了一个在他眼中模样酷似主演《插曲》的英格丽・褒曼的女同学,那女孩子却因为失恋要为别人自*,有着自*“经验”的黄宗江原本要陪她自*的,但最终选择了出走,中断了在燕京大学的学业。

后来黄宗江赴美参加海军,在迈阿密的一个海军训练中心受训,在“基本英语”的高年级班里,他认识了一位穿军装的女教员,叫温妮。后来,他们开始了短暂的恋爱,直到温妮原先的男友回心转意与她和好,黄宗江临行前与温妮长吻作别。

1946年秋天,黄宗江又一次走入燕京大学校园,过起了一边写剧本,一边读书谈恋爱的生活。在此期间,他与在《大团圆》中扮演小妹的朱嘉琛结婚,可是2003年他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个并不幸福的婚姻”,他们最终离婚。

1956年,多情的黄宗江狂热地爱上同龄**阮若珊。阮若珊认识黄宗江之前已离了婚,带着两个女儿。第二年,同是36岁的黄宗江和阮若珊喜结良缘。与阮若珊的结合,黄宗江总算找到自己情感的安心之所,两人一起经历了平静的幸福生活,也携手走过文革的劫难。在2001年阮若珊去世后,黄宗江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黄宗江 - 奇怪遗嘱

黄宗江生性开朗,在生活上很幽默,还很好吃。阮丹娣说,今年9月份家人突然发现他不爱吃东西了,就赶紧陪他去医院检查,查出了结肠癌。“正当我们考虑是否要把实情告诉父亲时,他却说不就是癌症吗,看得很开。”阮丹娣说,结肠癌要开刀,301医院的手术很成功,但术后肺部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使老爷子没挺过来。“很多朋友听说他开刀都哭了,但他自己很乐观,开刀的过程中还在构思两个剧本。” 黄老好吃的习惯也一直没改,直到开刀手术时,他对家人说,手术完后要安排一桌饭菜。“他特爱吃,什么都能吃,从豆汁儿到燕窝都能吃,不要求饭菜有多美味,只看饭菜地道不地道。”阮丹娣回忆,女儿们每周都找理由请父亲去外面的餐馆吃饭,“一年他过生日太多次数了,但其实就是找个理由出去吃。” 去世之时,黄宗江没留下遗嘱,但女儿们说,平时他会说一些奇奇怪怪的遗嘱,比如死后把骨灰倒进马桶冲掉拉倒。“我们不能接受这种遗嘱,家里已经在万安公墓买下一块墓地,父母会合葬一起。”阮丹娣说,墓地跟曹禺墓相邻,因为妈妈阮若珊去世时曾在遗嘱中要求跟曹禺墓毗邻。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