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泰人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杨永泰(1880―1936),***高级**,蒋介石首席智囊,政学系巨擘,广东茂名高州大井镇大坡山村人,北京政法专业学校毕业。曾任广州《广南报》编辑、广东咨议局议员。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众议院议员并加入***。次年任国会参、众两院宪法起草委员会,与沈钧儒等组织民宪法党。1914年在上海创办《正谊》杂志,并与黄兴等组织欧事研究会。1918年后任广州军政府财政厅厅长、广东省长。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1936年10月25日,赴汉口日本领事馆宴会返回时,在江汉关轮渡码头被人开*狙击身亡。译有《外交政策》、《现代民主**》等。,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杨永泰,1880年出生于广东茂名地区一殷实之家。他早年受过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17岁时,考中广东茂名地区秀才。21岁那年,杨永泰考入广州高等学堂,开始接受系统的西方近代教育。一年后,他又从广东转入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学习法律。毕业后,他回到广州出任《广东报》记者、编辑。

结识蒋介石

很快,杨永泰便以文笔流畅、思维敏捷、立论深刻、思想活跃扬名于珠江两岸。

随着资历和才华的日渐长进,杨永泰开始涉足政坛。在孙中山积极掀起反清革命的同时,各省也发起了立宪运动,纷纷成立省谘议局,要求实行君主立宪。杨永泰在这场君主立宪风潮中,积极赞成君主立宪,并利用手中的舆论阵地,撰写了许多文章,竭尽全力为立宪运动摇旗呐喊。功夫不负有心人。1908年,风华正茂的杨永泰以自己的能力、才华和鲜明的**态度,当选为广东省谘议局议员。

1912年,杨永泰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国会议员,前往北京就职。1914年春,袁世凯废掉国会,杨永泰被迫离京南下,来到上海,与国会议员谷钟秀等创办《正谊》杂志。这年夏天,他与黄兴等人又组织了欧事研究会。

民国初年混*政局和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使杨永泰逐渐对孙中山的革命学说感兴趣。而与***人黄兴的接触,使杨永泰更加认定:孙中山的革命学说更接近于中国问题的实际。于是,当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时,杨永泰率先加入。从此,杨永泰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运动。

1915年12月,蔡锷等人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从云南、广西起兵,分别攻入四川和广东。1916年春,宣布独立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在广东肇庆组成了以唐继尧、岑春煊为正副抚军长的肇庆军务院。正在上海主持报务的杨永泰投笔从戎,回广东参加护国运动。杨永泰回到广州后,入滇军将领李烈钧幕中,旋出任李烈钧两广护国军(第二军)司令部下属财政局局长。因杨永泰是广东人,门生故旧很多,筹备粮草很有门路,再加上他善于交际,颇有活动能量,故滇军将领很倚重他。肇庆军务院成立后,李烈钧又推荐他出任军务院财政厅厅长。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军务院取消,民初国会重新恢复。以张耀曾、李根源、谷钟秀等人为代表的旧***人组织政学会,杨永泰也参与了会章的起草,成为政学会的一名重要成员。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重新上台执政。段为实现独裁统治,拒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举起了**运动的旗帜,从上海南下广州,组织**军政府。北京的国会议员纷纷南下广州,组织非常国会。

**军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对杨永泰很是信任和重用的。他内定杨永泰出任**军政府财政厅厅长。杨永泰当时也满口答应,并十分感激孙中山的信任。政学会的张耀曾、李根源等人听说后,立即劝杨永泰说:“孙中山没有实力,是个空架子。你投靠这个孙大炮,也不会有什么好处。以你的才华,如投靠西南实力派,定会前途无量。”

杨永泰虽足智多谋,但缺乏**眼光。看到政学会都投靠了西南军阀,孙中山在广东的势力远远没有滇桂军阀势力强大,心里便动摇了。所以孙中山几次催他就职财政厅厅长时,他支支吾吾,迟迟不就。

杨永泰的这种投机态度,令孙中山周围的***人十分反感。

1917年秋,沪法军与段祺瑞的北洋军阀激战于湖南、陕西、河南、山东等十余省。正当**战争胜利进行时,控制了湘、川两省后的陆荣廷、唐继尧在政学会骨干的支持下,突然一反孙中山的**号召,通电同意与北洋军阀进行议和。紧接着,西南实力派联合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把**军政府原来实行的大元帅首领制改为七总裁合议制,孙中山为七总裁之一。孙中山愤而辞职,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作为政学会骨干的杨永泰,参与了改组军政府的活动,因此引起了一些***和一些追随孙中山的国会议员的痛恨,种下了与胡汉民等人矛盾的种子。

但杨永泰却得到了岑春煊、陆荣廷等西南实力人物的大力支持。不久,杨永泰出任广东财政厅厅长,并于1920年4月就任广东省省长。

杨永泰上任伊始,踌躇满志,颇想有所作为,显示一下自己过人的才华,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

无奈好景不长。1920年夏,粤系将领陈炯明回师广东,将桂系陆荣廷驱逐出境。次年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唐绍仪等人把当年政学会改组**军政府的幕后活动向孙中山和盘托出,并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政学系张耀曾、李根源、杨永泰等人在这中间穿针引线的作用。

杨永泰知其在广州已无法立足,便北上投靠北洋军阀政府。

到了北方,杨永泰更觉英雄无用武之地。1922年,杨永泰再度出任北洋政府国会参议院议员,但随着曹锟贿选丑闻被揭露出来,北洋军阀政府时代的旧国会顿时解体。政学会也随之偃旗息鼓、烟消云散了。

杨永泰无奈,只好离北京前往上海,心情郁闷地过起了蛰居生活。

他为自己有盖世才华而无处施展而暗自叹息,也为怀才不遇、未遇“明主”而暗自神伤。

1926年夏开始的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震撼了中国,也震颤了杨永泰的心扉。面对外间世界的剧烈变化,杨永泰萌动了结束蛰居生涯、重新寻觅进身之道的念头。

1927年蒋介石下野之后,杨永泰向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上了一份万言书,陈述他对中国时局的看法和对现时**的主张,表达了要跻身**的强烈愿望。李、白读完了这份万言书后,对杨永泰的才华十分敬佩,但又十分鄙视杨永泰的为人。他们认为:一位投靠过北洋军阀,投靠孙中山,也投靠过西南军阀的政客,在**上靠不住!

这样李宗仁、白崇禧对杨永泰不予理睬。刚要出山便遭到了冷遇,杨永泰对新桂系自然十分恼怒。

执意要东山再起的杨永泰并没有灰心。他略施小计,便在南京政府交通部部长王伯群手下,谋了个顾问的职位。

杨永泰是一位非常聪明的政客,早在广州**军政时期,力图保持与各方面关系融洽。他一方面与政学会成员保持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与滇军中级将领熊式辉等人又十分要好。与政学会成员的要好,使他日后成为新政学系首领之一;与熊式辉等人的要好,使他日后投靠蒋介石有了阶梯。

熊式辉,江西安义人,比杨永泰**岁,在护国战争中结识了杨永泰。他倾慕杨永泰的才华,两人结为挚友,为后来形成***内部的新政学系奠定了基础。在北伐战争中,熊式辉与他的好友赖世璜率国民革命军第十四**战江西,投靠了蒋介石。1928年春,蒋介石卷土重来时,任命熊式辉任淞沪警备司令。自此,熊式辉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之一。

正是通过政学系熊式辉的直接引荐,才华横溢的杨永泰才结识了蒋介石,并深受蒋的重用,得以施展其盖世才华。

1928年的春天,刚刚复出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准备第二次北伐。一天,他与时任外交部部长的盟兄黄郛闲谈。蒋介石痛感自己幕中人才匮乏,尤其缺乏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谋士”。所以他恳请黄郛结束政客生涯,跟自己共建“党国”。

对蒋介石的秉性十分了解的黄郛,对蒋介石说:“海内有奇才杨畅卿先生,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吾还不及,国家大计,望公商之。”

在蒋介石的印象中,黄郛是最有才华的佐政之才,如果没有这位盟兄制定的“离俄清共”之计,哪会有今天的南京**呢?而这位才华横溢的盟兄却说当今海内还有比他更杰出的幕中高手,怎不令他重视呢?

杨永泰真有这么大的本领,居然令黄郛如此郑重地向蒋介石引荐?蒋介石半信半疑。在北洋政府时代,杨永泰可不是一般的“名士”,他是政学系的首领之一,是民初政坛上曾活跃一时的风云人物。对于这样一位风云人物,长期在南方活动的蒋介石也有所闻,却并不是非常了解;但长期在北方军政界活动并一度担任北洋政府总理高职的黄郛,却是一清二楚。

1932年当蒋介石亲赴武汉指挥对豫鄂皖边区第四次“围剿”时,杨上万言书,阐述“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提出“安内”(即“剿匪”)必须“三分军事,七分**”的主张,得蒋赏识,立即擢用为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随蒋来汉赴任。杨在所辖区建立行政督察专员的制度,在各县实行“保甲法”,并提出“整饬吏治,综核名实,信赏必罚”,以提高行政效率,加紧镇压人民。在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厅厅长时,加紧训练人员、整顿保甲、修筑公路、实行新生活运动等具体**“剿匪”措施,由此备受蒋介石青睐,遂与熊式辉、张群等成为政学系的核心人物。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秘书长,11月为中国***第五届**候补执行委员,12月任湖北省政府**。次年1月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杨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整顿湖北保甲制度,编整团队,“剿匪”、“清乡”。督促开展武昌市政建设,把省政府门前从平湖门到阅马场的平阅路翻修为水泥路面,改名为“彭刘杨路”;扩宽东厂口至大东门的马路,命名为“熊廷弼路”;开辟文昌门越紫阳湖往通湘门的沙石马路,命名为“张之洞路”;兴建武昌长街大马路(即今民主路);在蛇山抱冰堂南面兴建湖北省图书馆大楼。

同年10月25日,赴汉口日本领事馆宴会返回时,在江汉关轮渡码头被人开*狙击身亡。 译有《外交政策》、《现代民主**》等。

逼迫长征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踌躇满志,举兵南进,开始向****的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然而三次“剿共”连连败北。

杨永泰认真分析了前三次“剿共”失败的原因,发现蒋的失策在于把红军看成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军队。实际上,红军绝非乌合之众,而是一支不怕死、不受抚、不感恩、不惧威的真正“党军”。红军的最大不同是实行**建军,兵民一体,上下同心,因此必须采取新的策略才能“剿”灭。红军既然是靠**起家的,那就来个“**剿匪”――“三分军事,七分**”。

杨永泰派人向蒋呈递了一份“万言书”,陈述了自己对于“剿共”的意见:“吾随先生出师,细观江西诸地,渐觉共党不足为虑。所难之点为共党与u2018匪区u2019民众结为一家,两者合手,实为一严重问题。民众与共党合为一家,在于吾地方官吏风气日下,致使民众为共党所利用。”

杨永泰的下面几句话更是一下子说到了蒋介石的心坎上:

我之所言新的谋略,意即剿共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所谓七分**,在吾,则加强对匪区民众管理,加强对匪区民众宣传,澄清吏治,务使土豪恶霸横行乡里者灭绝。对贫穷困苦无孤者,给予救济,对匪区民众日常生活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渐使匪区民众日益*离共党,不为共党所左右。达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所谓三分军事,在下大力于上述诸务中,然后派重兵对匪区共党实行严厉的围剿,务使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同时对投诚者,要给予宽大和出路,实行先生之剿抚兼施。吾认为,如实行三分军事,七分**,变军事剿共为**剿共,不出一年,会初见成效。

蒋介石对“万言书”大为赞赏。1932年4月,蒋到汉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军事,决定破格提升杨永泰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书长,令其随行前往武汉。这样,杨永泰正式成为蒋介石的帐前军师。

杨永泰的“三分军事,七分**”方针可谓老谋深算。蒋介石照此实施,立即在“围剿”鄂豫皖苏区中显示了威力。由于张国焘的指挥错误和**上未能适应蒋介石的新策略,没有采取应变措施,致使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西退去。

蒋介石大喜过望,对杨永泰更加言听计从。他立即移营江西,全力“围剿”**苏区。

1933年5月7日,蒋介石改“行辕”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会长行营,任命杨永泰为南昌行营秘书长,全权总揽**事务。杨永泰负责的第二厅专营“**剿共”,所以南昌行营上下又称杨永泰为“七分厅长”。

第四次“围剿”准备不充分,蒋介石并未得手。尽管如此,他对杨永泰的方针并没有动摇,而是马上组织第五次“围剿”,调集50万重兵对付江西**苏区。

杨永泰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在第五次“围剿”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他组织求是通讯社,专办行营新闻发稿工作;组织努力剧团和奋斗文艺社,作为“剿匪”前线的“文化标兵”;实行**独裁,强化保甲组织,严厉实行连坐制,对苏区民众实行所谓“软化、分化、感化”政策。更狠的是,杨永泰建议蒋介石对苏区实行严格的经济封锁。***利用军队、行政**、各省党部以至基层党部、各地乡绅等,组成严密的网络系统,要与红军打一场“**战”、“经济战”和“立体战”。

仅一年多时间,这些措施便收到奇效,逼迫中国工农红军西去。杨永泰因谋划“剿共”有功,当选为***第五届候补**执行委员。

夺取四川

1934年底,**红军主力长征进入西南,蒋介石派大军尾随于后。

蒋介石因追剿红军入川,发现这一带山川险要,即是川西平原。川西平原富饶,不愧为“天府之国”,如果将来中日开战,这里无疑是最好的战略大后方。于是他产生了借追剿红军之机派**军入川的想法。

杨永泰看出蒋的意图,趁机建议:“应撤销南昌行营,改设重庆行营,一来可以继续追剿u2018**u2019,二来**军队可以入川,达到统一四川的目的。”蒋介石听从其言,很快撤销南昌行营,任命杨永泰为武昌行营秘书长,伺机图川。

号称“巴壁虎”的四川实力派刘湘对蒋早有防备。他积极组织力量围剿红军,并以此阻止蒋军入川,但遭到红军反击,损兵折将。刘湘无奈,只好跑到南京,请求蒋介石给予经济和武器方面的援助,并声明不要蒋的军队。

蒋介石本打算就此派**军10个师入川,不料刘湘有拒绝军队入川的前提条件――杨永泰审时度势地献上良策:“目前要先抓到刘湘,答应给钱给军械,不派兵,只要求派遣一个没有武装的参谋团驻重庆,协助川军计划作战。”

贺国光率参谋团随杨永泰一到四川,便如同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一般,施展“掏心计”。**招,便是帮刘湘把四川省政府组建起来,然后拟出一道通电,告示四川大小首脑立即交出防区,拥护四川统一。大小军事首脑怎敢违抗,纷纷复电表示拥护,乐得“巴壁虎”合不上嘴。

杨永泰趁机建议:打破防区划分,重新划定18个行政专署,由省政府派人担任专员;原来的地方官立即调动,由省府重新任命,对原来**进行专门培训。这个建议立即被刘湘采纳,通令照办。但刘湘哪里知道,杨永泰对督察专员的任命,尽力安排亲蒋人士担任;省政府与委员长行营合办的各种县政训练班,也成了杨永泰控制地方的一**宝。

趁着“巴壁虎”一打盹的光景,杨永泰把四川省地方**的后备队伍抓到了手中。

随后,杨永泰借川北驻军田颂尧与红军作战失败之际,“*鸡儆猴”,将他**查办,树立了蒋委员长的权威。1935年夏,驻川参谋团改为重庆行营,蒋介石任行营主任,杨永泰为秘书长兼第二厅厅长,管理**、法规大事。面对这样一招“换汤换*”之计,刘湘急得团团转却毫无办法。

杨永泰向蒋介石建议,仿照办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办法,整训川军军官,以便控制川军。1935年7月,蒋介石在四川峨眉山开办军官训练团,自任团长,并调心腹干将陈诚任副团长,分批训练川军营以上军官。杨永泰经常到训练团讲话,对川军进行拉拢分化。训练团刚结束,一些川军将领便倒向蒋介石一边。杨永泰眼见蒋介石的势力已经在四川扎了根,便建议蒋介石派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到重庆召开“川康整编会议”,逼迫川军撤防裁兵,实现川军国家化,川政**化。

至此,刘湘追悔莫及。抗战*发后,蒋介石调刘湘率川军东下作战,刘湘则与韩复榘合谋倒蒋。事情败露,蒋介石一通训斥,“巴壁虎”口吐鲜*,命丧黄泉。

蒋介石在杨永泰的谋划下,最终将四川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