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武,浙江龙泉市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国际铸剑**,传统刀剑研究员,古董刀剑收藏家,出生于铸剑世家,从事刀剑研究制作 20 余年,历任中国 5 大刀剑论坛版主现为上海刀友论坛,百兵斋论坛受邀版主。专门研究制作传统手工精品刀剑和挖掘恢复失传刀剑技法,曾获 2003 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银奖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金奖,同年入选浙江卫视记录片《风雅钱塘》,山东卫视记录片《城市名片》的制作,2004年收入长城影业公司的百集大型记录片《中国民间艺人》,同年接受**电视台《走遍中国》和**电视台《走近科学》之《安得倚天剑》《百变神刀》,并成为中国**位参加世界级铸剑**展出的中国刀工,奠定了中国精品刀剑在国际上的地位,为中国刀剑在国际上的发扬光大作出重要贡献。
周正武 - 人生经历周正武,男,1968年4月生于浙江龙泉。现任龙泉正武刀剑锻造所所长、龙泉刀剑博物馆馆长(自创)。浙江省工艺美术**职称、国际铸刀**。 1984 年拜父为师始学铸剑 、1988 年为前国家副**乌兰夫、副总理习仲勋铸剑 1996 年获浙江省助理工艺师称号 2001 年获浙江省工艺美术**称号 2002 年开办研究、制作传统刀剑的“正武刀剑锻造所” 2002 年锻出**把以传统折叠复合锻造的暗花纹剑,以署名“欧冶”在国内知名刀剑论坛《拔刀斋》发表引起哄动 2002 年受邀出任国内著名刀剑论坛《刀友论坛》传统区版主 2003 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银奖 2003 年参加浙江卫视《风雅钱塘》记录片《龙泉宝剑》 2003 年参加山东卫视《城市名片》记录片录制 2004 年创办以龙泉刀剑为主题的《龙泉刀剑博物馆》 2004 年受邀出任北京尖和堂古刀剑论坛版主 2004 年登入长城影业公司大型记录片《中国民间艺人》 2004 年作品获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奖和优秀奖 2004 年参加中国**电视台《走遍中国―〈龙泉剑魂〉》节目录制 2004 年参加**电视台《走近科学〈安得倚天剑〉》节目录制 2005 年 7 月参加**电视台《搜寻天下》节目 2005 年作为中国地区唯一代表参加澳门艺术博物馆《当代国际铸刀**作品展》,获国际**称号 2005 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宝剑锻造技艺〉组委成员之一 2006 年5月13日代表中国刀剑参加澳门举办的《亚洲古兵器大展》提供展品25件,并发表《龙泉宝剑的历史与技艺》的演讲。2006 年5月19日新作品《唐剑》荣获2006深圳国际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奖。2006 年入选龙泉地方志 2006 年9月再次参加拍摄**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录制 2006 年任龙泉刀剑协会副会长 2008 年任龙泉刀剑协会会长
周正武 - 铸剑之路周正武是龙泉的一位铸剑师,他给铁赋予了生命。他铸造的刀剑沉着地躺在匣中,只要轻轻一带手腕,涌出的凌厉寒光与色彩沉闷的刀鞘形成鲜明的反差,无论多么外行的观者,心头都会为之一凛。“有些人在抽刀的时候会不小心碰到手指,”他说:“马上就是一个大口子,鲜*直流,但,要过一会才会感到疼。”这种顶级的龙泉宝剑有人愿意花几十万元来索求,然而仅仅在几年之前,龙泉所有的铸剑师傅都不敢想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龙泉所有的刀剑企业都在生产一种被周正武称之为“铁条”的剑,气压轧床是他们主要的生产工具,把现成的钢板、钢块冲压成形,打磨一遍,再装配上十块钱左右的刀鞘和金属装饰,一把“龙泉宝剑”就完成了。这种剑悬挂在各大城市的工艺品商店、武术器材公司,它们最后会被人卖去作为馈赠朋友的礼品,挂在墙上,或者背在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肩上。 大家一直以为,龙泉宝剑就是这样的。商品的同质化,使得龙泉的刀剑企业陷入了价格竞争和渠道竞争,能把成本压下来或者固定经销店多的企业日子就比较好过,小作坊们靠着祖宗留下来的这块牌子,虽然吃不饱但也不怕被饿死。
周正武 - 铸剑起因周正武的家族一直在龙泉经营刀剑,和所有铸剑师一样,他日复一日地守着轧床,搜罗这些半成品到车间里把剑头的形状磨出来。从父辈的讲述里,周正武已经知道,真正的龙泉宝剑绝对不是这样的“铁条”,从2500年前的欧冶子开始,花纹钢龙泉剑一直延续下来,到了宋朝逐渐稀少,清朝末年,花纹纲龙泉剑消失。复杂的加工工艺已经断代,灰蛇草线,无从寻觅了。2000年,龙泉宝剑在杭州搞了一次展销会,当时一家当地知名的刀剑企业带着台湾生产的精品刀剑参展,并谎称是自己生产的,工商部门获悉后,没收了产品还罚了款。这在周正武看来,是整个龙泉刀剑企业的奇耻大辱,他认识到,龙泉的制剑产业如要突围,必须创新求变。仿佛是一个悖论,制剑工艺如要创新,首先是寻求古法。从网上找到散失的铸剑资料更加有意思的是,常人想来这些口传心授、秘不示人的古老工艺,周正武竟然是从最具开放性、共享性的互联网上得来的。90年代末,中国大城市中的不少家庭都用上了拨号上网,一位名叫皇甫江的刀剑收藏专家开设了名为“拔刀斋”的主页,并成立了论坛,很快吸引了全国各地刀剑爱好者的注意。周正武有时候也上去逛逛,但当他表明自己的身份后,马上遭到了大多数网友的起哄。“板砖满天啊!”他回忆:“很多人说,龙泉生产的全部是垃圾。当然,也有热心人愿意帮助我恢复、创新龙泉的制剑工艺。”
周正武 - 探索之路一些流散在海外的资料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周正武的手中,这位16岁就开始打铁的铸剑师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另外一个领域。看完了这些并不具体的资料,周正武开始点炉子、抡锤子。“我没有老师教的,”他说,“幸运的是,我懂铁。”懂铁,等于迈进了铸剑的大门。这是一个残酷的试错过程一把刚柔并济的剑,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刚与柔,在于锻造宝剑的钢铁硬度不同,硬度高的当然锋利,但是很脆,容易折断;而只用硬度低的,剑是够有韧性了,但不会锋利,更谈不上削铁如泥了。把数种不同的铁熔化复合,再反复折叠锻打三万两千次,在不断折叠锻打中去除杂质,增加剑身的强度和韧性,这就是所谓的“千锤百炼”。因为各种铁的含碳量不一,最后落在剑刃上的颜色也就深浅不一,形成了花纹钢。这是一个残酷的试错过程,因为没有人告诉周正武用哪些不同的铁、它们之间的比例如何、多少的炉温最适合这些本来根本就碰不上面的铁的融合。一个字:打!打了多少废品?周正武记不得了,反正抡了一个晚上的大锤,他躺在床上还是睡不着,瞪着通红的双眼,脑子里都是各种铁在打架。解决了锻打的问题,实际上只是迈出了**步,好像女娲造人,刚刚用黄泥甩出一个坯子,接下来,还要赋予人灵魂、刻画出眉眼。周正武用一种异乎寻常的耐力对抗着几块顽铁,锻打完成后,他面临最难的一道工序,也就是赋予宝剑灵魂的过程――淬火。这决定了最终宝剑的锋利与否。在淬火中,需要掌握剑的温度、水的温度,乃至适合的气候,一有差池,打好的剑条入水之后,顿时裂为两截。
周正武 - 创新成功2002年,他终于制作出一把满意的宝剑,迫不及待地将图片发到论坛上,剑号“光复”。 随之而来的效应是他料想不到的,网友们互相转告,并纷纷发来订单,要求周正武就按这种标准为他们制剑。一开始只想为龙泉宝剑争口气的周正武意识到,高端刀剑的制作产业将在他的手里开始。从那个时候起,周正武的刀剑厂停止了低档刀剑的业务,专心致志制作真正的龙泉宝剑,他打造的刀剑参加香港国际试掌刀大赛,包揽了个人组的前三名,而之前的冠军刀剑几乎都是日本出产的。周正武正在为复原中国历代名刀名剑而努力,在他的带动之下,龙泉其他的刀剑厂家也开始研发多层锻打的花纹钢刀剑。不知是为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气势所折服,还是被唐诗宋词里所赞叹的“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以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境界所感染。许久以前,我便开始为一些古籍中曾经记载过的绝世宝剑而痴迷。每当看到那些与宝剑有关的故事,总是会去想象,当年古人手持三尺利器,仗剑天涯、除*安良、笑傲江湖,该是怎样的一番豪情壮志,义薄云天。
周正武 - 所获荣誉出身于龙泉铸剑世家的周正武,现为古兵器收藏家、中国传统刀剑研究员、龙泉市正武刀剑锻造所所长、龙泉市刀剑博物馆馆长,2006年获国际铸刀**称号.他自幼受父辈熏陶,年方十六便继承父业进入刀剑行业。为恢复中国刀剑传统制作工艺,使祖先精美技艺不至于湮灭,二十年来,他呕心沥*,潜心研制、挖掘、复原了大批失传刀剑技艺。成为中国刀剑业界的佼佼者,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2003年,作品《百炼花纹龙泉剑》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作品《唐剑》荣获2006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因企业发展需要,2006年,周正武将原“龙泉武术器械厂”更名为龙泉正武刀剑有限公司,公司下设龙泉刀剑博物馆、传统手工刀剑锻造所和外销精品刀剑部三大机构。龙泉刀剑博物馆现已收藏上至秦汉下至明清时期的刀剑共计一百五十余件,是国内唯一以刀剑为主题的个人博物馆,也是刀剑人士参观学习的文化场所。传统手工刀广剑锻造所铸造的极品刀剑,以其精湛的技术和做工享誉海内外。他制作的刀剑作品以汉代至清代各个时期的传统刀剑文化为背景。现已完成数十款古代刀剑的挖掘和**,这些作品成为大刀剑爱好者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外销精品刀剑以其精良的质量获得外商的青睐,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成为龙泉为数不多的高档刀剑出口商,为奠定中国精品刀剑的国际地位做出了贡献。由于业绩显著,周正武成为了众多媒体瞩目的对象,**电视台、浙江卫视、山东卫视以及挪威国家电视台曾多次录制节目,广为宣传。
周正武 - 参考资料[1] 龙泉新闻网 http://lqnews.zjol..cn/lqnews/system/2008/09/11/010655582.shtml[2] 龙泉宝剑网 http://.lqbj.gov.cn/pany/DShonor.asp?dashiid=31[3] 中国生态网 http://.zgstzl./stzl/News_View.asp?NewsID=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