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义人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兼主任; 1954年出生于重庆,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是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和活动家。, 廖晓义 - 个人简介

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兼主任; 1954年出生于重庆,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是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和活动家。她曾自费拍摄电视片《地球的女儿》,1996―2001年**电视台“环保时刻”专栏独立制片人。她是中国**位获得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大奖”的民间环保人士,澳大利亚最高环境奖“班克西亚国际环境奖”获得者。2005年廖晓义当选**电视台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人物,2006年当选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之一,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聘为环境顾问。

廖晓义 - 环保经历

十七年来,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作为中国文化的坚守者、环保事业的守望者,廖晓义亲手创办了中国本土化的NGO――“地球村”。在艰难的创办道路之后,她提出了影响中国的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社区”、“绿色传媒”、“绿色奥运”,鼓励人们一起来倾听“地球村”背后的故事,一起踏上绿色生活之路。 廖晓义认为节约是最大的环保,而节约就是减少没有必要的消耗。在节约型社会讲话中,温家宝总理曾专门提到过“26度空调节能行动”,这个影响全国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就是廖晓义等人首先发起的。 廖晓义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先行者、守望者,她以具体细微的角度,从身边小事实施环保大题,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与公共管理系国际**专业做访问学者,并自费拍摄《地球的女儿》。1995年回国,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非营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建立了面积为2800亩山地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培训基地。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廖晓义作为中国七位民间环保人士代表之一参加了总统的圆桌会议。 2005年12月6日至16日,**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年度人物奖”20名候选人和“年度社会公益奖”5名候选人参加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举行的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图为著名环保人士廖晓义。

"乐和家园"是一个帮助地震后灾区重建新的家园和社会保障的项目。5・12地震后,受灾地区聚焦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受灾群众的生活和医疗保障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牵挂。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在深入地震重灾区考察后,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申请了建设"乐和家园"项目。2009年8月6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拨了180万元人民币在彭州通济镇大坪村建设"乐和家园",包括两个村43户村民的房屋建设补助和相应的社会环保医疗等设施的建立。中国生态民居首席专家刘加平、昆明冶金建筑设计院的周伟、西南交大的董靓,还有台湾建筑业世界级的"腕"林宪德博士都参与了"乐和家园"的设计,最终"乐和家园"将建设节能、节地、节材的节约型生态民居。

廖晓义 - 地球村

基本概述  北京地球村(也称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成立于1996年,位于朝阳区北苑路86号嘉铭园内,包括15名全职工作人员。地球村的创办人和负责人廖晓义女士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国际环境**专业访问学者。  北京地球村是一个致力于公众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民间环保组织,是联合国环保署的中国民间联络站。北京地球村的宗旨是通过营造大众环境文化,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  北京地球村撰写和出版了一系列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读物,包括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的《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儿童环保行为规范》以及《绿色社区指导手册》《绿色之声环保歌曲集》和环境教育培训的系列光盘。

主要工作  北京地球村的工作在**电视**立制作环保电视节目;独立制作环保**栏目和影片;撰写推广环保读物和宣传品;在延庆县井庄镇碓臼石村建立环境教育培训基地,让公民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编辑《草根之声》;举办环保论坛;推动绿色社区理论与实践;组织“绿天使工程”、“地球日中国行动”、“绿色奥运绿色生活”、“护根行动”等公民环保行动;同时开展了绿色列车、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绿天使艺术团、国际交流和耗材回收等环境保护项目。  北京地球村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公民环保的实践者、资助者和支持者之间的交流,促成中国民间组织、社区、学校与国际环保界更多的沟通与合作。并组织了“地球村之旅”,让国际人士通过参加研讨会、参观培训基地、走访绿色社区试点和参与大众交流活动。  北京地球村工作所涉及的领域有:可持续消费的理论与实践;绿色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生态修复与保护;青少年的环境教育与交流。

廖晓义 - 相关贡献

  1996年北京地球村帮助西城区大乘巷家委会建立了垃圾分类试点,并向各级政府送交垃圾分类提案,努力推动垃圾分类和循环经济的公众教育和公众参与;从1996年到2001年在**电视台开班每周一期的电视专栏“环保时刻”,以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生产的大众教育为主题,并制作环境教育培训的系列光盘。  1998年,地球村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制作出版了《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儿童环保行为规范》,为环保走进生活和提高公民素质提供了大众教育的普及读物。  1999年初,与宣武区政府和物业公司合作,在建功南里建立了中国**个绿色社区试点,为环保走进社区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并编写出版《绿色社区指导手册》;在延庆县井庄镇碓臼石村,租了2800亩山林作为环境教育基地。农户实行垃圾分类,使用太阳能灯,种植无公害食品,摸索了“生态保护、环境教育、乡村建设、民俗旅游”四位一体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  2000年,地球村与全国诸多民间组织共同发起和组织的“地球日2000年中国行动”举办一系列的公民论坛和“中国地球周等公民行动”;与中国音乐周报合作的全国首届环保歌曲征集活动,在音乐界刮起了一股绿色旋风;出版环保歌曲集“绿色之声”,并出版发行环保歌曲光盘“地球村组歌――环保金曲”、“地球村组歌――绿天使专辑”;发起“绿天使行动”组建“绿天使艺术团”,北京83万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填写了由地球村和少工委发放的环保承诺卡,让绿色奥运绿色生活的理念走进家庭。  2001年北京市奥申委采纳了地球村提出的绿色社区推广策划方案,使其成为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内容;并在绿色社区试点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为北京申奥成功贡献力量;地球村与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策划的《千万个绿色志愿者在行动调查承诺卡》对全国的消费者产生了影响。  2002年,与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太平洋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合办首届“中国可持续消费论坛”,讨论节约型循环型社会的可行性道路和消费者教育,促进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绿色生活交流,帮助绿色产业的发展;主办《关于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的NGO座谈》,英副首相出席,并在众多草根组织的支持协助下,组织了中国草根环保组织代表团参加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新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3年,地球村在宣武区政府支持下发起将厨余垃圾分类投放的“绿袋子行动”,并帮助椿树园社区建立居民环境议事会。同年与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共同推动绿色社区行动,让奥运精神走进社区;与能源基金会合办可持续能源论坛,相继举办了关于快速交通、燃油经济性、家电节能等论坛;提供了记者与专家对话的平台,提升记者在推动国家可持续能源政策方面的专业能力。  2004年冬在奥组委支持下将环保节能卡送进80家奥运签约酒店的四万多个房间,帮助酒店进行节能教育,配合绿色奥运计划的实施。  2005年1月在铁道部、奥组委和保护国际的支持下共同实施“绿色列车”活动,将列车便成绿色奥运和绿色生活方式的流动课堂;2004年与其他环保组织继共同发起了“26度空调节能行动”活动后,2005年发起“26度空调节能行动――2005我们承诺”活动,倡导了夏季使用空调,推进节约型社会。

廖晓义 - 所获荣誉

北京地球村绿色社区的理念和经验得到了政府和社会比较广泛的认可,受邀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进行绿色社区的讲演和培训。   北京地球村作为一个具有理论研究、**制作、社区教育和国际交流综合能力的中国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工作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媒体广泛关注。美国CNN有线电视、新闻周刊、英国路透、日本、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的媒体多次予以报道。   北京地球村创办人廖晓义女士代表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荣获2000年度苏菲奖,2001年获澳大利亚“班克西亚国际奖”,并成为十位“2001 年《中国妇女》时代人物”之一。其全部奖金已被用以设立地球村的“绿色文明奖”,以分享国际社会给予中国公民的荣誉,并承担共同的环保责任。  北京地球村编写的“绿色社区指导手册”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正式推荐。  北京地球村受美国环保署资助的“美国环保之旅”和美国农业部资助的“美国可持续农业”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驻华大使馆还专门组织了新闻发布会。  北京地球村的工作曾得到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的高度赞扬。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