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鹗人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 高鹗 - 简介

高鹗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少年时喜冶游。中年一度在外课馆。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诗宗盛唐,词风近于花间派,论文则“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强调以意为主。他热衷仕进,累试不第,乾隆五十三年(1788),始为顺天乡试举人。六十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嘉庆六年(1801)为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四年,由侍读选江南道监察御史。十八年,升刑科给事中。在任以“*守谨、政事勤、才具长”见称。晚年家贫官冷,两袖清风。所以虽著作如林,却多未及问世而赍志以终。高鹗的家有田产,父亲是个读书人。但他自幼不受儒学禁锢,少年放荡常和“酒伴”们闲逛,乃至“趁蝶随蜂,浪赢两袖香留”(《声声慢》)。长大后追求功名的欲望极盛,于是熟谙经史,但几次赶考,都闹了个金榜无名。这给了他精神上以莫大打击。他三十岁左右离京到外地做了一段私塾先生。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回京考试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年)成进士,于是步入了宦海。他历任过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藉、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

高鹗多才多艺,性格爽朗。他不仅能写小说、诗词、而且还工于戏曲,绘画、对“金石之学亦靡不通晓”。在他的影响,家教下,使他的女儿高仪凤诗歌长进,成了嘉庆、道光年间颇有名气的诗人。高鹗对人热情,能言善讲,办事利落。他父是读书人(见《砚香词?一枝春》),有田产,住在京郊(见《行酒》和《题竹雪撷芳诗卷》诗)。他少年喜冶游,常同“少时酒伴”,“趁蝶随蜂,浪赢两袖香留。”(见《砚香词?声声慢》)。三十岁左右曾远离北京,到京西北长城附近某地教家塾,也可能做过幕宾。这就是嘉庆六年张问陶在《赠高兰墅鹗同年》诗里所谓的“侠气君能空紫塞”。在考场上折腾了很久后,他终在乾隆五十三年中举,六十年成进士。 正如他的同僚们对他的评价那样:“兰墅天才明敏,遇事如锥*颖,无所不办”(徐润第《郭艮斋遗涂继畲书》)。嘉庆六年(180]年)他奉旨做顺天乡试的“考官”,给应仕的人判卷,非常认真,宁可通宵达旦也不许自己有一点马虎。 “磊落高兰墅,文章有内心”,高鹗的文艺作品很多,除续红楼外,主要是诗、词。也有一些散文。传世之作见有《兰墅诗抄》、《高兰墅集》、《砚香词・簏存草》、《赠麟庆》、《月小山房遗稿》等。 高鹗 - 著作

《高兰墅集》,清盛昱、杨忠羲《八旗文经》卷五十九著录,未见传本《兰墅诗钞》:《清史稿.文苑传二》著录,未见传本。《月小山房遗稿》:是由高鹗的及门**华龄编校,增龄作序后付诸刻印的。藏于北京图书馆。《兰墅砚香词》:不分卷,底稿本,收录高鹗词44首。《赠麟庆》:诗,见道光九年(1829年)红香馆原刊本《清朝闺秀正始集》卷二十,《高凤仪小传》《<红楼梦>叙》:见程甲本卷首:《<红楼梦>引言》,与程伟元联合署名,见程乙本卷首。《<*缦堂诗稿>跋》:见《八旗文经》。《红香馆诗草》:序见该书咸丰十一年(1861年)重刊本。《兰墅文存》: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底稿本,收录高鹗的八股文16篇。《兰墅十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底稿本,收录高鹗的八股文稿11篇。《唐陆鲁望诗稿选钞》:二卷,北京图书馆藏手稿本,其中《兰墅摘钞古体》和《兰墅摘抄今体》各一卷。《吏治辑要》:不分卷,高鹗编,有满、蒙、汉3种文字本,又称《三合吏治辑要》。有刊本,恩华《八族艺文编目》著录。

高鹗 - 《红楼梦》

《红楼梦》后40回续书,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显然不如曹雪芹所著前80回。但其最大贡献在于能遵循曹雪芹隐喻暗示的线索,大体完成全书的悲剧构思,使故事首尾完整,因而使《红楼梦》得以迅速广泛地流传开来。对于一些重要情节的处理,如贾府日渐衰败,大*迭起而导致锦衣军的查抄,黛死钗嫁、宝玉出家以完成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等,都能体察原作的艺术用心,与前书有所呼应,气氛也较一致,并具有一定感染力量。某些章节如夏金桂撒泼、贾政作官、黛玉焚稿及袭人改嫁等描写都写得较为生动。但续书存在严重缺陷,根本之点是背离了曹雪芹原著的精神,结尾写贾宝玉科考中举,贾府衰败后居然又“沐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等等,显然有乖原作主旨,也未能摆*“大团圆”的窠臼。它还过多渲染了神鬼显灵、因果报应之类的迷信色彩。在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细节描写等方面也存在许多失败之处。此外,程伟元、高鹗对前80回的改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原著。例如对贾宝玉的对话、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等方面的多处文字修改和尤三姐故事的变动,反映出他们无论在思想认识、艺术才能还是审美情趣上,都与曹雪芹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尽管如此,这种续书与同时代的其他各种《红楼梦》续书相比,显然胜过一筹。它得以随曹著前80回而广泛流传,不是偶然的。清代乾隆五十六年萃文书屋活字印本《红楼梦》(程甲本)序据张问陶《船山诗草・赠高兰墅鹗同年》诗自注说:“传奇《红楼梦》80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并有“侠气君能空紫塞,艳情人自说《红楼》”之句。一般认为长篇小说《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一说是程伟元与高鹗共同续成,也有据乾隆间萃文书屋本《红楼梦》程伟元“序”及“引言”谈及陆续购得后40回续书残抄本事,认为另有续写之人,程、高只做了修补整理工作。尽管直到今天红学家们对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归属问题仍然众说不一,比如有人认为其中有曹雪芹的残稿,但更多的人相信它出自高鹗之手,因为有比较可信的证据。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在其《赠高兰墅同年》一诗的自注中明确说:“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高鹗本人也写过一首题为《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的诗,抒发辛苦劳动后的感受。在程伟元《红楼梦序》、高鹗《红楼梦序》以及程、高合写的《红楼梦引言》中,也记述了高鹗的工作:“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至于高鹗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是修修补补,还是凭空营构,红学家们尽可以埋首臆造,互相诘难,但*怕永远都不会有令人信服的最终结论,毕竟与《红楼梦》有关的谜团太多了。在没有新的材料推翻旧论之前,我们还是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全部归之于高鹗一人。

高鹗 - 张问陶的妹夫不是高鹗 胡传淮 最近,笔者在查阅工具书《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1996年中华书局出版)时,发现该书第684页介绍作家高鹗时说:“早年生活放荡,一度妮一他人遗孀畹君。后娶张问陶四妹 张筠为继室。”这真是乔太守*点鸳鸯谱,也类拉郎配,因为高鹗根本不是张问陶的妹夫。 笔者家乡与张问陶的故里遂宁相邻,对张氏很了解。去年,笔者在编著《张问陶年谱》(巴蜀书社2000年1月出版)一书时,走访了张氏后裔,查阅了《遂宁张氏族谱》及有关史志资料。遂宁张氏系清代蜀中望族,从清初宰相张鹏翮到性灵派**张问陶,“一家男女尽能诗”。嘉庆二年(1797)冬,张问陶等在为其父撰写的《朝议公行述》中云:“府君讳顾鉴,字镜千……女二人:长适湖州太学生潘本侃;次适汉军高扬曾。”次女即张问陶四妹张筠。民国13年刊本《遂宁张氏族谱》卷一载:“张顾鉴,字镜千……子三人:问安、问陶、问莱。女二人:长适浙江归安监生潘本侃;次适镶黄旗汉军袭骑都尉高扬曾。”由此可知,张问陶四妹张筠的丈夫不是高鹗,而是汉军高扬曾。 为什么学术界有人认为高鹗是张问陶的妹夫呢?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高鹗与张问陶同为顺天乡试同年举人,后人从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诗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中,考证出高鹗是《红楼梦》后40回之作者;二是张问陶《冬日将谋乞假出齐化门哭四妹筠墓》诗题下注云:“妹适汉军高氏,丁未卒于京师。”人们就想当然地认为“汉军高氏”即是高鹗,但是忽略了“汉军”中姓高的人很多,为什么就一定是高鹗呢? �� 因受上面两个因素的影响,胡适、俞平伯、王利器、周汝昌等许多红学家都误以为高鹗是张问陶的妹夫,只有少数学者表示怀疑,但又不能坐实张问陶的妹夫到底是谁。因此,我特将《遂宁张氏族谱》中的记载公之于众,用以澄清红学研究中的一大疑案。 原载《中华读书报》2000-10-11 高鹗 - 相关词条 曹雪芹 红楼梦 张问陶 程伟元 胡适 高鹗 - 相关链接 1.平心论高鹗:http://blog.readnovel./article/htm/tid_409701.html 2.书话红楼:http://.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06/527576.shtml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