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琳人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谢琳,**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8年荣获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优秀表演奖,1997年获 “撒摸尔汉国际音乐节”民族声乐比赛亚军。曾出访过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以甜美的音质、婉转的表现、卓越的歌唱技艺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好评。 谢琳出生在大连,父亲是报社记者,母亲从事艺术工作,姨妈和舅舅则专攻戏剧。,简介

  **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 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8年荣获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优秀表演奖,1997年获 “撒摸尔汉国际音乐节”民族声乐比赛亚军。曾出访过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以甜美的音质、婉转的表现、卓越的歌唱技艺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好评。

人生经历

  谢琳出生在大连,父亲是报社记者,母亲从事艺术工作,姨妈和舅舅则专攻戏剧。生长在这样的一个溢满了艺术气息的家庭,谢琳小小年纪便活泼开朗,爱听爱唱,就连写作业时,还要放收音机听,母亲也拿她没办法。

  每每外面的大喇叭里传来袅袅的歌声时,她便什么也不顾地跑到家门口,随着音乐忘情地哼了起来。

  由于热爱音乐,她便打小跟着姨妈一板一眼地学唱京剧、评剧,每逢学会了个新曲目,她便欢快地给附近邻居载歌载舞起来,成了众人喜爱的“小百灵”,她那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也得以展露了出来。

  然而对于那时的小谢琳而言,自己从未想过以后要当专业的歌唱家,只是知道只要音乐一响起,自己就会特别的快乐。

  当大多数同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7岁的谢琳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考入了大连少年体校体*业余班,她在日复一日的练功中,同时也练就了自己柔韧的身躯与坚定的意志。

  13岁时她又幻化成了一只美丽的“小天鹅”,跳起了芭蕾。舞蹈不仅锻炼了她的艺术气质,还将正处于豆蔻年华的谢琳带入了艺术的殿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大后的谢琳考虑到舞蹈的艺术生命不是很长,而且她从小热爱唱歌,便专注地练起了声乐,除了上学,她的时间几乎都花在唱歌上去了。

  “每周一歌”有她甜美的歌声

  后来,由于父母工作的调动,谢琳全家便从大连迁往山西太原。

  与山西结缘,成了她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一踏在山西这片广袤厚重的土地上,谢琳就很快迷上了乡土气息浓厚的山西民歌,这为她后来走民歌路线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为了唱好山西民歌,谢琳除了依然每天练习声乐之外,她还用心地学起了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并很快地适应了山西这里的生活习俗,俨然成了半个“山西人”。直到现在,常年在外的她还能说一口地道的太原话。

  当谢琳在太原五中高中毕业之际,正赶上北京卫戍区前来招文艺兵。闻讯后,谢琳感到机会到来了,于是报名参加了文艺兵的选拔。凭借自己甜美的歌声与婀娜的舞姿,谢琳最终在层层严格的选拔中*颖而出。

  就这样,谢琳以文艺兵的身份来到了北京,并在1978年顺利地进入了**民族乐团。刚进团不久,她便在团里组织的比赛中荣获了新作品表演奖,这对初出茅庐的她,无疑是一种鼓励,也更加坚定了谢琳献身艺术的决心。

  没过多久,谢琳的艺术天赋与优异表现便引起声乐界的关注,自此,她那甜美的歌声就频频回荡在**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中,受到广大听众和声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1981年这一年,谢琳怀着做一个艺术家的梦想,来到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深造,师从曾留学苏联的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仲伟教授,全面学习了音乐理论和声乐的演唱技法,为谢琳今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毕业之际,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给她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国际艺术节上她唱响山西民歌

  随着岁月的磨砺,谢琳在探究中国民歌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属于自己的宝藏。她录制了《山西民歌专辑》和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专辑,并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山西民歌专场独唱音乐会。

  访谈间,热情的谢琳还特意给记者放了这张专辑,顿时,《想亲亲》、《夸土产》、《走西口》等一首首山西韵味十足的民歌便回荡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令人沉醉。当谈到唱民歌的心得时,谢琳说:“只有了解这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掌握这个地方的语言特色,才能真正地唱好这里的民歌。”

  谢琳于1997年代表国家参加了“萨莫尔汉国际艺术节”。在那届艺术节上,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中国民歌特有的魅力:一曲浓郁清秀的江南民歌《茉莉花》让在场观众闻到了一阵阵茉莉的清香,一首粗犷而又细腻的山西二人台《走西口》则将观众带到了山西这块韵味无穷的土地上。

  她那天籁之音流淌在观众的心中,获得一致好评的谢琳举起了亚军的奖杯。艺术节闭幕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给她一个去美国留学的名额,这也是谢琳多年的梦想,可由于当时她已超过规定年龄,只能留下了美丽的遗憾。

  对此,她微笑地说:“名誉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地有所追求,不放弃理想。”

  “桃李满天下”的她难忘第二故乡

  1998年,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学院为当时声乐界的“尖子演员”量身打造成立了一个研究生班,在圈子里也称“明星研究生班”,谢琳再次得到深造机会。

  她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师从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深入学习了美声、民族和戏曲的演唱技巧及艺术作品分析理论,撰写了关于山西民歌及其演唱艺术的毕业论文。

  现在的谢琳,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艺术之梦,她的身影开始出现在中国音乐学院等多所大学的课堂上。当然,谢琳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二故乡,她来到太原的中北大学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发声方法,还将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学生进行分享。

孟夏时节访谢琳

  2010年,北京的一个冬日,飘飘洒洒的大雪中,在国家大剧院门口,一位中年男子手捧着一束马蹄莲,静静地等候着谢琳演出的结束……乐止声歇,观众如潮而出,等待、等待,一位优雅的红衣女士终于步出……“谢琳老师,这是给您的,20年前我就从**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听过您的演唱,特别喜欢您的歌声,您一直都是我的"百灵鸟"。”

  谢琳,这个嗓音优美、名气却不广为人知的歌唱家,每每遇到这样来自普通观众的肯定,总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绪。她为何对音乐如此执著?

  谢琳是有实力的,她那韵味独特的花腔女高音、对民歌和美声两种唱法完美的融合与演绎,让听者久久不能忘怀,她对作品内在情感的诠释到位自然。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台和**人民广播电台在《乐坛人物》《音乐大世界》等栏目中制作了介绍她艺术成就的专题节目《花开歌坛香正浓》《蓝天之友》《谢琳演唱艺术》,她还被评为“观众喜爱的演员”。但是,她倔强、不低头的性格和一心追求艺术、不宣扬的处事方式,让她失去了很多能助她事业走向更辉煌的机会,她只是在享受歌唱带来的快乐。

  每当聚光灯亮起、音乐响起……舞台上,谢琳缓缓放开歌喉。歌声在空中飘荡,她仿佛不是用嗓子在歌唱,而是用心在倾诉。她也许没有想到,早年的一首代表作品《我是爱唱歌的百灵鸟》表达的却是她几十年的艺术人生。谢琳的艺术之心,就像永远翻飞在歌声之中的美丽百灵,每一次展翅都那么动人: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北京音乐厅山西民歌专场演唱会、撒摸尔汉国际音乐节……

  谢琳似乎就是为了歌唱而存在的。“绿水长啊蓝天高,我是爱唱歌的百灵鸟……”如今年过半百的谢琳每当回想起自己艺术之路上的点点滴滴,都会被当年的自己所感动,而这种最直接、最单纯的对歌唱的喜爱,谢琳一直保持到现在。在几十年的艺术之路上,她从未把精力花费在追求名声上,而是注重艺术技法上的刻苦修炼,从未停止对艺术的单纯追求。

  上世纪60年代,谢琳随父母从大连来到太原,在这里,听广播学习、到少年宫练歌,只要能唱、能学歌,谢琳就很快乐。临近高中毕业,**宣传队到学校招收文艺兵,谢琳不愿错过能唱歌跳舞的机会,经过几番努力,她被前来招收文艺兵的北京卫戍区选中。从此,谢琳开始了自己的从艺之路。

  进入**后,她被分配去跳舞。心有不甘的谢琳总是一个人跑到闷热的琴房练习唱歌,还虚心向一位总政歌舞团的老师请教。随着演唱技巧的日益提高和对歌唱艺术认识的逐渐加深,1978年谢琳考入**民族乐团,担任独唱演员,从此和歌唱为伴。

  回首学艺之路,谢琳还有许多遗憾。直到现在,她还在提高自己的演唱技法和艺术修养上孜孜不倦,还在向老师学习演唱,听大量中外声乐作品,研究音乐史。她的心里始终藏着一个梦想,就是要让自己的所学所练尽情发挥。

  “唱了几十年,再有几年就要退休了。”从1978年算起,谢琳在**民族乐团已经有30多年了,“我愿意把我的所学带给年轻人。”在经年的演出之余,谢琳还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普及歌唱艺术。2004年,她回到太原举办为期一年的声乐研修班,为当地年轻的音乐教师、歌唱演员讲课。之后,她开始走进大学,让莘莘学子感受歌唱艺术的魅力。这些年来,除了演出,谢琳的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日程安排得比较满。按她的叙述,艺校、戏校,中专、大专,临汾、晋城、长治,反正是太原周边,她几乎已经跑遍,有需必去,学生不断,而且很有成效,“很多我辅导过的学生都走向了国家级的音乐院校,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谢琳如是说。

  很多圈里的友人都认为,她是在按照艺术家的追求来行事的,她对艺术的追求始终是没有止境的,至今还在学习。1998年,谢琳来到中国音乐学院首届声乐系研究生班学习,师从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深入学习了美声、民族和戏曲的演唱技巧和艺术作品分析理论;2000年又师从中国歌剧舞剧院男高音歌唱家孔德成,进一步巩固了意大利美声的发声方法,演唱了大量意大利歌剧与古典歌曲,掌握了高难度的技巧和演唱风格,创新了自己的声乐表演之路。

  在对艺术生命的追求与憧憬中,谢琳随着**民族乐团走遍了祖国各地、还远赴海外,在成百上千场演出中留下了她动人的歌声。可以说,**民族乐团成就了谢琳艺术的一生,她得以站在舞台上发自内心地歌唱,尽情享受歌唱带给她的快乐。从合唱到领唱再到独唱,从紧张得张不开嘴到表演自如,很多老同志毫无保留地指导过她,团里也很看重她,送她参加比赛、送她去深造。她的艺术之路已经牢牢地和这个团体联系在了一起,它们互为补充,不可分开。

  2010年谢琳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复兴之路》的百场演出。她轮换参演了其中歌舞《曙色》的演唱,在她20场次的演出中,一天两场的频率带给她的不仅有劳累和辛苦,更多的是对她演唱的认可。“参加这种大型的史诗演出,对我也是一种推动。”

  谈到2011年的打算她很憧憬:“今年很多演出都推掉了,主要是想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声乐教学上。今年9月文化部有一个展演,我要带着两首新歌去参加。这两首新歌改编自《古风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和《西北有高楼》,古风厚重大气、朴实沉稳,由现代人来演绎歌唱,其中有不少新的东西需要把握,当然艺术就是这样没有止境的。”愿谢琳的新歌能给喜欢她的观众再次带来期许已久的震撼。

  结束访问之时,谢琳向我透露了一个心愿在太原举行她的个人独唱音乐会。祝愿她心想事成,尽快如愿,让美妙的歌声传遍并州。

同名人物-医生谢琳

  中华医学会重庆市医学会青光眼组委员、全军医学会青光眼组委员,重庆市眼科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国家自然基金委一审专家,入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曾获院士基金奖、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曾先后在美国Wills眼科研究所以及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获得“outstanding research”等证书。从事眼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扎实的眼科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已形成视神经损伤与保护、青光眼、白内障等专科发展方向。获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课题等科研课题6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门诊时间

  周三上午:青光眼、白内障

主持人-谢琳

谢琳,湖北电视经济频道《经视直播午间版》主持人。曾在荆州电视台工作,所主持的文艺节目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名牌节目,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2003年来到湖北经视,先后担任旅游节目《中国游》、《经视直播》外景主持,获得了多次国家级、省级奖项。2008年1月1日起,担任《经视天下会》主播,今年三月改版为《经视直播午间版》,现在节目收视率是稳居**名。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半,以亲切的风格向大家讲述各地以及武汉本地发生的新闻**。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