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骏(1915--1991),昆虫生态学家。山东兖州人。
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生物系。1951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回国。厣任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主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备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五十年代深入蝗区研究东亚飞蝗生态及蝗区结构转化规律,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蝗原则和具体措施,使东亚飞蝗蝗害得到了控制,这项工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六十年代曾**粘虫研究工作,探明粘虫的越冬迁飞规律。对昆虫种群生态学及生态地理学有较深的研究,以新系统论及控制论观点,阐明害虫大发生机量,昆虫种群的空间、数量、时间的结构及其动态,提出“变境成长”的论点,为我国生态学特别是昆虫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作出了贡献。七十年代提倡经济生态学原则,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列为控制有害生物的设计与评价指标,进一步发展了有害生态综合防治的现论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八十年代又把生态学与系统工程结合起来,提出了生态工程理论。
马世骏 - 论著马世骏先生共发表论文150篇,专著7本。招收和培养了20多名硕士、19名博士研究生。先后在东亚飞蝗生态、生理研究、系统生态学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方面,提出和建立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等重大理论,为中国生态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论点,曾与挪威首相Brundtland夫人等共同起草了著名的Brundtland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 定义了生态学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马世骏,1980) 出版论著有: 1 马世骏等《东亚飞蝗蝗区的研究》(科学出版社,1965年)。 2《昆虫动态与气象》 马世骏 著 论文 ? [1]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1990年 ? [2]马世骏,Ecological Engineering for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stewater in Ecological Enjineering,1989年 ? [3]马世骏,中国农业生态工程,1987年 ? [4]马世骏,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1985年,12卷,4期,331页 ? [5]马世骏,科学通报,1985年,30卷,4期,534页 ? [6]马世骏,北京农业科学,1984年,4期,1页 ? [7]马世骏,生态学报,1984年,4卷,1期,1页 ? [8]马世骏,生态学报,1983年,3卷,1期,1页 ? [9]马世骏,环境科学学报,1981年,1卷,1期,95页 ? [10]马世骏,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1979年 1 马世骏,丁岩钦;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中的调节机制 [J];动物学报; 1965年03期 2 马世骏; 东亚飞蝗蝗区的结构与转化 [J];昆虫学报; 1962年01期 3 马世骏; 经济生态学原则在工农业建设中的应用 [J];农业经济问题; 1983年01期 4 马世骏; 生态工程――生态系统原理的应用 [J];农业经济问题; 1983年09期 5 马世骏,丁岩钦,李典谟; 东亚飞蝗中长期数量预测的研究 [J];昆虫学报; 1965年04期 6 马世骏; 昆虫种群的空间、数量、时间结构及其动态 [J];昆虫学报; 1964年01期 7 马世骏; 生态规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略论现代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J];环境科学学报; 1981年01期 8 马世骏; 粘虫蛾迁飞的生理生态学背境 [J];科学通报; 1963年09期 9 马世骏,王如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J];生态学报; 1984年01期 10 马世骏; 东亚飞蝗发生地的形成与改造 [J];中国农业科学; 1960年04期
马世骏 - 生态学贡献马世骏教授是中国生态学会和《生态学报》的创始人。 马世骏教授是一位蜚声中外的科学家,他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学发展及其应用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昆虫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作出了贡献。 他自1951年秋回国以来,致力于发展昆虫生态学,尤其是对飞蝗、粘虫和棉花害虫的研究。在他主持和亲自参加的东亚飞蝗种群生态学、蝗区的结构与转化、粘虫越冬迁飞规律和棉虫种群动态及综合防治理论等研究中,通过深入实地的系统考察、实验生态学和理论模型的… 研究东亚飞蝗生理生态学、粘虫越冬迁飞规律、害虫种群动态及综合防治理论,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种群变境成长”以及系统防治等新观点,制定了预测方法,丰富了昆虫种群生态学、生态地理学及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并在植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设想、“经济生态学”原则等一系列新观点,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马世骏 - 科学与**中的马世骏1986年开始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态环境专业组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结论是弊大于利。但是为了避免和上级**的直接矛盾,生态环境专业组组长马世骏建议在结论后面再补上一句话,即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对于结论的后半句,"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担任生态环境专业组顾问的侯学煜先生表示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