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兴(?-1392年),濠(今安徽凤阳)人,明初将领,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害。是朱元璋幼时玩伴,朱元璋呼之为兄。周很早就为朱元璋效力,累积战功,迁左翼大元帅,后升指挥使、湖广行省左丞。洪武三年(1370年)封江夏侯,后来被任命为将军出征湖南、四川及广西。洪武二十年(1387年)三月,复令周德兴到福建,委以防倭重任,筑城一十六。洪武十六年,周德兴之子周骥伙同右军都督王诚之子王庸等入宫为非。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周骥被揭发同宫女*搞关系,以“帷德不修”罪名,父子连坐诛死,命收其公田。
,《明史》中传记周德兴,濠人。与太祖同里,少相得。从定滁、和。渡江,累战皆有功,迁左翼大元帅。从取金华、安庆、高邮。援安丰,征庐州,进指挥使。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再进湖广行省左丞。同杨�Z讨广西,攻永州。元平章阿思兰及周文贵自全州来援,德兴再击败之,斩朱院判。追奔至全州,遂克之。道州、宁州、蓝山皆下。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广西平,功多。洪武三年封江夏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是岁,慈利土酋覃��连茅冈诸寨为*,长沙洞苗俱**。太祖命德兴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明年伐蜀,副汤和为征西左将军,克保宁。先是,傅友德已克阶、文,而和所帅舟师未进。及保宁下,两路军始合。蜀平,论功,帝以和功由德兴,赏德兴而面责和。且追数征蛮事,谓覃��之役,杨�Z不能克,赵庸中道返,功无与德兴比者。复副邓愈为征南左将军,帅赵庸、左君弼出南宁,平婪凤、安田诸州蛮,克泗城州,功复出诸将上。赏倍于大将,命署中立府,行大都督府事。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有司列其罪,诏特宥之。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
明年,五溪蛮*。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赐手书曰:"赵充国图征西羌,马援请讨交址,朕常嘉其事,谓今人所难。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安民,在此行也。"至五溪,蛮悉散走。会四川水尽源、通塔平诸洞作*,仍命德兴讨平之。十八年,楚王桢讨思州五开蛮,复以德兴为副将军。德兴在楚久,所用皆楚卒,威震蛮中。定武昌等十五卫,岁练军士四万四千八百人。决荆州岳山坝以溉田,岁增官租四千三百石。楚人德之。还乡,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文绮百匹。
居无何,帝谓德兴:"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逾三年,归第,复令节制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诸勋臣存者,德兴年最高。岁时入朝,赐予不绝。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宫,并坐诛死。
传说故事在泉州口耳相传的众多传说和故事里,有一个名字出现频繁,并且都是以恶人名义出现,此人姓啥名甚?明朝江夏侯周德兴也。那么,正史上的江夏侯周德兴与泉州人传说中的周德兴是否一样,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此人在泉州留下千古恶名?是历史的误会还是泉州人的误会。
泉州人传说,朱元璋在位时,钦天监奏说:“臣昨夜观天象,闽南有五气”,朱元璋信以为真,便令周德兴南巡,暗察凡有可能兆出天子的风水地,概以破坏,断其龙脉。以此为基础,泉州所有有关周德兴的故事,都与其破坏“风水”相挂钩。有这层心理因素,周德兴所有的功统统被其过抵消。如承天寺的传说,承天寺后面有一座小山,上面有一块石头,像鹦哥,山就叫做鹦哥山,据说是风水宝地,会出高僧,还会出真命天子,周德兴便在承天寺旁边开三条路巷,将路做箭,三条路巷就是三支箭。头一支箭为承天巷,射向**山门,第二支箭为敷仁巷,射向大雄宝殿,第三支箭为新府巷,射向鹦哥头部,用三支弩箭来破承天寺的风水。又如大郎巷内的“东观西台”,由于周认定是“凤*”能出天子,便令开辟一小巷,直对吴氏祠堂后面,并在巷头建一小宫,挖一烧金纸的炉,形似原始时代的火*铳,诱惑民众烧金纸,发铳打凤,破坏风水。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反而因为烧金纸,让”飞凤朝天“,吴家后代因此飞黄腾达。
此类故事,存在泉州众多的历史古迹里,泉州人说周德兴破坏了泉州十八处的“天子地”,临回京前,泉州人用送殡的鼓乐为其送行,周德兴误以为是喜庆之乐,心存愧疚,便叮嘱乡绅在泉州各城门建一关帝庙镇凶邪。他留在泉州最后的一点功绩也变成他弥补过错的行为,可见泉州人对他是刻骨**。
其实,不管以上传说是否属实,我们亦可推测,江夏侯周德兴对泉州古城的建设是做出一定贡献的,他亦有一定的规划眼光,所谓破坏“风水”一说,自有民众的偏见和历史的误会。
明初,随着福建山区反抗势力的逐渐平静,福建的军事布置渐渐以沿海为重,当时沿海在尚存一部分反明势力的同时还面对倭寇屡屡入侵的情况。周德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朱元璋派到福建整顿军备的。周德兴为朱元璋同乡,同时还是一名骁勇的战将,明史载其曾威震蛮中,其在福建所做事情反而次要,《明史》的传记里,关于周德兴在福建的所作所为,只有短短几行:“居无何,帝谓德兴:u2018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u2019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活动在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一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人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龀恰⒒破槌恰⒎逦渤恰K钗涑俏�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后世评价周德兴为福建海防建设而来,却遭到民众激烈反抗,留下“千古恶人”之名,原因何在?从短短的传记里,亦可得到端倪。其一是“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别的史料记其就福、兴、漳、泉四府民户三丁取一为沿海卫所戍兵。抓丁为兵,古代不知道留下多少关于此类惨剧的诗文,而在社会尚动荡不安的明朝初年,此事当造成更大的社会动荡,也自然要加深民众对执行者的**;其二是“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如此沉重浩大的工程,费用一轮轮摊派在老百姓的各种徭役杂税里,在已经被元末的各种战争和禁海迁界等拖得民不聊生的闽南诸地,自然会遭到激烈的抵抗;其三亦有周德兴此人骄横性格的因素,《明史》记周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虽不能得全貌,也可略知一二。泉州民间传说里的周德兴,不论到哪里,都是骑着高头马,跟着一堆随从,目中无人,可见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江夏侯周德兴,是中国历史上的有功之人,但在泉州这一片土地上,却要背负千古恶名,历史常常以这种开玩笑的方式让人忘记它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