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以栗人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周以栗(1897年7月―1934年11月),湖南长沙人,中国***早期优秀党员。1925年“五卅运动”发生后,周以栗以“青沪**湖南雪耻会”负责人之一,**了长沙市的**、罢市、**和****。大革命失败后,周以栗任**河南省委书记。1928年4月15日,周以栗在开封被捕。1930年1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任****长江局军事部长,参加了**革命根据地**、二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周以栗因病不能随大**行动。11月,在转移途中被***军包围,突围时壮烈牺牲,年37岁。,人物资料

姓名:周以栗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湖南长沙

出生年月:1897年

牺牲日期:1934年

人物简介

周以栗,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之一 。革命烈士。“五卅”运动发生后,周以栗**了长沙市的**、罢市、**和****。参与组织**了轰轰烈烈的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周以栗任**河南省委书记。1928年4月15日,周以栗在开封被捕,经党组织营救,周以栗获释出狱。出狱后,周以栗任****长江局军事部长,1930年9月到**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总**部主任,参加了**革命根据地**、二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周以栗被选为**执行委员,并担任临时**政府内务人民委员。同时,他还兼任红军总前委组织部长,红军**军事**学校**部主任,临时**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主笔等职。

人物历程

周以栗出生于一个修鞋工人之家。幼年勤奋好学。后得老师资助,考入长沙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到长沙县立**一高小、长沙市周南女校任教。著有《国语拼音》一书。曾在周南女校等当教师。期间,周以栗认识了徐特立、何叔衡等,并通过他们认识了毛泽东,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1924年加入中国***。1925年春,调任***湖南省党部**党团书记,负责统战工作。还被推选为青沪**湖南雪耻会**成员,与田波扬等发动**、**、罢市和对英、日帝国主义实行经济绝交的斗争。

1926年3月,参与组建湖南人民临时委员会,从事推翻军阀赵恒惕**的斗争。曾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与各省代表联席会议。同年8月,在***湖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和青年部长。12月,在湖南省**次工农代表大会上,被推举为大会顾问,并当选为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

1927年春,赴武昌筹办湘鄂赣三省农运讲习所。三省农运讲习所扩大为**农运讲习所后,担任教务主任。大革命失败后,调任**河南省委书记。随即奔赴豫南,指导特委,发动群众,恢复农民协会,实行土地改革和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春,与省委其他负责同志一起被捕,被关押于省军法处开封**监狱。在狱中团结难友,开展绝食斗争。1929年11月6日,经党组织多方营救,获释出狱。

1931年2月,任****革命军事委员会总**部代理主任。4月,被增补为苏区**局委员,并被任命为**闽赣边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同年夏,调任红一方面军总**部主任。先后参与指挥**苏区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斗。11月,在全国**次工农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大会**团常务**,中华苏维埃**执行委员和内务人民委员。12月,任中华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主笔。中国***六届四中全会后,同王明为首的“左”倾错误**者所鼓吹的“山沟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谬论进行过多次针锋相对的斗争,虽屡遭打击,却从未屈服。1932年初,因肺病复发大量咯*,到福建汀洲医院治疗。

人物贡献

1931年11月7日,红中社(新华社的前身)成立时,毛泽东指名要他负责红中社的工作。红中社是我党在根据地创建的**个通讯社。最初的工作一是播发新闻,二是搜集信息编印参考刊物,就是《参考消息》的前身。不久,又创办了《红色中华》报。他被任命为《红色中华》报**任主笔。那时,红中社和《红色中华》报对内是一个机构,对外是两块牌子。周以栗作为红中社的**任负责人,对红中社事业和《红色中华》报的创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当时红中社发出的新闻,国内许多地方都能收到。在当时敌人严密封锁之下,红中社的新闻有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有力地传播了中国革命的消息,扩大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影响。《红色中华》报的头几期,有社论、要闻、时评、红区建设、党的生活等,栏目多彩、内容生动活泼,积极宣传了我党我军的正确主张,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反对*****派积极打内战,不抵抗的投降路线,起到了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所有这些,都成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史上的宝贵遗产。

工作作风

1930年上半年,“左”的错误在**占据**地位,一些**错误要求红军不惜代价攻打中心城市,以实现“打下长沙,夺取南昌”,“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目标。9月,时任**长江局军事部长的周以栗奉命以**代表身份前往红一方面军总部,传达再度攻打长沙的命令。 此前,红三军团虽曾在7月27日利用敌人守备空虚的时机以突然行动占领长沙,但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反扑下,很快就被迫撤出星城。8月27日,红一、红三军团会师浏阳,组建红一方面军,以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并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总前委。红一方面军组建后,在要求再度攻打长沙的指示下,却围城16天而不克,伤亡巨大。无情的现实证实“左”倾主张的错误,于是,总前委果断下达撤退命令。

周以栗到达红一方面军总部后,带来了《**给长江局并转湘省委、鄂赣前委及行委的信》,强令红一方面军再打长沙。**指示信说:“我们预料你们既然取得联络,必然有过会议,讨论再度占领长沙问题……这一战略无疑是正确的,望你们坚决照此战略执行。” 周以栗根据**指示精神,在会议上坚持要红一方面军返湘,并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产生争论,气氛一度很紧张。会后,毛泽东与周以栗促膝谈心,摆事实,讲道理,直至深夜。在谈话中,周以栗深感毛泽东对敌我形势分析得更透彻,不打长沙的理由更充分,于是放弃执行**下令再打长沙的错误主张。并把具体情况写信汇报给**,并主动配合毛泽东作仍有不同看法的同志的工作,确保红一方面军的内部团结。

十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发动对红军的**次“围剿”。总前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移师赣江东岸,向井冈山根据地中心退却,以“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粉碎敌人的“围剿”。周以栗、彭德怀等赞同这一方针。但红三军团第五军和第十六军中部分同志却不愿远离家乡,以种种理由反对过江,主张红一、红三军团分开行动。这不仅使红军无法集中兵力打击敌人,更有可能导致红一方面军的分裂。总前委委托周以栗以**代表的名义,前往红三军团传达指示并做好工作。周以栗坚决执行总前委的意见,在彭德怀配合下,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了那些坚持错误意见的同志,保证全军的统一行动,确保**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壮烈牺牲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周以栗因病不能随大**行动,党组织决定安排他去上海治病。11月,在转移途中被***军包围,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