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鸿鄂人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施鸿鄂,男,歌唱家。1934年出生于上海。他曾被誉为“中国的帕瓦罗蒂”。他的美声唱法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歌坛。他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妈妈》、《玛来卡来》、《负心人》、《玛利亚玛利》以及日本民歌《拉网小调》 都曾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1962年获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金质奖章。先后在《蝴堞夫人》、《茶花女》、《卡门》、《波希米亚人》等歌剧中饰演男主角。, 施鸿鄂 - 基本资料

姓名:施鸿鄂

职业:男高音歌唱家

籍贯:上海市人

施鸿鄂 - 个人简历

1984年加入中国***。

1950年入上海音乐学院学声乐。

1961年毕业于保加利亚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后任上海歌剧院演员、艺术指导。

1962年获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金质奖章。先后在《蝴堞夫人》、《茶花女》、《卡门》、《波希米亚人》等歌剧中饰演男主角。

施鸿鄂 - 歌剧人生

施鸿鄂生于1934年,16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于1956年赴保加利亚深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索非亚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歌剧专业。1962年他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中获得金奖,受到国际歌剧界瞩目,被誉为“有着黄金般的歌喉”。一夜之间,在那个西洋歌剧还蒙有一些神秘色彩的年代,他的名字几乎成了中国歌剧界的一个代名词。 施鸿鄂1962年回国后,一直在上海歌剧院担任主要演员,多次被邀请到日本、德国、奥地利、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演出。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施鸿鄂让源于西方的歌剧在中国逐渐为观众所熟悉并喜爱,他曾先后在《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茶花女》、《卡门》等歌剧中担任主角。1990年,在他56岁那年,他仍然用自己可塑性极强的嗓音和舞台表现力,成功出演了《图兰朵》中年轻的卡拉夫王子。一直到他60岁退休时,施鸿鄂仍然坚持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和出演歌剧,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令人惊叹。   上世纪80年代,施鸿鄂开始担任上海歌剧院院长,增加了许多行政工作的他,每天都是**个踏进歌剧院琴房。“等我们来上班了,才发现施老早已经练完声了。”现任上海歌剧院副院长的赵志明回忆道。而在1995年退休之后,施鸿鄂一直保持着每日练声的习惯。2008年3月11日 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在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猝然离世,享年73岁。

施鸿鄂 - 音乐伴侣

施鸿鄂与朱逢博在上海歌剧院相识相爱,1967年结为夫妇。1967年7月26日上午,(也就是他们结婚的前六天),施鸿鄂骑车路过传达室,走进去想翻翻当天的《解放日报》。恰巧,报上放着一封信,上面有“施鸿鄂收”的字样。他好奇地拆开一看,一行娟丽的笔迹跃入眼帘:“今晚十一时在排练厅楼梯口等我。”下面署名是“朱”。呵,会不会是她?他忐忑不安地度过了长长的白天。晚上,下过一阵电闪雷鸣的*雨,终于来到了十一时,这个永生难忘的时刻。施鸿鄂匆匆地对着镜子梳了梳头发,理了理米色的短袖衬衫,来到了楼梯口。不多久,身着白色连衫裙、亭亭玉立的朱逢博,手执一块绣花手帕,出现在他的面前。施鸿鄂望着这美丽的天使,正欲开口。这时的朱逢博似乎没有了一般小姑娘常有的害羞,几乎用命令式的口气对自己久仰的英俊潇洒、身材魁梧的施鸿鄂说:“我今天约你到这里来,是为了向你明确表示,我已决定在八月一日和你结婚。”说完,这位性格倔强的姑娘**次在异性面前哭泣起来。在音乐厅的演唱时,善于表达词意曲情的施鸿鄂,此时此地却说不出一句话。他被这突然飞来的爱情弄得手足无措。不过,他马上反应了过来,用他那宽阔、结实的肩膀,喜滋滋地迎来了这朝朝思暮想的爱情。 施鸿鄂与他的妻子、著名女高音朱逢博逾40年的爱情婚姻是中国乐坛佳话。施鸿鄂培养并造就的唯一一位女学生就是朱逢博。朱逢博原本在上海同济大学学习建筑专业,1960年她学完5年专业课提前毕业,调至上海歌剧院,并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先后师从施鸿鄂、吴少伟、鞠秀芳等。她1960年至1965年在上海歌剧院工作,主演过《红珊瑚》、《刘三姐》等多部歌剧。 这对乐坛伉俪共同演唱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歌曲,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太平洋影音公司曾为他录制过两个专辑;一个是以意大利歌曲为主的独唱专辑;另一个是他与朱逢博的二重唱歌曲专辑。

施鸿鄂 - 扶植新人

上世纪80年代,施鸿鄂担任上海歌剧院院长,他热心扶植本土歌剧新人,如今上海歌剧院“挑大梁”的演员魏松、连龙海、王丽琴、杨清、董明霞等当初都是在他的提携下成长起来的。

施鸿鄂 - 艺术成就

1956年,施鸿鄂赴保加利亚留学,就读于索非亚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声乐家布伦巴洛夫(Christo Brambarov)。1962年毕业时,在芬兰赫尔辛基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中以一曲《黎明》(Mattinata)赢得最高分,荣获金奖,为二十世纪以来从事美声唱法的华人歌唱家在国际乐坛上获得首奖之**人。

施鸿鄂在保加利亚深造期间,老师是斯卡拉歌剧院的声乐指导波伦巴洛夫,因此他一直保持着正宗的意大利唱法,曾被誉为“中国的帕瓦罗蒂”。他的美声唱法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歌坛。他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妈妈》、《玛来卡来》、《负心人》、《玛利亚玛利》以及日本民歌《拉网小调》都曾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施鸿鄂不仅能用多国语言演唱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曲,他也能很好地演绎我国优秀的民族歌曲。1981年,施鸿鄂与妻子朱逢博举行音乐会,他演唱的《松花江上》使观众无不为之泪下。一些听众评价,从他的歌声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声音深处呜咽般的**”。施鸿鄂演唱代表曲目还有《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河流》、《我为伟大的祖国战岗》、《生命的星》、《在那遥远的地方》、《踏着夕阳归去》等。

上世纪1970年代末,施鸿鄂重新投入美声歌唱事业,担任上海歌剧院院长,多次应邀到日本、马来西亚、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国演出,举办独唱音乐会和声乐讲座。1995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举行音乐会,极为成功,被授予该市荣誉市长的殊荣。

施鸿鄂 - 同事评价

上海歌剧院副院长赵志明还透露,施鸿鄂的人品在单位里有口皆碑,人们从未见过他使用公车上下班,他每天都骑自行车,从不在待遇上提任何要求。相反,对于歌剧事业他却十分慷慨,曾自费购买一大批歌剧乐谱送到歌剧院,并谢绝了院方报销费用的好意。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