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中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陈宜中(1234―1283),字与权,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是南宋末年的宰相。 少家贫,为太学生员,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攻击丁大全。丁大全暗使监察御史关衍弹劾宜中,取消其太学生资格。谪为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3年)廷试第二,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依附权臣贾似道,迁为监察御史,贾似道授意他参劾程元凤。德佑元年(1275年)年春,贾似道被革职,太皇太后任命陈宜中为右丞相。,

陈宜中(1234―1283),字与权,永嘉人。少年时家境清寒,入太学后颇有文名。

陈宜中 - 人物简介

陈宜中[1236?~1276?(一作1280)],字与权,浙江永嘉人。陈宜中年少时,家贫如洗,但他为人“性特俊拔”。曾经有一个商人推算他的生辰,认为他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他。进入太学之后,陈宜中写的优美文章,得到了许多饱学之士的赞誉。作为太学生员,他为人正直,很关心时政。宝佑年间,丁大全和权臣卢永升、董宋臣拉乡邻关系,被理宗所宠幸,不久便擢升为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上台之后倚仗权势,横行霸道。陈宜中于是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攻击丁大全。丁大全知道后,暗使监察御史关衍弹劾陈宜中,取消他的太学生的资格,并发配到地方。临行那天,太学司业带领12个学生衣冠整齐地将陈宜中送到桥门之外。丁大全更加恼怒,于是在太学立了一块碑,碑文告诫太学生不要*议国家政务。许多文人根本不理他这一套,倒是对这6个上书的太学生赞赏有加,誉之为“六君子”。陈宜中在其后被谪为建昌军的小军官。

陈宜中 - 生平

南宋理宗宝佑中,因与黄镛、刘黻、林则祖、陈宗、曾唯等六人上书抨击殿中侍御史丁大全而被削籍除名,谪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2)丁大全被逐,令参加廷试,获第二名(榜眼)。从此跨进仕途,附贾似道,由绍兴府推官、户部架阁、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一直官至刑部尚书、枢密使兼权参知政事、右丞相、左丞相等职。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春,贾似道被革职,太皇太后任命陈宜中为右丞相,以留梦炎为左丞相,并都督诸路军马。**懦弱的南宋小朝廷,一直采取妥协苟安政策,在兵临城下前夕,命陈宜中出使元营求和。陈宜中开始与元军元帅伯颜约期会面,后来未去与会。德右二年(1276)正月十八日,伯颜兵至皋亭山(在今余杭县),距京畿临安三十公里,南宋王朝公卿权贵一筹莫展,陈宜中连夜逃离回乡。三月,临安陷落,南宋恭帝及皇太后全氏都被元兵掳去。

临安陷落前夕,陆秀夫拥立益王赵()、广王赵()于永嘉,并立即派人召陈宜中、张世杰在江心寺共策抗元大计。恭帝德右二年(1276)五月间,陈宜中等奉益王赵()于福州,是为端宗,陈担任左丞相。以后由福州迁泉州,再近广东潮州转井澳(南海中小岛),年仅十一岁的端宗禁不住海上风浪颠簸,病死于()洲。端宗病死后,陆秀夫、张世杰等复立八岁广王赵()为帝,又徙居崖山。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执,解往燕京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祥兴二年(1279),宋军在崖山进行最后的抵抗,陆秀夫背着帝()投海而死,张世杰以下十万人壮烈殉国。井澳战役失败,陈宜中建议把行朝(流亡政府)迁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先到占城去做准备工作。元至元十九年(1282),元军攻取占城,陈宜中山穷水尽,走奔暹罗(今泰国),准备借兵复国,但没有成功,终于抱恨死于国外。

陈宜中 - 参考资料

[1]http://.cctcct./guide_show.asp?InfomationID=52365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