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历史人物)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王福(1928-----),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小涂皋村人。1946年参军,先后参加过保卫延安,智取华山等较大战役20多次,7次负伤。还有同名历史人物王福,本河北义军,积战功累迁同横海军节度使事、沧州经略副使。兴定元年,福遣提控张聚、王进复滨、棣二州,以聚摄棣州防御使,进摄滨州刺史。久之,福与聚有隙,聚以棣州附于益都张林。

,战友

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同名将领

   金史兴定三年九月,福上言:“沧州东滨沧海,西连真定,北备大兵,可谓要地。乞选重臣为经略使,得便宜从事,以镇抚军民。”朝廷以福初率义兵复沧州,招集残兵,今有众万余,器甲完具,自雄一方。与益都张林、棣州张聚皆为邻境。今利津已不守,辽东道路艰阻,且其意本欲自为使,但托词耳。因而授之,使招集滨、棣之人,通辽东音问,今若不许,宋人或以大军迫胁,或以官爵招之,将贻后悔。”宣宗以为然,乃以福为本州经略使,仍令自择副使。会福有战功,迁遥授同东平府事、权元帅右都监,经略节度如故。兴定四年,封为沧海公,以清、沧、观州,盐山、无棣、乐陵、东光、宁津、吴桥、将陵、阜城、�县隶焉。

  金史四月,红袄贼李二太尉寇乐陵,棣州张聚来攻,福皆击却之。李二复寇盐山,经略副使张文与战,李二大败,擒其统制二人,斩首二千级,获马三十匹。七月,宋人与红袄贼入河北,福婴城固守。益都张林、棣州张聚日来攻掠,沧州危蹙,福将南奔,为众所止,遂纳款于张林。东平元帅府请讨福,乞益河南步卒七千、骑兵五百,滑、浚、卫州资助刍粮,先定赏格,以待有功。朝廷以防秋在近,河南兵不可往,东平兵少,不能独成功,待至来年春,使东平帅府与高阳公并力讨之,乃止。

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王福

  别名:王**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西朔州

  出生日期:1928年

  职业:**

  主要成就:“特级战斗英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参战记录:保卫延安、智取华山、抗美援朝

生平事迹

  王福同志同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4人一起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勋章和“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且仅此四人,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1950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毛**给他戴上一枚“青年特等战斗英雄”的勋章,并作为抗美援朝**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副团长赴朝作战。

  1952年秋季,他带领六连战士抢占了三八线以南著名的上甘岭上方的一九九·四高地。在坑道坚守阵地一年之久。

  一生中立特等功3次,大功7次,荣获军功章73枚。

  在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中,王福同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4人一起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勋章。

  别名:王**,后来彭德怀元帅、贺龙元帅为其改名“王福”,他是特等功战士中唯一幸存者,他的故事与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被编入小学教科书中。现居山西大同。其资料照片详见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塞北革命烈士陵园”中的博物馆内。

  放羊的他就这样当上了小兵王福老人对记者这样讲述: 1946年,我13岁,我放羊。**来了,我要跟着走。

  人家问我多大了,我怕人家不要我,就多报了3岁,我说我16岁了。可是16岁人家也不要。当时我个子小,一身烂衣服,一心想当兵。可就是不要我,回去吧,真想当兵,长一年再说,**一天要走一二百里,你走得了吗?我也不说啥,就是跟着,跟出60多里,跟到天黑。当时我拽着营教导员的马,不松手。别说背东西,就是*也扛不动,回去吧。我不走。最后说,要不留下试两天吧。就留在营部,吹号。吹号,怕你也吹不动。

  这时教导员突然问我,为什么参军?我张口就说: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小家伙,这个也知道?其实我不大懂,是父亲教的。他是村上的干部,他说要想过上好光景,就得参加咱们自己的队伍;他说咱们的**要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这句话帮了我的忙。

  头一仗,记得是打应县的土匪。心里怦怦跳,害怕。问我怕不怕,我说我不怕。你不怕,咋连话也说不准?

  *也没有,手榴弹也没有,穿的是自己的烂衣服。可我就是跟着走。我是放羊的,不怕走路。

  手榴弹训练,我想试试。你?10米你也扔不了。一甩,35米。我说过我放羊的事儿,羊如果捣蛋,我一石头,它就回来了。练几回,三十八九米,就夸我,小家伙,有出息。

  头一次拿到真家伙,就是一颗手榴弹。我想要俩。俩?一个就够了,想要,到敌人手里去夺。班长说我要是能缴获到东西,可以不交公。

  打大同的时候,我把这个宝贝东西用上了,扔到了碉堡跟前,哐一家伙,响了。真手榴弹,就这样儿啊。他妈的,下回再打仗,弄个*再试试。

  到了延安,就弄到了一杆*。以后,打一回仗换一回*。最后弄到一个能打连发的冲锋*。

  一年多以后,我就当了班长。班里有七八年的老兵,岁数大的有三十四五岁。1949年,我被正式任命为一军二团二营六连连长,我17岁,在别人眼里我是20岁。

  在朝鲜战场上他负过七次伤

  1950年,**正在青海打土匪,连以上干部接到命令,要到鸭绿江边去。走到兰州,开始坐火车。这家伙,多远也不知道,火车呼隆呼隆地开,都几天几夜了,这鸭绿江在哪儿?我问营长,鸭绿江边是哪儿?营长说鸭绿江边就是鸭绿江边,我咋知道是哪儿。那时候真是啥也不明白,我头一回看到电灯,抽烟时凑上去对火儿,不着,这他妈的是啥灯。

  到了通化,**开始动员,要到朝鲜去,配合朝鲜**打侵略军。

  那时候打仗真是苦。美军仁川登陆以后,最惨的时候,五六天吃不到正经东西。战士们互相之间你推我我推你,怕睡过去。有时给养送上来了,吃得真好,都是肉罐头。过两天又不行了。

  停战以后,我们在朝鲜帮助搞建设,盖房子种地,啥都干。

  我是1958年最后一批回国的。那时我已经是副团长。

  我负过7次伤。

  打仗,最惨的一次,我们一个班就剩下3个人了,我们3个还被分开了,我用刺刀捅死7个侵略军,我的手指被砍得露出了骨头。我们3个都出来了。这种事儿,多了。刚开始,看到战友负了伤,看到有人死去了,心里难过,饭都吃不下去。真是饭都吃不下去。时间长了,就不一样了。加上**上一直教育咱,革命,就得有流*牺牲。**教育人,真教育人。

  隐姓埋名做一个人民公仆

  1980年,王福转业,从湖北回到大同。那时王福是团长。王福到大同手工业管理局当副局长,王福说手管局当时在大同是一个挺大的局,有40多个企业。

  王福副局长当时住的房子,实用面积二十多平方米。一家三代七口人。

  他没有向组织伸过手。

  特等功3次、大功7次,荣获军功章53枚。1950年,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亲切接见,毛**亲手给他戴上了一枚“青年特等战斗英雄勋章”。当年的抗美援朝志愿军里,只有4名战士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3位已经牺牲,王福是4个人中惟一的幸存者。

  这些,都成历史了。王福不想把这些当成资本,他告诉孩子们,不许向任何人提起这些事儿。所以单位里的人只知道王局长是**转业回来的团级干部,亲戚朋友知道他是个工作认真的局长。

  而在王福的心里,这是正常不过的事,他的想法朴素而执著。一个营里面,打仗的时候,我有46个老乡,一个村里的就有8个,从朝鲜回来的就我一个了。我已经很幸福了,我不简单了,还要求个啥呢?王福对记者说,你都儿孙满堂了,可是人家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上,别说过,见都没见着,你不错了。

  1956年,王福得到了伤残证明,三等甲级。可是他从未要过待遇,一分也未得过,日子长了,那证明也就不知道哪里去了。

  四个儿子,转业时最小的都二十来岁了,他又把年迈的老母亲接到了家里,三代七口人,就那么挤在一起。他和老伴在14米的那间屋的床上,两个大的儿子打地铺;另一间9米的屋,老母亲在床上,两个小的儿子打地铺。

  1984年,单位分房,他把本应分给他的一套大的,80多米的让给了别人,自己住进了一套不到60米的房子。一直住到现在。

  当了四五年副局长,工人们几乎没有见过他坐小汽车,只是像普通工人那样骑着自行车。家里人,更谈不上借他的光坐一回小汽车了。大儿子曾动过心思,新婚不久,要回乡下老家,求父亲到局里借个小车,没成。对这事儿,王福又有自己的朴素想法,地方不比**,**车多,**少,地方车少,**多,咱不争这个,要个车挺麻烦的,骑自行车算了。

  偶然中英雄王福被发现了

  1985年11月,老山前线英模报告团来到大同做英模报告。在北京出发前,时任中国人民***总参谋长杨得志在全国劳模报告团临行前嘱托,到大同后,一定要代他找到当年的特级战斗英雄王福。汇报团成员,“坚守英雄连”指导员朱永泉60年代入伍时,所在**的副团长正是王福。而在前线,朱永泉所在的连队,正是当年王福任连长的“英雄连”。战士们都知道老连长的大名。

  在大同,英模报告团找到了三个叫王福的人,先见到了前两个,一看不是。打听第三个,问到了王福的亲家头上,与王福在一个单位。王福?有这个人;年纪?也差不多。但他不是英雄,这个我可以保证,他不是。

  1985年11月19日,王福正在自家菜窖内收拾白菜,报告团的车开到了门口。

  人们这时才认识了这个老王头儿。当年的《大同日报》用两个整版报道了这件事,标题是《特功英雄的昨天和今天――记市手管局调研员优秀***员王福》,同时配发了一篇言论,题为《**干部的一面镜子》。稍后,《太原日报》、《山西日报》也都以大篇幅做了报道。《山西日报》在头版配发了言论,标题为《***员的本色》。文中说:“为了个人的私利,有的人有功在闹,无功也闹;有的人权大在闹,权小也闹;有的人本来无什么功,也没有掌握多少权,通过关系也在闹。这样的人同王福同志对照一下,不觉得脸红吗?”

  王福对记者说,当时好多人不相信他像报道的那样,立过那么多的功,是什么特级英雄。以为他要真是那样,为什么不早说,不是太傻了吗?有人干脆认为他是冒牌儿的。

  有关档案资料帮助人们重新“发现”了这位英雄:****出版的《英雄集》上,**名是王福;1950年的《人民日报》、《***报》头版头条,是王福受到毛**接见的照片和文章。王福家里珍藏着的大把的军功章,珍贵的照片,也证明着此事不虚。

  可惜,那些照片,还有我一直保存着的当年的报纸,王福对记者说,都让报社拿去了,说要出一本画报,画报没出来,东西后来也没了。去找过几回,没办法,不了了之了。并且,说心里话,当时家里住房挺紧张的,也想过让**给解决一下。给市里**写过四回反映住房困难的信,但一回也没有寄出去,都撕掉了。

  一晃,又是二十来年过去了。

  直到今年3月,有关部门来调查王福,负过七次伤,没有过伤残证明吗?王福说,曾经有过的,后来不知弄哪儿去了。3月17日,本报记者到大同采访时,75岁的王福再次回忆起了多年前的往事。老人说,这些年,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老伴。老人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以表明自己对老伴的歉疚。老伴曾当过一个工厂的分厂厂长,管理着200来人。但是至死,她还是一个临时工。有许多次转正的机会,可她都让给别人了。当时觉得咱生活上已经挺不错了,我的工资挺高,咱不差这一点儿事儿。王福对老伴说,你的年纪也大了,临时就临时吧,把指标让给年轻的,让人家好好干。没想到她会得那么重的病。

  记者看到的老人保存着的军功章,已然锈迹斑斑。1951年**军英模大会纪念、中国人民***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西北军区**次英模大会纪念章,一枚一枚,都记录着老人往日的辉煌。最珍贵的那几枚,毛**给他戴上的“青年特等战斗英雄”勋章和在朝鲜得的那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被博物馆借去**,还没有拿回来。春节时,老家朔州市政府的人来到大同,代表家乡人民来慰问老英雄,送来了一块匾,上面写着大大的四个字:“人民功臣”。还送来了一笔慰问金。

  老人备感欣慰。说:知足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