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东生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该词条通过对严东生个人的简介,他的求学之路以及他毕生的研究历程带我们走进了这位中国院院士的传奇人生。,严东生,中国化学家、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由于他的成就和贡献,被国外多个大学和学术团体授予荣誉称号,被国际无机材料科学界誉为最有影响的学术**人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东生 - 个人简介

191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29-1935年在北京崇德中学读书,1939年和1941年分别于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46年赴美深造。1949年2月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获陶瓷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伊利诺斯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1950年4月回国,先在开滦化工研究所任副所长,唐山交通大学任教授。后调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任研究员、室主任。6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任副所长,1977年任所长。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4-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团委员、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名誉所长、亚洲各国科学院联合会**、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大学名誉校长等职。

严东生教授毕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事业。他在高温材料制备科学与机理、氮化物与氧化物等系统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高性能材料设计与微观结构控制以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等诸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在高性能无机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成就卓著,是中国无机材料科学的奠基人。他是精细陶瓷、纳米材料科学等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并与国外建立了广泛的研究合作关系,他**研制生产的锗酸铋(BGO)大单晶被欧洲核子中心选用,其质量、数量与性能均居世界**。

严东生 - 求学之路

严东生,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任京汉铁路局工程师;母亲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严东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勤奋读书,9岁时就直接进入小学五年级,1929年毕业后考进了北京崇德中学,中学6年他一直保持年级第1名,逐渐显示了他对理科方面的兴趣和才华。高中毕业时已可阅读英文名著,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

1935年,严东生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以总评优秀的成绩升入化学系二年级,迈入终生从事的化学专业殿堂。1937年,抗日战争*发。严东生为照顾多病的母亲,未能随校南下,遂从清华转入燕京大学化学系。在大学的最后二年,他始终保持着全校总成绩**名的优异成绩。他选择“酚醛高分子聚合及其离子交换作用”作为毕业论文课题,撰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获得好评。1939年,严东生从燕京大学毕业,留校攻读硕士学位兼做张子高教授的助教。在张子高的影响下,严东生对无机材料研究中一个重要基础课题――“固相反应”进行探索,撰写了研究论文“固相反应机理”并获硕士学位,为以后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941年,太平洋战争*发,燕京大学停办,严东生随张子高教授受聘于私立中国大学。1942年应聘任唐山开滦耐火材料厂工程师。1946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燕京大学复校,严东生回到燕京大学,并于1946年获得留美奖学金。先在纽约大学研究院化学系,后转入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主修无机材料(陶瓷)。在研究院3年,他领取了最高奖学金,由于他的全优成绩,同时被选为美国五个荣誉学会的会员。1949年,严东生以“高温氧化物系统的相平衡”的博士论文获陶瓷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博士后研究员,继续从事无机材料的研究工作。

严东生 - 研究历程

1950年春,他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辞去伊利诺大学的聘约,克服种种阻挠,登船绕道香港回到中国。回国后,几十年以来一直从事无机高温材料、特种涂层和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

1950年,国家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钢铁工业急需在战后的废墟上重建。严东生到开滦化工研究所后,立即着手耐火材料的研究,并到鞍山钢铁公司参与制定**个耐火材料的生产、检验、测试标准。该标准以后沿用颇久,对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他还开展了窑炉热平衡的研究,详细计算分析了高温装置中热量的分配,提出了节约能源的有效措施。

50年代后期,严东生与其同事们的研究重点转向新材料的探索。其中,对高温氧化物陶瓷的研究,最有成效。如对制造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氧化物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阐明,为发展氧化物特种陶瓷的生产提供了科学基础。1960年严东生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他结合本国稀土资源特别丰富的特点,指导了两个科研小组对稀土氧化物与其他高温氧化物体系进行了十几个系统的相平衡与结晶化学规律的基础研究,写成了“CaF2-La2O3系相平衡研究”、“三价稀土氧化物――氧化铍系统的研究”、“稀土氧化物――氧化钛系统的相平衡”等多篇论文,这些成果获196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

他还**科技人员对高温合金及难熔金属抗氧化、耐腐蚀涂层开展研究,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与合作者一起获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奖。1976年以后,严东生出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他对全所进行了调整,明确了以无机材料科学和新材料研究为主的研究方向。1979―198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获得国家重大发明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获得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的奖励多项。值得一提的是,严东生和他的合作者在复合材料的研究中,为解决中国**代洲际导弹提供了关键材料和部件。为此,于1981年获得国家重大发明一等奖。

近10年来,严东生的主要研究方向着眼于新型无机复合材料和无机高温材料等新领域的研究,以改善无机材料的性能,尤其是提高无机材料抗热冲击和机械冲击的性能,发展在更高温度下使用的若干类新材料,为节约能源及新一代材料的应用提供新的材料基础。与此同时,在他的主持下,一个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依托的、面向全国的中国科学院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于1988年正式成立了,严东生任室主任,重点开展先进陶瓷材料的探索和基础研究工作。

严东生于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化学部主任,还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主编、亚洲各国科学院联合会副**、国际《陶瓷杂志》主编、美国陶瓷学会高级会员。严东生是中国在无机材料研究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他的主要经验是:持之以恒,推陈出新。他说:“立志为中国的建设发展而献身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理想和美德。”

1994年严东生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