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卿(儒林外史)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杜少卿是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主要人物之一,名仪,字少卿,以字行于世。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是吴敬梓描写的一批真儒名贤之一,与庄绍光同为正面人物。

,基本内容

杜少卿这个形象,许多研究者都指出这是作者的化身或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极矣。”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抱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这些言行,与《儒林外史》上追名逐利的风气恰成鲜明的对照。杜少卿在许多地方还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他用普通的人情来解释诗经说:“《诗经》上《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他反对多妻制,认为破坏了人类的自然平衡。他敢于在封建社会那个窒息的时代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他力排众议,称赞沈琼枝的反抗行为,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这就可敬极了。”这是一个具有一定程度个性解放思想的人。由此看来,他对科举功名是视如粪土,当然不愿意进入官场了。 

  他是吴敬梓描写的一批真儒名贤之一,体现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作者理想的人物是既有传统儒家美德,又有六朝名士风度的文人,追求道德和才华互补的人生境界。

淡泊功名

他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朝廷征辟,但他对朝政有着清醒的认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所以宁可不出去好”。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这就背离了科举世家为他规定的人生道路。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