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仁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蔡正仁,男,1941年7月2日出生(农历辛巳年6月8日),江苏苏州吴江人。国家一级演员,原上海昆剧团团长。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工小生,师承俞振飞和沈传芷等昆曲名家,同时得到姜妙香、周传瑛等指点。蔡正仁音色宽厚宏亮,表演洒*大方,能昆能京,唱念俱佳,历有“小俞振飞”之美誉。, 蔡正仁 - 基本介绍 蔡正仁,男,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1941年7月2日出生,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工小生。师承俞振飞和沈传芷等昆曲名家,同时得到姜妙香、周传瑛等指点。江苏吴江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上海市政协艺术团副团长、上海市昆剧联谊会会长、上海昆剧团团长。一级演员。主演有《长生殿》中唐明皇、《牡丹亭》中柳梦梅、《撞钟分宫》中崇祯帝、《太白醉写》中李太白、《奇双全》中赵静、《荆权记》中王十朋、《琵琶记》中蔡伯喈、《八阳》中建文帝、《白蛇传》 中许仙、《玉堂春》中王金龙、《连环计》中吕布、《打侄上坟》中陈大官等。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及第五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曾出访演出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并讲课。

蔡正仁音色宽厚宏亮,表演洒*大方,能昆能京,唱念俱佳,历有“小俞振飞”之美誉。常演剧目有《长生殿》、《见娘》、《亭会》、《惊变埋玉》、《乔醋》、《迎像哭像》、《太白醉写》、《贩马记》、《评雪辨踪》等。

曾获上海文化艺术节优秀成果奖、第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5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等。历任第八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委员、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昆剧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委员、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上海昆剧联谊会会长等职。

蔡正仁 - 艺术人生 《长生殿》剧照震泽镇上的小戏迷 蔡正仁的父亲是一位戏迷,当蔡正仁还在牙牙学语时,便常随父亲去看戏。吴江震泽是繁华的商业重镇,蔡府家道小康,看戏自是不愁,蔡正仁看的戏也就越来越多:京戏、绍兴戏(越剧)、苏州说书(评弹)、常锡文戏(锡剧)乃至影戏(电影),但唯独没看过昆剧。看戏入迷了也会上瘾,到了七八岁蔡正仁干脆领着弟妹和小伙伴们,在自家厅堂里唱戏作耍,甚至将课本里的故事编成戏文自导自演。高小毕业时,看到报纸刊登的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的“招生启事”,蔡正仁便偷偷请在上海的舅舅寄来招生简章,尽管搞不到有关细则,但他却独自一人乘小火轮到嘉兴,再坐火车到上海应考。当时招生60名,却有6000多人报考。从乡下**次到大上海,又和那么多城里孩子竞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蔡正仁,就凭着平时学会的一曲《二郎山》、一段“秧歌舞”,考上了昆曲演员班。这是缘份。

秘诀就是“三部曲”

昆剧冠生演员蔡正仁有“小俞振飞”之称,学老师的艺术能学到这般境界殊不简单。问蔡正仁有何秘诀,他说是“三部曲”。他跟俞振飞老师,跟了足足二十七年。他说,向俞老师学戏,即“学了再看,看了再演,演了再说”。学了戏后先看老师的表演,然后轮到自己演了,老师再跟你说哪些地方演得不好。这“三部曲”就是陈云所提倡的比较反复,经年累月,才能学到真本事。

能够碰上俞振飞老师,蔡正仁深感此生有幸。他说,学生能否把老师的精湛艺术全部继承过来,师生关系很重要。首先,老师要非常钟爱学生,学生又要非常热爱和尊重老师的艺术,这两点缺一不可。老师与学生,要“心灵相通”。

从最讨厌到一生最爱 “自小特别喜欢看武戏,最讨厌看小生戏,最怕那些又尖又刺耳的唱腔,往往边看边打瞌睡。没想到自己日后竟主攻起小生戏来了。”当年他考入上海戏曲学校后,老师看他文绉绉的,演武生前途不大,便叫他演老生。蔡正仁可乐了,他就跟着郑传鉴老师学老生戏。殊不知学了两年后,俞振飞从香港赴京拍摄电影《断桥》,期间回沪,粉墨登台专为昆曲班学生示范演折子戏《评雪辨踪》。蔡正仁看得入了迷,“世界上竟有这么好看的小生戏”,从此,他就对小生这个行当感兴趣了。

一次,学校排《断桥》,缺了一个“许仙”,小生组里的学生试遍了,沈传芷老师还不满意,于是向老生组借人,让蔡正仁卸下髯口一试,沈老师说,就要他了。

从此,蔡正仁便做起了“小生”。他在戏校学的几十出小生戏,几乎都是沈老师一手教的。1958年后,蔡正仁又得到俞振飞校长的亲自指导和传授。同时,蔡正仁还曾得到周传瑛、朱传茗、华传浩等老师的指点。这些,都对蔡正仁的艺术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河畔的喊嗓人 六十年代初,中国文艺百花园中又绽开一朵幽香扑鼻的兰花――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成立了。1961年,该团赴香港演出时,蔡正仁是“十块金牌”之一。他在《白蛇传》一剧中饰许仙,他的一招一式,甚至表情神态都像他的业师――京昆**俞振飞,故而深受观众称道,被冠以“小俞振飞”的美称。时隔二十一年,1982年,蔡正仁在苏州昆剧会演时,演出了《哭像》、《写状》,受到了广大观众和同行的一致赞扬。俞振飞在苏州观看了蔡正仁的演出,当场挥毫,赠诗一首:转益多师与古同,总持风雅有春工。兰骚蕙些千秋业,只在承先启后中。这首诗不仅是俞老对蔡正仁表演艺术的高度评价,更寄托着老一辈艺术家对后辈演员“承先启后”的殷切期望。蔡正仁就是这样一位“承先启后”的代表人物。

现在人们都称赞蔡正仁的嗓子好,其实他并非天生就有一副宽厚洪亮的好嗓子。1957年,俞校长要带领昆剧班学生到复旦大学演出,当时蔡正仁变嗓不久,他怕影响演出,早起就戴了一个大口罩,以保护嗓子。不料到晚上一上台,一点声音也发不出,在台上如演哑剧,台下一阵哄笑,羞得他无地自容。那天的压轴戏是俞振飞的《三醉》,优美动听、刚柔相济的演唱,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蔡正仁想:我一定要练出像俞老师那样的好嗓子。这次演出,蔡正仁虽然丢了脸,但也成了他发奋练嗓的动力。

于是,他向老师们请教练声的方法,每天清晨到空旷地里去喊嗓。不久,学校放暑假了,蔡正仁回到吴江,每天清晨跑到大运河边练嗓子,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船上的艄公好奇地看他,过路的行人驻足围观,调皮的小孩学他喊叫……蔡正仁却旁若无人,如同着了魔一般。暑假结束,回到学校汇报演出时,蔡正仁唱得清脆嘹亮,如换了一副嗓子,使全校师生大为吃惊。蔡正仁从此天天练嗓,三十年来,苦练加巧练,练就了这副金声玉振的好嗓子。

做人演戏都像老师 蔡正仁平时总爱咧嘴而笑,就像他的老师俞振飞,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不受名利的羁绊。昆剧团访欧访美,演员们争先*后地要求参加,而他则嘿嘿地谦让于一旁。1983年,上海市文化局送他到市委党校“强化班”学习,想培养他成为“上昆”的**人,谁知他却在“毕业志愿”里写道:“我要演戏,不想当官……”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蔡正仁每年赴京开会期间都不忘与兄弟院团的演员切磋技艺,商讨如何振兴昆剧事业。他也曾到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为学生们讲课、表演,竭诚希望年轻人能够接受昆曲这一“国宝”。

进入90年代,蔡正仁等艺术家都已是知天命之年。接班人的问题,成为上海昆剧团的头等大事。因此,当1993年“昆三班”学员�D�D时隔30多年后的又一批专业昆曲学员从戏校毕业、进入“上昆”当演员时,蔡正仁等剧团**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此后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这批青年身上。为了昆曲艺术的未来,老艺术家们在演出之余,还须投入教学**线。人才要培养,也要“留住”。团长蔡正仁为此煞费苦心,除以情留人之外,更为他们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并为他们提供多种成长的机会。

蔡正仁 - 个人轶事 心地光明,夫妻恩爱 蔡正仁在戏校时“十年寒窗”刻苦学戏,进了剧团一心唱戏,技艺上精益求精求精,演戏之余则埋首研读了大量的剧本,扎下了丰厚的文学功底。这种一头钻在业务堆里的日子,直到“文革”开始才中止。蔡正仁这才想到要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了。可他定睛一看,终日朝夕相处的女同学们已个个名花有主,有的还被好几个男朋友追求着,蔡正仁不便横刀夺爱,经朋友介绍同冯茵华相识结婚。可一开始并不那么顺利,蔡正仁已是党员,而冯茵华的家庭则被认为有些“问题”,在那个极左的年代,他们的爱情不被批准。蔡正仁被拉到横沙岛批判了整整一个月。蔡正仁顶住了这一压力,坚持同冯茵华结了婚。也许正是这种坚贞令冯茵华感激,信任了蔡正仁一生。婚后的生活是温馨甜蜜的。

冯茵华是照像馆的普通职员,爱丈夫所爱,蔡正仁演了30多年戏,冯茵华看了30多年,是蔡正仁最忠实的观众。长期的熏淘,使她对昆剧的鉴赏水平高于一般人。常对蔡正仁的演出提出中肯的意见。昆剧团为普及昆剧演唱办了一个《每周一曲》培训班,每星期冯茵华怀抱儿子前往参加。蔡正仁名气日升,同女演员接触十分频繁,年轻时舞台形像俊美潇洒,常收到大量女戏迷的来信倾诉爱慕之意。冯茵华从来没有不安全感。有一次,演《画皮》,有一个梁谷音要坐在蔡正仁腿上的动作。有人说三道四,冯茵华很大度地说“这是演戏的需要。他在台上演任何动作我都不会介意。”还有一次拍电视剧《牡丹亭》,《幽会》中有一个镜头,导演要求杜丽娘和柳梦梅应有一个非常贴近的身段,蔡正仁总是保持着距离,倒是冯茵华劝他:不要有心理压力,该怎么演就怎么演。蔡正仁深切地感受到冯茵华对自己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生活中报以加倍的温情和关怀。偶然间他们也会吵吵嘴,也总是蔡正仁让步。他们还有一个吵嘴的“君子协定”,眼看战争要升级了,蔡正仁会立即把门打开,于是双方会一个缄口,一个闭嘴,一切也就烟消云散。

蔡正仁 - 活动年表

1961年12月21日,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十四日:上海青年京剧团1961年赴香港访问演出 1984年6月,农历甲子年:邓宛霞1984年赴沪演出《白蛇传》 1985年3月15日,农历乙丑年正月廿四日:“纪念周信芳诞辰90周年、庆祝上海京剧院建院30周年”专场演出举行 1985年7月,农历乙丑年:上海工人文化宫、上海京剧院、上海手表二厂联合主办小生专场 1987年,农历丁卯年: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1988年5月8日,农历戊辰年三月廿三日,19时:首届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第三天 1989年12月29日,农历己巳年十二月初二日:人民大舞台建场80周年纪念京剧专场举办 1989年12月29日,农历己巳年十二月初二日:上海人民大舞台建场80周年纪念京剧专场举办 1990年8月,农历庚午年:香港邓宛霞京昆剧团成立 1994年2月10日,农历甲戌年正月初一日:1994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1994年4月29日,农历甲戌年三月十九日: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开台祝贺演出举行 1995年3月7日,农历乙亥年二月初七日:蔡正仁在北京大学演讲 1999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2年7月13日,农历壬午年六月初四日:上海逸夫舞台演出 2004年1月24日,农历甲申年正月初三日,13时30分:“海峡两岸、京剧名家、欢聚逸夫、共度新春”大型演出活动第三场 2005年7月,农历乙酉年:首套以昆曲艺术为主题的传记类专题片DVD《寻梦半世纪》发行 2005年11月5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四日,晚:昆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次演出 2005年12月15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十五日,下午:第五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 2006年1月29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19时:2006南北演艺名家迎春戏曲大反串晚会播出 2006年2月15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十八日:钱程从艺25周年研讨会召开 2006年6月24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九日,19时30分:“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场暨金喜全拜叶少兰为师仪式举行 2006年7月6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十一日,14时:纪念沈传芷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演出**场 2006年7月17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廿二日:2006全国昆曲小生演员培训班开班 2006年8月19日,农历丙戌年七月廿六日,下午:全国昆曲小生培训结业演出举行 2006年11月22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二日:上海市政协京昆与地方戏曲室成立 2007年4月20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初四日,19时15分:高一鸣作品演唱会举行 2007年4月28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十二日: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戏曲文艺晚会举行 2007年10月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三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场 2007年10月6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六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二、三场 2007年12月1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二日,19时15分:言慧珠表演艺术教学成果研讨活动**天 2007年12月2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三日,13时30分:言慧珠表演艺术教学成果研讨活动第二天 2007年12月20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一日,14时:北方昆曲剧院建院五十周年纪念演出第三天 2007年12月29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二十日,13时30分:上海逸夫舞台演出 2008年4月28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廿三日:《剧坛瑰宝――上海优秀传统表演艺术整理抢救作品精粹》音像专辑发行 2008年4月30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廿五日,晚:北京保利剧院演出 2008年5月8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初四日:上海昆剧团团庆三十周年北京演出第三天2009年1月25日,农历戊子年十二月三十日,21时:2009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2009年6月26日,农历己丑年闰五月初四日: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第四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落幕2009年9月27日,农历己丑年八月初九日:“海峡梨园情――2009大型中秋戏曲晚会”举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