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人崔护,资质甚美,性情孤洁寡合,应举进士及第。清明节这天,他一个人去都城南门外郊游,遇到一户庄园,房舍占地一亩左右,园内花木丛生,静若无人。崔护走上前去扣门,过了一会儿,有位女子从门缝里瞧了瞧他,问道:“谁呀?”崔护告诉了自己的姓名,说:“我一人出城春游,酒后干渴,特来求点水喝。”女儿进去端了一杯水来,打开门,让他进去坐下。她一个人靠着小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对客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艳丽,神态妩媚,极有风韵。崔护用话引逗她,只是默默不语。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她似有不胜之情地默默回到屋里,崔护也不往地顾盼,然后怅然而归。此后,崔护决心不再去见她。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忽然思念起她来,思念之情无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上了锁。崔护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几天,他突然来到城南,又去寻找那位女子。听到门内有哭的声音,扣门询问时,有位老父走出来说:“你不是崔护吗?”答道:“正是。”老父又哭着说:“是您*了我的女儿。”崔护又惊又怕,不知该怎样回答。老父说:“我女儿已经成年,能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从去年以来,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在左边门扇上有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她便病了,于是绝食数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么个女儿,迟迟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个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终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这不是您害死她的吗?”说完又扶着崔护大哭。崔护也十分悲痛,请求进去一哭亡灵。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让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女儿睁开了眼睛。过了半天,便复活了。老父大为惊喜,便将儿女许给了崔护。
崔护 - 诗集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五月水边柳 结根挺涯�澹�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山鸡舞石镜 庐峰开石镜,人说舞山鸡。 物象纤无隐,禽情只自迷。 景当烟雾歇,心喜锦翎齐。 宛转乌呈彩,婆娑凤欲栖。 何言资羽族,在地得天倪。 应笑翰音者,终朝饮败醯。郡斋三月下旬作 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 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 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垧。 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林树回葱�`,笙歌入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 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晚鸡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为妖半夜啼。
崔护 - 鉴赏辞典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C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ぁ侗臼率�・情感》 )。
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这一点,孟�さ摹侗臼率�》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 《人面桃花》 )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崔护 - 相关信息 崔护,江苏省苏州市人,1924年出生于太仓,退休前为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室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楹联学会江苏分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考古会会员等。崔老,早年爱好书画,为湖帆私淑**,对其书画风格,识者谓:作品清新隽逸、特好写竹具栩栩生动,为一大特色。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画展、全国青年画展并获得二等奖,应邀参加台湾省举办的海峡两岸名人书画展、应邀多次参加日本书画展及水墨画展。1986年参加苏州市政府友好代表团赴日本作友好访问及文化交流,其书画作品在日本国家级、县、市礼品馆均有收藏。
崔老擅长诗、书、画、印四艺,已出版著作有《湖山风月楼纪游诗草》、《丹青吟》、《唐伯虎年谱》、《苏州百咏》、《砚边谈砚》等。书法以赵佶瘦金书体见长,所撰写楹联匾额遒秀婉约,为有关部门与收藏家收藏。其印章作品曾收入日本出版的《中国现代印人作品》集。其主要生平事迹,已被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画家大辞典》。其生活片段在《人民政协报》及《安徽日报》等报刊上曾转载介绍。
崔老现为苏州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寒山艺术会社副会长、鹤园书画院副院长、苏州园林局顾问、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平江书画院顾问、沧浪诗社理事、苏州国画院画师、苏州市女书画家协会顾问等。
崔老在担任寒山艺术会社副会长期间,对会社工作特别关心,出谋划策提建议,挥豪书画供义卖,会社举办画展,他都及时提供创作的新品。处处反映出老画家弘扬吴文化及对艺术事业的奉献的高尚情*,是广大会员的楷模。
崔护 - 参考资料http://.esgweb.net/Html/tsjs/087.htm
http://.elyoo./mai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