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1920年10月4日,北京**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为负责人。, 李大钊 - 简介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1913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在日本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族之青春”。

他积极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于1983年3月18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1883年――1933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 - 大事年表

1889年10月29日 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生时,父亲已因肺病逝世。

1891年2月 母亲逝世。大钊同志“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姐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抚养**。”

1895年 到附近黄瓜口村从塾师单子鳌读书。塾师为之起学名耆年,字寿昌。以后改名大钊,字守常。

1898年 到小黑坨村从塾师赵辉斗读书。 以后,又到井家坨举人宋某家从黄玉堂老师读书。 家庭为少年的大钊同志完婚,夫人赵纫兰。

1905年 考入永平府中学。“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1907年 到天津投考学校。“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0年 参加北洋法政学校**活动,要求清朝政府开设国会。

李大钊 - 个性特点 艰苦奋斗、先人后己

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长兼教授。他在东城红楼(北大一院)上班,却在西城租房子住,因为当时西城的房租便宜些。1920年至1922年,李大钊全家5口人住在西城区南边石驸马后宅35号(今新文化街文华胡同24号),一座普通三合小院的平房。1923年春,又搬家到西城铜幌子胡同,离开北大稍近一些。

每天清晨上班,从西城到东城,李大钊教授都要步行一大段路,不乘人力车。中午他经常不回家吃饭,在北大红楼图书馆办公室里,有时一张大饼,有时两个馒头或窝头,就白开水下肚。人们对他的生活归纳成十六字:“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

他们的家常便饭就是大饼夹根洋葱。有人去李大钊府上拜访,见他的**炎华,身穿红粗布小棉袄,外套蓝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里土气的,像个乡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教授的女儿。亲戚对此很不理解,有次问起李大钊,他只是淡淡一笑说:“点种。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当教授点什么种?”意思儿女要从小立好独立的根苗。“孩子们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

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北大教授中罕见。北京朝阳大学学生张尔岩回忆,他曾劝李先生要注意营养,李大钊听后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但时下国难当头,众多同胞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面对这种情况,我怎忍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疾苦呢?”

陈独秀说:他(李大钊)对同志的真诚,非一般人可比。寒冬腊月,将自己新制的棉袄送给同志;青年同志到他家去,(他都热情地招待饮食)没有饿着肚子走出来的。

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起初月薪120银圆,后增加到240块银圆。但他把三分之二的钱用在公共事业上,剩下三分之一也不完全用于家庭生活,还要拿出一部分接济贫困学生。李大钊夫人常因生活费不够而发愁。北大校长蔡元培得知后,曾关照会计科说:每月发薪时要先扣除李先生一部分,亲手交给李夫人,免得李家中“难为无米之炊”。

忠厚耿直、见解朴实

鲁迅缅怀李大钊说:“守常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诚实,谦和,不多说话。《新青年》的同人中,虽然也很有喜欢明争暗斗,扶植自己势力的人,但他一直到后来,绝对的不是。”

1927年鲁迅在广州想到北京被捕的李大钊:“他的圆圆的脸和中国式的下垂的黑胡子便浮在眼前,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 李大钊殉难的噩耗传来,鲁迅悲痛地说:“椭圆的脸,细细的眼睛和胡子,蓝布袍,黑马褂,就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其间还隐约看见绞首台。”

李大钊常说:人生最高理想,在求达成真理。他也如此实践了。“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以朴实精辟的见解和坦诚的态度,羸得孙中山的信任,称赞他是真正的革命同志。宋庆龄后来也回忆说:“孙中山特别尊敬和钦佩李大钊,我们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李大钊的《狱中自述》回忆:“先生(孙中山)与我等畅谈不倦,几乎忘食,遂由先生亲自主盟,介绍我入***。”

能者多劳,不辞辛苦

李大钊最欣赏的一副对联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孙中山对李大钊极为看重,亲自邀请李大钊出席***一大,并请他担任了预算委员会、宣言审查委员会、章程审查委员会、宣传问题审查委员会4个委员和大会**团5名成员之一,是当时大会165名代表中担任职务最多的一位。

顽强、执着、不屈

陈独秀谈《新青年》旧友(濮清泉回忆):有一次谈到李大钊(守常),他说,非常钦佩,十分敬仰,守常是一位坚贞卓绝的社会主义战士。从外表上看,他是一位好好先生,像个教私塾的人;从实质上看,他生平的言行,诚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段祺瑞制造“三・一八”**,他曾亲临前线;张作霖要逮捕他,事先他有所闻,组织上曾劝他离开,但他坚持岗位,不忍搁下工作。最后视死如归,为党捐躯,慷慨就义,面不改色。世人称他为马克思主义先驱,革命家的楷模,是一点也不过誉的。

有人问陈独秀,人们说“南陈北李”,你(陈)比他如何?陈独秀说:差之远矣!“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友人问:自谦乎?陈独秀说:真言实语,毫无虚饰。

多年以来,陈独秀所结交的朋友,随他的**主张而变换,但是据郑超麟说:“在这一切发展阶段中,有一个人始终没有同陈独秀分离 ―― 就是李大钊。中国***内只有他有资格同陈独秀争领袖地位。但他是如此谦虚,如此心悦诚服陈独秀,以致一切有争论的问题,都是站在陈独秀方面。”

奉系军阀张作霖进入北京后,和直系军阀**,大肆逮捕、*害进步人士。李大钊等人遭到通缉,遂避入东交民巷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悍然出动了三百多名警察、特务包围了李大钊所在的苏联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等60(一说80)余人,关押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后院内。李大钊在狱中22天,军阀对他多次秘密审讯,百般折磨。坐电椅、坐老虎凳,用竹签**他的指甲缝里,最后竟残酷地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是酷刑只能折磨他的肉体,却无法动摇他的意志。军阀又让李夫人赵纫兰带子女与李大钊相见,想用亲情打动他。据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后来回忆说:“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安定、沉着。似乎他的心并没有放在我们的身上,而是被另一种伟大的力量笼罩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李大钊 - 著作文章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纪元》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再论问题与主义》

主要著作都收录在《李大钊文集》中。

李大钊 - 主要思想

李大钊早期曾受到斯宾塞�oH.庸俗进化论和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影响�o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他针对胡适“多研究些问题�o少谈些主义”的社会改良论,指出研究社会问题一定要和社会上多数人联系起来形成为一个“社会运动”�o即“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o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认为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o而是一种思想武器�o可以用于改变生产数据私有制的革命。他指出�o社会的根本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了经济问题�o那么人口�p妇女�p劳动�p青年�p废娼�p童工�p土地等问题�o乃至市民生活等实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他明确指出�o循着经济现象以考察复杂变动的社会现象�o是社会学得到的一个重要法则�o也是唯物史观对于社会学的重大贡献。

李大钊 - 人物述评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同当时中国许多先进分子一样,他曾经一度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希望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实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来治疗中国社会的痼疾。但是,他在实践中感到,西方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所宣传的理性王国,并不能保证正义、平等、人权的实现,特别是**次世界大战的*发,更进一步*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他坚信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他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预言将来之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经过民主主义而走向共产主义,开始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英勇奋斗。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当封建军阀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洪水猛兽加以禁绝,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攻击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时候,李大钊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他认为,马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经济情形”,并在这个过程中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而不应“偏于纸上空谈”,要“向实际的方面去作”。他指出,重要的是必须同人民群众的实践保持密切的联系,因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运动,绝不应当只是少数文人的笔墨运动,而应当是街市上、乡村里的群众运动。当他开始向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时,就主张“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指出知识青年必须到劳动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痛苦,研究他们痛苦的原因,寻找解*他们痛苦的方法。这样,他也就初步提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光辉的思想原则。

李大钊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他关于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必须依靠农民、必须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必须通过武装斗争达到革命目标等一系列论述,对于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做出了最早的宝贵贡献。与此同时,他还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蓝图进行描绘。他指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共同具有的最根本的特征,而且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将是“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中国将来的社会主义也会有自己的特性。他还指出,“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民主”一词可直译为人民的统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大多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亦有相当的竞争”,只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使人类入于悲惨之境”的竞争,等等。这些论述,我们今天读来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并能从中得到启发。李大钊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历史学、法学、**学、教育学、伦理学乃至民族问题、妇女问题等进行过研究,在这些领域中做出了开拓性的建树。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阐述,影响和教育了我国早期的一代***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李大钊对一些问题的论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现在看起来,当然未必精当的”。然而,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李大钊不仅是渊博的学者,而且首先是杰出的战士,学者和战士两种品格在他身上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他一旦掌握了真理,就立即将它付诸行动。他参与了中国***的发起和创建工作,并直接**创建了北方的党组织。他还同其他***人一起**了北方的工人运动,在北方各省广泛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他为**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心脏地区发动的革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发展。他很重视培养革命干部,派遣许多干部去学习军事、开展军队工作,并对国民军的改造和参加北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他还为在少数民族中开展革命活动,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他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在李大钊的身上,充分地体现了共产主义者的伟大的献身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他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共产主义具有无比坚定的信念。为了实现这个崇高的理想,他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以从之”。他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他坚持真理,待人宽厚,团结同志,正如后人所赞誉的,“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当革命处于危难时刻,他节衣缩食,毁家纾难,把个人收入的大部分用来充作党的活动经费,接济同志,接济贫苦青年,而自己却“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在敌人的监狱中,面对酷刑的折磨,他始终严守党的秘密,维护党和革命的荣誉,直至舍生赴死,从容就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他的伟大的人格,永远是一切信仰马克思主义、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献身的***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李大钊 - 纪念馆

李大钊纪念馆坐落在河北乐亭县新城区大钊路,1997年8月16日建成。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纪念馆由******题写馆名。

其布局沿中轴线有南向北是:牌楼式南大门,上镶嵌着******题写的馆名;八根功绩柱,象征李大钊同志的八大功绩;四根导向柱,示意分散人流和起装饰作用;八块浮雕,展示李大钊同志主要革命实践活动足迹;三十八级台阶,寓意李大钊同志走过的三十八年历程;序厅两侧将镶嵌工农革命浮雕;瞻仰厅正面设李大钊同志汉白玉坐式雕像,雕像后衬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两侧是其它党和国家**人的题词;东西展厅,配以现代化的设备,全面系统地展示李大钊同志的生平业绩。其他建有书画厅、电教厅、研究室、资料室、接待室、纪念广场等。纪念馆建筑风格融民族特色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并与园林绿化相结合,朴素、简明、大方,体现了李大钊同志的精神风范。

李大钊纪念馆是李大钊同志生平业绩的展览中心、钊研究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李大钊 - 烈士陵园

李大钊烈士陵园是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而建立的。陵园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坐西朝东,为一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

陵园西面正厅是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走进陈列室,首先看到的是一块重要的文物,即1934年安葬烈士时,**北方地下党为烈士雕刻的一块石碑。这块石碑在白色**的年代不能立在烈士的墓前,不得不和烈士灵柩一起葬入地下,直到50年以后的1983年,在建立陵园时,终于得以面世,成为陵园最重要的革命文物。在这块墓碑两侧,是党和国家**人朱德、陈毅、李先念、林伯渠、何香凝等缅怀烈士的题词。

陈列室展出了烈士生平照片、文字、实物资料250多种,分为“幼失怙恃,少年立志”、“深研政理,探索振兴民族之良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名重当世的学者和青年导师”、“讴歌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创建中国***而奋斗”、“奔走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促进北伐胜利”、“**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为共产主义英勇献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等十个部分,全面介绍了烈士38年光辉战斗的历程。

十余年来,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烈士雕像前可容纳500余人的小广场是***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们举行各种仪式和党、团、队活动的重要场所。陵园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出版《万安丛书》,除宣传李大钊烈士的《李大钊传略》外,还利用万安公墓安葬历史名人多的优势,出版了《文艺名家》、《学界宗师》等,向大中小学生和各界群众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李大钊 -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889年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六),李大钊就诞生在这里。这里是冀东平原东端紧靠滦河的一个普通村庄。故居为砖木结构建筑,是冀东农村典型的穿堂院,分前、中、后三院,占地1010平方米。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大钊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后在外地求学和在北京大学任教,每逢假期了常常回到这里居住。

李大钊 - 照片资料

青少年时期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时期

建党时期

担任**驻共产国际代表时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