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裕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粟裕 (1907―1984) 男,侗族,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人。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大将军衔,军事家。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1918年,由家乡的私塾转入县城的“洋学堂”上学,开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常德)附小学习。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与腾代远系同学。蒋介石发动“四?一二”*****,省立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委员(仍代理司令员、**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 ,生平介绍

  粟裕 (1907―1984) 男,侗族,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人。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大将军衔,军事家。 1907――1936年  [1]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1918年,由家乡的私塾转入县城的“洋学堂”上学,开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常德)附小学习。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与腾代远系同学。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省立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1927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赣南三整中任连党代表。1928年1月,参加湘西起义后到了井冈山。在井冈山时,工作多次调整,时而任连党代表,时而任连长,都是为加强**工作的需要。  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参予了敌人四次大规模的“围剿”战争,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奋勇向前,多次受伤,左臂中弹成残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23日老七溪岭战斗中,粟裕趁敌人午后疲惫松懈之时发起攻击,突破敌军防线。留下6人坚守山顶,仅带3人追击逃敌,俘虏一百多个敌人。战后,粟裕得到朱德“青年战术家”的美誉。  1930年,2月底�D3月初 在富田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弹片一直留在颅内未取出。6月 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在长汀整编,组成红一军团。任整编后的红十二军第五支队队长。8月 奉命率部向湖南进军。月底参加第二次围攻长沙的战斗。  12月 任红十二军六十五师师长,月底改任六十四师师长。参加创建和坚持**苏区的斗争。在**次反“围剿”中,亲自化妆侦查并提出作战建议,与兄弟**协同作战,歼灭张辉赞师。后率部参加歼灭谭道源师的战斗。  1931年,4月�D5月 率部参加第二次反“围剿”作战。6月 六十四师改为红四军第十三师,仍任师长。  7月�D9月 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1月 调任红四军参谋长。不久调红军学校任学员连连长。  1932年,2月 由红军学校调回红四军,仍任红四军参谋长。12月 任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兼**部主任。   1933年,2月 任红十一军参谋长。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3月中旬 率部参加东陂、草台冈两次战役,胜利完成伪装主力、创造战机任务。朱德称两次战役是“红军战术上最好的战例”。5月 在硝石战斗中负重伤,左臂留下残疾。10月�D11月 任红七军团参谋长兼二十师师长、政委。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7月,粟裕率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赴闽浙赣根据地,成立红十军团,任参谋长。后又赴皖浙赣边区创建革命根据地。9月下旬 转战于皖赣边区。在战斗中右臂负伤,弹头到1951年才取出。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谭家桥战斗失利后,又在怀玉山遭到敌人围歼。率领先头**果断突出封锁线,安全到达闽浙赣苏区。2月 根据****指示,组建挺进师,挺进浙江,创建新的根据地。任挺进师师长。刘英任政委。4月28日 指挥挺进师夺得斋郎战斗胜利。随即进入浙西南开辟根据地,实行由正规军到游击队的战略转变。5月�D8月 与刘英一起指挥粉碎***军队对挺进师的**次“进剿”。浙西南根据地扩大到5个县,纵横百余公里。挺进师发展到近千人,另有地方武装和地方工作人员不下两千人。9月 开始持续8个月的反“围剿”斗争。采取“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率主力跳出包围圈,在浙闽边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新的根据地。10月5日 **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成立,任省军区司令员、省委组织部长。  1936年,3月 率领挺进师主力重返浙西南活动。夏季在云和县以南的一次战斗中脚踝负伤。这是他第六次负伤。秋,与刘英分开活动。适应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和浙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等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开始实行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以抗日、反蒋为前提,扩大团结对象,缩小打击目标,创造武装斗争与游击根据地相结合的新经验,打开了新的发展局面。 1937――1945年  1937年上半年率领挺进师粉碎***军队从1936年底开始的动用43个团兵力的第二次“围剿”。总结出“敌进我进”的游击战战略方针和六项战术原则。9月19日 与***遂昌县政府代表谈判,达成共同抗日协议。9月23日 率红军挺进师一部和地方干部告别遂昌县。10月10日抵达平阳北港,与刘英会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11月�D12月 兼任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校长。  1938年3月18日 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出发,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4月28日 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后挺进,执行战略侦察任务。6月11日 奉命执行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任务。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敌人,歼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支20余支。6月中下旬 先遣支队于6月21日撤销。回到第二支队,后任代司令员。  1939年1月,1月6日 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歼敌31人。8日 指挥横山战斗,歼敌50余名。12日 与第二支队参谋长罗忠毅合编《实战经验录》,延安于2月25日翻印出版。20日 率第二支队一部长途奔袭芜湖附近日军险要据点官陡门,8分钟解决战斗,击毙日伪军200余人,俘敌57名,缴获大批武器弹*。  4月10日 组织指挥狸头桥战斗,毙伤日伪军70余名。7月 在狸头桥欢迎来访的国际友人史沫特莱。8月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陈毅任指挥。10月4日 指挥第二支队第四团一部在沪宁线上的伏击战,歼敌110余名,炸毁火车一列。  11月11日 与陈毅一起命令张道庸(陶勇)、卢胜率第四团团部及第二营渡江北上,开辟江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2月22日 指挥所部击溃偷袭江南指挥部驻地水西村的日军。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7000多人,挺进苏北。9月,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粟裕任副总指挥。10月4日,黄桥战役打响,虽敌众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智慧排兵布阵,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突然袭击的战法,在运动中歼敌,以极少的兵力取得辉煌战绩。歼灭***顽军1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需物资、*支弹*。黄桥决战的胜利完成了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11月29日 指挥发起曹甸战役,歼灭***顽军8000余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师师长(后兼**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委员。2月18日 任讨逆总指挥,指挥所部发起讨伐叛国投敌的李长江部,攻克泰州城,俘虏李长江部叛军5000余人,并争取两个支队反正。3月上旬 率**师指挥机关到达海安、东台以东地区,在以三仓河为中心的沿海滩涂地带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以积极的军事行动粉碎了日伪军摧毁新四军首脑机关和围歼**师主力的阴谋。4月10日 在海安角斜旧场召开**师直属队干部会议上,作《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的一些问题》的报告,提出工作重心由城镇转入农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同时,开辟海上交通,组建海防**。4月中旬 发动对日伪军据点的攻势作战,首创生俘日军的记录。6月中旬 指挥反“扫荡”作战,以先发制人的行动袭击敌人,在战略上策应保卫盐城**作战。7月中旬�D8月初 指挥苏中军区主力对日伪军发动凌厉攻势,并以“围魏救赵”的战法突袭日军南浦旅团部驻地泰州,迫使日伪**兵南下,再次粉碎日伪军围歼新四军首脑机关的阴谋。8月13日 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的“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敌1300余人。8月中旬起 **和指挥持续8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五保丰利”,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基本区。同时,发动“十团大战”,向苏中各地日伪军薄弱据点广泛出击。12月26日 与楚青在黄海之滨石家庄(今如东县石庄)结婚。  1942年1月中旬 率**师指挥机关转移到苏中第四分区,具体指导第四分区的反“扫荡”斗争。3月,兼苏中区党委书记。5月 抗日军政大学苏中大队改称抗大九分校,粟裕兼任校长。6月3日 指导**师第七团进行斜桥伏击战,歼灭日军70余人、伪军140余人,缴获平射炮1门。6月5日 向新四军首长建议,乘日军发动浙赣路战役、***军队向南溃退之机,新四军主力向苏浙皖边区发展。6月中旬 率领一个精干的指挥班子留在“清剿”区内,具体指导反对日伪军**次“清剿”的斗争。9月25日 指挥**师第三旅一个团进行谢家渡战斗,歼灭日军南浦旅团第五十二大队大队长保田以下110余人。1943年2月中旬 为配合盐阜区反“扫荡”斗争,指挥苏中**展开攻势作战。3月8日 作出反“清乡”斗争军事部署,率精干指挥班子留在第四分区指导斗争。3月中旬指令第十八旅向北挺进至曹甸地区,打通与第三师、第四师的联系,控制这个战略枢纽地带。7月1日 组织**苏中军民进行对日伪军“清乡”封锁墙的大破袭战,烧毁竹篱笆150公里。  1944年1、2月间 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士近3000平方公里、村镇150多处,争取伪军1000余人反正。3月,在他指挥的车桥战役中,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敌碉堡50座。当粟裕率领只有数千人的**在苏北车桥歼日伪军逾千的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6月26日 发起南坎战役。在以南坎战斗为中心的一系列作战中,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9月21日一10月31日 组织指挥讨陈战役,反击***顽固派陈泰运部,并打击来援伪军,歼灭陈泰运部及伪军2300余人。  1945年2月,率一师主力渡江南下,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浙西三次反顽战役,歼***顽军13000人。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候补委员。  8月11日 根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指令,下令苏浙军区所属**实行总反攻,命令苏浙地区日伪军和一切伪组织投降、反正。  8月12日 新四军军部电令苏浙军区**立即行动,控制京沪杭要道,并占领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任命粟裕为南京特别市市长。  抗战胜利后,8月19日发出致各纵队各分区并报新四军军部的电报,作出反攻作战部署。到9月中旬,接连解放县城11座、重要集镇100余处及广大乡村,苏浙解放区面积扩大到10.87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00余万。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6――1949年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和十余万地武民兵,与12万美械装备的***军作战,一个半月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我军仅伤亡1.6万余人。极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苏中战役的捷报传到延安,毛泽东极为兴奋,亲自为****起草电报发给战略区首长,介绍这一"造成辉煌成果"的经验:"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陈毅为司令员。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1947年8月,粟裕在将欲围歼整编74师的布置发**后,收到****和毛泽东来电:"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并最终精彩的完成了痛歼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的壮举。人民***转入战略进攻后,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采纳。  这次会议上,毛**改变了原来马上渡江的计划,听取了粟裕的意见,就有了后来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孟良崮战役之后一周年,气吞山河的毛泽东在西柏坡向粟裕面授中原大战机宜时问粟裕:"去年,也是在这个宜人的5月,你们在山东打了一仗......""在孟良崮。"粟裕回答。"战果如何?""全歼74师,击毙敌酋张灵甫。"毛泽东含笑鼓掌:"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粟裕*口而出:"蒋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 毛泽东:"还有一个人呢?" 粟裕,"陈诚?"毛泽东:"不足挂齿。" 粟裕:"何应钦?"毛泽东:"何足道哉。"粟裕,"白崇禧?"毛泽东:"离题千里了。"粟裕:"那么是谁呢?"毛泽东:"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   在城南庄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 突然提出要调离陈毅去中野任副司令,任命粟裕为华野司令兼政委,但这个消息让粟裕感到很意外,当即再三要求陈毅同志仍回华野,在粟裕的坚持下,毛泽东同意陈毅到中野工作,仍保留华野职务,由粟裕任华野代司令、代政委。  1948年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在豫东战役中毛泽东复电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见,并指出:"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并无比信任地指示粟裕:"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   此战后,毛泽东说:"解放战争好象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了***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至此战局由“小淮海”发展成了“大淮海”。在战役中,作为**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之一,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歼灭***军44万余人。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功。”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委员(仍代理司令员、**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向上级提供意见,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作为大兵团参谋的丰富经验。  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是**个上前铲土的,他起身时,拉上了朱德,又迈过许多人,拉过粟裕,三人和贺龙一起上前为纪念碑铲土。 1950――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委员,******常务委员。是**第八届至第十一届**委员,**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问委员会**。  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汇报了****的各项准备工作。粟裕请求由****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则决定这一战役仍由粟裕指挥。  朝鲜战争*发后,毛泽东直接点将要粟裕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但是粟裕因病未能到任,后在青岛等地疗养,12月赴苏联疗养。1951年9月回国。  在总参工作期间,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指导, 提出很多重要建议.提出完整的军队建设计划,实现新中国**代国防体系建设。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1984年  1958年在**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委员。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倡学习军事辩证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是军事科学研究实践的一位开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下,分管铁道、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造船统筹。  1982年2月21日任**党史编审委员会委员。第1-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1、2届代表,第3-5届**,第5届副委员长,**第7届候补**委员,第8-11届**委员,12大当选为**顾问委员会**。  文革结束后,为防备来自北方的威胁,粟裕再次考察新疆、山西、河北一线的,向****、副**报送了《有关战争初期作战问题的几点意见》,参加**战略委员会召集的有各大军区**参加的讨论战备的会议,同年担任***代表团团长。  粟裕和肖克等人积极主张军事思想的拨*反正,率先冲破军事领域里的禁区,提出了按照唯物辨证法办事、活跃军事学术思想、发展我军战略战术等问题。为国内随后进行的**上的拨*反正首开先河。  前后分别向军事学院高级系毕业班和**党校作《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报告。系统地提出了未来反侵略战争、特别是战争初期的战略战术构想。  1984年 2月5日16时33分病逝于北京,享年77岁。

骨灰撒放处

  粟裕生前立下遗嘱:“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为实现粟裕的嘱托,粟裕部分骨灰安放在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南郊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园区内。  粟裕大将的骨灰撒放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是全国革命烈士陵园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4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而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占地290亩。以45米高的五角灯塔式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心,塔的东南方向开国首席大将粟裕骨灰撒放于此处,此外罗炳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和王麓水墓也在此墓区,此为东墓区;以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轴线,与东墓区对称的西墓区有常恩多、刘炎和张元寿墓。  夫人楚青写诗一首,以寄托和粟裕共同战斗、生活四十多年的深情。诗如下:  遣怀  时晴时雨正清明,万里送君伴君行。  宽慰似见忠魂笑,遣怀珍惜战友情。  唯思跃马挥鞭日,但忆疆场捷报频。  东南此刻花似锦,堪慰英灵一片心。  粟裕将军在逝世前五年,曾写诗一首。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此诗在他逝世后十年,他在1958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与迫害得到****的**后,才正式发表在《***报》和《人民日报》上。这也是他对自己辉煌军事生涯以及一个高尚的职业**人生的一个总结。诗如下:  抒怀  半世生涯戎马间, 一生系得几危安。  沙场百战谈笑过, 际遇数番历辛艰。  松苍敢向云争立, 草劲何惧疾风寒。  生死沉浮寻常事, 乐将宏愿付青山。

主要著作

  粟裕主要著有:  1.《实战经验录》,粟裕与罗忠毅合编,1939年2月25日延安翻印了这本小册子。  2.《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作者:粟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千万里转战》,作者:粟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粟裕战争回忆录》,作者:粟裕。记录整理:楚青。***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995年8月重印。2005年1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按需出版,增加了大环境下当时未能出版的第二十章《粟裕谈淮海战役》(该文献20,000字)。  5.《粟裕军事文集》,作者:粟裕,主编:孙克骥,《粟裕军事文集》编辑组编,***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91年7月再版重印。  6.《粟裕论苏中抗战》,作者:粟裕,《粟裕军事文集》编辑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7.《粟裕文选》(三卷本,181.2万字),作者:粟裕,《粟裕文选》编辑组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他戎马一生,身经数百战,屡立战功,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思想与高超的指挥才能。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斗胆直陈

  1948年4月鉴于外线战场形势,毛泽东在城南庄及时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除周恩来、任弼时外,还有朱德、陈毅、聂荣臻、李先念、张际春等同志,大家在一起共商军情大事。  4月28日,**的军事会议开了10天后,突然接到了粟裕从华东发来的一封电报,要求****重新考虑三个月前电令他率一、四、六三个纵队渡江南进的指示,建议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留在中原打一场大仗。  面对这样一封"抗命"来电,毛泽东感到很震惊,因为这封大胆的来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否定了党**和毛泽东关于组建*****野战兵团渡江南进的命令。  毛泽东立刻重新召集了周恩来、任弼时、朱德、陈毅、聂荣臻等人一起商讨此事。  在房间里,毛泽东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抬眼问陈毅:"陈老总,你是怎样看这个问题呀?"   陈毅不加思索地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计谋愈出愈奇,仗愈打愈妙照我看,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我们党能有这样的人才,百把个就差不多了……"   "我是说他的这封电报!"毛泽东对在座的人强调说,"三个月前,**决定将华东野战军的一、四、六三个纵队调去黄河以北的濮阳地区休整,编成一个兵团,由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渡江南进,开辟东南各省,继续发展战略进攻,吸引***军队回师江南,以便减轻刘邓大军在中原的压力,可粟裕他来电不去江南,要留在中原,你们都怎么认识呀?"   周恩来对粟裕的来电也深感震动,但他此时却沉住气冷静地说:"**,先不要着急。我的意见是请粟裕立刻来河北,向**当面汇报,讲清他的想法为好。"   朱德也说:"可以叫他来一趟嘛!"   "那好!"毛泽东当机立断,"立刻发电报,今日是4月28日,请粟裕务必于5月5日以前赶到这里,向****当面汇报。"   5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书记处的五大书记正在花山村的一间房子里开会,听见外面有人和警卫人员打招呼,毛泽东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惊喜地对大家说:"粟裕来了!"   在大家起身的同时,毛泽东已经迈开大步,跨过炭盆、迎到门外去了。  快步走出院子去迎接下面来的将领,这在毛泽东还是**次。  两人一见面,毛泽东首先发话说:"粟裕,我们在等你!"   粟裕立正敬礼,激动地说:"**,我向你负荆请罪来了!不知我的电报是否干扰了**的决心?"   毛泽东笑容满面地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罪之有你提意见,又不是骂娘,我毛泽东虽算不上大肚弥勒佛,但容你粟裕三五条意见还是没问题的!走,进屋去细细谈么!"毛泽东说着,拍一拍粟裕的肩膀,做出了让粟裕进屋去的手势。  站在院中的李银桥向阎长林使了一个眼色,两个人凑到一起,李银桥说:"这回,老头子又碰上一个’陈赓’……"   "嗯--"阎长林摇摇头说,"陈赓在小河村是单刀直入,这粟裕人称’小诸葛’,是陈老总的左右手;你别看他个子不高,可是陈老总身边的**员战将,他才不会像陈赓那样挨老头的拍唬呢!"   这时,粟裕已经同毛泽东等人进屋坐下来,毛泽东说:"**的决心如果是正确的,你粟裕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是干扰不了的;我们之所以重视你的建议,就是认为你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你现在可以详细谈谈你的理由。"   粟裕侧目看一看周恩来和朱德,见两个人都对他点点头,鼓励他开诚布公地讲出自己的全部想法,便来了勇气。  粟裕认为,华野渡江南下,自然会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和牵制,但却未必能够达到吸引蒋介石**南回的目的。相反,十万大军过江,势必会削弱***在中原战场上的力量,增加***在中原战场打歼灭战的困难,使***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难以打掉敌人的优势,也难以在短期内进一步改善中原的战局。粟裕之所以提出暂不过江,主要是想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几个大仗。粟裕尽量歼敌于长江以北的建议,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的……   粟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着。他说得很激昂,讲话内容严谨、逻辑性强,简洁而明了。  粟裕说完了,室内依然静静的,只有火盆中的木炭泛着红光。粟裕看看毛泽东,见毛泽东稍侧着身、仰着脸斜视着房屋的左上角,目光游移不定,夹在手中的烟头上留着长长的一截稍触即断的烟灰……   粟裕心绪不安地等候着毛泽东说话,等候着毛泽东对自己的见解做出评判。  好像是过了很长的时间,其实时间并不长--毛泽东转身看一看门外即将西沉的红日,终于站起身来发话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毛泽东并没有表态。粟裕也只好站起身来,眼睛望着毛泽东,希望能听到毛泽东再讲几句话。  毛泽东似乎明白了粟裕的心思,又果断地继续说:"粟裕,今晚我请你吃辣子鸡,明天接着说。"   粟裕不好再期冀什么,只得离开了毛泽东,在聂荣臻和叶子龙的陪同下,去房前的食堂吃辣子鸡了。  当天晚上,在粟裕酒足饭饱之后,聂荣臻受毛泽东的委托,为粟裕安排了由晋察冀文艺剧社演出的专场晚会;江青和韩桂馨带着李讷都去看了,粟裕也干脆放下心来,坐在那里心旷神怡地看起了文艺节目。  这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又坐在一起,通宵未眠,五大书记的中心议题就是粟裕今天下午的那一通发言。  经过一整夜的研究,第二天**不仅完全接受了粟裕的建议,同时认为,要在黄淮地区排开战场、打一场大的战役,粟裕是指挥这场战役的最好人选。  **决定,调华东野战军的陈毅到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由粟裕接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  得到消息,李银桥怀着钦佩的心情悄悄对阎长林说:"看不出来,粟裕还真是大将之才呢!"   阎长林也说:“老头子用人,准没错!不像蒋介石,净用些窝囊废!”

授衔让帅

  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国大将军衔,位居十大将之首。此后几十年中,他的军衔问题,成为大家关心和议论的焦点。不少人认为,他应该评上元帅,还有人说,他曾为授衔一事闹过意见,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事实究竟如何呢?几十年来,有关粟裕授衔的问题,我接触了各方面的同志,听到了不少信息。多数同志出于好意,认为粟裕战功很大,消灭的敌人很多,中国革命战争胜利进程的加快同他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评他大将是低了,应该评他元帅。不光党内、军内不少同志持这种看法,连党外的高层民主人士邵力子等人,也有同感,都为他没授上元帅而感到惋惜。甚至有的还埋怨到毛泽东那里。也有人冤枉他,竟说他没授上元帅后,不满意,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他哭了。粟裕授衔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作为当时在他身边工作的工作人员,我有必要将了解的情况作一介绍。  毛泽东是要给粟裕授元帅的,是粟裕高风亮节,自己不要,把元帅让了  资历、威望、战功,是当时授元帅、将军的主要依据。****局考虑元帅、大将军衔,上将至少将的军衔,由****考虑。上将至少将的授衔问题,**确定了一个授衔原则,其中规定:正兵团级,原则上评上将,个别的可评中将和大将;副兵团级,原则上评中将,有少数可评上将,个别的可评少将。粟裕的行政级当时是大军区正职,比正兵团高两级,同野战军司令员一样。因此,他的军衔问题自然不能放在正兵团这一级考虑,而应放在大将、元帅这一级别予以考虑。  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在人民战争的大舞台上演出了许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活剧,如:他指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以及他参与指挥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都是这些活剧的生动体现。把蒋介石以及***的许多高级将领打疼了、打怕了。可以说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地步,没有任何敌人可以阻挡粟裕发起的攻势而逃*被歼灭的命运,为不少中外志士仁人所折服,所倾倒。毛泽东等****,更是赞不绝口。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大家想法一样,是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的。据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高级将领军衔问题,毛、刘、周、朱等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毛泽东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了肩上一颗星,硬是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朱德笑了说:“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么!同时当兵,谁也没有少打,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刘少奇说:“要做思想工作,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这时候决不可以放松。”毛泽东还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2002年11月8日,我(本文作者鞠开)陪《共和国大将粟裕》电视剧组总编导石征光访问了李银桥同志,他和我们又谈了毛泽东当时要给粟裕授元帅的一些情况。  从上述情况看,可以说明和澄清如下几个问题:  毛泽东是要给粟裕授元帅的,是粟裕高风亮节,自己不要,把元帅让了。  粟裕对军衔是这样一种态度,根本不存在对军衔不满意、毛泽东找他谈话、把他批哭的问题。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得悉党外高层民主人士邵力子说粟裕应该评元帅的消息后,作为一个喜讯当面报告他,并把材料指给他看,以为他会高兴的,哪知他脸一沉,*口而出:“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然后他又进一步向我严肃指出,“这都是低级趣味,今后不要议论这方面的问题了,没有什么意思。”   粟裕震大将  粟裕辞帅后,罗荣桓元帅也提出辞帅,被**否定。在正式公布军衔之前,消息已在将军们中传播,徐海东大将马上提出自己军衔太高,周总理批示:“不高,也不低,正好!”当得知粟裕辞帅为将后,许光达大将也要求辞掉大将军衔。后来直爽的许世友上将找到总理,要求自己当大将,总理说:“粟裕也是大将呀!”许将军就不再说话了。所以,后来人们说:“粟裕震大将”。

被错误批判后的岁月

被错误批判  1958年,刘伯承、叶剑英、粟裕、萧克等同志在**扩大会议上均遭到了错误批评!。  会议强加给粟裕的罪名是“反党反**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主要根据:一是说粟裕“一贯反**”,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都搞不好;二是说粟裕“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权限”;三是说粟裕“告洋状”。对此,粟裕一边检讨,一边也尽可能地做了实事求是的说明。主持**工作的彭德怀说:“要把粟裕批倒批臭!”在会议上,彭德怀、聂荣臻、黄克诚(大将)、谭政(大将)等都猛烈批评粟裕,林彪、罗荣桓也没有能够主持公道。  当粟裕解释自己从不争权,坚持华野司令员由陈毅兼任时,彭德怀马上说:“这正说明你阴险!”聂荣臻说:“作为总参谋长来讲,有了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这不是做小偷,而是要做大盗,大盗盗国!”林彪为了使彭德怀得罪所有遭批斗的同志,甚至说:“这次会议,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彭老总身边!”使得大会气氛完全被彭德怀的冲动情绪感染,粟裕错误被无限放大,几乎成了一无是处。在会议上,面对巨大的压力,粟裕被迫一次次的承认乌有的批评,一次次认错。  当然,也有的将军,尤其是一些上将,中将,很多人为粟裕辩白:“我在粟总长手下打了这么多年仗,我怎么就没看出来粟总有野心?!”也有人直接说:“**的意见我不能理解!”甚至同遭批评的叶剑英元帅也说:“粟裕怎么会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我看最多是有些骄傲罢了。”毛泽东曾向被自己封为终身海军司令的肖劲光(大将)征询对粟裕的看法。肖不犹豫的说“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好人。”**点头表示赞同。  此后,其实并不想完全整倒粟裕的毛**讲了句公道话:“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后来,在周恩来,陈毅,叶剑英等**成员的努力下,批斗粟裕最终没有成为敌我矛盾。  不过,粟裕并没有因此得到解*。**扩大会议虽然于7月2日结束了,仍有人继续在****中施加影响,把粟裕诬为“里通外国”。这就使毛泽东对粟裕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后来说过:“只要不是里通外国,错误就还可以挽救。”)不久后,毛泽东甚至在一次**会议上把粟裕作为军内的“坏人”点了名。结果,8月31日,******局通过了“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的决定,并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  9月,粟裕向黄克诚交接了总长。总理会后马上找到粟裕:“我不管你干什么,任何人让你粟裕离开北京都必须经过我的同意!”这样,粟裕就留在了**,没有遭到一些同志进一步的排挤,实际上后来的文革,粟裕也是被周总理保护而没有太大冲击的。此后,粟裕被派到军事科学院给叶剑英当副手。  粟裕被错误批判和**一年后,彭德怀、黄克诚等就在庐山会议上被打成了“反党集团”,粟裕也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时,刘少奇劝粟裕把1958年受到错误批判一事提出来。粟裕却明确表示:“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我自己的问题。我绝不利用党内**风浪的起伏。我相信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多么光明磊落的大将军呀!不知道彭老总知道后会怎么想,是不是心里会有愧意。  1960年1月,粟裕应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还特地转过脸来朝着粟裕说:“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彭德怀他们那个千人大会上搞的。”对此,粟裕十分兴奋,认为这等于毛泽东代表**给自己平了反。然而,****此后却并未就此发出任何指示和作出决定,因为有的元帅对粟裕仍旧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  1965年,继粟裕和黄克诚之后,又一位总长罗瑞卿(大将)受到错误批评,**能力已经很出众了的罗大将军跳楼重伤,“将军百战身名裂”到“将军一跳身名裂”的痛苦,证明总长实在不好当。  [2]1966 年,文革开始后,周总理提名粟裕主持国防工业,但粟裕1970年就被江青等人排挤出来。后来周总理又提名粟裕主持交通,港口工作,终于使粟裕保全于文革。 1972年,周总理身边的各部**都害怕江青等,不敢向总理汇报工作,惟独粟裕毫不顾及,每月都向总理汇报工作。总理曾经在公开场合说:“你们都应该向粟裕同志学习!”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文革期间会议,会见外宾的电影资料,都可以看到粟裕坐在总理身边。  1972年,在陈毅追悼会上,毛泽东曾握着粟的手说:“井冈山时期的战友不多了。”粟裕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是毛**给粟裕的一点安慰。受命南下一语惊人  邓小平东山再起,粟裕受命南下。回到北京,他向邓小平、叶剑英作了详细汇报。  邓小平上台以后,马上着手对**的事情进行整顿。他和叶剑英在召开**扩大会议之前,派粟裕下**做调查。粟裕决定先去华东,这是很有用意的。此时,王洪文、张春桥已在军队窃取高位。而上海又是江青***集团的势力很猖獗的地区。  他们先到了****驻皖**和安徽省军区。那个时候,江青***集团所谓的“民兵指挥部”正是很热闹的时候。他碰到的**个事情就是怎么样对待这个十分尖锐敏感的问题。平时谨言慎行的他,也并不是总缄口不言,到了关键的时候,他还是会说出很与众不同的话,会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  会议室里,坐了不少的军政要员,他们是来参加全省地委书记会议的全体同志。他们自然想听听**来的老将军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对“民兵指挥部”问题,当时就有不同的意见,不少**的同志看到了**的**,就提出全国出现的“工人民兵指挥总部”和地方武装部门谁指挥谁的问题。  这个时候,粟裕开口说话了。他的声音并不很大,却很有力量。“这个问题值得研究。记得50年代。我当总参谋长时,亲耳听毛**说过:鉴于苏联贝利亚**的教训,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军队系统。现在既有人民武装部,又有民兵指挥部,很值得研究。”   他说出这话的时候,全场没有一点声音。这几句话真可谓振聋发聩。这是公开地否定“民兵指挥部”!  有人说粟裕是有矛又有盾―――既引用了毛**的话,谁也不好反对;又点出了贝利亚的名字,而贝利亚又是一个有野心,搞阴谋的人,这等于说,有人利用民兵问题在搞阴谋。  事后,果然有人将他的讲话密报了“上海 帮”,但他们对毛**的话也无可奈何。这时,人们才理解了粟裕的斗争艺术。  一说到和林彪、江青***集团的斗争,好像老同志都是反对他们的。其实不然,当时也有个别老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看不清楚。在一次会上,一个老同志慷慨发言,批评别的老同志:“你们对无产阶级司令部的态度有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粟裕听说以后,笑笑说:“没有关系,他,我认识,我和他谈一谈。”   当天晚上,他把那个老同志叫了来,和他谈了很久。事后那个老同志说,多亏了粟裕找我谈了话,要不,我非在这个问题上跌跤不可。  粟裕回到北京,已经是6月初夏了。这次外出,他知道了不少情况。他给**写了一份比较“堂皇”的书面报告。因为**成员中还有王洪文、张春桥呀!他独自给叶剑英、邓小平两位**副**作了口头汇报。所谓口头汇报,就是不能给别人听的。内容自然是针对江青一伙的。  他说,现在他们(江青一伙)插手军队,搞第二武装,在安徽、江苏、山东等地搞“飞地”(即搞所谓农场、生产基地),要警惕他们搞“东南武装割据”。他还告诉两位老帅,那些人虽然想插手军队,但军队团以下是稳定的,他们的手也不是那么容易**来的。但是**确也有少数投机分子,跟“四人帮”很紧,还有一些同志是思想糊涂,以为“四人帮”就是正确路线,跟着他们跑……   粟裕告诉邓小平和叶剑英,有一些**同志脑子不清醒,热衷拉山头搞派性,拉一些人,打一些人,搞得不好会把这一些人压到“四人帮”那边去。  在汇报过程中,邓小平和叶剑英都听得很认真,他们不时还问一些问题,而粟裕的回答令他们比较满意。在不久召开的**扩大会议上,两位****的讲话中都引用了粟裕的一些观点和材料……

公正**

  **有关文件中开始提到粟裕受到错误批判的情况,是1987年9月11日。在这一天,由于主管编辑的宋时轮上将(曾任三野十兵团司令)的提醒,****常务会议决定,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人物分册“粟裕”条目中加上这样一句:“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判”,公开指出了1958 年**扩大会议对粟裕的“批评”是“错误”的。对此,当时任**常务副**的杨尚昆让人向粟裕夫人楚青转达了这样的话:“这件事我已费了很大的劲,只能先办成这样了。”   给粟裕正式**,是在他去世10年之后。这时,彭德怀,聂荣臻,黄克诚,谭政都已去世,最后阻碍昭雪的力量终于消失。 1994年12月25日,****副**刘华清和张震(曾任三野参谋长,55年中将,88年授为上将),联名发表了题为《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文章同时在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和****机关报《***报》刊登。文章除了对粟裕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外,特别明确指出: “1958年,粟裕同志在**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军事委员会的意见。”这篇文章经由****和总**部先后草拟,总**部、****、**党史工作**小组修改审定,最后由******审阅发出。这个代表****为粟裕正式、公开的**,虽然来得太迟,但终于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还粟裕以清白高洁,既告慰了九泉之下的先烈英灵,也实现了许多干部群众多年的心愿。这一长达36年的历史公案,至此总算有了一个公正的了结。

指挥的主要战役

  战役名称 指挥员 我方与敌方兵力对比 歼敌数量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53700人鲁南战役 粟裕 13万:约16万 53530人莱芜战役 粟裕 19万:约24万 56800人孟良崮战役 粟裕 16万:约45万人 32680人以上豫东战役 粟裕 20万人 :25万人 93970人济南战役 粟裕 14万:10万多人 10.4万人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谭震林 60万:80万 555570人渡江战役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谭震林 60万人:45万人 30余万人

光辉战绩

粟裕创造的五大战争奇迹  (一)现代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以战养战的奇迹  (二)腹背受敌的歼灭战孟良崮战役  (三)孤军深入的歼灭战豫东之战  (四)60万对80万的围歼战淮海战役  (五)投鼠忌器的攻城战上海战役解放战争创造奇迹  解放战争***军全面进攻阶段,用于华东战场的兵力为25个整编师68个旅,占其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其重点进攻时,用于山东战场的兵力为60个旅,占其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4%。  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解放战争**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作为华东战场的统帅,对战役指挥负主要责任的军事首长,粟裕指挥的战役大部分都有创记录水平,并对战区作战以至整个战争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粟裕的十条大兵团作战思想  1、运筹主力兵团大规模作战,战区指挥员具有战略头脑、善于综观战争全局,敢于独立思考,把战役问题放到战略高度去考虑。通过战役胜利去实现统帅部的战略意图。  2、综合考虑战区内敌我双方的兵力兵器对比和行动企图、当面敌军各部的战斗力强弱和所处态势、民情和地理条件、以及战役发展各阶段间的前后关联等诸项因素,正确选择作战区域和攻歼目标,一切以便于歼敌为原则。  3、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战机。战机通常是通过指挥得当,广泛机动,诱使敌人因应而创造出来的。因此,既要善于捕捉战机,更要善于创造战机。  4、指挥的重心应在放在战役的转折点上。只要在有决定影响的环节上掌握了主动,就能确有把握取得战役全胜。指挥员应以极大精力,促使战役转折尽早来到。  5、善于集中兵力。集中兵力的关键是选择和判断作战的重点。要根据战役的发展变化,适时转用兵力,实行连续作战,求得一支**顶几支用。这样,才能在战区总兵力对比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决定性的时间和部位形成对敌优势。  6、战争规模的发展和战场态势的变化,必然引起作战方式的转变。战役指挥员要适时实施作战方式的转换以及由此引起的战术技术上的改变。  7、根据各支参战**的不同特长,加以恰当使用,或用于野战,或用于阻击,或用于攻坚,等等。同时,合理使用地方武装,与野战兵团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8、战役过程中和战役结束后,当敌情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新的战机时,要果断、巧妙地组织**撤离战场,迅速转移。这不仅关系到与下一步作战任务的衔接,而且直接影响战役本身的成果。战役打得好,如果转移不当,也会转胜为败;战役进行得不顺利,但转移得当,也可以减少损失,改变不利态势。  9、大兵团作战要严密组织,参谋机关应成为军队行动的“发动机”。指挥员必须高度重视司令部的工作与建设,以保证首长和司令部的不间断指挥。  10、高度重视大兵团行动的后勤保障,特别要充分依靠战区内党和**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支援前线,保证**供应。 [3]

历史评价

人民对粟裕的评价  粟裕智如张良(直接与***军决战于长江以北);才如韩信(孟良崮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死后与先死的官兵同葬)  “毛**当家家家旺 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苏中民谣  “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过长江,五人总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 领袖将帅评价粟裕  淮海战役,粟裕立了**功。――毛泽东  我的这些战友中,就数粟裕最会打仗。――毛泽东(师哲《在毛**身边》)  粟裕**的新四军**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以**师**作战最多,战果最大。”――刘少奇  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刘伯承  粟裕同志素以能征善战、愈战愈奇著称于世,尤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闻名中外。――张震  粟裕尽打神仙仗。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林彪  粟裕受过人家的打击,决不会打击人家。―― 陈毅  古往今来,两种人最危险,一是功劳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这两样一样都不少,能不被整吗? ――陈赓  粟裕人格品德光彩照人,有一颗金子一般的心。―― 张闻天对手对粟裕的评价  冈村宁次曾在南京设有研究粟裕的小组,专门探讨粟裕的作战特点和规律,得到的结论是:“此人打仗经常是破常规、出奇招,常常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想不到的时候狠狠地咬你一口,毫无规律可寻。”   有人问张灵甫:“你认为当今军界谁能与你相比?”张灵甫答道:“粟裕。”   土木不及一粟。――胡琏

粟裕大将头颅中的三块弹片

  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  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弹片。  2003年,军事科学院筹建院史馆,粟裕大将夫人楚青公开了这三块珍藏近20年的弹片。[4]

粟裕与中国新四军研究会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是1979年,由栗裕同志发起成立的。“文革”后,栗裕在广州疗养,有一次和当地人聊天时,无意中发现,他们竟然不知道“新四军”这支抗战中与“八路军”齐名、由*****的著名**。后来,他便与彭冲、张震等新四军老将一道,发起成立了新四军研究会(全称为: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首任会长为叶飞。这个研究会实际上是全军性的,因为新四军研究事实上也是我军军史研究重要组成部分。  叶飞逝世后,由彭冲同志接任会长,****老政委傅会兴任副会长,谭碧兴任第二副会长。2004年时,彭冲已接近90岁,其它几位副会长也在80岁左右,这时候研究会就讨论要找一位相对年轻的新四军老战士来做会长,几经遴选,最后定了他们一路看着成长起来的周克玉。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是一个在全国有着重大影响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粟裕、谭震林、李先念、叶飞、彭冲等都曾担任会长或名誉会长。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新四军研究分会。

家庭亲属

  妻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3月出生于江苏扬州,1941年12月26日与粟裕结婚。  长子粟戎生,****原副司令员,中将。  次子粟寒生,原香港远洋公司副总经理。  女儿粟惠宁,女婿陈晓鲁(陈毅之子)。  长孙粟志军。

相关**作品   电视剧  《七战七捷》  《英雄孟良崮》  《豫东之战》  《济南战役》(系列电视剧《苏中保卫战》《华东野战军》)  《野战师》等。  还有在以下电视剧中出现过  《古城情恨》、《新四军》、《红日》、《解放》、《井冈山》、《上将许世友》、《浴*坚持》、《叶挺将军》《决战南京》等,《亮剑》中解放战争时期的司令员原型也是粟裕。  电影  《大决战(淮海战役)》、《开国大典》、《大进军(大战宁沪杭)》等,《黄桥决战》中的谷盈原型也是粟裕。  记录片  《粟裕大将》、《百战经典名将与名战之常胜将军粟裕》、《中国记忆――大将粟裕》、《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百战经典雄师劲旅之坐断东南》、《新四军》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