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磁实 创新不止
孟广禄的功力渐深,一出场多能获得碰头彩。可是,他的先天条件并不出色,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成为名角的诀窍,就是靠着刻苦学习以勤补拙的。多年前,孟广禄经常乘坐夜车前往济南向方荣翔求教。到了老师的家门口,通常是凌晨,为了不耽误老师一家的休息,他便在楼梯上坐着等候,直至天亮。为了尽快地跟方老师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他每次都带上录音机,白天逐字逐腔地跟方老师反复练唱,晚上回到住宿的小旅馆就专心听录音。因为住不起单间,又怕影响同室旅客的休息,就蒙在被窝里一遍遍地听,反复吟唱。方荣翔也非常喜爱这个朴实、厚道又特别有灵性的小伙子。孟广禄学艺不仅勤奋,还有一股子钻研劲。他觉得,唱腔一定要继承前辈的特色,但也要有改革和创新,既要有京剧的味道,又要有时代感,还要有自己的东西。他爱琢磨唱段、唱腔,有不少新创意。比如《探阴山》这出戏中,有这样一句:“下阴曹,游过了五殿,哪得安然”,孟广禄改成“下阴曹,游过了五殿,一殿一殿哪得安然”,使声腔更好听了。如《锁五龙》中在见罗成一段,他尝试着在“板”上做了一点改动,突出了单雄信的性格。在《宰相刘罗锅》中的和�|与《袁崇焕》中皇太极这两个人物的人性化塑造中,都体现出孟广禄的新思考――粗犷之中融入精致、多层多角度刻画人物的一面,更显多姿多彩,更容易与今天的青年观众沟通。这些创新都得到了行家的赞同和戏迷的认可。他还能唱京东大鼓,反串京剧的其他行当也有两下子。他认为,只有兼收并蓄,才能厚积薄发。
孟广禄塑造的角色,身份、心理都不一样,有刚正无私的包公,也有窦尔敦那样的草莽英雄,以及单雄信那样傲然赴死的大将军。要演好这些人物,必须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细致的分析和深刻的理解,而这些一定是建立在刻苦训练的基础之上的。孟广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舞台上塑造的包公、姚期、廉颇、窦尔敦等武气赳赳的大花脸形象,这确实符合他的性格,孟广禄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办事堂堂正正、说话落地砸坑的人。他说:我喜欢裘派花脸的表演风格,一派正气,不怒自威,令人敬重。许多人知道裘派的英武、豪气,刚劲,但是裘派还有不易为人察觉的细腻、柔情一面啊!再有,裘盛戎、方荣翔也都属于瘦小身材,但是要在舞台上表现出自己的高大和威仪来,这需要什么窍门呢?他认为这恰是他从艺生涯中值得深入探究的。
弘扬国粹 中西交汇由于演出任务多,业余时间就显得更加宝贵。但是,孟广禄从不拒绝票友的求教,巴闲暇用在这方面,他从没觉得耽误事,而是倾心投入,从无半点怠慢。他说,振兴国粹艺术,他们这一代人更要有责任,更要有危机感。只有与时俱进地将其打造成世界品牌,让海外人士从看着新鲜到切实喜欢,才能增进海内外以京剧艺术为载体的友好交往水平。因此,实现京剧世界性的前提,就是要体现包容性、开放性和参与性。而教“洋票友”提高技艺,就是孟广禄贯彻这个思路的积极尝试。来自德国的清华大学留学生马蒂尔,对京剧花脸情有独钟,非要拜孟广禄为师。一来二去,马蒂尔也能唱两口了。通过学京剧,有效促进了汉语水平的提高,还能在京剧演出现场给外国友人当翻译。孟广禄说,其效果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对未来持续产生着很深的积极影响。马蒂尔回国后,在当地播下了京剧艺术的种子,他的亲戚朋友也因为他在中国的这段经历而爱上了中国的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孟广禄说,难道这些付出不值得吗?
在东南亚、在欧洲、在澳大利亚的京剧演出现场,孟广禄都深深感到,现场特别安静。台下不论是哪个国度和地区的观众,都听得津津有味。这决不仅仅是打着英文字幕的原因,是京剧的独特魅力在感染着大家。是啊,京剧的文化底蕴深邃,浓缩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在海外能够引起共鸣,并不奇怪,关键是如何通过传承和创新,来保持住强大生命力,发扬光大。孟广禄在不断思忖着。从澳大利亚演出归来,他又向以往完成重大演出之后那样,认真总结每一个细节,并在实践中去认真体味、去尽快改进、去努力提高。
严谨谦和 热爱生活孟广禄从不讳言自己出身于贫苦家庭,他从无大明星的架子。为化妆方便一直没有留过须发的光头上戴一顶平平常常的帽子,一脸灿烂随和的笑。近年来,各地邀他演出的很多,有时报酬很丰厚,对此,他都能以大局为重。他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主动参与支援抗洪救灾或为残疾人义演的专场,把演出收入捐献。
有人问孟广禄,你上台时为什么总是那么精力充沛?孟广禄回答说:“除了抽时间练功,劳累时再玩玩收藏,坚持用文明向上的方式调剂自己的身心,就能把最好的艺术状态奉献给观众。”刚柔并济、粗中有细,爱艺术也懂生活,也正是孟广禄的生活追求。他特别喜欢养蛐蛐儿,且对此研究很深,在同行中也是非常出名的。他养的蛐蛐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令人难以想象。单说一样,他特意找人制作的蛐蛐罐儿就有上千个,不仅材质各异,而且一一印上了“裘派传人孟广禄之罐”的戳记,看起来颇有意趣。他那一百多平方米的居室里,满世界都是砚台镇纸、宝剑铁球、匏器印章、唐卡堆绣、胡琴笛子、名人影照等收藏品、赏玩品,还有品种繁多的花花草草,猫狗金鱼,土龟八哥,那叫一个一应俱全,满满当当,活赛一个小规模的陈列馆和生态园。孟广禄忙归忙,可是一回到家,就马上沉浸其中,自得其乐,甚是得意,还时不时透出几分率真和童趣。
孟广禄 - 个人轶事 “我只是个京剧演员”孟广禄曾被评为首届“中国京剧之星”,还获得过中国京剧“梅兰芳金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等。这些奖项对京剧演员来说,可能是一生追寻的目标,年轻的孟广禄全得到了,但他却表现得很低调。他说:“‘艺术家’可不敢当,我对这个称呼过敏。如果我都是艺术家,那我的老师怎么叫?我只是个京剧演员。”孟广禄说:“我不是为了出名才唱戏的,而是唱戏让我有点儿名气。在艺术上我对自己是苛刻的,就怕在台上有对不起观众的地方。作为一名演员,我对自己看得很平淡,我努力是因为我喜欢京剧。我想的更多的,是怎样在艺术上有更大的提高与发展,怎样用自己的艺术更好地服务于观众,怎样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更多地报答社会。”
舞台上下皆精彩
孟广禄每次演出都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常常要在观众的连续掌声中加唱一段。在铜锤花脸这一行当中,孟广禄以其韵味醇厚、嗓音高亢、做派大方享誉全国,受到了无数戏迷的喜爱。他说,作为一名京剧演员,我从未感觉京剧不景气。孟广禄觉得,唱腔一定要继承老前辈的,即使有些改动也不能太出格,演出来既有京剧的味道,又有时代感,还要有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受到更多戏迷的喜爱。多年来,他刻苦努力,精益求精,虚心向老一辈京剧艺术家学习,潜心钻研裘派京剧艺术,曾被评为首届“中国京剧之星”,获得过中国京剧“梅兰芳金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等。有人说,孟广禄的过人之处,不单单是嗓子好,还在于他的悟性强,能从整体的神韵切入来理解裘派的演唱风格,在全面继承的同时,更是在一派从容中显出大家气度和传统艺术的文化品位。
京剧未来会更好孟广禄坚信京剧有美好的未来。孟广禄说:“谭元寿老先生说过一段话我很赞成,他说,历史上,京剧曾有过三次**:**个**在清朝末期,第二个**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第三个**就是所谓的样板戏时期。我觉得,第四个**就在不远的将来。这种自信我是从青年们身上找来的,头几年,年轻的京剧观众几乎没有,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观众回到剧场来看戏了。”
孟广禄领衔主演《铡判官》
《铡判官》是一出唱功十分繁重的裘派经典剧目。裘盛戎先生唱红大江南北,令“裘迷”听得如醉如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由裘派大**方荣翔先生改编整理后再度公演,享誉舞台。而今正处艺术巅峰期的孟广禄又延请裘门**,根据自己的表演特长和当今观众审美口味,再度对老版本进行“深加工”,本着“移步不换形”的创作宗旨,做出了大胆而又审慎的新突破。用孟广禄自己的话来说,这出新版的《铡判官》要呈献给观众的是“老的东西,新的滋味”。孟广禄的声腔韵味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