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贻芳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姓名:王贻芳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3.2.20   出生地点:南京   1984年获南京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学士学位,同年为丁肇中教授选中,赴其**的L3实验深造,91年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91年9月至92年6月在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任Research Staff,92年6月至96年3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物理实验室任Research Staff,96年4月至2001年2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任Research Associate。   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2001年12月回国,现任高能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实验物理中心主任、副所长。   在国外期间,曾参加L3,AMS,Palo Verde和KamLand等实验,在中微子物理、e+e- 对撞物理、宇宙线与天体物理、探测器设计与建造、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近期重要工作有:提出一种新方法来判选长基线中微子实验的能量与基线;首次提出水基契伦柯夫量能器与一种新型太阳中微子探测器;首次提出“Swap Method” 以解决时间不对称信号中的时间对称本底问题,对低本底中微子实验具有重要意义;首次完整计算出宇宙线引致的中子产额,扫除了国际上围绕这一问题二十多年的混*, 对中微子实验、质子衰变、暗物质寻找等均有重要意义;在国外**完成了多项实验工作,如Palo Verde 中微子实验的电子学、触发、数据获取、离线软件系统以及物理分析, AMS 与 KamLAND 实验的蒙特卡罗模拟与设计等。曾任 L3 实验的新粒子寻找与多光子态物理分析组组长,在新粒子寻找,tau物理,QCD等方面有多篇以L3合作组名义发表的文章,并在数据库、神经网络分析方法、探测器的设计与建造等方面有多篇文章在NIM上发表。   目前主要从事BES III的改进工程, 并继续进行新型中微子探测器及长基线中微子实验的前期预研。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