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谭盾 - 个人简介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谭盾出生于湖南长沙丝茅冲,幼年深受中华楚文化的影响,后来进入京剧团开始其京剧音乐家身涯。1978年考入北京**音乐学院作曲系,随赵行道、黎音海学习并取得作曲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音乐学院研究生院,198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他是**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会。

早在大学时期,谭盾即为当时**音乐学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1979年,22岁的谭盾创作了**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就因使用了鼓、萧等当时被认为是前卫的音响和技术而引起争议。被同学郭文景称"绝对是个天才"的他在1983年以交响曲《风雅颂》赢得国际作曲大奖(Weber prize in Dresden),1984年举行的"谭盾中国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发表了《天影》及《双阙》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评,却也震撼了当时的民乐界。由于坚持在声音、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他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到美国后的谭盾也曾有过在街头拉琴谋生的经历,1989年,一首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问世后,谭盾终于在国际乐坛获得成功,并不断以令人惊奇的创作成为越来越被国际乐坛瞩目的重要作曲家。 1986年,谭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至今谭盾旅居于美国纽约。

从1990年开始,谭盾进行了一系列试图把剧场表演和乐队结合起来的《乐队剧场》创作,其中为音乐界著名的"克罗诺斯弦乐四重奏"而写的《鬼戏》及为日本NHK交响乐团创作的《门》,因其特别的表现方式而引起轰动;《交响乐1997--天地人》由大提琴家马友友、香港交响乐团和中华编钟乐团于1997年香港回归音乐会上首演;同年歌剧《马可・波罗》成为当年国际乐坛最轰动的重要演出,并为谭盾赢来诸多好评与国际奖项;此外,他所创作的歌剧《牡丹亭》、为美国纽约爱乐乐团创作的协奏曲《水》以及为全球新千年电视庆典节目《2000 Today》所写的同名交响曲和为纪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巴赫音乐学院委约的《马修受难曲》等不断成功上演,谭盾多元化的音乐使他声誉日隆。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为了创作好该片音乐,谭盾不辞辛劳,不计报酬,深入剧组体验生活,来到南京大屠*纪念馆重温历史,酝酿感情,全身心投入创作,并一改以往的创作风格,完全融入了电影表达的历史氛围中,音乐语言朴实无华,简单明了,感人至深,是一部悲壮宏伟的交响诗魂。主题歌《不要哭啊,南京》用男低音独唱,童声合唱,男低音合唱三种形式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贯穿整个音乐中的二胡与乐队的交响协奏,好似一位尝尽人间悲欢离合的老人在痛苦的回忆,在向孩子们讲述着历史。《南》片的音乐注入了创作者热爱生命,向往和平的心愿,强调了中华民族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下所经受的苦难,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的反抗与期待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呐喊,跳动音符,撼人心魄,具有东方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方式。

1995年,受德国著名作曲家汉斯(Hans Werner Hanze)推荐,谭盾成为慕尼黑国际音乐戏剧比赛评委;1996年受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满澈(Turu Takemitsu)提名获加拿大格兰.格德音乐奖(Glenn Gould Prize);1997年他被《****》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国权威音乐杂志《歌剧世界》评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年谭盾荣获当今世界最权威的格威文美尔作曲大奖;2001年他因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赢得使他声名远播的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像奖。 目前,谭盾的音乐在世界各地由著名指挥和乐团频繁演出。为世界著名的克隆那斯四重奏团写的《鬼戏》自1996年首演以来不断由该乐队在世界各地巡演。“多媒体交响剧场”(Orchestra Theatre)系列是谭盾十年前开始的一种新尝试,试图把剧场表演、多媒体艺术与乐队融合起来。

谭盾 - 个人荣誉 凭《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获第44届格莱美四项提名:“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取自电影版《卧虎藏龙》主题曲:“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取自《卧虎藏龙》的《月光爱人》;“最佳古典音乐”,取自《卧虎藏龙》的《永恒的誓言》;“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取自谭盾的《易》吉他协奏曲。

谭盾 - 大事记

1、他被《****》评为1997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1999年因歌剧《马可波罗》获得格莱美作曲大奖;他为电影《卧虎藏龙》的作曲获得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被《美国音乐》杂志评为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他就是谭盾。 他以其鲜明而具有挑战性的音乐观念,与世界各主要乐团合作,曾指挥过的当代最重要的乐团包括:荷兰皇家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巴西圣保罗交响乐团、伦敦小交响乐团及中国爱乐乐团等。

2、凭《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获第44届格莱美四项提名:“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取自电影版《卧虎藏龙》主题曲:“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取自《卧虎藏龙》的《月光爱人》;“最佳古典音乐”,取自《卧虎藏龙》的《永恒的誓言》;“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取自谭盾的《易》吉他协奏曲。

3、谭盾作曲角逐奥运歌 《拥抱爱的梦想》打国际牌谭盾的奥运歌,制作团队显然“国际化”了。“你在我身旁,我们共享梦的时光……You are me,And I am you,One world,One dream,My name is hope,My name is love。”昨日,著名作曲家谭盾在北京首次公布其奥运主题歌参选歌曲的歌词。在这首名为《拥抱爱的梦想》的参选歌曲中,汇聚了金牌制作人大卫・福斯特、著名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和张靓颖等明星人物。而大卫・福斯特更是表示今年9月他将带他的明星梦之队到中国演出。

4、《门》由法国著名指挥夏尔・迪图瓦指挥日本NHK交响乐团于1999年作世界首演后,在世界各地相继上演。《交响曲1997:天地人》由大提琴家马友友、香港管弦乐团和中华编钟乐团于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上首演。交响乐《死与火》由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艺术总监詹姆斯・莱文在美国首演并由大都会歌剧院乐团在各地巡演。歌剧《牡丹亭》由美国著名导演彼得・萨拉斯执导并巡演。协奏曲《永恒的水》由库尔特・马祖尔指挥纽约爱乐作世界首演,并在世界各地巡演。谭盾千禧年的**个作品是为全球千禧年电视庆典节目“2000年的今天”所写的同名交响曲。该庆典节目由英国BBC广播公司、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和SONY唱片公司合作制作,经由中国**电视台等全球55家电视网卫星传送到世界各地。为纪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国际巴赫协会委托的《水祭》(根据《马太受难曲》所作)已巡演德国、日本、英国和俄国等地,并在2002年纽约“下一浪潮艺术节”二十周年庆典上作开幕演出。

谭盾 - 作品简介

主题歌《不要哭啊,南京》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为了创作好该片音乐,谭盾不辞辛劳,不计报酬,深入剧组体验生活,来到南京大屠*纪念馆重温历史,酝酿感情,全身心投入创作,并一改以往的创作风格,完全融入了电影表达的历史氛围中,音乐语言朴实无华,简单明了,感人至深,是一部悲壮宏伟的交响诗魂。主题歌《不要哭啊,南京》用男低音独唱,童声合唱,男低音合唱三种形式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贯穿整个音乐中的二胡与乐队的交响协奏,好似一位尝尽人间悲欢离合的老人在痛苦的回忆,在向孩子们讲述着历史。《南》片的音乐注入了创作者热爱生命,向往和平的心愿,强调了中华民族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下所经受的苦难,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的反抗与期待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呐喊,跳动音符,撼人心魄,具有东方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方式。

纪念恢复对香港行使**的作品《天・地・人》

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

专辑名称:《卧虎藏龙》电影原声带唱片公司:SONY MUSIC简介:在李玟的开场曲“A love before time”高昂激越的歌声中,揭开了这部 电影原声带的序幕。一种中国的、武侠的、古代的琴音,东方而略带哀伤与神秘的乐章,缓缓并依序地进行着。由谭盾与马友友合作完成的这张《卧虎藏龙》电影原声带,基本上并不像是一般电影藉由古典音乐的模式作出来的西方配乐,反倒像是因为电影结构与戏的氛围,让谭盾与马友友的音乐有着浓浓的江湖戏味; 这样的“古味新音”,似乎有那么好长一段时间不在原声带市场上出现。不过,马友友的大提琴虽非主轴,却是一个画龙点睛的重点。似中国古琴带来的悠扬氛围,贯穿全片不断延伸,诉说着这部片子各个桥段所描述的爱恨情仇。

《夜宴》电影原声 导演:冯小刚  作曲: 谭盾  指挥: 谭盾  演奏: 郎朗  演唱: 张靓颖 周迅谭盾为《夜宴》原声音乐的创作定下的基调颇为创新:1+1=1。谭盾对此的解释是这次的创作是中国电影音乐、民族音乐的全新尝试,是古代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东方与西方的完美结合,但所有的撞击最后在音乐中的体现是交融。在已经完成的《夜宴》影象与音乐的结合片段中,谭盾的这一理念贯穿始终。白色面具、竹林、古舞,铁面人、宫殿、剑光,情爱、欲望、寂寞,伴随着情节的铺陈起伏,凝聚凋零的悲怆情韵,营造出一个荡然史诗,传达出身处人物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寂寞,中国民族音乐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西方古典音乐的浓烈中燃烧,彰显影片中那份蕴藏在天地之间的凛冽孤单情愁。

在创作方面谭盾的突破极大,完全不同于《卧虎藏龙》中的中国古典基调,此次《夜宴》原声在走势上不但有由静转动的层次感,更时见以静制动的视听震撼。在《今夜--生死竹林》《欲》等段落中,经由古色古香的音乐神韵与冥想音乐,营造出极具东方思维的空灵意境。钢琴与弦乐层次铺排气象万千、错落有致,将画面的震撼性与戏剧的感动性同时汇聚。几段交战乐章里不但有力拔山河的大合声,还有风云万千的管弦乐竞奏。而滕格尔与周迅演唱的主题旋律《越人歌》更是犹如一厥唯美哀然的命运乐章穿梭其中。钢琴、弦乐、古筝的悲柔音质,把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向性与静态的神秘感巧妙的融进西方传统弦乐世界,让弦乐在波涛汹涌之际也能听见低沉的伤感情绪。张靓颖演唱的片尾曲《我用所有报答爱》更由影片令人意外的结局缓缓带出,高亢而悲情的嗓音与金属感的钢琴演奏紧紧交融,伴随着影片中由章子怡饰演的悲剧主角最后的眼神,为影片结尾制造出辉煌的最后**。

经典友友 (又名: CLASSIC YO-YO) (本作品中: 创作) 演奏:马友友  创作: 巴赫 约翰・威廉姆斯  谭盾 Sergey Rachmaninov Gabriel Fauré 简介: SONY CLASSICAL最近特别从马友友历年获得格兰美奖与奥斯卡金像奖肯定的许多张专辑中,精挑细选出他最具代表性的精华曲目,完成了这张马友友20年来最完整的精选集。堪称是让乐迷接近马友友音乐魅力的最佳入门教材。

《水》《水》这部作品的演出十分特别,台上全是水,水即独奏乐器。谭盾为此专门做了50多种有关水的装置,它们可以让水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谭盾说:"我们天天的生活都与水有关,可是你听到水的声音没有?"他为此讲了一个故事:在纽约一个岛上,一位犹太老人天天坐在海边看水,谭盾问他:"你每天都在看什么?"他答:"水有意思,在陆地上可以划分美国、加拿大,但水是划不开的,昨天有可能从我的家乡来,明天又可能流到别处去,你看到每天的水是一样的,但我看水天天是不一样的。"谭盾说,这部作品一是强调人们生活与其中从未听到的声音,听众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二也算是环保,沈从文有几句话,大意是,水除了流过山流过河,是否流过你的头脑,你的身体,能不能听到清澈、宁静,也是物质环境对人的乞求。《地图》2004年10月31日,在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作曲家谭盾推出的一部名为《地图》的音乐作品倍受关注,在这部音乐作品中,谭盾将影像中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并把它称之为多媒体景观音乐。近两年,谭盾带着他的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尤其是在湘西凤凰演出时,谭盾曾经将演出舞台搭建在凤凰古城北门码头的沱江河畔,3000多名当地居民聚集在此,现场聆听了他们生命中的**场交响音乐会。

其实"地图"这个字,实际上它是一个,心力历程的地图,是一个文化的地图,也是一个寻找过去与未来,寻找根与前景的一个地图,跟传统的现象蛮相和,因为人类的语言发明之前是有音乐的,在语言发明之前,他们是听音寻路,过一个寨子的时候,过一个村的时候,你必须留下你的歌, 这样所谓听音寻路,听到回声,听到对歌,听到乡间不同的口音,不同的音调,不同的节奏,寻找你的去路,寻找你要去的方向。那么我觉得声音的地图可能是永恒的。它可能是超越于绘制的地图,也超越于电脑的地图,也超越于雷达的地图,因为它是连接于我们生命和过去根的一种这样的东西。所以地图的含义从作曲的角度来说,实际上融合新的科技,融合媒体,融合电视,最重要全部集中在声音,在音乐,在这种传统的根的一个基础上,去创作的一个乐曲和观念。

谭盾的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和中国文化的底蕴让他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音乐创作之路。他做出了水乐、石乐等离经叛道的音乐,他的作品和为人都备受争议。但这位被贴上另类标签的音乐**热情似火的个性和对音乐的执著,是他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谭盾 - 个人作品 二十多年来谭盾通过他的音乐把中国文化传到世界,受到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其主要作品包括:五部交响戏剧系列、观念音乐--自然系列、歌剧《茶》、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死与火:和画家克利的对话》、四重奏与琵琶《鬼戏》、歌剧《牡丹亭》、由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约的歌剧《马科・波罗》、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约的《复活之旅》、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卧虎藏龙》、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创音乐、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世界交响曲》以及为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等。而这些作品大都由世界著名指挥家和乐团及帕尔曼、马友友这样的大演奏家来演奏的。这些骄人的成绩足以说明,谭盾已经用中国文化作为根基,融入世界音乐大氛围中,并完全被世界所接纳,所欢迎。 谭盾 - 个人创作 谭盾是发明家 最早令他名噪国际的是用"陶器"和"纸"来创作音乐,此外"石头"和"水"也是他非常喜欢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名的《陶土乐》、《水乐》、《纸乐》等实验作品引起国际乐坛注意。除了用"陶器"和"纸"作为他编写乐曲的配乐外,谭盾也比较喜欢以大提琴、编钟等乐器作配乐,但那不一定是大提琴传统的声音,在《卧虎藏龙》中,谭盾让马友友将大提琴拉出了二胡的声音,而在《交响乐1997--天地人》中,大提琴的声音只能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

谭盾奥运歌曲2008年,谭盾为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奉献出了这一首气势恢宏而又温暖入心的候选主题曲――《拥抱爱的梦想》。国际顶级作曲**David Foster与华人音乐**谭盾倾力打造,意大利美声**Andrea Bocelli携手目前中国最佳流行女声海豚公主张靓颖,为北京奥运献上拥抱梦想的歌声。它跨越太平洋两岸,跨越语言的边境,跨越古典与流行的界限,跨越光明与黑暗的分别,闪耀希望的光芒。它是国际性与民族性融合的顶级佳作,力求表现奥运开幕式的辉煌,跨越国界的携手展现了中华民族友好博爱的国际形象,曲调大气磅礴却又琅琅上口,中英文两个版本的制作更有利于中国奥运歌曲的国际传播。

谭盾 - 作品影响 1978年夏天,在湖北出土了2400年前的战国时期一位贵族曾侯乙的陵墓,大量出土文物中有一组完整的青铜编钟。它不仅造型精致,还有完整的半音阶音域和完整的调域。谭盾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就为编钟、大提琴、童声合唱和乐队创作一部恢宏的《交响曲1997“天地人”》。希望中国音乐能像这部交响曲结尾处的编钟奏出的美妙乐声一样,天地人和,经久不衰,永葆青春。《交响曲1997“天地人”》的最后两段《摇篮曲》和《和》是童声合唱、大提琴与编钟的完美结合,以童声合唱为主,穿插着哀婉、沉思的大提琴和胸怀宽广、安详平和的编钟。《摇篮曲》改编自谭盾的电影音乐,为悼念**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殉难者。悲伤的母亲对这她的孩子唱着: 不要哭啊!南京 不要哭啊!宝宝 小帆船你漂啊漂 扬子江你快快跑 碰到月亮亲个嘴 见到太阳问声好 最后一段《和》歌唱着《和平之歌》。欢乐平和的歌声慢慢飘来,虽然昔日的战鼓和沧桑尚未远去,孩子们的歌声歌唱着未来的希望。乐曲借李白的诗句对位席勒的《欢乐颂》歌词,谭盾最后的颂歌寄予自然以灵魂永恒,和谐地与我为一: 天-地-人 听着 不再是离别的钟声 敲响了春天的大门 不再是冬天的风 吹响了庆典的号角 不再是昔日的战鼓 奏响了永恒的谐和 不再是哭泣的母亲 唱出了欢乐的歌 啊……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谭盾名气很大,但误解也不少。1957年生于长沙市郊,对湖南民间音乐和民族乐器非常了解,日后成了知名作曲家仍然常回家乡与当地乡亲载歌载舞。1978年考入**音乐学院时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小提琴手。谭盾在国内时就创作过《风雅颂》等出色的管弦乐和民乐作品。1986年赴美深造,此后大胆探索新的音乐理念和乐器,如在西方获得很大成功的《鬼戏》、《马可・波罗》、《Yi2》、《水的受难曲》等等;以及很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杰作,如《交响曲1997“天地人”》、《地图》、歌剧《茶》等等;同时还有钢琴独奏曲《八幅水彩画》、中国民乐作品《双阙》、《西北组曲》等传统风格的佳作;更有《卧虎藏龙》、《英雄》等电影音乐精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