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华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湖北随州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李中华 - 武汉大学李中华 个人资料

姓名李中华任教专业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在职情况在性别男所在院系武汉大学文学院

李中华(1944-),男,湖北随州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代表性著作

《诗经主题辨析》(上、下册,与人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楚辞学史》(与人合著),武汉出版社1996《楚辞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李后主的人生哲学》,台湾扬智出版公司1996《抱朴子注译》,台湾三民书局1996《六祖坛经注译》,台湾三民书局1997《禅林宝训注译》,台湾三民书局2004

代表性论文

《楚辞:宗教的沉思与求索》,武大学报2001、1《先秦招魂习俗与〈招魂〉》,光明日报2003、7《“屈原赋二十五篇”辨说》,光明日报2004、1、14《〈屈赋通笺〉对于楚辞学的继承与开拓》,中国韵文学刊2004、1

李中华 - 空军飞行员李中华

基本资料

姓名:李中华生卒:生于1961年9月描述:中国空军试飞员籍贯: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

个人概述

李中华,男,1961年9月出生,1983年7月入伍,1984年入党,现任93818**副**长,特级飞行员,空军级试飞专家,双学士学位,是我国3名国际试飞员之一。安全飞行2200多小时,能够熟练驾驶3个机种26种机型执行任务和进行风险科目试飞。

职业生涯

李中华曾正确处置空中险情18起,被**首长誉为是-名思想、技术双过硬的新型高素质试飞员,是一名长期先进、屡建功勋的老典型,是一名临危不惧、机智灵活的英雄。

李中华牢记使命职责,勇于献身试飞事业,勤奋钻研航空科技知识和飞行技术,多次执行重大科研试飞任务,飞出了某型飞机的最大马赫数、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等诸多极限数据,出色完成了某型飞机失速尾旋、小速度特技飞行等科研试飞任务,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中华瞄准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前沿,勇攀科研试飞高峰,不仅成为专家级的试飞员,而且成为了高素质的研发者、设计者。在某型飞机试飞过程中,李中华提出飞机存在纵向*纵增益过大、迎角限制器等设计缺陷等问题,最终被设计部门采纳。近年来,在某型飞机的技术性能鉴定试飞过程中,李中华先后创造了国产战斗机的5项纪录,为飞机的最终定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个人荣誉

荣获"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6次;荣立航空工业总公司一等功3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6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

个人经历

李中华,中国**批双学士飞行员,中国仅有的三名国际试飞员之一,中国屈指可数的成功进行“失速尾旋”、“眼镜蛇”等国际尖端特技飞行的飞行员。他的智慧、勇气、技术和特有的人生态度,似乎注定要创造叱咤蓝天的奇迹,也折射出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他有十六年试飞生涯,试飞过二十六种机型,无数次在空中化险为夷。作为一名试飞员,他驾驶的是各种最新型的飞机,进行的是飞机的极限飞行任务,到达的是别人从未经历过的飞行禁区。

1997年6月,李中华以高超的飞行技艺,挑战世界最尖端飞行员,才能完成的高难度机动作“眼镜蛇机动”,令国际同行为之折服。2003年12月,李中华驾驶飞机从万米高空向下俯冲,冒着飞机随时可能解体和瞬间接替的巨大风险,刷新了国内飞机的速度记录。每一次飞行都是全新战,每一次飞行都有不可预知的风险,在生与死之间,他用智慧和勇气,谱写了试飞员的传奇。

有一次跟李中华的一个同学-----此人在地方工作,吃饭的时候说到李中华他肃然起敬,说李中华是他见过最胆大心细的人,没有他不敢飞的科目,没有他不敢飞的天气!他讲了一个听他老婆说的故事:一次试飞空中出现险情(略),李中华在后舱,情况十分危急,**紧急通知李中华的妻子火速赶到现场,等到李中华的妻子赶到现场 李中华已经在空中排出险情平安着落了,她刚想上去跟他说句话,李中华从飞机上下来直接走到旁边预定科目的另一架飞机,在他妻子的注视下直冲蓝天!!那一刻,在场所有的人都觉得 这个世界上最有男人气魄的就是李中华了!!----敬礼!

1、临危不*排险情

今年5月20日中午12时,西安郊区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机场一片忙碌,正飞的几架飞机中,有一架是特级试飞员李中华用变稳飞机带飞空军第四试飞大队试飞员梁建峰,进行变稳飞机模拟在研新机“驾驶员诱发震荡敏感等级”科目的试验。12时22分,飞机突然向右侧剧烈偏转,机头向右上方仰起后向下滚转,瞬间由大侧滑进入“倒扣、下降”状态,地面“呼呼呼”地迎面扑来,而且还伴有机头的左右大幅度摆动。“不好!飞机随时可能进入‘尾旋’。”李中华意识到自己遇上了重大险情。此时飞机距地面仅有400米高度,坠毁仅需几秒钟。梁建峰下意识地喊道:“啊!飞机不行了!”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李中华处变不惊,头脑十分清醒,考虑到梁建峰对飞机不熟悉,他一边大喊“你不要动,叫我来!”一边立即放下起落架,又迅速采取应急处置。在按正常处置切断变稳系统没有得到任何响应后,他马上转换思路,他左右手齐动,先后关闭了变稳机控制系统电源、变稳计算机电源、变稳显示系统电源以及总电源,终于使飞机恢复了手动*纵。此时,飞机距地面只有200米了!从发现故障到排除、改出,李中华仅仅用了6秒钟。

在机上电源完全消失、各种仪表全部无显示的情况下,李中华以高超的飞行技艺将飞机带回地面。现场的试飞专家、试飞院高级顾问张克荣激动地说:“这次险情发生得突然,危险性极大,如果不是李中华技术过硬、心理素质过硬,进行了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置,是肯定要摔飞机的。李中华保住的不仅仅是一架经济价值极高的变稳飞机,更是数十年来科研人员智慧和心*的结晶。”

30分钟后,李中华在众人惊诧和敬佩的目光中再次走向飞机,驾机升空,去完成另一次科研试验。

2、异国圆梦 降服“眼镜蛇”

1997年4月23日,李中华再次踏上俄罗斯的国土,在驱车赶往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院路上,李中华在考虑如何向俄方表达飞“眼镜蛇”的意图。

能亲自驾机完成享誉四海的“眼镜蛇”动作,是世界顶尖级飞行员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俄罗斯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资深试飞员可以完成。他觉得,中国目前还没有人完成过这个高难度的动作,如果自己能完成,不但是飞行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信心和勇气的突破。他要证明,外国试飞员能够达到的境界,中国空军试飞员同样能够达到。

走进校长办公室,试飞员出身的校长热情地起身欢??生之一,这次回来想飞什么?”李中华异常坚决地答道:“飞‘眼镜蛇’!”俄方校长带着吃惊而又敬佩的眼神地看着他,思索了片刻后说道:“好吧,我答应你,但记住,它充满了风险。”

在完成“眼镜蛇”动作前,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在两个多月里,李中华完成了苏-27的所有失速尾旋的试飞科目―――正尾旋、倒尾旋、再到“落叶飘”,这些高强度反常规的*纵不断考验着他身体和意志的极限。

中华与“眼镜蛇”过招的时刻到来了。这天,由李中华驾驶的苏-27战机如利箭一般射入蓝天。在8000米指定空域,李中华一边默念*作程序,一边紧盯着速度表。指针在不断地回转,800,600,300,到了,他冷静有序地开始了*作。关闭限制器,断开飞机电传*纵系统,拉杆,当飞机抬起机头约20度时,再猛地将驾驶杆抱在怀里。

一连串的动作之后,机头猝然抬起,李中华被强大的重力加速度压向座位。此时飞机头部仰起,尾部向前冲去,机身仰面朝天亮出雪白的机腹。李中华眼前呈现了一个极特别的景象,只见座舱外光秃秃地露出一个硕大的圆锥形机头,黑压压地扑面而来,同时机体强烈地震动起来。就在这一瞬间,飞机突然停止旋转,震动消失。机头非常温和、驯服地原路回落,收起了狰狞的面目,整个过程只有四五秒时间。

**次完成“眼镜蛇”动作后,李中华对动作并不满意,因为他发现驾驶杆没有回到中立位置,使飞机产生了偏转,而完美的“眼镜蛇”机动不应有任何偏转。

再来一次!飞机再次发出怒吼,突然,机身发生了反倒向偏转。后座俄罗斯著名试飞员考切尔喊道:“危险!危险!”这是进入尾旋的前兆。李中华由于已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迅速将飞机控制住。第二次、第三次……第六次,一遍又一遍,李中华驾驶苏-27飞机从高度8000米一直飞到1000米,“眼镜蛇”终于被他真正降服了!

走下飞机,考切尔拍了拍李中华的肩膀说:“祝贺你,完成‘眼镜蛇’动作是飞行员至高无上的荣誉,从此以后我们的飞机对你来说没有秘密了!”在这次培训中,李中华不但首次尝试了“眼镜蛇”机动,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由俄方颁发的“失速尾旋”试飞证书,这也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个人影响

近年来,随着武器研制任务增加,如果按原来的试飞气象标准,很难满足任务需要。李中华与**其他**反复研究,科学设计,确定将原来能见度大于5公里的可试飞条件降低到3公里,这样全年可试飞天气比原来增加30%,实现了试飞效益大跨越。李中华还和其他**锐意改革,使**实现了多机种、多机型同场试飞,一天内同一个试飞员飞多个机种机型,还开创性地承担了为海、空军航空兵**培养新机"种子"教员的任务,为新机尽早形成战斗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评价

李中华坚定地把国家利益、**需要放在**位,自觉以装备建设为己任,不断探索试飞质量和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李中华 - 教师李中华 基本信息 姓 名:李中华 任教专业:工学-建筑学 在职情况:在 性 别:男 所在院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 本人简介

李中华教授196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1973.7在西安交通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固体力学博士生导师。1979.7到1982.1在德国作访问学者,1994.6到1997.5先后在德国Max-planck材料研究所和GNSS研究中心材料研究所做访问教授。1999年7月调入上海交大工程力学系,主要从事计算微观力学,材料及工程结构的蠕变、疲劳断裂强度的研究。发表论文近80篇,其中多数见于国外刊物。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次。代表性著作:无代表性论文:夹杂对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影响的一般近似解;型裂纹与任意形状夹杂间的作用力所教课程:研究方向:细微观力学;计算材料力学;工程材料与结构的蠕变,疲劳与断裂强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