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周惠,江苏灌南人。1938年加入中国***。曾任****北方局青委委员,**士敏县委书记,夏津地委副书记、书记。建国后,历任**常德地委书记,湖南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交通部副局长、**部主任、副部长,**内蒙古自治区区委第二书记、**书记。是**第十一、十二届**委员。, 周惠 - 人物介绍

周惠原名惠珏,1918年生于江苏省灌南县,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同年在延安参加****党校学习。

1941年初,调**北方局工作,任北方局青委委员、群委秘书、偏城县工作团团长等职。1944年,担任**太岳区二地委委员兼士敏县(今沁县)县委书记。1945年春,调任**冀南二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党委委员。1947年,任**夏津地委书记。1949年,任湖南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兼**益阳地委书记。1951年任**湖南省委委员兼常德地委书记。1952年先后担任**湖南省委委员、**、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和省委常务副书记、省委代理**书记。1977年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78年,任**内蒙古自治区委第二书记兼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同年担任**书记。1987年,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顾问委员会委员。周惠是**第十一、十二届**委员,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列席了党的第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4年11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周惠 - 人物事迹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和昭乌达盟1969年至1979年曾划归东三盟管辖。东三盟的农村改革明显比西部晚一些。1982年春天,周惠同志到呼伦贝尔盟阿荣旗调查,听说音河公社和平大队党支部书记盖广义同志坚决反对“包产到户”,周惠同志坚持要去看看。盖广义面对自治区党委**书记毫不掩饰地说:队里有人说要“包产到户”,俺就说要将队里欠信用社的贷款也一并包到户,这下他们就不敢包了。然后他还很得意地说:俺让你包!周惠同志听得直笑。到离开时周惠同志也没有批评盖广义,只是深情地对他说,现在这个搞法我们已搞了二十多年,老百姓吃不饱肚子,欠的贷款却越来越多,总得想个办法呀!“包产到户”也可算一个办法吧?周惠同志与盟旗**说,不能责怪这些基层干部,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一大二公”,影响根深蒂固,这说明思想解放的任务还很重,最终还要靠实践来统一人们的认识。多年后周惠同志还常提到这位老盖,并说他是好人,称赞他敢讲真话。

周惠同志是1978年7月到内蒙古工作的,当时**任命他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在从北京赴任途中,他就下火车开始深入农村牧区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他很快发现牧区和畜牧业在内蒙古不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工作指导上也同农村和农业有很大的不同:牧民基本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牲畜对牧民不仅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同年10月周惠同志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后,区党委就决定从第二年开始大幅度调整牧民自留畜政策,每户牧民可牧养的自留畜数量,包括小畜大畜都放宽了许多,这在全国几大牧区是**家。过了两年,牧民的自留畜发展很快,在牲畜总头数中的比例迅速上升。各种说法又多起来了,不少人担心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当周惠同志弄清楚牧区牲畜总头数增长后,他却很欣慰地说,只要整个畜牧业发展了就好说。1980年下半年,**下文允许“三靠队”(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实行“包产到户”。周惠同志就向****讲,我们内蒙古可否说是“三靠省”?这位**同志只笑了笑,这下他心里更踏实了。所以,到1981年底,全区农村土地“大包干”已呈“席卷之势”。可牧区怎么办?而且不只牲畜还有草场呢?周惠同志继续进行深入调查,特别注意到内蒙古牧区大多三年一黑灾(旱灾),五年一白灾(雪灾);近半数牲畜循着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转;畜群大多需夏营地、冬营地(需储草和棚圈)等。他逐步从这些实际中形成了两点认识:一是自留畜发展以后集体畜要实行承包,不然就会成了“后娘的孩子”;二是牲畜承包以后草场吃“大锅饭”不行,也得实行承包,而且有利于轮牧定居相结合。这就是内蒙古首先实行,后在全国牧区推行的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到了1982年秋,自治区党委研究室的同志汇报说,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昭乌达盟巴林右旗等地一些嘎查(生产大队,牧区是嘎查核算),自留畜已经或将近超过集体牲畜,而且自留畜的繁殖母畜比例和牲畜膘情等普遍比集体畜好。有的嘎查因此将集体牲畜作价归了户,牧民大多很赞成。所以,许多基层干部想推行这一做法,问行不行?我当时是研究室副主任,就如实向周惠同志作了汇报。周惠同志详细问了情况后说,牲畜总头数发展了,说明自留畜政策和“草畜双承包”政策是正确的;如果作价归户能使牲畜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就可以试。这个问题没有来得及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讨论,可周惠同志的意见就传开了,牧区的牲畜作价归户很快大范围推开了。这当时无疑会在各方面引起不同反应,有的“纲”还上得很高。这些意见也反映到了****那里。后来得到了****的肯定,并在全国牧区作了推广。

周惠 - 回忆录

我是1980年正月初三上午开始与周惠同志直接接触的。1979年农历腊月27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宝音图秘书长找我,说拟调我到自治区党委**书记周惠同志身边工作,侧重文字方面。初三上午9点多,宝音图领我去了周惠同志处。周惠同志只问了我哪里人?什么学校毕业?什么时间入党等。然后说跟他去**开会,并叫来机要秘书交待我做些携带材料的准备,对给他做秘书的事却只字未提。在会后返回呼和浩特的火车上,周惠同志让警卫员把我叫到他的包厢里。周惠同志能喝点酒,我当时也可以喝点,便边喝边聊。大概喝了三四杯,老人便很郑重地说:小田,调你来帮我工作,思路差不多。至于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嘛!原来湖南省委秘书长同我常讲些不同意见,我们也常争论,可我们关系很好。我顿时说不出话来了。我原本对这次调动不很情愿,但现在老人把话说到家了,我还好说什么呢?与此同时,一种崇敬感油然而生―――亲身感受到了这位老人当年在“庐山会议”上讲真话、报实情的高尚品格。由此也使我讲话更放开了。聊着聊着,我就冒出了几句话:周书记,那我对您就没有不可说的话,但我们记者有条规矩,就是事实讲错了我负责,而认识上有错是允许的;如果我的错误认识被您采纳了就应该是您负责,而不是我负责。他没有任何犹豫,一边喝一边点头,并非常轻松地说了声“那当然”。确实,周惠同志听意见,首先看真话还是假话,然后才论是对话还是错话,而且是只论对错,不计较态度、方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中滩公社1978年冬就悄悄搞“口粮田”、“责任田”(集体)的改革。公社书记马崇发有点胆识,硬抗住了1979年春天那场批判农村“资本主义复辟”的“倒春寒”,取得了当年出乎预料的好效果:“口粮田”单产成倍地超过“责任田”。所以,1980年不仅中滩公社由“口粮田”、“责任田”发展到了“大包干”,而且县委书记还要在全县推广。这是自治区首府城市的一个郊县,所以,一时间引来好多说法。这年4月份,周惠同志到这个公社调查,随同调查的一位**干部就有不同的看法。当公社书记和县委书记谈到他们的做法时,这位**很激动地说:这不真是“资本主义复辟”了吗?而公社书记和县委书记则用充分的事实和理由加以阐述。周惠同志越听越高兴,笑着说他们讨论得很热闹,鼓励他们继续讲下去。但周惠同志的观点是很清楚的,正如耀邦同志所说,他是全国搞“包产到户”最早的三个省(区)委书记之一。周惠同志所以高兴,就是觉得他们都讲的是真心话。最后还说讨论得好,当然也很明确地表示可以试验,特别强调看看如何搞才能使老百姓吃饱肚子。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