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关羽(?-219年),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东汉末年(有人认为包含三国时期)刘备势力的重要将领。关羽最为特殊之处是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被历代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称为关圣帝君,简称关帝君、关帝。佛教界一般奉其为**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民间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是结义兄弟,关羽排行第二,俗称其为关公、关老爷、关二爷、关二哥等。, 关羽 - 生平

追随刘备

关羽的出生地河东郡解县常平里,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羽生自有封建文化教养的农家,初名长生,后改为羽,取字云长,青少年时期在家习文练武兼作农事,“稍长娶妻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178)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大约在关羽23岁的时候,即光和六年(183年),因斩*恶豪吕熊而逃离家乡。5年后至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结识刘备、张飞,三人结为异姓兄弟。时值黄巾农民起义的风*席卷全国,统治者纠集各地军队,对起义军进行*腥镇压,关羽即随刘备在涿县招募乡勇,组织武装,先后参加了幽州太守刘焉、中郎将卢植、校尉邹清和校尉都亭侯公孙瓒的军队,同黄巾起义军作战。献帝初平元年(190),刘备依附公孙瓒,被任为平原县(今山东省平原县)令,后领平原相,关羽、张飞并为别部司马,统领郡属军队。

汉兴平元年(194),曹*与陶谦争夺徐州,刘备带关羽援救陶谦,被派为豫州刺史。 汉建安元年(196),袁术攻刘备,备与关羽拒之于淮阴(今江苏省盱眙县、淮阴市)。 建安三年(198)十一月,刘备、曹*联合击败吕布,曹*布于下邳。羽参加是役。 建安四年(199),刘备差关羽斩*曹之徐州刺史车胄,占领徐州。命羽镇守下邳(今江苏省邳县东),行太守事。

降曹建安五年(200年),曹*进攻刘备,关羽战败被生擒,投降,曹*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白马,曹*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刺*颜良于万军之中,并斩其首,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虽然《三国志》对于“斩颜良”的记载只有十九字,却是正史中极少数载述古代武将“单挑”的文字中最明确的记录之一。

初时,曹*为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便会离去。”张辽向曹*表明,曹*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左右欲追*之,不过曹*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民间文化把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单骑”。

镇守荆州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南下,刘备南逃,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会合,但刘备于途中被曹*军追至,幸而关羽驶至汉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后,曹*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断曹仁后路。待刘备取得荆南,元勋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这其间襄阳实为曹*势力范围,由乐进驻守,所以关羽驻于江北。刘备平定蜀地后,授权关羽掌管荆州地区中刘备控制的部分,包括荆州南部四州和从东吴借来的荆州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取回荆州。刘备却说:“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孙权对此十分怨恨,便派鲁肃索要荆州。孙刘两方的将领在阵前“单刀会”,据理相争但最终不欢而散。孙权命吕蒙准备进攻荆州南部,鲁肃将万余人马于益阳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时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吴将甘宁率领一千人前往驻守,关羽得知后就没有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曹*进取汉中的张鲁,刘备便迅速和孙权修和,协议平分荆州,但双方关系已趋恶化。孙权方仇视刘备、关羽君臣。

威震华夏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派大将于禁援救,时大雨令汉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则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于禁因为穷迫,于是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所获,因不向关羽投降而被关羽处斩,关羽还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曹*指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当时曹*治郡下许多义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都想引关羽为援,关羽威震华夏。

败走麦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欲自许迁都避关羽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可联合孙权牵制关羽。孙权果然因为觊觎荆州而袭击关羽后方。曹*仍不放心,动员徐晃、张辽等将,及衮州刺史裴潜、豫州刺史吕贡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而孙权也动用员主力**,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吕蒙、陆逊等遂次第攻陷荆州各地。

张辽等将未至,关羽便被徐晃一战击破。及后知悉后方生变,乃南撤,但水军仍然控制汉水。关羽军队家属多在荆州,得知荆州失陷,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捕,和关平于临沮被斩。孙权将关羽首级送交曹*,而曹*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骸下葬。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关羽 - 地位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陈隋间,佛都徒假托关羽显灵,在当阳首建关庙。唐建中三年(782年),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后,关羽便被带上“武圣”的桂冠。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元文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封之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清史稿・礼乐志》),在北京修建了关帝庙,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不然,在中国以至海外为何有这样多的关公庙。

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等等。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城西的关帝庙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座全国最大关帝庙。庙内楼台殿阁共达三百余间,为游览胜地之一。堪称天下**关庙。

在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国戏”热,许多著名的剧种都有相当数量的“三国戏”和“关公戏”。以京剧为例,148出“三国戏”,单独写关公的戏就有20出。再以关羽家乡运城的蒲州梆子为例,“三国戏”有记载的88出,其中“关公戏”就有十八出。在舞台上,关公的形象都是完美的英雄,面如重枣,长髯飘拂,威武气概。即使是在《走麦城》里,他也照样英雄本色有增无减。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戏曲、文学的演义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关羽自不必说,就是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农民起义领袖,也把关羽奉为膜拜的英雄。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东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k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位美国学者的话是颇有见地的。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人们不禁要向,本是一介武夫的关羽,论德,不能“德配天地” ;论能,只会打打**;论绩,只限蜀汉小国;论才,是被*了头的败将。他是怎样变成神的?他又怎能被神化到了如此程度? 一是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强调愚忠思想,很需要为臣子们树立一个忠君奉主,守节尽忠的学习榜样,而关羽不受利诱,不怕威逼,节烈刚毅,始终奉一的品质,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战争频繁,*伐剧烈,各个小朝定都得鼓励将军们建功立业,于是关羽就被推崇起来,并出现了他在当阳“献山建寺”的显圣之事,结果,为他修了庙,开始确立了被奉祀的地位。此后,为他建庙筑殿蔚成风气。当阳成了他由人变神的策源地。

二是强化封建威慑力量的需要。 封建统治者为了对付来自各方的反抗势力,在武力镇压的同时,还要搞强大的精神威慑。关羽显灵之后,有了“伏魔”“降怪”的外衣,正好可以用来唬人。而且随着关帝庙的增加,到处都可以让关老爷显灵,关羽这个“武圣人”就当然地成了统治阶级的无形助手。如宋哲宗时,大臣张商英在元丰四年写的《重建关将军庙记》就说:有大力神与其眷属怙恃凭据,屡屡为害,弄得四方皆不安宁。关羽禁不住见义勇为,他披挂整齐,鼓髯而出道:“我乃关羽,生于汉末……”这位关老爷一到家门,大力神闻之肝胆俱裂,吓得抱头鼠窜,很快平息了这一*害,从此海内回绝,遂居其一。以是神亦庙食千里,内外祠供之……”可见关羽的威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用。

三是补充完善封建文化的需要。 作为封建文化核心的“仁、义、礼、智、信, ”过去是文臣儒士的说教,是文圣人孔子的一套,如果把“武圣人”关羽拉来加盟,势必增加封建文化的说服力量,基于此,历代帝王不断地宣扬关羽。   从此自宋末年至清代,先后有十五个皇帝为关羽加官晋街,使其封号由侯而公,公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真是步步青云。而且,关帝庙里,南宋的陆秀夫、张世杰当了他的左右丞相,岳飞为其兵马大元帅,唐初的尉迟恭也进庙成了神,关羽的手下周仓与关平则站在他两旁,一起风光起来。

四是顺应了封建帮会基层的某些需要。 关羽之所以在神化之后,能广泛深入人心,也和劳苦大众想借助他来达到某种目的。有关如跑江湖的人喜爱他的“勇武”“忠义” ,秘密结社,宗教组织用其来凝聚人心;太平天国还喊出了“扫灭世间妖百万,英雄胜比汉关张”的口号以鼓舞士气。更得人心的是,民间的关帝庙会上,他还能“遇旱求雨” 。据传,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关老爷的生日,五月十三是他耍大刀的日子。到了这时,各地都要举行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适逢久旱不雨,人们就把关羽的塑像搬到太阳下面晒,风神雨婆就会慌忙来降雨,据说这招儿很灵,屡试不爽。 另外,对关羽的宣传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不论从形式上,规模上,技巧上,水平上,都堪称一流。研究他的学者数不胜数,评论他的文章连篇累牍,有关他的戏剧,形成了“关公戏”……这一切似可以说出现了“关公文化” 。更起到了对他神化的推波助澜、以假*真的巨大作用。 关羽就这样一步步走上神坛,被历代统治者无限抬高,又被广大民众们认可,在封建社会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郝经《陵川集》)。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朝鲜半岛乃至海外。今日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 因为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o。但其中以儒家的关羽体现更多关羽的本色。 随著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祟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关羽 - 特征 关羽有美须髯,万人之敌、忠义双全;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投降曹营时,虽受尽礼遇,但仍心向刘备。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疗*,事缘一次被*箭射伤左臂,每到阴雨,骨别疼痛,一名医师说要刮骨去*才可病愈,关羽即伸臂给医师,开始刮骨,*流到盘,但关羽却一面食肉饮酒,神态自若。他非常骄矜且刚愎自用,当时孙权欲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关羽不但不赞成,还竟然辱骂孙权的来使。与同僚关系也不太好。如马超归附时,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回信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及黄忠官拜后将军,他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幸得诸葛亮和费诗解说,关羽才接受。而糜芳、士仁、潘浚都与关羽不和,当关羽出征樊城时,命糜芳、士仁准备军粮,关羽嫌二人准备得不足,说待回军时便处罚他们,使二人不安而投降东吴。 关羽 - 家庭

子女关平 关羽之子,跟随关羽征战,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三国演义》写作义子。 关兴 关羽之子,少已有名声,深得诸葛亮器重,弱冠后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关氏 关羽之女,名字没有记载,民间称为关凤,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 关索 据传是关羽之子,但是正史并无记载。其佚闻据说出于南中(今云南)一带传说。

关樾 关平之子,关羽、关平于麦城兵败被*,关平之妻赵氏携八岁的儿子关樾,在安乡民家避难,改姓为门。直到西晋灭吴后赵氏才带儿子出来回复关姓。 关统 关兴长子,妻为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关彝 关兴次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

后裔据裴松之引《蜀记》注《三国志・关羽传》,蜀汉灭亡后,庞德之子,庞会尽*关氏为父报仇,关羽一脉已断。但这段记载的可信度有争议。后世解州、当阳、洛阳等地关姓氏族,常自称为关羽后裔,然多无可查考。

关羽 - 关氏家谱

2008年8月底,河南省邓州市构林镇官刘家村发现一部《关氏家谱》,其中详细记载了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后裔由山西迁往邓州的历史。该家谱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所修,至今已满六十世。家谱通篇以“义”、“诚”为主线,对关云长的封建道德大加推崇,以大量的篇目记载了关云长的事略,又有历代皇封及历朝大臣奉祀祭奠的题词和家族繁衍序列。家谱内容涉及关氏家族世系繁衍、迁徙分布、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物传记等众多方面,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据序文记载,该支关氏后裔,上承始祖夏朝大夫关龙逄,中经关云长,由解州(今山西运城)入许(昌),由许都迁邓。

邓州市档案馆保存的《关氏家谱》为木刻印刷,制成材料为绵纸,裱糊在桑皮纸上,长36厘米,宽23厘米,共103页,保存基本完好。根据工作人员指点,比较之前报道中关于“清乾隆五十二年所修”的说法,该家谱编修的年代应该更早,家谱序文和内文表明,其编修年代应始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其后又有后人续修。实际上,这部家谱早在1988年就被官方发现了,只不过当时没有被媒体曝光而已。而居住在邓州的关氏后裔保存以及官方发现此谱的过程,颇具传奇色彩。

曾被误当“卫生纸”撕掉数页

61岁的刘殿信刚刚从邓州市档案局科员的位置上退休,作为邓州《关氏家谱》的官方发现人之一,他对发现此谱过程的描述,简直像传奇故事――

早在1988年,《南阳日报》就报道了《关氏家谱》在地名普查中被发现的消息,发现地在邓州市构林镇官刘家村关营自然村,这部家谱被称之为“奇书”。从那时起,刘殿信开始关注起这部“奇书”。1992年2月11日,大年初二,刘殿信和构林镇档案员李玉旺以及另一位知情人郭朝石,在当时的村干部刘殿秀的陪同下,骑着自行车来到关营找《关氏家谱》的收**关景堂。接待是一位青年,叫关光周,是关景堂的儿子。关光周说父亲去邻近的一个村庄走亲戚去了。刘殿信等人在说话之间,关营村民小组的干部也赶到了。刘殿信从村民小组干部的口中了解到,这部《关氏家谱》曾经遇险:

《关氏家谱》是关光周的爷爷关喜贵保存下来的。关喜贵读过私塾,一直低调做人,偶尔把这本老书从黑暗的墙角处拿出来翻看一阵子。有一天,他正翻阅时,邻居有急事叫他出去。巧的是,这时他的小孙子刚拉完肚子,不识字的儿媳妇正在找东西给小孩儿擦**,看到书上的绵纸相当不错,随手扯了一张又一张。关喜贵回来后,痛心疾首,所幸,儿媳撕掉的是封底和后面的部分。关喜贵后来说:“一边是老祖宗,一边是小孙子,这书倒真是‘承前启后’……” 为了提供较好的保管环境,也保障今后的及时利用,《关氏家谱》交由档案馆保存。随后,该家谱就保存在了档案馆。

存疑问题家谱“作答”

查阅发现,该家谱以大量的篇幅记录了关羽的事略,为什么入许(昌),关羽军功的大致情况,同时载有历朝历代尤其是清朝的一系列皇封名号,关氏后裔的任职头衔等。家谱的文字为竖排格式,凡提到皇帝、圣人,均另起一行“高抬”以示尊重。从书中可以发现,家谱的发行地为今天的许昌,是康熙二十三年一个叫“关起辉”的人所修。家谱表明,邓州这一支关氏后裔为关羽次子关兴之后。

关羽其人,在《三国志》和各种典籍的记载中,都没有关于他身世的详细记载。既没有关于他长辈和妻室的记载,对他的几个儿子也语焉不详。该家谱印证了以前发现的一些文献的说法:关羽的祖父关审“为汉谏议大夫功德史书可考”,父亲关毅,“沉葬于井内,后人建塔以表之”。家谱记载,关羽的夫人为“胡氏”,但没载明其名字,刘殿信分析,古代男尊女卑,家谱中未载明名字很正常。他说,这一记载也印证了之前一些文献中关羽夫人姓胡的说法。《三国志・关羽传》里有关羽儿子关平、关兴的记载,却没有三子关索。史学界和民间不少人认为,历史上并无关索其人--如果真有,陈寿撰《三国志》时,不一同列入其中;另外,《三国演义》中,关平被写成了关羽收的义子,说关平原本是关定的儿子,因为关定崇尚关羽为人,才将自己的儿子关平送给关羽为子的。所以,关平是不是关羽的亲生儿子,争议也很大。

而邓州的这部家谱中明确记载:“汉寿亭侯羽生三子。”这就是说,家谱告诉我们,关羽有三个儿子,而且,关平、关兴、关索都是亲生的。刘殿信认为,家谱编修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实记录,一种是为尊者讳,可能不会注明是否亲生。居于许昌的关羽第五十九代孙、“关公网”负责人关志杰说,襄城县关氏族人现存的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的《关氏家谱》,也记载“汉寿亭侯羽生三子”,“古人特别注重*缘关系,而且修家谱在历代都是很严格的,所以,’为尊者讳’而不实录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存在”。

刘殿信指出,这部家谱明确了始祖夏朝大夫关龙逄之前无籍可考,但序文中另有说明文字,称是沿自明代《关氏家谱》,这说明,明代及明代之前还有《关氏家谱》,只是目前没有发现而已。关志杰也称,修家谱的常识是代代延续着修。

内文未见“尊刘贬曹”

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中,“尊刘(备)贬曹(*)”是一种倾向,曹*的形象是*世奸雄,舞台上也是一副奸诈的嘴脸。邓州的《关氏家谱》中,《圣帝(注:即关羽)入许出许事志》长达5页的记载中,涉及曹*时,直言其名,对曹*没有使用任何修饰性词语。刘殿信认为,这也从一个方面透露出,该家谱编修时,是相当公正的,也说明该家谱可信性很高。

关于家谱中未“尊刘贬曹”,国内三国文化研究专家、许昌市原文联**史友仁先生认为,除了公正的因素,可能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修谱者也许认为曹*是知人善任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曹*造就了关羽。关羽在许昌的时候,曹*给予了他那么高的待遇,完全是因为曹*知人善任,正是因为曹*的伯乐之才,在当时人才济济又竞争激烈的曹营中,把关羽的地位给凸现出来。”不论在历史上还是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之前,只不过是一员小有名气的勇猛武将,谈不上太出色,如果没有遇到曹*挽留这个机会,*怕不会有以后这么大的声望。史先生认为,关羽的辉煌从他辞曹那一刻起几乎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也是曹*精心布置的一个局面――纳天下豪士,其志在高远。关羽辞曹归刘,曹*相送于灞桥而不加害,这种胸怀使他虽然失去了关羽,却得到了天下人心。

祖上约300年前迁至邓州

关营村有关姓人口350人左右。关羽这一支后人迁入邓州,家谱中没有详细记载,70岁的关光有老人说,听前辈人讲,好像是在300多年前要饭来到邓州,邓州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就留了下来。邓州的这部《关氏家谱》中,载有历朝历代尤其是清朝的一系列皇封名号。关营村村民们说起关公的辉煌,都是一脸的自豪。在村南,建有专门的纪念碑亭,关羽第六十三代孙关天迎告诉记者,直到如今,村里的男青年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都要来这里烧香祭拜先祖。为啥要在晚上呢,邓州南的风俗是,上午为阳,下午和晚上为阴,祭奠已故尊长都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不能*来。关公的封号,历史上极多。如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关公被封为忠惠公。到了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封号为“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及至清朝,关公崇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年)的封号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宣宗道光八年(1828年)的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但是,在邓州《关氏家谱》的续谱中发现有这样的记载:“雍正七年奉上谕,禁止演唱关圣帝君故事。”这让人觉得奇怪:雍正皇帝的前辈和后代都推崇关公,而且,根据该家谱记载,“雍正三年四月初三日奉旨加封三代(关羽后人)”,刘殿信、关志杰等人认为,这并不是说雍正皇帝不再推崇关公了,而是为示尊重和严肃,才禁止演唱的。

关羽 - 谥 封

关羽生前除曹*奏请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外,正式官职为襄阳太守、都督荆州事务。刘备封赐的爵位先为荡寇将军,后为前将军,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在其殁后的41年,即三国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诞辰100周年),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穆侯。然而,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给关羽加爵封王始于宋代。徽宗赵佶于祟宁元年(1102)追封关羽为“忠惠公”,使羽由侯爵进为公爵。事隔一年,又于崇宁三年进封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再封羽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又封羽为“义勇武安王”。在短短的21年内,赵佶追封关羽多达4次,由侯进公,由公进君,由君进王。南宋**个皇帝赵构也宣称关羽能“肆摧奸宄之锋,大救黎元之溺”,于建炎二年(1128)加封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其子赵�Y更称关羽“生立大节与天地以并传,投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名著史册,功存生民”,于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宋亡之后由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元文宗图帖睦尔于天历元年(1328)在南宋给羽的封号上去掉“壮缪”,改为“显灵”,全称谓“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封关羽为帝始于明代。朱元璋死后,由太子朱允继位,年号“建文”。建文三年(1399)朱棣发动武装**,以“清君侧”为名攻克南京,夺得皇位。朱棣说他的行动得到关羽显灵保佑,由他当皇帝乃是“天意”。皇帝说关羽是神,各级官吏和黎民百姓亦都把关羽当神来敬。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正德四年(1509),朝廷下令将全国的关庙一律改称“忠武庙”。万历二十二年(1594),应道士张通元的请求,神宗朱翊钧进封关羽为帝,关庙的称谓亦由“忠武”改为“英烈”。万历四十二年(1614)十月,朱翊钧封羽为“三界伏魔大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解县志》和《山西通志》对关羽封帝的记载与上述说法有异:一说是万历十八年(1590)封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一说是万历十年封羽为“协天大帝”。孰为信史,有待考证。

清代统治者也是极为祟信关羽的。入关前世祖福临与蒙古族诸汗结拜兄弟,声言“亦如关羽之与刘备,服事唯谨也”。入关后的顺治元年(1644),即封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西巡途经解州时拜谒关帝庙,亲书“义炳乾坤”匾额。世宗胤�G于雍正四年(1726)追封羽的远祖、祖父、父亲为公爵。乾隆之后,历嘉庆、道光二朝,羽的封号陆续加成“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羽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多达24字,比之历代表彰尤著。文宗奕宁于咸丰五年(1855)追封羽的远祖为“光昭王”,祖父为“裕昌王”,父亲为“成忠王”。这样,自羽以上四世,三王一帝,显耀炫赫,连清室的皇宫里也供起了关羽的神位。

关羽 - 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温恢:“关羽骁锐。”

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诸葛亮书与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

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

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傅干称关羽、张飞:“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关云长、张益德:“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

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在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的代名词:

晋书刘遐传:“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魏书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可参考赵翼著《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的部份,详细整理了古人以关羽、或关张用作皆为勇将代名词的资料。

《柏杨版资治通鉴》中,作者柏杨曾评论关羽:……不仅中华人崇拜关羽,就是在朝鲜半岛,也遍地都是关羽庙,受到万家香火。跨国英雄,关羽先生是**人。然而抛开三国演义这本影响力最大的小说,仅就史书上提供的资料,关羽实在没有资格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他虽然英勇,但事实上不过一个莽汉,既缺谋略,又缺修养,而且心胸狭窄,不识大体。……关羽先生从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突然发动灭国性的攻击,乘人不备,创造了震撼全国的奇迹,但徐晃先生不过二流角色,都无法抵挡,不得不解除樊城之围。吕蒙背后还没有下手,关羽已经在疆场上战败。……关羽最大的错误是他破坏了诸葛亮先生十二年前的隆中对策,如果像隆中对策设计的,跟孙权保持和睦,汉中方面同时出军,局势当可改观。由于关羽一人的冲动,遂使全盘战略,成为虚话。

前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朱大渭:“关羽并非只有一般名将英勇战斗的作风,以及武艺超群的素质,而且具有指挥大型战役的能力……荆州的失守,主要责任不在关羽,而是蜀国战略方针失误造成的。关羽虽有一定责任,但其忠于职守,以身殉职,应无所非议。”“关羽从小受儒家思想薰陶,因而在处身立事道德规范上,同刘备、诸葛亮可算同道中人。刘备甚有知人之明,他之所以特别看重关羽,深知其德才兼备,后来将留守荆州以及北伐的重任交给他,其原因也在于此。”

知名史家黄仁宇:关羽刚傲而缺乏处事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比曹*早死一个月。可是千百年之后关公仍被中国人奉为战神,民间崇拜的不是他的指挥若定,而是他的道德力量。关羽‘义重如山’,至今秘密结社的团体仍有些奉之为师祖。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关羽确实有令人崇敬之处,那就是特重情义。……民间崇拜关羽虽然有道理,但有些信仰和习俗也很奇怪。比方说剃头匠奉关羽为祖师爷,就匪夷所思。关羽并没有当过剃头匠呀!再说东汉时也不剃头。想来想去,也就是他们手上都有一把刀。不过关老爷手上的刀是*头的,不是剃头的。清代有一剃头铺门前挂一对联云:‘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倒很像关羽的口气。……还把关羽奉为财神,什么民营企业啊,个体户啊,供个关羽当财神,难道他们的钱是靠打架抢来的吗?你说关羽一个武将封个战神不就行了吗?怎么还当起财神了呢?依我看啊,关羽,迟早要被民间推崇为爱神。因为他对爱情的追求是很执着的。据《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蜀记》和《华阳国志》,关羽曾经爱上了一个女人,一再向曹*表示要娶其为妻。这话说多了以后,曹*便‘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一看,果然国色天香,结果‘因自留之’,害得关羽很是郁闷(羽心不自安)。此事如果属实,曹*就太不厚道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尹韵公:关羽是一个心机较深、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左右逢源的人,无论在敌友哪一方皆可受到厚待,可能这是他在黑白两道都吃香的缘故了。……正史中的关羽并非如人们所崇拜的那个关公高大完美。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心理和社会需要不断改造而成的一个来自于现实而又大大超现实的一个偶像。

禚梦庵《三国人物论集》: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曹*与孙权都已亲自出马……为了战一关羽,魏吴两国几乎动员了倾国人马,上下费尽心机,则关羽之勇猛善战可知了。这次战役,关羽虽败犹荣,但蜀汉克复中原的希望,也随关羽俱逝了。……本来万人之敌的猛将,很少不刚而自矜的,只要用之得当,刚猛正是优点。这种刚烈人物,古今中外,代不乏人。即以吾国而论,如楚之项王,汉之关羽,宋之岳飞,近人吴子玉,都是这一类型。这类人物,也同高人义士一样,为历史增加不少光彩。但他们成功最快,失败也最速,只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供人凭吊而已!

关羽 - 出生争议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时发掘出关羽的墓砖,砖上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还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而写了《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该铭现立于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的关帝家庙中。依铭所记,关羽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明崇祯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关帝志》,都认为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间对关羽生辰还流传有好几种说法。比较、考证几种资料,较为可信且成公论是关羽生于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二日。然则关羽将较刘备年长一岁,与民间普遍流传的排序不乎。

这些资料一直受到争议,现今仍未有确切可信的资料。《三国志》及其他同期史料都未有记录关羽出生,另外如《关帝志》内容多出自《三国演义》,非严谨的史料;《祀田碑记》和《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未经严格考究。

关羽 - 民间艺术

演义以前

关羽于民间的形象,至宋代即与今日相去不远。洪迈的《容斋随笔》按理是史论,但其中已有“关羽手*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的传说。而脍炙人口的三英战吕布、千里保皇嫂、华陀为关羽刮骨疗*、水淹七军等故事,都已见于《三国志平话》,且《三国志平话》中的关羽形象较《三国演义》更加完美。元代关汉卿所作戏曲《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有提到关羽过五关,可见《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亦早已在民间流传。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总成过往传奇、野史、戏曲、地方世代说法、被官史避畏说法、说部话本及民间传说中关羽的故事,和史书中关羽的事迹有所出入,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为汉末、魏晋以来的传说;土山约三事是有战败被擒、投降;文丑实死于*军之中;麦城拒降是记奋战未降,非正式出使拒降。而过五关斩六将、战黄忠、手持青龙偃月刀、坐骑赤兔马等都为传说。

《三国演义》对于关羽负面的性格也加以夸大,如诸葛亮问关羽若曹、孙同时来侵,关羽回答要分兵拒之;关羽不满马超,甚至要入川比武;关羽拒婚,更骂孙权的儿子是犬子等等都是小说的艺术创作。

戏剧电影

中国传统戏曲中关羽的角色,以传奇野史公论、《三国演义》的描写而创作,其脸谱为揉红脸,表示忠勇,“红脸忠勇”之说法即由关羽脸谱而来。勾丹凤眼,双眼俊秀。加上关羽有“美髯公”之称,所以都会加上演关羽时专用的大髯口,称为“五绺”或“关公髯”。手执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头戴专有的绿色盔头,缀黄绒球配后兜,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穗,着绿蟒。而后人为表示对关羽的尊敬,所以会特意在面谱上加一黑点或加一条金线,称做“破脸”,代表不敢完全模仿他。而且关公亮相姿式就有48种之多,称为“关公48图”。

而在旧时上演关公戏曲时,有许多规矩:如扮演关羽的演员在演出前10天要斋戒独宿,熏沐净身;出场前要给关帝像烧香叩头,在后台*鸡拜祭;演员要在盔头或者前胸挂有关帝像的黄表附,演出结束要用此纸拭脸,并拿到关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谢关帝的庇护等;在演《走麦城》时,更要台上台下烧檀香、点蜡烛。据说如果违犯禁律,关帝就会显灵,演员要出事故,戏园要出*子。清廷皇宫演戏时,每临关公出场,帝、后、妃都得离座走几步,然后才能坐下看戏。一些有损于关帝形象的剧目,如《斩熊虎》、《怒斩关平》、《关公辞曹》等,宫庭及京城的著名戏园皆禁止上演。而现今也有对演关羽的演员有不少禁忌,如当演员上了妆后,不可大笑、有邪*,其他人看到上妆后的关羽也不能举动失仪。

而传统戏曲至现代,有关于关羽或有其角色的电影、电视剧,及曾饰演关羽的演员亦有不少,例如有(依年份):《战神》1976年,陈洪民执导电影 《三国演义》1992年,中国**电视台电视剧:由陆树铭饰演 《医神华佗》 1992年,无线电视翡翠台电视剧:由尹扬明饰演 《见龙卸甲》 2008年,李仁港执导电影:由狄龙饰演 《赤壁》 2008年,吴宇森执导电影:由巴森饰演

传说、俚语在关羽家乡解县,传说关羽本名冯贤,生在有文化教养的农家,青少年时期在家习文练武兼作农事,娶胡氏为妻,更在178年五月十三生了关平。大约在关羽23岁的时候,即183年,因斩*恶豪吕熊而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并改姓为关。

于明朝时,仍有关羽有一子关索一说,但关羽不认他,最后成为蜀汉一员将领,但一般学者都认为关索只是传说,历史上没有关索此人。

于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一书中,曾记载关羽当时为刘备重任,不惜亲自采都山的铁,铸成二刀,铭为万人。后来关羽兵败,将二刀投入水中。

而因《三国演义》的故事家喻户晓,所以产生了不少关于关羽的歇后语,如关羽过江赴会――单独行动、关羽喝醉――看不出来脸红、关羽放曹*──念旧情等等。

关公成神

说到关帝�R的建造,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东汉末年,民不聊生,群雄四起,各地豪强趁机抗充自己的势力,形成割据天下的分裂局面。当时好汉刘备、关羽、张飞三好汉在桃园结成异姓兄弟,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事业还真是干得轰轰烈烈,流芳百世。后来,义薄云天的二弟关羽遭奸人害后,三弟张飞也相继遇害,大哥刘备也因此积郁成疾。 有一个晚上,二弟托梦问候大哥:“哥哥您病若如何?” 接连几个晚上都是这样,大哥刘备感觉奇怪,就问:“你是谁?” 关羽回答:“我是二弟关羽。” 刘备又问:“二弟您在哪里?” 关羽回答:“我在博罗柏塘成了仙,三弟张飞在惠州。” 以后大哥刘备就拔款托人在博罗柏塘建造了关帝�R。 传说归传说,那就要由历史学家去考证。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柏塘下圩关帝�R的威名响遍了南粤大地,甚至东南亚各国,相传中有二句世人老少皆知的话,可以看出柏塘下圩关帝公的威严――“不怕柏塘人,就怕柏塘神”,这个柏塘神就是义薄云天的关帝公关羽。 六十多年前,日本强盗一个骑兵加强大队,准备*洗柏塘,当来势凶凶的强盗们接近柏塘时,好一个关爷公公,关刀一挥,拍马上前,将那些连人带马六条脚的野兽们*死踏死,所剩无几,仅留下一个班还缺二个人的残兵败将,逃命要紧,远离柏塘,后来日本强盗想起柏塘神都冷汗八担。 柏塘神就是保平安闻名于世的关帝公,在柏塘当地,很多人家中的人有这样那样的疾病,甚至牛、猪、鸡、狗有事,都会去求关帝公仙水,还挺好灵验。带“关”字名字的人随处可见,关帝公契仔更是遍天下,遗憾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关帝�R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后,关帝公公又重现在柏塘下圩――二三十年前,关帝公符身于人陈文金,在其主持下,一座二百多平方的关帝公又建起来了,关爷公公在�R中坐坛有灵有印,被人称作“生仙老爷”,这里每逢初一、十五日甚至平时也一样,都有源源不断的人前往烧香,敬拜,求保平安。每个春节后,就有大量的人前来写平安人口榜,祈求关帝公、观音老母保家人老少平安、出入平安、小人隔开多逢贵人、邪道隔开大神保佑。 柏塘下墟门关帝庙每年逢农历正月二十开印,五月十三日关帝公生日,六月二十四关帝公儿子关平生日,十二月二十日关帝公封印。每逢庆典活动,�R里主持都大办三牲敬天敬地敬关爷,参加庆典的人成千上万,特别是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公诞日庆典更是人潮涌涌,热闹非常。 重塑下圩关帝公老�R近四十年来一直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戴,关帝公老�R才栩栩如生,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为使下圩关帝公老庙发扬光大,延续“不怕柏塘人,就怕柏塘神”的美丽传说,衷心希望下圩关帝公老�R全体理事会成员,鼎成继续为下圩关帝公老�R出谋划策,倾注爱心,全力协作,精诚团结,广泛发动,做细宣传,让下圩关帝公老庙深入人心,遍布柏塘九洞十三坑。同时下圩关帝老�R也会一如既往地保佑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合家平安

关羽 - 信仰

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请参考下表:

北宋 宋徽宗 崇宁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宁三年(1104年) 崇宁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观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 元泰定帝 天历八年(1335年)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 明神宗 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 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祯三年(1630年) 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 清世祖 顺治九年(1652年)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圣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关夫子 清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灵佑二字 清 清仁宗 嘉庆十八年(1813年) 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郝经《陵川集》)。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朝鲜半岛乃至海外。今日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

因为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o。但其中以儒家的关羽体现更多关羽的本色。

随著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祟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香港信仰在香港,警察与三合会成员是对立的。三合会早期是一个道教反清的帮会,所以会拜祭道教大神关羽。而警察崇拜关帝的习惯是源于1930年代的油麻地警署某位华探长,其后扩展至各个纪律**,如消防、海关等。他们同样地推崇、尊敬关羽,称他为“关二哥”、“关公”、“关帝”等,因两方都相信,关公是会保卫尽忠尽义之人,所以双方都不认为存在信仰上的冲突。

而香港也建有不少的祠庙供奉关羽,以香港荷李活道的文武庙最为有名。

台湾信仰

在台湾,祭祀关羽的庙宇也相当普遍,除了一般武庙、小型宫庙、神坛将其作为主祀外,也有称为恩主公庙的大型关帝庙,其中以行天宫最富盛名。

所谓的“恩主”是鸾堂信仰的名词,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台湾所谓的恩主神�o共有关羽、吕洞宾、张单、王善、岳飞。而关羽为五恩主之首,所以台湾一般民众亦称关羽为恩主公,也因此顺势称关帝庙为“恩主公庙”。

另外,部分斋教或道教信徒称关羽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说又以闽南一带为最盛,而台湾也承袭此说法。

国外名声无论是英国、美国等国家,只要有华人的社区,都必然有人祭祀关羽。

在古日本,足利尊氏和水户光�笠喾浅3绨莨赜稹6�据小松田直的《图解世界史》,也有为数众多的关帝庙,奉关羽为学问与生意之神。朝鲜半岛的人也尊崇关羽,以“关胜教”为名到处宣扬。

关羽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逝世,十二月折合阳历已是220年的1月23日至2月21日,故关羽的逝世年份应更为220年,而非219年。

关羽 - 关帝庙

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关羽 - 主要**

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刮骨疗伤,败走麦城,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大意失荆州,水淹七军,斩颜良文丑,大战黄忠,单刀赴会,华容道释曹*。

关羽 - 民间工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