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星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樊星,男,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1998年赴美访问学者。著有《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世纪末文化思潮》等,在《文学评论》、《文艺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武汉作家协会副**。

,个人介绍

樊星,男,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1998年赴美访问学者。著有《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世纪末文化思潮》等,在《文学评论》、《文艺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武汉作家协会副**。

个人学习

  1957年12月生于武汉,祖籍河北省邢台县。

  1976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务农。

  1977年考入荆州师专英语系。

  1981年毕业后在沙市五中教书。

  1986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9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1年任讲师。

  1997年任副教授。

  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

  2000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1年调入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化与文艺思潮的研究。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武汉作家协会副**。1997~1998年曾在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作访问学者。

相关作品 论文

  《新的综合:文化视野》,《文学评论》198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以下简称“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8年第7期全文转载。

  《宗教与人心》,《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9期全文转载。

  《文学史与人史》,《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第6期,《文摘报》 1989年1月8日 摘要介绍。

  《人性恶的证明》,《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8期全文转载。

  《人生之谜》,《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0年第7期全文转载;并被收入“海马文学丛书”《五异人传》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惨烈人生》,《文艺评论》199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4期全文转载。

  《吴越的逍遥》,《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6期全文转载。

  《苍凉之诗》,《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5期全文转载。

  《贾平凹:走向神秘》,《文学评论》199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叩问宗教》,《文艺评论》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转载。

  《“新儒林外史”与“新京味小说”》,《理论与创作》1993年第2期,《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5期全文转载。

  《这一代人的牺牲意识》,《文艺评论》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7期全文转载。

  《重新发现历史》,《文艺评论》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世纪末的流浪与求索》,《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第4期全文转载。

  《“汉味小说”风格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4期全文转载。

  《当代神秘潮》,《文艺评论》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3期全文转载。

  《从呐喊到冷嘲》,《文艺评论》199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期全文转载。

  《新生代的崛起》,《文艺评论》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5年第4期摘要介绍。

  《“57族”的命运》,《文艺评论》1995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

  《当代文论与人文精神》,《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7期全文转载;并为邹明山主编的《文化转型与文艺》一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收入。

  《面对民众》,《文艺评论》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知青族”的旗帜》,《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6年第3期全文转载。

  《“文革”记忆》,《文艺评论》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6年第3期全文转载。

  《写我们的当代史》,《新东方》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6年第6期全文转载。

  《北方文化的复兴》,《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6期全文转载。

  《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世纪末的文化漩流》,《文艺评论》199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6年第12期全文转载;并被愚士选编《以笔为旗》一书(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收入。

  《五四情结》,《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五四情结”与当代思想》,《文艺评论》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7年第5期全文转载。

  《九十年代的思想裂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全文转载。

  《女权之思》,《文艺评论》1999年第3期。

  《新中国文学民族性的回顾与思考》(与王庆生先生合作),《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被全文收入《1999年度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选择》,《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0年第9期全文转载。并获中国文联2000年度优秀文艺论文一等奖、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德国文化的奇观》,《青年思想家》2000年第1期。

  《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建立“二十世纪学”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二十世纪:亚洲的再崛起》,《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论八十年代以来文学世俗化思潮的演变》,《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4期摘要介绍。

  《探索女性文学新思路》,《文艺评论》2001年第4期。

  《当代文坛还缺什么?湖北作家还缺什么?》,《文艺新观察》2001年第1期。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佛家精神》,《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

  《20世纪俄国作家与宗教》,《吉首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欧美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长江学术》第1辑,“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并被收入《2002年文学评论选》(漓江出版社2003年版)。

  《当代“京味小说”与北京文化精神》,《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新时期文学中的“后现代”思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重新认识毛泽东》,《粤海风》2003年第2期。

  《〈红楼梦〉与当代文学》,《文艺评论》2003年第2期。

  《新时期“新潮小说”的流变与现代派思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王蒙与外国文学》,《长江学术》第4辑。

  《唐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超越虚无主义的尝试》,《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读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随想》,《〈张居正〉评论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新生代”与传统文化》,《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1期。

  《20世纪城市文学的风景》,《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新生代女作家:回归传统的尝试》,《文艺报》 2004年3月11日 。

著作

  《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曾获湖北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创作奖(1998年)。

  《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曾获武汉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

  《别了,20世纪》,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