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图南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楚图南(1899-1994年),云南文山人。曾用名楚曾、方鹏,笔名高寒等。作家、文学翻译家。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大教授、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代**等职。, 楚图南 - 简介 楚图南,云南文山人。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系。曾在安徽、山东、河南等地中学任教。后任暨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云南大学教授、系主任。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民盟 云南省支部负责人之一。1945年当选为民盟**执行委员。1946年任上海法学院教授。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主任、文教部部长,**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二届****和第三、四届**副**,民盟第五届**代**、**和名誉**,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是**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 楚图南 - 生平 一

1899年8月,楚图南降生文山县城上条街的一间老屋里。他6岁丧母,14岁离开文山,辗转到昆明。15岁时,考入昆明私立联合中学。191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楚图南就在校办的《史地丛刊》、《教育新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内容涉及了美学、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等。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楚图南有机会读到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的文章,并直接接触了李大钊。以后,就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办起了《劳动文化》小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熏陶。楚图南是由云南考入的官费生,按规定毕业后必须回到云南敬恭桑梓。1923年的秋天,他带着李大钊先生“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生,多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二要适当地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建立党团组织准备条件”的嘱托,回到了阔别4年的昆明,并在省立一中任教。楚图南以其博学多识,使许多学生后来成了名人、大家。一位从香港回到昆明,考插班生进省一中的李生萱同学,就是楚图南的得意**。在楚老的教诲下,李生萱成了著名哲学家。当年的李生萱,就是我们今天早已熟知的哲学家艾思奇。

1926年春,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楚图南从云南又到了北京,迅即转到哈尔滨,先后在哈尔滨三中、六中、省立女中、吉林六中等中学及长春二师等校任教。这年春天,楚图南加入了中国***。1929年,楚图南受党组织的指派,先后到山东泰安省立第三中学、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济南省立**中学任教。楚图南经常给自己的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解鲁迅诗文和柯仲平诗歌,给学生以革命的启蒙,培养同学们努力思考社会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他的引导下,柯仲平长诗《风火山》的“一个朋友下监牢,千个朋友*火冒!一个朋友*决了,万个朋友滴*誓战刀”之类悲壮、慷慨的诗句深深打动了青年的心,鼓舞青年学生的革命斗志。

在战争时期,金德宝先生曾经保护过楚图南先生,而且曾因此一度被学校开除。希望历史也能够记住金德宝先生,记住他的伟大与无私。

1930年,楚图南因为震惊东北的“吉林五中***案”被**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31岁的楚图南并没有失去生活和斗争的勇气,而是“扪着铁的严肃,在死的战栗,也是在死的大宁静中”给青年朋友们讲历史、讲文学,并译完了长达20万字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一书。接着又翻译了尼采的《看哪,这人》,1932年还写完了小说集《没有**和虚伪的国度》。1934年6月,伪满傅仪“执政”大赦,楚图南提前结束了原判为9年零11个月的监禁生涯。出狱后,到河南开封北仓女中任教。那时在北仓女中任教的,还有出生在文山广南的享誉诗坛的柯仲平。

1935年春天,楚图南到达上海,改名楚曾,进入暨南大学史地系任教。1936年至1941年,楚图南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并将他翻译的德国陀劳尔、德米尔、贝赫尔,俄国的莱蒙托夫、尼克拉索夫,美国的惠特曼、匈牙利的沙罗西、欧特瓦士等进步诗人的16首诗作结集为《枫叶集》。1944年由昆明北门出版社出版。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后,楚图南从上海回到云南。整整抗战八年,楚图南始终以云南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积极投身于昆明的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云南省民盟的重要**人和云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亡活动以及昆明民主运动的重要组织者、**者之一。

云大给楚图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3岁时,楚图南还题书赠与云大附中同学“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

1939年,为积极配合抗战救亡,文协云南分会召开第四次会员大会,选举了朱自清、沈从文等为当然理事,楚图南等为分会理事。分会先后邀请了矛盾、巴金、陶行知等作宣讲、作讲座。楚图南经常以东道主的名义主持演讲或座谈会。

为了“抗拒前方的敌人,更要警惕后方的黑夜”,1942年深秋,楚图南把他自抗战初期回到云南后写作的杂文作了选择编辑,命名《刁斗集》。

1943年,楚图南、闻一多、吴晗、费孝通等先后加入了云南民盟。1945年12月,楚图南被选为云南民盟主委,闻一多任宣传部长兼青年委负会主任,吴晗任《民主周刊》社社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庆贺这一伟大胜利,不剃胡须的闻一多剃了胡须,不抽烟的华罗庚也开戒抽烟;不喝酒的熊庆来也饮了酒;楚图南也用着异样的方式庆祝着这个伟大的胜利!

抗战胜利了,内战的阴云又笼罩在全国的上空。1946年7月,李公朴遇害后,楚图南悲痛地写下这样一副挽联“时局多艰,思国士,争民主,求和平,与奸邪搏斗,不惜一死;风雨如晦,怀故人,同忧患,共肝胆,遽胁侪催抑,如何勿伤”。李公朴、闻一多相继遇害之后,白色**阴云密布,楚图南、吴晗等受党的指派转移上海。楚图南在上海担任了上海法学院的教授。1947年11月6日,楚图南听从沈钧儒意见,把家属留在上海,秘密启程到香港。1948年后,再从香港先后转到上海、天津、北平,1949年10月1日,楚图南和全体参加新政协的代表一起,登上了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参加隆重的开国大典。

1949年岁末,遵照邓小平指示,楚图南又南下重庆负责大西南文化教育工作。1953年,调回北京,担任**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54年5月,楚图南担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

“文革”期间,楚图南遭到了迫害,被下放到河南南部明港“五七干校”。那时,他已是70岁的古稀老人了。当“四人帮”被粉碎之后,楚图南当众朗诵他的“急就章”:“一声霹雳,清除四害。举国欢腾,万姓称快。”这还不够,楚图南接着又在家中挥毫一条幅:“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望到眼底来。”1978年4月,楚图南被选为全国人大**会委员和五届全国政协**。

楚图南还是一位世界语爱好者和积极推动者,“世语通声气,天下成一家。齐心勤耕作,和平友谊花。”便是楚图南对世界语的推广和追求世界和平的思想之真实印证。1986年1月,楚图南被推选为民盟**代**。4月,被补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五届三中全会上又当选为民盟****。“忧患催人更坚强”,楚图南终于在他坎坷征途上,成了一位备受世人所爱戴的中国国家**人。

楚图南的一生,是风雨兼程的一生,是治学严谨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楚图南,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八年“抗战”,可以说,读着楚图南,我们就读着一部真实的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史。他是伟人,他是学者,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他随时这样说:“居身青云上,植根泥土中”、“纵有凌云志,不忘菜根香。”他生在文山,他沿着文山的山路走出去,把文山这块红土地的古老芳香带到了昆明,带到了全国各地,成就了他伟人之大器。

1992年11月13日,住在北京医院的楚图南,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以《冬云》为题,顽强地写就了他人生最后一首诗:“凄风苦雨日已斜,冻云如墨冷天涯;此身安得化灰烬,爝火传薪暖万家。”七乡儿女将永远怀念着这位伟人,永远弘扬他的革命风范!

楚图南早年受到李大钊等先辈的启蒙,接触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其终身的信念。在70余年的革命活动中,笔耕不辍。其作品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既有历史、地理的专门论述,还有民族及民俗的研究,写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论文,翻译过国外的著名哲学著作,又翻译出版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等在世界文坛上有声誉的作品;由他翻译的《希腊神话与传说》等作品,从初版到现在,经历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有相当影响。

楚图南于1988年辞去**职务。在退出**岗位后,仍关心国家的经济发展,**民主和社会进步,尤其关心青年、教育、知识分子问题。曾撰文并发表谈话,呼吁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人才。他鼓励和支持青年对中国和世界前途的探索,并寄希望于青年。

楚图南于1994年4月11日逝世,享年95岁。

楚图南 - 艺术成就 楚图南著有散文集《刁斗集》、《荷戈集》,译有(美)惠特曼诗集《草叶集选》、(德)威尔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俄)涅克拉索夫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等。

他出版小说《没有**和虚伪的国度》,散文《悲剧及其他》、《刁斗集》、《荷戈集》、《枫叶集》等著作,翻译了美国惠特曼诗选《草叶集选》、惠特曼诗集《大路之歌》、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选《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幸福》、德国哲学家尼采语录体式名著《查拉斯图如是说》以及自传体的《看哪,这人》、《希腊神话与传说》等。

其他如《玉溪市聂耳公园》、《闻一多纪念馆铜像基座》、《昆明盘龙寺灵境坊》、《云南笔架山崖刻》、《慕田峪长城》、《天水伏羲庙》、《屈原碑林》、《崂山刻石题刻》、《岳飞庙》、《黄帝陵》、《桂林伏波山》、《岳麓书院》等都留下了他的墨宝。

楚图南 - 故居

2006年4月12日,整修一新的云南省文山县楚图南故居正式开放,文山人以楚图南为骄傲,前往参观的群众川流不息。楚图南1899年生于云南省文山县。191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高师,随后结识李大钊、蔡和森等,成为我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楚图南生前曾任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民盟****、名誉**,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故居陈列着记载楚图南人生轨迹的1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和日记、信函、著作、生活用品等生前部分遗物。楚图南故居自1998年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年久失修,故居部分屋架糟朽倾斜,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修缮,楚图南故居在保护原貌的基础上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盟、当地党政**及楚图南亲属等参加了楚图南故居修复揭牌仪式。

楚图南 - 评价 楚图南是一位严谨治学并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书法家、学者。他的书法,字如其人。书法成为他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内外的机构或友人索求书作,几乎是有求必应,他认为这是他力所能及、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方面,而且从不求回报。

楚图南在旧体诗词和书法上造诣很深,楚图南书法俱有庙堂气象,写正书,取势中正,体格近颜而直逼**。楚老曾应邀为所黄帝陵作五言诗《临黄河赞祖国》,这首长诗从三皇五帝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洋洋洒洒概括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楚老书写这幅书法作品时,已是90高龄,他伏案挥毫3个多小时,笔下的二百余字诗篇,楷书字字完美,敛神藏锋,端庄凝重。楚老一生热爱书法,他有诗作:“先有风骨俊,始能翰墨香”。他把做人的情*放在书法的技艺之上,是这两句诗词忠实的执行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