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来,“天使宝宝”好像特别流行。除了饿了、拉了,几乎很少哭闹。不挑剔吃的,给什么吃什么;白天一个人玩手指或者发呆,一玩就是一下午;晚上一觉睡到天亮,哪怕夜里醒了也只是哼哼两声,又继续呼呼大睡。但,这只是攻略里的“别人家孩子”。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别人家的“天使宝宝”那么羡慕,并试图通过种种方式,把自己的孩子也变成天使?下面友谊长存的小编为大家分析天使宝宝是否真的好,通过对高需求宝宝的分析,其实高需求宝宝很好带,大家一起来看吧。
“天使宝宝”真的好吗我的闺蜜从小就是教科书一样的“天使宝宝”,她的妈妈至今都常常骄傲的对别人说:“我家女儿从小就特别省心,三个月的时候就能一觉睡到天亮了,平常也很少哭,逢人就笑,长大后上学、工作也从没让我*过心,女儿真是我最大的骄傲!”虽然这些听起来都是特别好的评价,但闺蜜却对我说:这样的性格,让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闺蜜还说: 若有人问我,特别喜欢吃什么?好像没有;喜欢什么风格的衣服?好看就行;活了这么多年,似乎从来没有对什么事情有过势在必得的信念;一切在别人眼里的成就,在我看来只是运气好而已; 有时候很羡慕同龄人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着非常强烈的执念;不管上学时追星的同学,还是工作后目标明确的同事,他们身上都着一股特殊的魔力,而这恰恰是我缺乏的。
所以,闺蜜怀孕的时候,就一直在祈祷,希望孩子,能够有着和她不同的性格。这种“有也行,没有也无所谓”的特质,在曾经的年代,也许还能称之为“随和”,但到了孩子们这一代,他们更需要的是个性和主见。
什么是“高需求宝宝”虽然孕期一直希望能生出一个懂得表达自己的宝宝,但当宝宝真的出生后,没事就要哭,如果不管他,甚至能哭得背过气去,真的让人又气又心疼,简直要崩溃了。这一次,从闺蜜的宝宝身上,我也是真真正正认识到了西尔斯博士说的“高需求宝宝”。
“高需求宝宝”对外在环境很敏感,他们喜欢熟悉的环境,一旦出现变化,他们就会感到不安。他们常常哭闹,如果看护人没有及时处理得当,他们就会一直哭,直到看护人解决掉他们的问题。而且他们通常精力充沛,极其活跃,相较于玩具,更喜欢大人陪着一起玩,即使是睡觉,也会要求抱着,或有看护人在身边才能睡得安稳。
这样的宝宝,早期确实让父母和其他看护人筋疲力尽,但正是因为敏感的性格,让“高需求宝宝”在成长之后,能够更好的感知爱,传达爱。他们往往更懂得和人相处,善于与人交流,能够和他人建立深沉且持久的关系。同时,由于从小就非常活跃,喜欢探索各种未知的领域,他们长大后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且对每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能够投入精力去做好。
婴儿时期的敏感警觉,长大后会成为接人待物的热情;婴儿时期的哭闹不止,长大后会成为遇事的支配力和决策力;婴儿时期对于身体接触的渴求,长大后会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洞察力。小时候让爸爸妈妈临近崩溃的“高需求宝宝”,其实在长大后反而更能让父母省心,因为他们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到底该怎么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何轻松带高需求宝宝摸清套路其实“高需求宝宝”并不难带
二十几岁的年纪,尚且很难定义成熟与否,面对生活中突然多出来的新成员,新手爸妈往往手忙脚*,难以适从。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不爱哭闹的“天使宝宝”,父母适应起新角色自然要轻松得多。但如果是一个黏人的高需求宝宝,对于还没适应新角色的父母来说,真的是噩梦。看过那么多育儿宝典,依然应付不了一个哭闹不止的宝宝,其实只是因为还没弄清其中的套路而已。1宝宝哭了,别晾着不管欧美的育儿观念中一直强调,宝宝哭了也不抱,和他拗上一阵子,就不会再无理取闹了。对于“天使宝宝”来说,哭一哭没能引起大人的注意,过一会儿也就放弃了。但是执拗的“高需求宝宝”才不会这么容易放弃,所以才会有哭到背过气去的情况发生。
这时候,可以先听一听宝宝的哭声,区分一下宝宝是痛苦的大哭,还是只是哼唧。如果是前者,一定要马上抱起;后者的话,可以先看看宝宝是不是饿了、尿了、冷了、热了。确定宝宝各方面都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后,可以先拍一拍,用温柔的语言代替拥抱。尤其是夜里,宝宝有时候突然哭了,只是因为做梦,或者睡姿不舒服,轻轻拍一拍,宝宝就可以继续入睡了。这时候如果抱起来安慰,反而打断了孩子的睡眠,对于大人来说也是十分辛苦。
2用孩子的思维,理解他们的哭闹“高需求宝宝”对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着特别执着的专注。一旦环节出现问题,他们就会哭闹不止。其实只要适应了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知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他们的心情,就能够顺利和他达成一致。
遇到宝宝哭闹,“倒回去”找出原因。比如有次我下班回家,由于赶着完成一个PPT,忘记和平常一样抱抱宝宝。他来到门口迎接我,却被我忽视了,所以大哭。在孩子的思维中,妈妈不理我,一定是我做错事情了,所以妈妈不爱我了。这时候我“倒回去”找出原因,对他说:“宝宝对不起,你是来迎接妈妈回家是吗?妈妈今天工作有点忙,没能照顾到你,等妈妈忙完了就来陪你好吗?”这不是对宝宝的敷衍,而是完成我们一贯的约定。
3接受他的性格,欣赏他的执着其实,照顾孩子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能大概理解到他们为什么哭闹。要吃东西,要喝水,要换纸尿裤,要睡觉,要抱着,等等,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只是成年人性格中的“凑合”、“将就”,不时就要跑出来,宝宝的需求就显得有些难以满足。
换个角度想想,拖延症不*而愈,懒癌也自动康复,对于从前凡事一拖再拖的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希望孩子的未来,能够明确知道自己的喜好,就不要在婴幼儿时期,压抑他们的表达和欲望。
“天使宝宝”固然可爱,但如若我们有了一个“高需求宝宝”,决不能为了自己省事儿,就企图通过各种训练,磨灭了小孩先天的性格。进入社会后,很多人都说自己被磨平了棱角,过着千篇一律的无聊生活。其实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常听到有人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保持天性,做他自己”,但倘若你连孩子的抱抱需求都弃之不理,甚至企图压制和矫正,那还谈什么“做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