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1962年11月出生,199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组成员,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宣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
,人物经历1998年申请并获批准成立民办“中国民艺博物馆”。出版民艺研究著作30余部,曾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主持或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九五”规划项目“工艺文化生态保护与调研”、国家“十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国美术百科全书-民族民间美术卷”、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平度、东昌府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专题研究项目“山东省临沂市农村文化产业开发调查报告”等科研项目。
在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时,潘鲁生一直从“民间元素”中探索绘画艺术的语言。其作品入选首届中国体育美展,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艺术与科学国际美术作品展,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海美术大展-设计艺术展等并获奖,曾在德国、瑞典、韩国及山东济南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潘鲁生彩墨艺术》、《潘鲁生画集》,2007年应邀担任52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奥马尔·加里亚尼画展学术委员。
2016年6月15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潘鲁生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
2016.12--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副**。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
任免信息2018年1月2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任命潘鲁生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3月15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次**会议通过,当选为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果1992年获第七次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2年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3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成果特别奖
1993年获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4年获第九次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9年获第十四次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9年获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2000年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3年获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4年获第十八次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年获山东省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4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年获山东省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获第二十次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著有《民艺学论纲》、《论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供品卷神像卷》等。��
美术作品1985年入选首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1986年作品被中国奥委会收藏
1987年入选山东省艺术节美术作品展
1989年入选山东省美术作品展,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1年入选全国宣传画展
1993年入选山东省体育美术作品展
1994年入选山东省美术作品展,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9年入选山东省美术作品展,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1年入选科学与艺术国际美术作品展并获提名奖
2001年济南·举办德国水墨日记展
2002年入选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
2003年入选上海美术大展、设计艺术大展
2004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举办个人画展
2004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4年获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大展铜奖
成就及荣誉1985年6月,作品《零的突破》入选“首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被中国奥委会收藏。
1985年10月,策划组织“联合国国际青年年山东青年奉献展”。
1989年9月,作品《愿每个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0年11月,出版《论中国民间美术》,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1年7月,作品《延安――中国新文艺摇篮》入选全国宣传画展览。
1993年5月,出版《中国民俗剪纸图集》,获北京市优秀图书奖。
1993年11月,主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神像卷》《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供品卷》,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3年12月,出版《山东曹县戏曲纸扎艺术》。
1993年12月,出版专著《中国民间美术工艺学》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4年8月,担任《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丛书》主编,出版专著《纸扎制作技法》。1994年10月,主编《中国图案大系――现代卷》,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
1994年10月,作品《1997·破镜重圆》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6年2月,获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学位。
1996年8月,出版专著《年画》。
1997年11月,作品《葵花向阳》被北京大学收藏。
1998年1月,提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发起“山东省传统手工文化生态保护活动”。
1998年2月,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8年4月,创建“东方中国民艺博物馆”。该馆拥有藏品3万余件,涉及穿戴祭祀娱教装饰游艺
1998年5月,赴台湾参加由“台湾艺术大学”主办的“传统艺术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
1998年10月,出版专著《民艺学论纲》,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8年12月,策划制作民俗文化片《大过年》,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1999年1月,《美术观察》发表论文《民艺学的学科建设问题》。
1999年9月,出版《中国吉祥剪纸图集》《中国龙纹图谱》。
1999年10月,作品《保护母亲河行动》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0年1月,出版《中国凤纹图谱》《中国传统艺术·汉字装饰》。
2000年1月,主持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中德合作项目“广告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研讨会”,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丛书。
2001年2月,《山东社会科学》发表论文《民间工艺文化生态保护与调研纵横谈》。
2000年5月,在德国举办画展,作品被国际基金会收藏。
2000年8月,创办中国民艺网
2001年5月,作品《世纪吉祥》获“艺术与科学国际美术作品展览”提名奖。
2001年8月,获山东省“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称号。
2001年8月,主编国家“十五”重点项目《中国美术百科全书·民族民间美术卷》。
2002年2月,《山东高教》发表论文《谈高校艺术类专业设置》。
2002年10月,担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
2002年11月,论文《艺术与技术并重――关于设计艺术职业技能教育的断想》,入选《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年12月,担任“从洛桑到北京―2002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评委。
2003年3月,《装饰》发表论文《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2003年4月,出版《离开锅灶端起碗――在民艺的门槛上聊天》。
2003年6月,出版《潘鲁生画集》。
2003年7月,担任“家――从传统到现代2003上海美术大展·设计艺术展”评委。
2003年10月,作品《保护文化生态》入选“韩中现代美术设计海报展”。
2003年12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工艺文化生态保护与调研”,出版《中国民艺采风录》《民间文化生态调查》丛书。
2004年4月,作品《线描齐鲁》入选“2004首届全国壁画大展”。
2004年4月,《装饰》发表论文《关于设计艺术专业“假期课堂”教学的构想》,并被《新化文摘》转载。
2004年6月,在瑞典举办“潘鲁生彩墨绘画艺术展”。
2004年6月,在瑞典皇家工学院出席“科学与艺术论坛”并作主题演讲。
2004年7月,作品《门――走进传统走出现代》《新韵系列之二·古板新彩》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4年8月,担任“第十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评委。
2004年8月,作品《门神》获“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铜奖。
2004年10月,雕版珐琅彩工艺获“2004首届全国壁画大展”工艺成就奖。
2004年11月,担任“从洛桑到北京――第三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海展年)”评委。
2005年2月,主编u2018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及课程结构研究u2019暨高等院校设计艺术专业系列教”,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年5月,应邀访问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院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并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讲座)。
2005年5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加入“欧洲设计艺术院校联盟”(葡萄牙里斯本)。
2005年10月,《新华文摘》发表论文《构建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体系的探讨》。
2005年11月,发起策划“传承与超越――中国首届现代手工艺学院展”。
2006年4月,入选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06年4月,在韩国大邱DusanArtCenter举办个人画展。
2006年6月,出版《潘鲁生彩墨艺术》画册,德国雅知出版社。
2006年6月,担任“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研讨会”学术委员。
2006年6月,举办“中国·潘鲁生彩墨艺术与意大利·奥马尔艺术联展”,暨“东西方艺术家对话论坛”。
2006年6月,主持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专题研究项目“山东省临沂市农村文化产业开发调查报告”。
2006年8月,《新华文摘》发表论文《文化生态保护的三个步骤》。
2006年月,出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际艺术教育论坛”,并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设教学实践型设计艺术大学的探索”主题演讲。
2006年12月,《新华文摘》发表论文《传统汉字图形装饰》。
2007年5月23日,“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65周年”。
2011年4月,当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
小手艺,大财富**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山东省文联**、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主持的“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积极肯定了手艺农村项目在当下的社会效益与示范效益,充分认可了“农村文化产业”命题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
“手艺农村”项目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2006年立项,2008年结题。项目成果受到******局**李长春,******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国家**人的充分肯定。刘云山同志对“手艺农村”项目给予重要批示:“手艺农村,文化富民。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也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山东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传统手艺要传承必须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
在该项目中,潘鲁生带领项目团队深入、系统开展全国农村文化产业项目调研,以山东省潍坊、临沂、菏泽3个地区为重点,将潍坊杨家埠风筝、年画和临沂柳编、红花乡中国结以及菏泽曹县桐杨木工艺、鄄城民间土布等9个品类的农村手艺产业作为典型案例,就手艺产业的资源评估、技艺传承、手艺人价值、产品创新机制、生产形式、组织结构、市场机制、产业综合收益等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并深入地阐释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命题,构划出未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建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政策参考。
“手艺农村”项目调研成果《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查报告》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项目深化研究成果,《手艺创造财富》、《手艺调研》、《手艺创意》等论著相继出版。项目展览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先后多次在北京、济南、深圳等地展览,反响热烈。
2011年1月9日至18日,“手艺农村”成果汇报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该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院、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承办。展览通过文献展示、手工艺实物展示、手艺人现场演示、传统手艺创意设计和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山东传统手工艺生产性保护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来自中宣部、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文化部等近200位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参加学术研讨会。展期历时10天,累计接待参观者2.3万人次,**、驻京各大媒体首发报道60余篇,各类媒体转载报道1200余篇。
2011年2月至12月,“手艺农村”成果汇报展在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成功展出。展览展出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师生以山东传统手工艺为资源创意设计的时尚生活用品4000余件,诠释了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创意设计及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系,展示了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提升以传统手工文化为基础的中国设计水平,探索实现“中国创造”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在一年的展期中,累计国内外参观者达20万人次,组织学术研讨与交流10余次。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手艺农村”成果汇报展以“手艺农村创意齐鲁”为主题,亮相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览重点展现“手艺农村”调研成果对农村文化产业形态的总结与启示,从实施品牌战略等8方面对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战略性建议,倡导传统手工艺生产性保护传承民族造物精神,打造产业创新机制,推动产业整体升级。**电视台《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对项目及展览进行了报道。
2012年2月5日至15日,“手艺农村”成果汇报展受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得到****、专家学者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该项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研究、对手工艺产业发展战略思考以及对农村新型经济文化发展方式、对农民民生前瞻性的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由此成为大展的热点。大家一致认为“手艺农村”成果显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积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与当代文化创新体系的背景下,项目的价值尤其重大。展览历时10天,累计接待参观者近15万人次。
“手艺农村”项目不仅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途径,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推动我国当代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校手艺创意引领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