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斌,北京大学教授、法学博士。2010年,北京大学仇皓然奖教金;2007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人物经历2005年-2006年,耶鲁法学院,法学硕士(LL.M.)。
2002年-2005年,北**学院,法学博士。
1996年-2000年,北**学院,法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4年8月-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8月-2014年7月,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年7月-2009年7月,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
公共服务:
2007年―今 北京大学慈善、体育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7年―今 北**学院2007级本科生班,辅导员。
2001年-2004年 北**学院2001级本科生班,辅导员、副年级主任。
期刊编辑:
1998年-2001年,《北**律评论》,编辑。
2004年-2005年,《洪范评论》,助理编辑。
2001年-2003年,《北**学院工作论文》,执行编辑。
研究方向法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法律信息学、侵权法、慈善法、体育法。
主要贡献论文:“界权成本问题”,《中外法学》,2010年第1期。
“村长的困惑”,《法律与**评论》,2010年第1期。
“改造我们的教学”,《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1期。
“疑难案件中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法律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5卷。
“孝公难题的法治要义”,《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四期。
“中国法学三十年:学科断代史的定量研究”,《开放时代》2009年第八期。
“中国法学三十年:主导作品和主导作者”,《法学》2009年第六期。
“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读书》2009年**期。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1978-2007):一个引证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期。
“肥羊之争:产权界定的法学和经济学分析”,《中国法学》2008年第六期。
“形成和克服中国当代信用危机的市场机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四期。
“现代危机与**实践: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北**律评论》2008年第二期。
“革新法治的孝公难题”,《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三期。
“法律与自由――《沙堡监狱》与《阿甘正传》的一个法哲学思考”,《清华法学》2008年第三期。
“思想实验与法学研究”,《法学》2008年**期。
“商鞅战秋菊:法治转型的一个思想实验”,《北大学报》2007年第五期。
“法治的两条道路”,《中外法学》,2007年**期。
“寻求和谐法治――当代中国法治的反思与探索”,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中国主流法学引证的统计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三期。
“立法与法治:一个职业主义视角”,《北**律评论》,2004年第六辑第二期。
“普法、法盲与法治”,《法治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二期。
“法学翻译批评的病理学进路”,《清华法学》,2003年第四辑。
“***:改变中的u2018乡土社会u2019”,《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年秋季卷。
“作为技术的意识形态――以***为例”,北京大学法学院学士毕业论文,2000年。
评论:
“德先生、赛先生与蜜思劳:解读***的u2018上书u2019――以孙志刚案为契机”,《法律书评》,2004年第二期
“评《运送正义的方式》”,《中国学术》,2003年第四辑。
“洞悉法律的多维视角――读波斯纳《法律理论的前沿》”,《法律书评》,2003年**期。
“洞*里的微光――读波斯纳《性与理性》”,《清华法学》,2003年第二辑;“评《超越法律》”,《中国学术》,2002年**期。
翻译:
罗纳德・魏特曼:《法律经济学文献精选》(合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
理查德・波斯纳:《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理论的前沿》(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德米特里耶夫、切列姆内赫:“分权机制与人权保障中的司法权”,《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3-4期。
研究课题:
2010年―今,《法律职能的社会限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
2010年―今,《社会创新的立法和司法保护》(英特尔(中国)课题),项目负责人。
2008年―2009年,《慈善法与公益捐赠法关系研究》(民政部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7年-2009年,《国外体育法翻译与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普通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7年―2009年,《全民健身法律难点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普通项目),报告撰写人。
荣誉记录 2010年,北京大学仇皓然奖教金2007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