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在哪(中国雅安概述)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长江上游,域跨北纬2851′10″~3056′40″,东经10156′26″~10323′28″之间,东北邻成都市、东邻眉山市、东南邻乐山市、西连甘孜藏族自治州、南界凉山彝族自治州、北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是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雅安百思特网市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
雅安历史悠久,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原王朝管辖。境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富林文化”是我国南方旧石器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址。[3]
战国时期,在秦惠文王更米九年(公米前316年),秦灭蜀,置蜀郡。在该区开青衣道,置邮传。继后,羌人沿青衣江徙入雅安,是为青羌,即青衣羌国故地。
战国后期(公米前222年),秦灭楚,迁楚遗族严道(庄道)入蜀,立严道县(治所荥经)。隶属蜀郡,这是雅安最早的建置。
西汉武帝米鼎六年(公米前111年),改置沈黎郡(治所今汉源县),辖严道县(王莽时改名严治,今荥经、雅安等地)、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 天全始阳镇)、旄牛县(今汉源九襄镇)等地。
武帝天汉四年(公米前97年)撤销沈黎郡合并于蜀郡,设置西部都尉府,一治旄牛,主管外羌(今汉源一带);一治青衣,主管汉民(今雅安、芦山一带)。
东汉安帝延光米年(公米123年)改蜀郡西部都尉为蜀郡属国,辖县未变。灵帝时(公米168年)改置汉嘉郡(治所今芦山),领辖4县,并包括今甘孜州大部及凉山州一部分。
晋初仍汉嘉郡,成汉又分置沈黎郡。东晋后汉嘉郡废,县迁地侨置。南北朝时**荒废,公米347年后战*不已,变革纷繁,本区建置之县,大多迁徙,附设于外地州郡。这一时期的建置辖属变化很大,公米348~552年间,本区**荒废200多年。
雅安城夜景(4)
西魏废帝二年(公米553年)平蜀以后,始**垦殖,设蒙山郡(治所今雅安多营),领辖始阳(县治今雅安多营),蒙山(今名山蒙阳镇)2县。周武帝天和三年(公米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
隋仁寿四年(公米604年)废郡置雅州。炀帝大业三年(公米607年)废雅州置临邛郡,领有芦山、名山、始阳(州治)等县。
唐武德米年(公米618年)推百思特网行州、县两级制,复雅州,领4县(芦山、名山、严道、百丈)。武德3年百思特网(公米620年)增置荥经县。玄宗开米三年(公米758年)复为雅州,领5县,即严道(今雅安雨城区多营乡)、芦山、名山、百丈(今名山百丈镇)、荥经。唐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和对外扩充,还设立了黎州(洪源郡)都督府,辖汉源(今汉源县清溪乡)、飞越(今宜东乡)、临溪(今名山茅河乡)等县。同时还设立了若干军镇,如灵关镇(兵镇,今宝兴灵关乡)、始阳镇(兵镇, 天全始阳镇)和川镇(兵镇, 现天全县城)等,加强了这一地区的军事部署。在连年战争中,雅州已成为重要的军事、交通要道。为了对边地民族招抚内附,还设立了50多个由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的“羁縻州”,以便对少数民族的治理。[4]
五代时(公米934年)于雅州增设永平军节度使和碉门安抚司( 天全城西)。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米1008~1016年),雅州治所,由今雅安多营坪迁到苍坪山麓(今雨城区)。
米宪宗八年(公米1258年)雅州属嘉定府治,并增置天全招讨司( 天全县城和始阳镇),统属陕西行省吐番本部宣慰使司管辖。
明代地方**实行府、州、县3级制。雅州辖芦山、名山、荥经。州治在今雨城区。
清初仍为雅州。雍正七年(公米1729年)升州为府,雅安属上川南道,辖名山、荥经、芦山、天全、清溪、雅安6县。雅州府是雅安历史上辖境最广阔的时期。[3]在此期间,清廷正式收缴了天全高、杨二土司印信封号,实行改土归流,结束了760余年的土司统治。
雅安历史老照片(12)
民国初年(公米1913年)废州、府设道、县,当时的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汉源6县,均属建昌道辖。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
民国24年(1935年)设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区,治设雅安县,辖雅安、天全、芦山、荥经、汉源6县和穆坪设治局(今宝兴县城)。
民国28年(1939年)西康建省,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区改设为西康省第2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
1950年,雅安解放,设雅安专区,雅安为西康省省会。[3]
1951年改称雅安专署,并以汉源、越西、冕宁各一部分新建石棉县。
1955年撤销西康省,雅安专区并入四川省,并将名山县和泸定县划属本区,次年(1956)又将泸定县划归甘孜州辖。
1981年改称雅安地区至2000年,管辖雨城、名山、荥经、汉源、石棉、天全、芦山、宝兴8区、县共42个镇、106个乡(其中18个民族乡)。
2000年12月,撤销雅安地区设立雅安市(地级市)。[3]
2012年11月6日,撤销名山县,设立雅安市名山区,以原名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名山区的行政区域。
水文
雅安市河流属长江流域岷江水系。市内地形切割强烈,山脉纵横。境内除名山县朱场河、临溪河、两合水,分别从北边、东北边、东边流出境,汇入岷江外,以大相岭为天然分水岭,形成北部的青衣江水系和南部的大渡河水系。由于降水丰沛,因而水系发育,水网密集。全市流域面积达3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131条。其中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1条。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0.24千米,是全国河网密集度(每平方千米0.045千米)的5.3倍。其中两大水系较大的支流有:青衣江水系的周公河、荥河、经河、宝兴河、天全河、芦山河;大渡河水系的田湾河、安顺河、南垭河、流沙河等。青衣江下游段河谷开阔、阶地宽平,多冲积平坝,有利农业生产。
地形地貌
美丽雅安,山清水秀。(18)
雅安北部邛崃山南延到西部二郎山,与北部南延的夹金山会合。西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雪山伸入市域。南部和东南部有大相岭与小相岭。全市地形呈北、西、南地势高,东部地势较低的地理格局。西南、西北边缘地带的极高山(海拔超过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其中石棉与康定、九龙交界的无名山顶海拔5793米,为本市最高峰。高山(海拔3500~5000米)分布于宝兴、天全西北部和石棉西南部等地,相对高差可达1000~2000米,此两类地形占全市总面积21%。分布于各县区的中山(海拔1000~3500米)占总面积69%,范围广,面积大。低山(海拔500~1000米)仅占4%,主要在雨城区和名山一带。丘陵与平坝占总面积的6%,多集中于河谷两侧,以青衣江两岸最多。河谷东端出境处海拔627米,为全市最低点。[7]
气候条件
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在14.1℃~17.9℃间,降雨多,多数县年降雨1000~18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称。湿度大,日照少。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民间有“雅安天漏”的说法,有雨城之称,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区域。除高寒山地外,一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回暖旱,降水集中于夏季,多夜雨,但大相岭南北气候有显著差异。以雨城区、汉源城区为例:前者年均温16.2℃,后者18.0℃。前者的一月均温为6.1℃,后者为8.3℃。前者的七月均温为25.4℃,后者为26.0℃。前者日照1005小时,后者1451小时。全市河谷带无霜期280~310天,年降水量南北差异显著。北部多在1250~1750毫米之间,南部仅740~760毫米。雨城区、天全一带某些年份降水量可多达2000毫米,为全川多雨中心,故有“雨城”之称。
植物资源
雅安森林分布广阔,宝兴、石棉、天全、汉源、荥经、雨城区等都有成片分布,蜂桶寨为中国自然保护区。海拔3100~3400米之间的地带为杜鹃灌木丛林,海拔2600~3100米之间的地带为冷杉、云杉、桦木等组成的高山针叶林。海拔2300~2600米之间地带是以铁杉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林下多箭竹。海拔1000~2300米之间地带为常绿阔叶林、落叶林、混交林、树种有石栎、楠木、榕树、桦树、青杠等。大相岭以南,海拔800~2300米之间有云南松及栎类林,东部低山丘陵区有马尾松等。雅安发现有大片的国家珍稀树种“鸽子树”珙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79%。[7]
动物资源
雅安林区内有熊猫、金丝猴、扭角羚、苏门羚、獐等珍贵动物。
矿产资源
雅安尤以石棉、锰、煤最为重要。石棉县的石棉以纤维长、储量大而著称,汉源桥顶山的钴锰矿含锰31.5%,含钴0.13%,是矿产中的名品。其他如磷矿、菱镁矿、铅锌矿、铜镍矿等也较为有名,而金、银、铁、水晶石、高岭土、石膏、沙金、硫磺、芒硝等也有分布。雅安花岗岩、大理石也是建材中的名品,雅安绿、雅安红等石材更是闻名中国。[10]
水资源
主要河流大渡河、青衣江均属岷江水系,其大小支流近百条。大渡河有松林河、南垭河等重要支流,青衣江有宝兴河、荥经河、周公河(雅安河)等等。大渡河两岸高山耸峙,河床深切,河谷束狭,山坡陡立。青衣江上游为天全河,在飞仙关附近接纳宝兴河、荥经河,其中飞仙关峡谷长12千米,这些都为发电、养殖、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质量达到国家三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雅安是国家水电基地,境内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占全省的10%,可建立世界罕见的阶梯式水力发电站群,2011年装机达1000万千瓦。
人口
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9981人,人口出生率13.0‰;死亡人口25502人,人口死亡率16.6‰,人口自然增长率-3.6‰。
2017年末,常住人口153.7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3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11]
民族
雅安历来有“民族走廊”之称,有16个民族乡,主要分布在石棉县、汉源县和宝兴县,民族地区幅员面积占全市幅员总面积的30%。有以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2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