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奥古斯丁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奥古斯丁(Aurelius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奥古斯丁,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他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等。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中。,

奥古斯丁(Aurelius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奥古斯丁,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他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等。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中。

圣・奥古斯丁 - 生平纪事

354年奥古斯丁出生在距沿海城河马以南45英里的塔加斯特城(现在阿尔及利亚的苏格艾赫拉斯)。他父亲是个非****,母亲则是一个虔诚的****。他在襁褓时未受洗礼。 奥古斯丁甚至在少年时期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十六岁前往迦太基学习。在那儿他找到了一位情妇,生了一个私生子。十九岁时他立志攻读哲学,不久便开始信仰摩尼教──由先知摩尼约在204年创立的宗教。在年青的奥古斯丁看来,**教天真单纯,而摩尼教哲理深奥。但是在随后的九年中,他逐渐对摩尼教感到失望。他二十九岁时来到罗马,不久又到了意大利北方的米兰市,在那儿担任雄辩术教授,通晓了一门经过修正的柏拉图哲学──新柏拉图主义,该学说是蒲鲁太纳斯在公元三世纪发展的。

奥古斯丁在皈依**教以前,爱好世俗文艺,对古希腊罗马文学有深刻的研究,曾担任文学、修辞学教师。在这之后,他痛侮为世俗文艺引入歧途,极力攻击世俗文艺(如荷马史诗)。他把哲学和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证**教教义。当时米兰的主教是圣・恩布路斯,奥古斯丁听了他的一些说教,对**教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到32岁时他改信**教,由一度是**教的怀疑者转变为**教热情的支持者。387年奥古斯丁接受恩布路斯的洗礼,随即返回家乡塔加斯特。391年奥古斯丁成为河马市主教的助手,五年后主教去世,当时42岁的奥古斯丁成了河马市的新主教,在随后的余生中一直担任此职。虽然河马不是一个重要城市,但是奥古斯丁才华卓越,很快就成为**教界最受尊敬的领袖之一。虽然他体质孱弱,但是却在速记员的帮助下写出了大量的宗教著作。至今尚存的他的布道约有500篇,书信200多封,他的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是《论上帝之城》和《忏悔录》。后一部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自传之一,是他在四十多岁时写成的。奥古斯丁的书信和布道中有许多是批驳摩尼教派(一个从**教中分离出来的教派)和贝拉基教派(当时另一个主张异端的**教派)的。他同贝拉基教派的辩论是他的教说的一个重要部分。贝拉基是一个修道士,他约在400年来到罗马,讲解几种有趣的神学学说。贝拉基声言:我们谁都没有犯过原罪,我们谁都有选择行善或作恶的权力,一个人若一生正直,取得功绩,就会得到拯救。

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奥古斯丁的影响,贝拉基的观点被宣布为异端,他本人(已被驱逐出罗马)被开除教籍。根据奥古斯丁的说法,所有的人都犯有亚当之罪,仅仅通过个人努力取得的成就是不能得到拯救的,要获得拯救必须靠上帝的恩典。在此以前就有过类似的思想,但是奥古斯丁使先前的论说得到了加强,他的著作通过这些论点巩固了**教的地位,随后又成为千古不变的信条。 奥古斯丁认为上帝已经知道谁会得到拯救,因此我们当中有些人是命里注定会得到拯救的。这种命中注定的思想大大地影响了后来的神学家如圣・托马斯・阿奎奈和约翰・卡尔文。 也许比命里注定的思想甚至更为重要的是奥古斯丁的两性关系的观点。当他改信**教时就已下定决心放弃性生活(他曾写道:“回避两性关系比回避什么都重要。”)。但事实表明放弃性生活对奥古斯丁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他在《忏悔录》中对自己有关这方面的斗争和观点都做了一定的论述。因为他名声鼎鼎,所以在该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强烈地影响着中世纪人对性的态度。奥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中还把原罪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在奥古斯丁的一生期间,罗马帝国正在迅速衰落。事实上在公元410年罗马市遭到了艾拉瑞克所率的西哥特人的洗劫。留在罗马的异**自然想要借此机会惩罚罗马人,因为他们为了**教的利益而抛弃了古代的众神。圣・奥古斯丁最著名的一书《论上帝之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针对这种指责为**教所做的辩护。但在该书中还包含着一种完整的历史观,一种后来对欧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历史观。奥古斯丁表述的观点认为罗马帝国无足轻重,罗马市和地球上的其他任何城市都是根本不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上帝之城”的发展──换言之即人类精神的进步。**教理所应当是实行这种进步的媒介(在**之外不存在着拯救)。因此可以这样说,无论皇帝是异**、**徒或是野蛮人都没有罗马教皇和**教重要。 虽然奥古斯丁没有采取决定性的措施,但是他提出的论点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世的统治者应从属于罗马教皇。中世纪的罗马教皇为从他的教说中所得出的这个结论而感到高兴。因此他的教说为教会和国家之间的长期斗争打下了根基,欧洲历史在许多世纪中都有这一斗争的特点。 奥古斯丁的著作是使希腊哲学的某些方面传入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因素。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对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又通过奥古斯丁影响着中世纪的**教哲学。我们至今还会饶有兴致地注意到:笛卡尔提出过著名的论断“我思我在”,奥古斯丁也提出过隐含这一论断的思想,当然两者的说法各异。 奥古斯丁是黑暗时代之前的最后一位伟大的**教神学家,从所有的主流方面来看,他的著作使**教学说在整个中世纪基本上具有它所要保持的形式。他是一位杰出的拉丁教父。他的著作在牧师中拥有广泛的读者。他的有关拯救、性、原罪以及许多其他观点都产生过相应的影响。许多后来的天主教神学家如圣・托马斯・阿奎奈以及新**领袖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受过他的强烈影响。 公元430年奥古斯丁在河马去世,终年76岁。当时一个侵略过摇摇欲坠的罗马帝国的野蛮部落──旺达尔人正在包围着河马市。几个月以后,他们攻克了该市,几乎把全城都焚为灰烬;然而奥古斯丁图书馆和大教堂却安然无恙。 圣・奥古斯丁 - 思想体系

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上帝。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低级有限的形体美本身并无独立价值,只是通向无限的绝对美的阶梯。美体现为整一、和谐,而整一与和谐是上帝按照数学原则创造出来的,因而美的基本要素是数。这个观点明显是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在美和丑的问题上,他主张美是绝对的,丑是相对的。孤立的丑是形成美的积极因素。这种看法具有辩证性。

奥古斯丁主张艺术应抛弃现实世界而反映上帝,达到为宗教服务的目的,造型艺术用于装饰教堂,诗和音乐应赞美上帝;人欣赏艺术作品实际上是欣赏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上帝的理念。他认为世俗艺术是不真实的,它挑动人的邪恶欲望、使人远离绝对美的上帝。

奥古斯丁在归信**之前可能就已经阅读了新柏拉图主义的**--普罗提诺(Plotinus)的著作,这些著作是由Victorinus翻成拉丁文的。新柏拉图主义认为恶为善的亏缺而非某种正面的实有。这一点有助于奥古斯丁*离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进而使他能看出**教对于善恶来源的教义是合理的。因此新柏拉图主义对他的归信**是有帮助的。后来他听说Victorinus这位新柏拉图主义的学者也归信**了,当他得到这消息时,就很想要起而效尤。

奥古斯丁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是有着很明显的新柏拉图主义的色彩。他看重永恒而形上的事物,轻视感官可及的事物;看重理论性的冥思,轻视实用的知识为此生的必须和无奈;坚持要借着从感官的奴役得解放以达于灵魂的净化。

奥古斯丁的宗教神秘主义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世俗艺术的攻击涉及到虚构、想像、构思、象征和形象等文艺理论问题,对后来的许多文艺流派都有影响。

圣・奥古斯丁 - 参考资料

[1]《奥古斯丁忏悔录》。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2]《爱的颂歌-奥古斯丁忏悔录》香港:海天书楼,2004。[3]《神学的故事》 校园出版社 2002年 奥尔森(RogerE.Olson)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