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年11月,拿破仑派兵入侵葡萄牙和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发。威灵顿被召服役,奉命指挥英军,于1808年8月率军在葡萄牙登陆,支援葡、西军民同法军作战。在半岛战争的中后期,威灵顿指挥英西葡联**战半岛各地,先后在维米耶罗、波尔图、罗德里戈、萨拉曼卡等地击败优势法军,于1812年8月进占马德里。1813年,因功晋升元帅,并受封为威灵顿公爵。随着欧洲战局的发展,法军不断失败,他于1814年4月率军攻占图卢兹,胜利地结束了半岛战争。在波旁王朝复辟的日子里,他出任英国驻法大使。1815年拿破仑一世恢复在法国的统治后,他又奉命指挥英荷联军,在比利时境内对法军作战,并于8月的滑铁卢会战中彻底打败了拿破仑。随后进军巴黎,统率盟国驻法占领军。为此,他后来获得了6个国家授予的元帅称号。
战后,他多次参加反法联盟各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的会议。1818年返回英国后,先后在内阁中担任军械总长、内阁首相、外交大臣和不管部大臣,并长期出任陆军总司令。他**上保守,一直反对“国会改革法案”,曾参与镇压1848年的**运动。1852年9月14日,病逝于肯特郡的沃尔默城堡。
威灵顿作为统兵将领,擅长于防御作战。注重发扬官兵的勇敢精神,培养了英国陆军的顽强战斗风格,并在半岛战争中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但他主张棍棒纪律,要求按门第选拔军官,在军事建设上缺少建树。
威灵顿 - 生平简介 1787年入英军服役。1794~1795年参加对法兰西共和国的战争。1796~1805年在印度率英军进行了征服印度王公**的战争。
1808~1813年在伊比利亚半岛指挥英、西、葡联军同拿破仑?波拿巴一世军队作战,灵活地运用防御战术,多次主动撤退和适时进攻,抗击并打败了数量占优势的法军。
1814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任英国驻巴黎大使。
1815年指挥英荷联军对法作战,在滑铁卢会战中抗击了法军优势兵力的进攻,最后,在普军的配合下击败拿破仑?波拿巴一世,进军巴黎,统率盟国的驻法占领军。战后,多次参加反法联盟各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的会议。
1828年后,历任首相、外交大臣和不管部大臣,并长期任陆军总司令。曾反对“改革法案”,镇压1848年**运动。威灵顿对于建设具有较高战斗力的英国陆军作过一定贡献,发扬了英军擅长防卫作战的传统,培养了**的勇敢坚定精神,但在**上反对改革,在军事上也坚持旧的观点和制度,要求按门第选拔军官,并主张棍棒纪律。
威灵顿 - 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18日,以拿破仑?波拿巴为统帅的法国军队和以英国人威灵顿公爵为统帅的欧洲联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双方投入的兵力14万多人,战局几经反复,厮*异常激烈,田野一片*红。这场决战持续了大约12个小时,第二天清晨,一只皇家信鸽衔着报捷信飞进了伦敦的白金汉宫,欧洲各国的君主们此时此刻总算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知道自己的军队战胜了那位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在世界战争史上,滑铁卢大战以战线短、时间短、影响大、结局意外而著称。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滑铁卢是一场一流的战争,而得胜的却是二流的将军。至于其中的原因,维克多?雨果也在《悲惨世界》滑铁卢一卷中作了这样的描述:大战的前一天突降大雨,整个滑铁卢田野变成一片泥沼,拿破仑?波拿巴的作战主力火炮队在泥沼中挣扎,迟迟进不了阵地,所以进攻炮打晚了。失败由此成为定局。如果没有那场大雨,进攻炮提早打响,大战在普鲁士人围上来之前就结束,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写法?
这一战,不仅彻底结束了拿破仑?波拿巴的军事生涯和**生命,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也使这一大片堆满了六万多具将士*骨的土地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凭吊的古战场,“滑铁卢”这三个字也从此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而流传下来,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胜利未使胜利者名利双收。
威灵顿公爵当年的总参谋部就设在滑铁卢镇上,那是一座两层的小楼,现在是威灵顿纪念馆。这个纪念馆里至今保存着比利时国王关于威灵顿的“授封书”:授予威灵顿滑铁卢亲王一世称号,并将滑铁卢周围1083公顷的森林和土地同时封授。此称号和封地永远有效并可世袭。
遗憾的是,威灵顿虽然获利不小,但却没留下什么威名。对于前来凭吊古战场的各国游客来说,寻找威灵顿将军纪念馆并不难。但奇怪的是,游客中对于这位得胜的将军似乎并不感兴趣,去过他纪念馆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而且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威灵顿为何许人。前来滑铁卢的人只知有拿破仑?波拿巴,不知有威灵顿,这着实是桩耐人寻味的怪事。
在今天的滑铁卢,除了威灵顿公爵住过的这幢作为联军统帅部的纪念馆以外,再也找不到一处关于这位凯旋将军的纪念地、纪念碑或者别的什么纪念物。滑铁卢镇上有许多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店,这些纪念品无论是图片还是纪念章几乎都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头像和名字,却很难见到与威灵顿有关的东西。惟一能听到或见到威灵顿名字的地方,是铁狮峰下的滑铁卢战争纪念馆,那里有许多图片、实物以及音像制品,它们向游客再现了这场大战的经过,其中自然要提到交战双方军队的统帅。许多游客就是在这里才**次得知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碰到的对手原来是个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威灵顿。
滑铁卢战争是个谜。它对胜者和败者都一样是不明不白的。对拿破仑,它是**,布吕歇尔只看见炮火,威灵顿完全莫名其妙。看那些报告吧。公报是漫无头绪的,评论是不得要领的。这部分人讷讷,那部分人期期。若米尼把滑铁卢战事分成四个阶段;米夫林又把它截成三个转变,惟有夏拉,虽然在某几个论点上我们的见解和他不一致,但他却独具慧眼,是抓住那位人杰和天意接触时产生的惨局中各个特殊环节的人。其他的历史家都有些目眩神迷,也就不免在眩惑中摸索。那确是一个风驰电掣的日子,好战的专制政体的崩溃震动了所有的王国,各国君王都为之大惊失色,强权覆灭,黩武主义败退。
威灵顿,便是进行报复的古典战争,波拿巴初露头角时,曾在意大利碰过他,并把他打得落花流水。那老枭曾败在雏鹰手里。古老的战术不仅一败涂地,而且臭名远扬。那个当时才二十六岁的科西嘉人是什么,那个风流倜傥的无知少年,势孤敌众,两手空空,没有粮秣,没有军火,没有炮,没有鞋,几乎没有军队,以一小撮人反抗强敌,奋击沆瀣一气的欧洲,他在无可奈何之中竟不近情理地多次获得胜利,那究竟是怎么回事?从什么地方钻出了那样一个霹雳似的*客,能够一口气,用一贯的手法,先后粉碎德皇的五个军,把博利厄摔在阿尔文齐身上,维尔姆泽摔在博利厄身上,梅拉斯摔在维尔姆泽身上,麦克又摔在梅拉斯身上。那目空一切的新生尤物是什么人?学院派的军事学家在逃遁时都把他看作异端。因此在旧恺撒主义与新恺撒主义之间,在规行矩步的刀法与雷奔电掣的剑法之间,庸才与天才之间,有了无可调和的**。**终于在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写出了那最后的字,在洛迪、芒泰贝洛、芒泰诺泰、曼图亚、马伦哥、阿尔科拉之后,添上了滑铁卢。庸人们的胜利,多数人的慰藉。上天竟同意了这种讽刺。拿破仑在日薄西山时又遇见了小维尔姆泽。这些都是拿破仑打胜仗的地方。维尔姆泽(Wumser,1724―1797),奥军将领,一七九六年为拿破仑所败,此时已去世。的确,要打败维尔姆泽,只需使威灵顿的头发变白就是了。
滑铁卢是一场头等战争,却被一个次等的将领胜了去。在滑铁卢战争中,我们应当钦佩的是英格兰,是英国式的刚毅,英国式的果敢,英国式的热*;英格兰的优越,它不至见怪吧,在于它本身。不是它的将领,而是它的士兵。威灵顿在给贵人巴塞司特的一封信里提到他的军队,那在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作战的军队,是一支“可恶的军队”。那些七零八落埋在滑铁卢耕地下的可怜枯骨对他的话又作何感想?
概括起来说,在滑铁卢确是战争少,屠*多。滑铁卢在所有的阵地战中是战线最短而队伍最密集的一次。拿破仑,一法里的四分之三,威灵顿,半法里,每边七万二千战士。屠*便由那样的密度造成的。
有人作过这样的计算,并且列出了这样的比例数字,阵亡人数在奥斯特里茨,法军百分之十四,俄军百分之三十,奥军百分之四十四;在瓦格拉姆,法军百分之十三,奥军百分之十四;在莫斯科河,法军百分之三十七,俄军,四十四;在包岑,法军百分之十三,俄军和奥军,十四;在滑铁卢,法军百分之五十六,联军,三十一。滑铁卢总计,百分之四十一。战士十四万四千,阵亡六万。
威灵顿 - 相关故事 1794年深秋,拿破仑的军队大举进攻荷兰。荷兰人打开各条河流的水闸,用洪水来阻挡法军。法军正准备撤退时,却接到了“蜘蛛在大量吐丝结网”的报告,拿破仑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选项大致有:全军撤退,大举进攻,就地待命。答案是就地待命。很多蜘蛛织网都选在破晓前进行,因为这时温度最低。蛛丝含有胶状物,很容易吸收水分而失掉粘性,如果空气潮湿,野外的蜘蛛就会敏感地觉出而停止织网。在气温较低而又干燥的条件下结网――蜘蛛的这一特性帮助拿破仑打赢了一场战争。蜘蛛吐丝结网预示干冷天气即将到来。不久,寒潮果然袭来,河湖冰封、法军踏冰前进,攻陷了荷兰的乌德勒支要塞。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一家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沮丧,茫然中,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拉丝织网,尽管丝一次次被风吹断,蜘蛛又一次次重新吐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将网织成。将军深受激励,重振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 - 参考资料http://.yifan.net/yihe/novels/foreign/beican/beican02_01_16.html
http://.gushiba./junshi/jiangling/31204.shtml?P_**PASS=PHDGBIT**PASST